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製度,一度使得明初的官馬保有數,增加到不亞於唐朝的水準。


    明中期全盛時邊鎮軍馬約40萬,京師駐軍則有馬16萬。


    官督民牧馬匹20萬,驛馬8萬,官馬總數就有90萬。


    但從永樂大帝以後,明朝的馬政開始衰落。


    究其原因,是因為明初的馬政是為了戰爭需要而建立的。


    永樂大帝死後,明朝的軍事行動越來越少,對馬匹的需求也減小。


    官方的重視程度就逐漸降低,再加上鑽政製度漏洞的人也多了起來。


    民間或許仍然保有大量馬匹,但官府和軍隊所得的馬匹數量卻大幅降低。


    比如說洪武年間,從周邊民族買馬價格一度均價是36斤茶葉換一匹馬。


    而到幾十年後,四川碉馬茶馬司有一年換馬70匹,均價居然是1186斤茶葉一匹馬!


    馬價相對茶葉居然上漲了32倍!


    為什麽馬價上升得這麽厲害?


    因為朱元璋時期對茶馬貿易是搞完全的國家壟斷的。


    而且拿茶葉貿易當成政治工具,如果關係不好,寧可不交易。


    可時間一長,不少人看出這個製度的漏洞來。


    於是大量勳貴參與走私,搶先在官府之前向番族買走了大量馬匹。


    等到官方的馬市開場,自然要麽收不到馬匹,要麽收到的都是劣馬,價格還非常貴。


    馬市換不到好馬,官牧和民牧也完了。


    因為大量原來養馬的牧場被有權勢的藩王霸占,養馬的軍戶逃散。


    從明朝中期成化年間開始,太仆寺甚至開始和北宋一樣變賣種馬。


    官牧在明朝中期以後基本喪失了養馬的能力。


    民牧則是由於負擔太重,造成大量地區抵製養馬。


    甚至大批民眾逃離有養馬義務的地區,然後馬的保有量也逐年下降。


    馬匹保有的下降直接造成了軍事力量的衰落。


    比如說明初時期陝西邊鎮,幾乎是全員騎兵。


    寧夏鎮和固原鎮兵額大約3萬人,卻分別擁有軍馬匹,和馬匹匹。


    而到了現在,寧夏鎮的馬騾合計加起來隻有4180匹。


    固原鎮則隻有8673匹,從數量上下降到明初的15到14。


    這還是邊防壓力重大的邊鎮軍馬的情況,就內地官馬的情況來說恐怕會更糟糕。


    可以預測,現在全國官馬擁有量,已經下滑到強盛時期的15以下了。


    馬,就是後世的裝甲部隊,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機動力量。


    建奴之所以會成為心腹大患,是因為他們有產馬地,而且是好馬。


    對於草原上的各部族,那就更不用說了。


    因為缺少馬匹,大軍根本不敢出塞。


    即使出塞,也是短腿的步兵,根本無法和蒙人在草原大漠決戰。


    白衣軍能蹂躪天下,鐵蹄踏遍五省。


    這些人的成分大半是馬戶,能組成快速機動的騎兵,一晝夜可以流竄幾百裏。


    官兵兩條小短腿哪裏跑得過四條腿,因此疲於奔命,堵也堵不住,是追也追不上。


    馬政的失敗,跟朝廷經常性的政策變動和政策製定失誤有關。


    以民牧來說,民間馬戶,按田授馬。


    稱為種馬,每年要交一匹馬駒,種馬死了或生不出小馬駒,必須賠償。


    江南每十一戶人家,江北是五戶人家養一匹馬。


    每年生小馬駒,要在官府三次報備,一成年,立馬上交。


    公馬稱“兒馬”,母馬稱“騍馬”。


    一匹公馬,四匹母馬,稱之為群,指定一戶為群頭,負責管理。


    永樂大帝遷都北京後,命令京府的老百姓養馬,15人養一匹,60人以上養兩匹。


    山東和遼東五人養一匹,田稅免一半。


    到萬曆皇帝,因經濟情況而改變,直接把它推向了市場化和商品化,最後搞的勞民傷財。


    南方是不產馬的,朝廷就改成征銀。


    由於當時人地關係緊張,兩京、河南、山東,大部分草場改成了耕地。


    牧草減產,有錢都買不到,老百姓對養馬深惡痛絕。


    情願罰銀子也不願意養馬,小馬駒一生下來,直接弄死吃肉,大不了賠點銀子。


    軍隊不能缺少戰馬,那就隻能派人到處去買馬。


    今年,魏公公頒下了關於馬政的24條,撥給了禦馬監六十萬兩銀。


    在全國各地買馬,現在的馬價是,上馬60兩,中馬30兩,下馬10兩。


    但是市場價波動很大,甚至隔一兩天價格就不同了。


    比如給陳遠宏軍隊配備的一千匹馬,陝西撥到買馬銀十萬兩。


    責令巡撫朱蒙童買兩千匹上馬,缺額朱蒙童不可能自掏腰包。


    羊毛出在羊身上,升鬥小民就倒了大黴了,按戶丁征銀,由馬販子至河西四郡購馬。


    馬買到了,陳遠宏得了一千匹,其他一千匹不知道被賣到什麽地方去了。


    對於這個時代的混蛋官僚,陳遠宏對他們不抱一絲幻想。


    關中太重要了,有山河之險,馬匹更是可以源源不斷的產出。


    既然自己來到了這裏,那就要牢牢的把它控製住。


    “張公公,如果我在年內解決了河套的套虜,將四郡的各族一一掃平。


    打通各種商道,我們的各種貿易規模會有多大?您可以想想。


    不說別的,光是馬匹茶葉貿易,我們能從中賺取多少?


    西海的幾個大鹽場,將控製在我們的手中,食鹽貿易又有多少利潤?”


    陳遠宏拋出一個又一個的重磅炸彈,徹底把張立炸暈了。


    他端酒的手顫抖了起來,額頭上青筋暴起。


    “有什麽要求,你通通說出來,就不要吊我胃口了。”張立聲音顫抖的說道。


    “我平羌將軍的封號,你要去信給魏公公提一提。


    這些浴血奮戰的兄弟們,我希望他們能更進一步,當個遊擊千戶不過分吧。


    我左右這兩個心腹,不給個副總兵參將說不過去吧。”


    吳勇和王盼互相對視一眼,兩人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些我來操作,但是要打點的地方很多。


    你那個貨通公司,我要再占一成股份。”張立咬著牙說道。


    “哈哈哈,成交!”陳遠宏高興的大笑起來。


    第二天一大早,大軍兵分幾路,開始掃蕩金銀灘草原,祁連山和達阪山。


    得到消息的他卜囊和把爾戶很幹脆的向張維樞和魯之繇投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