本身不處在航線上,但人口眾多的爪哇島,也是受益者。


    不過,基於位置關係,隨著m六甲海峽的貨物運輸量日益增大,受益最多的,終歸是海峽兩岸地區。


    這也是“三佛齊”王國,得以崛起的根本原因。


    蘇門答臘島的麵積,是整個m來群島中,最大的一個,相當於3.5個爪哇島。


    但後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口,約5000萬,隻相當於爪哇島的13強。


    火山灰是熱帶農業的關鍵,蘇門答臘島上,也有90多座火山,但活火山的數量,


    隻有爪哇島的十分之一不到,約有120多座活火山,爪哇島就100多座。


    沒有更多活火山周期性的補充土壤肥力,使得蘇門答臘島的整體農業、人口潛力,不如爪哇島。


    然而,人口並不是衡量,地緣潛力的唯一標準。


    不然天朝和印度的國力,後世肯定得超過米國幾倍了。


    蘇門答臘之名的原意為“金島”,在古代天朝的記載中,曾經被稱之為“金州”。


    這是因為,其位於西南,貫穿全島的巴厘桑山脈盛產黃金。


    這是放之四海皆通行的硬通貨,顯然對提升蘇門答臘島的地緣潛力,會有所幫助。


    不過,真正讓蘇門答臘島,有實力跟爪哇島對抗的資本,還是源自於它的位置。


    如果說,爪哇國優異的土壤條件,使得農業在經濟結構中的占比更重的話,那麽,蘇門答臘島更像是一個,商業國家了。


    在海洋貿易線上,港口是最重要的一環。


    並不是所有島嶼,都天然能夠生成優良的海港的。


    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岸線,經常遭受海浪侵蝕,造成海岸線過於平緩,使得兩島的天然海港,並不太多。


    西爪哇的雅加達、中爪哇的三寶壟、東爪哇的泗水(蘇臘巴亞),是印泥排行前三的港口城市。


    三佛齊王國的崛起之地,後世蘇門答臘島東部,最大的港口城市“舊港”,


    後譯為“巨港”,則選擇興建在了,島上河流穆西河的下遊。


    通江達海的位置,使之不僅一樣可以得海運之利,並且更利於輻射島內。


    選擇海灣還是河流下遊建港,並不是問題的關鍵。


    隻要有貿易需求的存在,人類總會在漫長海岸線上,找到合適的點,將島內的資源運送出來的。


    上述港口,無一例外的,都身處島嶼的北沿,便是這種地緣選擇造成的。


    三佛齊王國的實力,直接源自於它與m六甲海峽相鄰的位置,即使來自天朝和印度方向的貿易者,


    想前往爪哇島貿易,通常也需要,從蘇門答臘島之側經過。


    憑借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三佛齊王國和舊港,成為整個m來地區的貿易中心,並因此而獲得更多的經濟、技術優勢。


    甚至因此成為了m來文化的文明起點。


    為此鞏固這一優勢,崛起之後的三佛齊王國,開始了在m六甲半島的擴張,並最終完成了對海峽的控製。


    與此同時,這個佛教王國,也就開始通過戰爭和聯姻的方式,嚐試向富庶的爪哇島中西部擴張勢力。


    公元10世紀末,當東爪哇王國在全島的霸權建立後,南洋兩大強國,或說兩大島嶼之間的矛盾,


    開始變得愈發的尖銳,並在公元11世紀初爆發決戰。


    與爪哇國相比,以海上貿易立國的三佛齊王國,在海上要更占據優勢,這也使得三佛齊王國,成為了這場南洋爭霸戰的勝利者。


    盡管,這場戰爭本身,很大程度消耗了三佛齊王國的國力,


    但出產自南洋諸島上的黃金、香料,名貴木材等,是東西方貿易鏈是的重要商品。


    軍事霸權的取得,是為了能夠做到,為這一地區製定統一貿易規則,


    戰勝爪哇王國,將使得兼具,交通和產地優勢的三佛齊王國,變得更加的強大。


    就一條貿易鏈來說,任何一個環節的強大,對這條鏈條上的其它環節來說,都未必是好事。


    三佛齊在南洋的稱霸,很顯然會增強它的議價權,並對它的兩個直接貿易對象:


    天朝和印度的利益,造成了直接影響。


    對於來自這兩個地區的商人來說,一個分裂並相互製衡的m來地區,才是最有機可乘的。


    在地中海文明圈,貿易爭端,往往是戰爭的直接起因。


    那麽,來自天朝和印度的商人,是否有機會,將貿易矛盾升級為戰爭呢?


    此時的天朝,正處在北宋時期,空前的北方壓力,似乎讓這個中央之國,無暇顧及遠在“爪哇國”的爭端。


    不過,這其實與天朝,此時身處的時代並無關係,因為,作為這個世界上,


    最專注於陸地的文明,曆代中央王朝,對於海外擴張,都可以說是毫無興趣。


    “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造就的自給自足心理,使中原王朝在海外貿易問題上,更多是秉持著“恩賜”的心態。


    如果,你原意以卑微的夷狄身份,加入中央之國的“朝貢”體係,那麽通常情況下,


    麵子上得到了滿足的天朝統治者,會允許向你出口包括瓷器、絲綢、茶葉等在內的,具有壟斷性質的商品。


    而你所需要用來交換的,不過是一些,能夠滿足皇室和上層獵奇心態的土特產。


    無論是三佛齊還是爪哇國,在強大之後,都曾經主動遣使,加入過中原王朝的朝貢體係。


    而這種披著z治外衣的經貿往來,基本也能夠保障天朝商人的貿易權,


    尤其很多時候,這些來自天朝的貿易者,有著官派的背景。


    有鑒於此,一個抱著,“天朝不需要世界”心態的中央之國,對南洋地區,


    是否出現一個強大政權,並不會感興趣,更不用談,為了貿易而勞師遠征了。


    如果,感覺某個國家的崛起,會對中央之國,造成某種威脅的話,反製的做法,


    通常是斷絕“朝貢”權,讓你沒辦法,買到天朝上國的商品就夠了。


    按照後世的說法,不讓某國來“進貢”的做法,相當於是一場貿易戰了。


    千萬不要小瞧了這種不流血戰爭的影響力,15世紀之後的倭國,就曾經深受其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