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和楊三毛用右手食中兩指扣了扣桌麵,表示感謝。


    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劉禮用毛茸茸的大手擦了擦嘴。


    口裏直唿痛快道:“好久沒有這樣盡興了,今天是沾了老弟的光,謝謝!”


    楊三毛也笑著說道:“我和劉老哥也是看在老弟不是一般人,才找小老弟做這門生意的,要是換成一般人,我們才懶得搭理他。”


    “哦,這麽說來,敢情今天我要發財了。”陳遠宏戲虐的說道。


    “老弟不要多心,我們倆雖然沒什麽大出息,但招子還是亮的很,


    敢孤身一個人,在這片地方行走,都不是一般人,我楊三毛這點眼力勁兒還是有的。”


    劉禮在旁邊微笑著點頭,像一隻逮著老母雞的狐狸。


    “行了行了,別賣關子了,有什麽好事兒趕緊說。”陳遠宏不耐煩道。


    “我們倆手裏有幾樣黑貨,對本地人不好出手,今天既然遇上老弟了,我們便宜點賣給你。


    事成之後,大道朝天,各走一邊,誰也不認識誰,就算以後事主找上了你,你把我倆給撂了出來,我們也不認賬。”


    人都有好奇之心,看著兩人如此神秘的樣子,陳遠宏也成功的被這兩人勾起了好奇之心。


    花狐狸壓低聲音說道:“有人托我,把他的三樣祖傳珍寶脫手,這幾天我正在為這件事兒發愁,這不正好碰到老弟了嗎?也算我們有緣,就便宜你了。”


    “啥,祖傳珍寶,陳遠宏懷疑自己耳朵聽錯了,這尼瑪不是後世的仙人跳嗎?


    玩我呢,還是說自己長著一副你快來騙我的模樣?


    今天如果這倆人不說出個一二三來,自己絕對讓他們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陳遠宏心裏恨恨的想到。


    陳遠宏在心裏打定了主意,索性抬起一隻腳登在長凳上,整個人跨坐在長條凳上,坐相和吃相相當粗魯。


    他頭上帶著三片瓦愣帽,敞開老羊皮大襖,露出壯實的胸膛,把衣袖擄至肘上方,粗野、驃悍、吊兒郎當,不管怎麽看,都不像是一個有錢人。


    一斤高粱酒已喝掉大半,酒和菜都所剩無幾。


    他滿臉紅光,大概已有六七分醉意。


    有了六七分醉意的人,正是意氣風發,或者牢騷滿腹,準備發泄的時候。


    聰明的人最好不要招惹他這種醉鬼,一句話不對頭,就可能引發暴烈的反應,打破對方的腦袋。


    陳遠宏張口就罵道:“踏娘的,你們兩個混蛋活的不耐煩了,竟敢調戲太爺我。


    今天你倆不說出個道道來,不光這頓酒菜錢讓你們付,老子好好讓你倆見識見識太爺的手段。”


    楊三毛趕緊賠笑道:“您放心,三樣東西我們檢查過了,絕對是寶貝,我們平時雖然打打殺殺不務正業,但絕不幹坑蒙拐騙的勾當。


    小老弟放心,雖然我們不入流,但好歹也算得上是混江湖道的,不敢壞了江湖規矩,江湖規矩我們懂。”


    “什麽東西,說說吧。”


    “第一件是九龍杯,第二件是一個鑲金嵌玉的銅盆,第三件是一把橫刀,那把刀看得我都眼饞,真真是一把好刀。”


    “九龍杯不就是洪武皇帝定名的九龍公道杯嗎?這種杯子隻有皇帝才能用。


    包括王公大臣都不能擁有,你們是怎麽得到它的?”陳遠宏疑惑的問道。


    花狐狸發出一陣怪笑,給了陳遠宏一個你懂的眼神,看來這東西,不是從皇宮裏偷出來的,就是從哪一個墓穴裏挖出來的。


    這玩意兒屬於景德鎮禦器廠燒製,專門為皇宮製造禦瓷。


    凡是選到禦窯廠的瓷工都是一些製瓷手藝高超的能工巧匠,經他們之手造出的禦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九龍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種。


    據傳說,當時的浮梁縣令為了討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賞識。


    指令禦窯廠的瓷工半年內製出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皇上,好則賞,不好則罰。


    指令發出後,縣太爺親自監製。


    由於九龍杯的製造難度大,時間又短,瓷工們個個急得寢食不安。


    他們日夜研製,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經過三個多月,幾十次的反複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


    看到精製的九龍杯,縣太爺喜笑顏開,親自快馬加鞭將九龍杯送至京城,進貢皇上。


    洪武皇帝朱元璋看著浮梁縣令進貢的藝術珍品九龍杯,愛不釋手,連聲誇讚景德鎮瓷工製瓷技藝高超,誇讚景德鎮不愧為瓷都之稱。


    浮梁縣令由於進貢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不久便加官晉級,由縣令升遷為府台。


    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


    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


    便特意為他們把禦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


    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酒未喝,禦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


    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禦酒。


    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隻能淺平,不可過滿。


    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


    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


    九龍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了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為人不可貪得無厭。


    “除了九龍公道杯的確是巧奪天工之外,那個鑲金嵌玉的銅盆說不定是沈萬三的聚寶盆呢?”花狐狸怪聲怪氣的說道。


    “嗬嗬!別扯蛋了。”


    陳遠宏放下酒杯說道:“沈萬三的所謂傳家之寶聚寶盆,其實是一種聚財的象征,告訴子孫要辛勤賺取財富,要聚積而不可漏散。


    他富甲天下,擁有半個城的資產。


    上起規模宏大的航運與農莊大事業,下迄兩文錢一個的燈籠製作作坊小生意。


    結合農商擁眾十萬,形成龐大的商業王國,錢可是一文一文辛苦賺來的。


    他辛勤經營不敢懈怠,卯上全部精力,而非靠什麽扯淡的聚寶盆聚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移民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健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健鋼並收藏移民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