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個夷字,陳遠宏覺得無比的諷刺,這幫小偷、騙子、強盜,無惡不作的人渣。


    古人把這些人叫做夷,真的是太看得起他們了,這就是一幫無惡不作的人,怎麽卑鄙怎麽來。


    估計他們看了中國的儒家的忠孝仁義禮智信,肯定覺得很好笑,專門研究了一整套對付咱們的辦法。


    對比一下他們希臘神廟上的那些水泥柱子,上麵還印著1864年的字樣,還有工匠的名字


    再對比一下瑪雅人的金字塔和埃及的金字塔,就知道瑪雅人為什麽被滅絕了?


    他們創造一個所謂的一神邪惡教派,就是為了殺人放火過後,假裝懺悔一下,然後就被原諒了。


    譴責聲音大了,實在說不過去了,就說是上帝的旨意,他們是代表神在行使權力。


    偷盜取了中國的文化知識和財富,然後弄了一個專利出來,說的冠冕堂皇,是為了保護所謂的知識產權。


    其實就是為了防止別學他們,因為隻有小偷強盜,才知道怎麽預防別人偷竊自己的技術。


    中國人就從來不搞什麽專利限製,太善良,我們的知識和技術都是共享的。


    最後這些西方國家,靠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成了暴發戶,反而歇斯底裏的抹黑中國,這是為什麽?


    日本人把西方那一套學得徹徹底底,他們的遣唐使和外國的傳教士都是一路貨色。


    鴉片戰爭之前,全世界90%的茶葉產地在中國。


    因為巨大的經濟利益,圍繞著茶葉爆發了大量戰爭和衝突。


    而真正摧毀中國這個茶葉帝國的,是蘇格蘭園藝師、英國茶葉間諜羅伯特·福瓊。


    1662年的英國皇宮,一場規模盛大的婚禮正在舉行。


    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將要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在婚禮宴會上,賓客們驚奇地得知。


    凱瑟琳頻頻舉起的高腳杯中盛的並不是葡萄酒。


    而是一種從未聽說過的、來自古老中國的神秘飲料紅茶。


    由於凱瑟琳皇後的親身示範,喝紅茶迅速成為英國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王室帶頭、上流社會緊跟,加上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漸在世界貿易中稱雄,得以直接從中國進口茶葉大量供應本土市場。


    平民百姓也開始大量飲用從此,喝茶漸漸演變為英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7世紀前全球90%茶葉產自中國。


    所以,茶葉對中國人來說是日常用品,對西方人而言卻是奢侈品。


    由於英人嗜好紅茶,而福建武夷山是當時世界紅茶的主要產地。


    因此,在對外茶葉貿易中,歐洲人“且以武夷茶為中茶之總稱。”


    當時,中國茶葉,都是由山西商人。


    經由福建—江西鉛山河口—九江—武漢—天津或大同—內蒙—恰克圖直至鹿特丹。


    再由荷蘭商人售往歐洲大陸各地。


    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看好中國武夷山的茶葉市場。


    於是1644年他們在廈門設立貿易辦事處,開始與荷蘭人在茶葉生意上短兵相接。


    1652年至1654年,英荷兩國爆發了第一次“英荷戰爭”,英國勝出。


    1665年至1667年爆發了第二次英荷之戰,由於英國再度獲勝。


    從而擺脫了荷蘭人,漸漸壟斷了茶葉貿易。


    1669年,英國政府規定茶葉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專營。


    從此,英國政府由廈門收購武夷茶,大量將中國茶輸入歐洲市場。


    紅茶文化在英國流傳開來以後,一個不產茶的島國要喝茶,隻能花白銀從中國進口茶葉。


    當時的中英貿易品,主要是茶葉、絲綢、瓷器、漆器。


    其中以茶葉為最大宗,占中英貿易總額的80%以上。


    而英國能輸往中國的商品並不多,所以貿易逆差十分巨大。


    人們口中那個風光無限的大英帝國,對其中的巨額利益無比的眼紅。


    當時他們還沒有能力用戰爭手段來解決。於是派傳教士到中國盜茶葉機密。


    在此之前,為扭轉貿易逆差,英國做出種種努力。


    包括在其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和孟加拉等地,開設茶葉種植園等,但均未獲成功。


    由於此時清朝奉行的是嚴格的閉關政策,隻準許在廣州進行對外貿易。


    於是,英國想出了派傳教士盜取茶葉秘密的方法。


    為了盜取茶葉的秘密,東印度公司派遣擁有植物學知識和中國經驗的羅伯特·福瓊前往中國。


    1848年9月,福瓊抵達上海。


    由於傳教士在中國的種種惡行,當時中國人對歐洲人很敵視。


    在這種情況下,福瓊弄了一套中國人穿的衣服。


    按照中國人的方式理了發,加上了一條長辮子。


    打扮得讓鄉下的農民認不出他是歐洲人,然後他便向武夷山進發。


    陪同他前往的有來自產茶區的兩個中國人。


    這兩個人一個是男仆,一個是苦力,他們收了福瓊的錢,便幫助他隱瞞身份。


    福瓊的任務充滿風險。


    他是繼葡萄牙人後第一個滲入中國內地的傳教士,如果被清王朝的衛士發現,他必死無疑。


    在仆人的幫助下,福瓊來到了一間茶作坊。


    仆人磕頭作揖苦苦請求,希望作坊的主人能夠滿足,這位遠道而來的尊貴士紳,對於上品好茶誕生秘密的好奇心。


    作坊的掌櫃點了點頭,領他們進去參觀了茶園。


    福瓊的中國之行,除了要給那些印度的種植園弄出來一些優質的茶樹幼苗。


    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要弄清製茶的工序。


    這一點福瓊完全做到了。


    福瓊從武夷山當地人那裏,打聽到了前所未聞的茶葉秘密,並了解了茶葉的發酵處理方法。


    特別是知道了,中國的著名茶葉產區的茶樹,以及茶葉生產技術後,“滿載而歸”迴到印度。


    中國茶葉機密助印度和斯裏蘭卡成產茶大國。


    可是福瓊不久後發現,他偷來的茶葉技術,仍然不能生產出優質的紅茶。


    很快,福瓊認識到,隻有中國的種茶和製茶人,才可以將茶葉生產的技術完整地傳授給印度人。


    於是,他再次迴到武夷桐木關招聘了8名製茶工人(6名種茶和製茶工人,2名製作茶葉罐的工人)。


    並於1851年3月,把他們以及秘密獲得的茶葉樹種,帶到了印度加爾各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