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之戰,衛王楊爽遣精騎五千決死突擊突厥沙缽略可汗十萬騎,殺得突厥軍丟盔棄甲而逃,士兵死亡大半;


    族蠡山之戰,開隋良相高熲與趙仲卿夾擊大破突厥都藍可汗,連追七百裏,突厥降者萬家;


    靈北之戰,大隋軍神楊素以騎對騎,大破突厥十餘萬騎,突厥達頭可汗重傷逃跑,其眾死傷不可勝數,號哭而去;


    次北河之戰,長孫晟轉戰六十餘裏,擊走突厥大軍,斬首千級,其附屬鐵勒十餘部盡皆歸降;


    大斤山之戰,大隋第一猛將史萬歲之威,讓突厥步迦可汗聞名喪膽,不戰即退,隋軍揮馬追擊、深入沙漠數百裏,大破突厥軍,斬殺數千級;


    雲州之戰,楊素僅帶四騎混入突厥營地隨行,趁其屯營招唿大軍突襲,殺得漠南從此無王庭;


    ······


    開隋良相高熲、大隋軍神楊素、大隋第一猛將史萬歲···


    此外,還有河間王楊弘的靈州道之戰,韓僧壽的雞頭山之戰,李光的馬邑之戰。


    賀婁子幹的蘭州之戰,竇榮定的高越原之戰等等,皆殺傷突厥數千、萬人不等。


    這場戰爭亦是隋帝國真正的立國之戰,可說有隋一代諸名將,真正過硬的戰績都是刷突厥人頭而來。


    而突厥人對鐵勒、迴紇等屬下部落和西域各邦國的控製力和威信也大為削弱,最後,東突厥可汗俯首稱臣請和。


    表示:“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西突厥汗國同樣在隋人分化下內鬥不止,遠東乃至亞洲霸權就此易主。


    強隋外戰武功尚非止如此,足可入曆代王朝第一流之列:


    隋高祖楊堅以漢人身奪北周權,鮮卑貴族不服。


    尉遲迥舉關東北齊故地數十州皆反,麾下兵馬數十萬,被楊堅遣將連連擊敗,僅僅六十八日一舉蕩平。


    如此方有光複漢統,功載華夏的偉績。


    楊堅滅陳後,隋軍又渡西洱河,入渠濫川,轉戰千餘裏,破西南夷三十餘部,俘二萬餘人,當地強酋刻石勒銘請降。


    隋明帝楊廣平交趾後又滅林邑,亦是東漢之後首次收複越南南部。


    後又遣將滅琉球,平契丹,克伊吾,並親征滅吐穀渾,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亦是華夏王朝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版圖。


    時地球另一端的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早已今不如昔,國力尚難以和戰前的突厥汗國相比。


    而阿拉伯人的崛起時間同樣遙遠,因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隋帝國成為新的當世至強,達成了“世界第一強國”的成就。


    公元607年,楊廣巡視北方至榆林,命建築大師宇文愷在沙漠以神速造出一座大殿,稱“觀風行殿”。


    前來朝賀的突厥可汗、契丹、奚等塞北各族族長以為是天神顯示,護佑大隋,紛紛心驚膽寒。


    一眾胡族部眾每當望見禦營,遠及十裏外就跪伏叩頭,不敢行馬。


    隻是楊廣後期急於求成,軍政舉措失當,國家四分五裂,才讓東突厥汗國一度迴光返照,扶植北方各路代理軍閥,貌似複興,但已遠不可與隋初那個超級強權相提並論。


    而等李唐迅速統一,次第消滅那些突厥帶路黨,同時統一戰爭中打出了一批精兵強將,多次擊退突厥入寇後。


    突厥人再不能靠從中原吸血來維係統治,對天災抵禦能力大幅度降低,自然而然就各種窩裏反,最終敗亡便成定局了。


    唐初攻滅東西突厥之功,實為有隋一代奠基而成,當為公允之論。


    大隋帝國,和大秦帝國何其相似,雖僅傳二世,然鑄就千秋功業,足可無愧華夏,無愧後人。


    而隨著大唐帝國的興起,同時代也有兩個強國正在悄悄崛起。


    一個就是青藏高原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帝國—吐蕃帝國,還有就是中東崛起的阿拉伯帝國。


    這兩個國家同唐帝國成為了這段時期西域曆史的主角。


    先由吐蕃談起,安西四鎮的興旺很快就引起了吐蕃的覬覦。


    吐蕃於公元670年唐高宗鹹享元年對安西都護府發動了第一次攻擊,拉開了兩國爭奪西域的序幕。


    此後大唐與吐蕃在四鎮幾番爭奪,四鎮數度易手。


    終於大唐在公元692年武周長壽元年,由唐武威軍總管王孝傑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聯兵攻破吐蕃,安西四鎮的爭奪戰終於暫時告了一個段落。


    下麵羅列一下這其中反複的戰鬥過程。


    鹹亨元年(670)吐蕃陷安西,四鎮罷上元二年(675),大唐收複安西四鎮儀鳳。


    三年(678),吐番西取龜茲等四鎮調露元年(679)。


    大唐複置龜茲、碎葉、於聞、硫勒四鎮永隆元年(680)。


    吐蕃又攻陷龜茲等四鎮永淳元年(682),安西副都護王方翼平西域,恢複龜茲等四鎮垂拱元年(685)。


    吐番攻占龜茲等四鎮垂拱二年(686),大唐金牙軍收複龜茲等四鎮永昌元年(689)。


    吐番擊斬安西都護閻溫古,破龜茲等四鎮武周長壽元年(692)。


    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大破吐善,複收四鎮,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駐唐兵3萬。


    從唐高宗到武則天這62年間,唐朝在西域與吐蕃進行了連續不斷的拉鋸戰,終於將太宗皇帝所打下的基業維持住了。


    吐蕃在西域受挫之後,也不得不承認唐朝的實力,吐蕃史料裏麵就有描寫。


    “聖神讚普鶻提悉補野,自天地渾成,入主人間,為大蕃之首領······建萬世不拔之基業焉。


    王曾立教法善律,恩澤廣被,內政修明、熟嫻謀略,外敵懾服,開疆拓土,權勢增盛,永無衰頹。


    此威德無比雍仲之王威嚴煊赫,是故,南若門巴天竺,西若大食,北若突厥、拔悉蜜等雖均可爭勝於疆場,然對聖神讚普之強盛威勢及公正法令,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歡忭而聽命差遣也。


    東方之地曰唐,地極大海,日之所出,此王與蠻貊諸國迥異,教善德深,典籍豐閎,足以與吐蕃相頡頑。”


    從這段出自吐蕃之口的話可以看到,吐蕃將其周邊的天竺、大食、突厥、拔悉蜜等均列入了“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歡忭而聽命差遣”之國。


    而在吐蕃眼中,唐朝則是唯一“與蠻籍諸國迎異,教善德深,典籍豐閎”並“足以與吐蕃相頡頑”的文明大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