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的誕辰125周年紀念日。


    年少不知主席難,讀懂毛選已中年,他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他是我們的導師。


    在他麵前,度過了淺薄無知的青春的我,終於收起了曾經的無知、淺薄和幼稚,甘心情願靜下心來,重新做迴一個小學生。


    這就是思想的力量。


    古往今來,曆史上偉大的人物,真正成就一番事業的人。


    我們往往學不了,為什麽?


    除了曆史久遠以外,更重要的因為他們不愛寫文章。


    你隻知道他們的逆天經曆,但卻不知道他們在這些經曆中到底是怎麽想的。


    而***毫無私心地把這些內容都展示了出來,他如何分析形勢,如何麵對困難,如何看待問題,如何提出構想,如何定下策略。


    他是前行路上的領路人,別人都是看著眼下,而他總是從曆史和當前中看到未來,並告訴人們哪裏有坑,哪裏是坦途。


    白紙無言,你能學出什麽,就看你能從裏麵讀到幾分了。


    而當我們看的越透徹,理解的越深,就越能感受到他的偉大。


    這種偉大不是來自於什麽傳奇故事,什麽宣傳洗腦。


    而是來自於真正學懂後的樸素認知,來自於由衷的佩服和敬仰。


    在北京的***紀念堂,每天排隊的人能有幾公裏長。


    有老戰士步行幾百公裏來看他,有外國的元首專程來瞻仰,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工人、學生、農民、小商販、創業者。


    他們來自江河,來自草原,來自戰場,來自農村,來自工廠,來自社會發展的各條戰線。


    排隊幾小時,隻為了再去看他一兩眼。


    誰去組織他們?誰去邀請他們?誰去鼓動他們?


    隻有他們自己的內心。


    林則徐曾悲憤發問:青史憑誰定是非?


    我相信,真正的是非,真正的成敗,不在別處,就在人民的心中。


    今天是***誕辰125周年。


    沒有酒,僅作此文化作滿眼熱淚,以為祭奠和深切緬懷。


    盛世如你所願!偉人千古!


    ————————————————————————————————————————————————


    而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北印度拉傑普特諸國,組成了聯盟,史稱“拉傑普特聯盟”,準備將*教大軍,阻止在恆河平原之外。


    公元1191——1193年,古爾王朝與拉傑普特聯盟之間的戰爭爆發。


    雙方集結主力,決戰的地點叫做“塔勞裏”(taraori),後譯為塔拉奧裏,這個點,非常具有地緣分割上的象征意義。


    大家要知道,上印度平原的旁遮普地區,一共有五條“傘“狀河流所組成,由西向東分別是:


    印度河(幹流)、傑赫勒姆河、傑納布河、拉維河,以及最東部的薩特萊傑河。


    與喜馬拉雅山脈平行的恆河,也有諸多由北向南的支流,整體則呈“梳子”狀排列。


    其中,最西部也是最長的一條支流,叫作“亞穆納河”,塔勞裏的位置,就在亞穆納河以西,


    屬亞穆納河流域,其直線向南100公裏,就是同在亞穆納河畔的印度s都“德l”。


    很顯然,亞穆納河不僅是恆河平原的門戶所在,也是保衛印度j世界的第一道障礙,反過來,薩特萊傑河則是旁遮普平原的門戶。


    在拉傑普特聯盟中,最為強大的拉傑普特國家,同時也是聯盟的領導者,所控製的區域,


    正是以德裏為中心的恆河平原西部,即德裏-阿傑梅爾一帶。


    這一切都使得,雙方爆發的“塔勞裏戰役”,不僅成為了雙方的開場之戰,更一躍成為了,決定南亞次大陸命運的總決戰。


    如果古爾王朝取得勝利,接下來*教的鐵騎,在恆河平原,將不再會遇到強大阻力。


    而如果獲勝的是拉傑普特聯盟,那麽新的印度j帝國,則很有可能誕生。


    順便說一下,後世的德l,分為新舊兩個部分,北部為狹義的“德l”,或稱舊德l。


    南部為經常出現在新聞中的印度z治中心“新德裏”(始建於1911年)。


    應該說,這種設計,即保存了舊德l的古都風貌,又讓“德l”地緣位置價值,繼承在新時代得以延續。


    如果20世紀的京城,在重獲首都地位時,能夠這樣處理,也許就能少許多遺憾了。


    客觀的說,身為職業軍事集團的拉傑普特人,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馬上m族的基因,結合印度特色,使得拉傑普特大軍,不僅擁有大量騎兵,還有數千戰象。


