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後來營兵漸漸代替了衛所軍,衛所軍隻承擔屯田租稅,也不再操練,而以務農為主了。


    營兵與衛所兵不同,已經和將領建立了較為密切的關係。


    到萬曆年間,又有家丁出現,家丁與將領的關係更為密切。


    家丁有招募者,有抽調於衛所者,也有將領的子弟。


    起初,家丁費用由將領自己負擔,但後來家丁得到朝廷認可,改由官府頒給糧餉,但將領仍以私產供應家丁。


    家丁是將領的私人武裝,隨將領而去留調動,他們也是更能戰鬥的力量,為將領所倚重。


    將領以之為資本,可以奪戰功,可以博官位。


    家丁的出現,使一般士兵受到忽視,反而削弱了其戰鬥力。


    但家丁往往能夠戰鬥,將權因而得到提高,家丁是明末作戰的重要力量。


    所以自己招收四千人礦丁,也可以以家丁的名義報上去,去京城武選的時候,可以多方打點一下,多半能成。


    至於說軍官學校所用的教材,可以古今結合。


    由於明朝用兵頻繁,用兵規模大,所以先後湧現出許多著名的將領。


    明開國名將之外,中後期也不乏其人。


    抗擊瓦剌的兵部尚書於謙,抗擊倭寇的總兵官戚繼光等等。


    他們在實戰中所表現出的軍事才能與指揮藝術,豐富了中國戰爭史和軍事思想的寶庫。


    晚明多故,因而世風尚武,許多人喜談兵事,這樣就產生了一批兵書。


    其中以戚繼光的著作最為突出。


    所著《紀效新書》十八卷、《練兵紀實》九卷、《雜集》六卷、《將臣寶鑒》一卷。


    吸收了前人的成就,又總結了自己的經驗和同時代人的經驗,是幾部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


    明朝又是與外界廣泛聯係的時代,海外的新式武器,通過東西方的途徑傳入中國。


    尤以火器最為突出,佛郎機炮、鳥嘴銃在晚明各種戰爭中廣泛使用,影響了戰爭的戰略和戰術。


    同時,由於西人東來,西方的軍事思想也隨之有所傳入。


    後來的鄭成功在台灣與荷蘭人作戰,便接受了荷蘭降兵漢斯的建議,采用了漢斯在歐洲參戰的經驗。


    部隊最多到年底,就要大麵積換上槍炮了,所以指揮藝術也要隨之改變,這是一個係統性的工程。


    四川奢家造反這段時間,神機營的槍炮火器,大量流入民間。


    民間大量改製的結果,是火器日漸精長,各地名匠輩出,各式俱備。


    重型的有紅衣大炮、大將軍、盤炮、雷火炮。


    中型的有百子炮、過山鳥、抬銃、鳥槍。


    小型的有手槍、九連槍、沙銃、魯密鳥銃、掣電銃、迅雷銃這是火器的黃金時代。


    數千年來;家天下皇朝禁止民間造兵器,禁止民間製造奇器異物的權威,在大亂期間無形崩潰瓦解。


    因此攻城時,萬炮齊鳴,衝鋒時萬槍齊發,極為壯觀。


    後來的李自成攻開封,炮火轟擊黃河對岸的援軍,有效地助止援軍渡河救援,那時的炮火,射程已經遠及十裏外了。


    中國的火器,在明代已是戰爭最普遍的武器,噴火器與地雷,在當時已不足為奇。


    滿清入關之後,火器更是大量出產。


    後來馬佳·圖海和周培公率兵剿除吳三桂的大軍中,各式槍炮仍是主要的武器。


    水師的船艦上,大將軍炮已經上了船,小艇上也安上了百子炮(散彈)。


    從武陵山區進攻辰、沅諸府的步騎軍,也攜有大量的各式中小輕型槍炮。


    吳軍的火器也大量使用,雙方對陣,炮火震天,彈丸如雨。


    往昔將帥率領兵馬叫陣交鋒比武式的戰爭場麵,已經再也看不到了。


    要等到雙方的搶炮彈盡藥絕,才開始用刀劍作最後的肉搏。


    在戰場上,兵士們已學會伏地躲避槍彈,學會蛇行避免傷害。


    在民間,鳥槍和魯密鳥銃雖然是違禁品,但仍然有人使用作奸犯科的工具。


    可惜的是,滿清皇朝此後重新嚴禁民間研究與製造,抓住就殺頭。


    軍器也停止研究發展,火器營禁止漢人參予,人才日漸凋零。


    最可惜的是發明了連珠銃的戴梓。


    這種連珠銃的火藥和彈丸均貯於槍托,共二十八發,以二機輪開閉,扳第一機時,火藥及鉛彈丸自動落入筒中。


    第二機隨機轉動,摩擦燧石,點燃火藥發射鉛彈丸,這種連珠槍是比較早的類型。


    優點:可以連發,且有“三點一線”,精準度高,射程遠,二百五十米外可射穿敵人的重甲。


    但是戴梓並沒有將連珠銃獻給朝廷,而是“藏器於家”。


    原因據說是被一個夢給嚇怕了。


    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中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布人間”,你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活人了。


    這不是扯淡嗎?至於其中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最後,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後來居上的洋槍洋炮,打醒了中國人沉睡中的迷夢。


    西方人在英國與非洲的祖魯戰爭中,才知道野蠻人早已知道躲避槍彈的技巧。


    而在西方戰場上,西方人一直就成群結隊抵擋槍彈,誰死誰倒楣,便挺硬挨。


    如果自己把這套狗屁不是的排隊槍斃引進軍隊中,以中華民族不信邪的性格。


    以老百姓的智商,照搬西方人那一套,絕對行不通。


    更別說什麽逼近三四十米內開槍,都洗洗睡吧。


    中國人還沒有這麽死板,所以必須另辟蹊徑,找出一套符合我們自己特點的行動準則,作戰操典。


    自己可以把孫子兵法、紀效新書,戰爭論,後世的中國國防學,毛鄧的軍事思想學。


    結合現在西方殖民全世界的國際戰略環境學,戰爭沙盤模擬推演、海權論,地緣戰略學說等等。


    包括自己寫的《理想國》這本書,分為上中下三冊,從清朝開始,世界各國的發跡興衰過程。


    這樣既開闊了官兵們的視野,引導他們的思想,也為大家指明了未來的道路,簡直完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