    憑借這一點,在1191年,戰爭的第一階段,拉傑普特聯盟取得了勝利,甚至反突破成功,


    攻入旁遮普平原的門戶:薩特萊傑河東部重鎮“巴廷達”。


    然而,經過數百年經營,並且打通了,橫跨興都庫什山脈的,“突厥-*教走廊”的*教徒們,


    入主印度的決心,顯然比當年的亞曆山大,要堅定的多。


    在1192年,古爾王朝便重新征召了,戰鬥力更為強大的軍隊重返塔勞裏。


    對於印度j世界來說,不利的一點在於,他們組織起來對抗異族入侵的,是一個鬆散“聯盟”。


    時間拖得越長,內部消耗也會越大。


    而對手內部,盡管也m族繁雜,但“s戰”的大旗,看起來卻能,更好的聚合內部力量。


    尤其對於那些身處中亞、興都庫什山區的教徒來說,富庶的恆河平原,是那麽的有吸引力。


    最終,古爾王朝取得了,第二次塔勞裏戰役的勝利,拿下了德l,並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裏,


    橫掃恆河平原,一路將征服線,延伸到了恆河三角洲的m加拉地區。


    南亞次大陸也由此,進入了新的時代——*教統治時期。


    對於*教世界來說,公元1192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


    *教不僅在南亞,拉開了長達600餘年的*教統治時期,更在西亞,讓歐洲十字軍的東征事業,步入了衰弱期。


    正是在這一年,阿拉伯世界的英雄薩拉丁,從十字軍手中,奪迴了的s城y路撒冷,建立了從埃及到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


    在12世紀行將結束時,從東地中海到恆河的*教s戰事業,看起來都步入了高潮期。


    然而,無論是庫爾德人薩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還是突厥人建立的古爾王朝,最終都沒有成就帝國偉業。


    半個多世紀後,奴隸軍人集團屬性的“馬穆魯克王朝”,顛覆了阿尤布家族的統治。


    而古爾王朝則在更早的時候,便陷於崩潰(公元1206年)。


    導致古爾王朝崩潰的,是崛起於阿姆河三角洲的“花剌子模”。


    比起古爾王朝來說,這個同樣突厥屬性的國家,看起來要更有帝國相。


    他不僅成為了中亞河中之主,還向南拿下了波斯高原,向東擴張至印度河。


    在古爾王朝的統治崩潰後,那些原本跟隨古爾人,進入南亞次大陸的突厥部落,時稱“四十家族”。


    他們以古爾王朝的“印度總督”為新蘇丹,建立了西起印度河、東至孟加拉灣,以德l為中心的“德裏蘇丹國”。


    以花剌子模當時的聲勢來說,下一步,本來是很有機會取代古爾王朝,成為北印度那些,突厥軍事貴族的新主人的。


    然而,非常運氣不好的是,這個時代並不屬於他們,而是屬於另一股,更為強大的遊牧力量——m古人。


    m古人在歐亞大陸的征服成果,大家應該已經很熟悉了。


    不熟悉的可以去問問你們的蒙人兄弟,這個在我以後上軍事課程的時候,也會講到。


    剛剛顯露出帝國相的花剌子模,可以算是蒙古西征中,最為悲劇的犧牲品了。


    也可以說,正是因為花剌子模開始膨漲的帝國雄心,葬送了這個帝國。


    他們的一個軍事貴族,誅殺蒙古派來示好的商隊,才直接觸發了蒙古西征。


    然而,攻滅花剌子模的蒙人,也沒有跨越印度河,去完成對德裏蘇丹國的征服。


    以至於花剌子模的殘餘力量,在王子紮蘭丁的帶領下,得以退入德裏蘇丹國避難,


    並在m古人結束第一次西征後,一度複國成功,後又為m古人所攻滅。


    阻止m古人前進步伐的,並不是洶湧的印度河水,而是印度炎熱的氣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