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黑山駐防部隊
我有一個平平無奇的係統 作者:理想者凱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是要問審配為何如此配合曹操的表演,這就要問被貓捉弄的老鼠了!
它是甘願被貓兒玩弄,自願這般的嗎?
顯然不是!不是每一隻老鼠都叫傑瑞,也不是每一隻貓都是湯姆!
實在是性命受到了危險,沒有辦法的事兒!
審配手中隻有五萬新兵,其中三萬左右還是自袁凱軍潰敗逃迴來的,袁紹留下的老兵基本都被袁尚帶走,攻打袁譚去了。
僅僅五萬新兵,審配是一點底氣都沒有,別說什麽戰而勝之,就連自己能守幾天,審配心裏都沒有底!
因此,當審配隱約發現曹操好像遞過來一個劇本的時候,當即便心裏一橫,派人去驗證,最後果然發現曹老板有雅興!
審配能怎麽辦?當然是盡心盡力哄曹老板開心啊!若不是擔心惹曹老板生氣,審配簡直想派一隊良人去伺候曹老板,若是能徹底打消其鯨吞鄴城之意,那是再好不過了!
當然,審配也隻是在心中這麽想一想罷了,先不說收不收,就算曹老板真的收了,恐怕大概率也是賞賜給手下的將領,自己可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了。
卻說袁譚使者迴到界橋,向袁譚稟明了曹操軍的情況之後,袁譚便陷入了沉思之中,畢竟是沒有經曆過‘網絡大爆炸’洗禮的古代人,麵對這樣嚴謹的大戲,自然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作假方法。
那麽在失去了曹操援助的可能之後,袁譚就得思考該怎麽麵對袁尚的十四萬,現在是十三萬了!在使者前去曹操大營請求援助的時間裏,袁譚又承受了袁尚的長時間猛烈衝擊!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袁譚軍已經減員到五萬左右,折損過半,這已經超過了安全線了!
自古以來,傷亡過半而不潰散的部隊就可以稱之為精兵!袁譚軍前期十萬大軍,後續戰事吃緊,郭圖又從青州各處擠出兩萬大軍,總共十二萬大軍,如今不到六萬,其實已然折損過半了!隻是有辛評獻策,營中兵馬不斷調動,營造了一種我軍仍舊強勢的錯覺。
但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這計策也隻能蒙騙一下信息不通的士兵而已,若是過段時間,知道曹操援軍無望,青州也分不出兵來,隻怕現在還穩得住的將領們就穩不住了,將領一亂,麾下的士兵...
袁譚打了一個寒顫,最後一咬牙,一跺腳!一道軍令傳向後方郭圖手中!
原來袁譚除了青州各地的兵馬之外,尚有一支兩萬人的部隊,由族弟袁芳率領;同樣的,袁尚也有這麽一支預備隊,由部將閆遷率領。
這些兵馬不僅僅是在相互對峙,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張燕!
這張燕原名褚燕,乃是黃巾軍將軍張牛角的欽定繼承人。張牛角雖然與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的名字隻是多了個牛字,但是其本身卻和黃巾三兄弟沒有半毛錢關係,起兵之後也隻是借助黃巾軍的名頭發展罷了,一直是遊離在黃巾軍的邊沿地帶的,後來張牛角在攻打郡城的時候中了流矢身亡。死前指定褚燕為勢力新任領袖,褚燕感念其恩德,改名張燕。
張燕盤踞渾河以北十數年,曾經參與過公孫瓚與袁紹之間的大戰,隻可惜公孫瓚在白馬義從在正麵戰場被麹義的先登死士重創之後,便失了智,多次‘夏季而’操作,不僅將張燕整蒙了,也把自己送走了!
公孫瓚滅亡之後,袁紹曾經多次想要剿滅,卻拿他毫無辦法!最後不得不在黑山的東西關隘處各留兩萬大軍,稍稍警示一下張燕,讓他外出劫掠的時候不要那麽肆無忌憚。
袁紹死後,黑山東麵的袁芳便投靠了袁譚,西麵的閆遷則投靠了袁尚,上線雖然換了,但是職責卻沒變,仍舊是戒備張燕的黑山軍。
現在生死關頭,袁譚也顧不上了黑山軍了,後麵暴露給敵人了怎麽辦?愛咋咋地,勞資命都保不住了,哪管得上你黑山軍。
保住前麵才是最重要的!
袁尚正美滋滋暢想著擊敗袁譚之後怎麽整治曹操呢!大膽包天,光天化日之下調戲自己的首席謀臣——審配!待青州入手之後,定要叫你好看!
這一看袁譚把黑山駐守部隊也調動了?那怎麽行,本來好不容易打成這個局麵,要是袁譚再多兩萬大軍,這得攻打到猴年馬月去?
袁尚與手下謀臣商議之後,決定不能讓袁譚這麽舒服!
東風吹,戰鼓擂,十萬大軍使勁捶!一支兩萬人的軍隊乘著正麵戰場烽火連天,悄然越過正麵戰場,前去阻止袁譚的援軍。
另一方麵,閆遷所部兩萬大軍同樣調迴界橋,然後與袁尚派出的狙擊部隊匯合,一同阻擋袁芳的支援!
同時策應正麵戰場!
其實袁尚第一波攻勢被袁譚擋住之後,便有越過界橋,直接偷了袁譚老家的想法,隻是先有夏侯惇五萬大軍力洋港垂釣,又是曹操十萬大軍直驅鄴城,袁尚不得不多次分兵穩定局勢,就這還是因為曹操放水了。
如今這兩萬大軍,越過界橋沒有問題,但是想要攻城拔寨卻是萬萬不能,隻能用來阻擋袁譚援軍了!
袁譚山窮水盡,袁尚又好到哪裏去呢?
袁氏二兄弟的部隊撤走之後,在黑山種田的張燕笑了!
這十幾年來,張燕的部眾並不是一層不變的,最巔峰的時候號稱百萬黑山軍,但是在公孫瓚敗亡之後,張燕與袁紹多次碰撞,袁紹固然得不償失,張燕也不好過!
曾經的百萬黑山軍,現在算上老幼婦孺,也不過三十餘萬!
袁紹將黑山東西兩麵堵上之後,確實掐住了張燕的脖頸,或許袁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這一步棋子險些要了黑山軍老命!
黑山地勢險要,袁芳、閆遷分別堵住東西兩側的關隘之後,張燕是下山劫掠也不舒服,不下山劫掠更是坐以待斃,隻能一邊小心翼翼地下山要糧,一邊在黑山開辟荒地,幹起了農耕大業!
別說,黑山軍大多是平民出生,這農活雖然多年不做了,但是手藝還在啊!本來動蕩不安的黑山軍這才穩定了下來。
它是甘願被貓兒玩弄,自願這般的嗎?
顯然不是!不是每一隻老鼠都叫傑瑞,也不是每一隻貓都是湯姆!
實在是性命受到了危險,沒有辦法的事兒!
審配手中隻有五萬新兵,其中三萬左右還是自袁凱軍潰敗逃迴來的,袁紹留下的老兵基本都被袁尚帶走,攻打袁譚去了。
僅僅五萬新兵,審配是一點底氣都沒有,別說什麽戰而勝之,就連自己能守幾天,審配心裏都沒有底!
因此,當審配隱約發現曹操好像遞過來一個劇本的時候,當即便心裏一橫,派人去驗證,最後果然發現曹老板有雅興!
審配能怎麽辦?當然是盡心盡力哄曹老板開心啊!若不是擔心惹曹老板生氣,審配簡直想派一隊良人去伺候曹老板,若是能徹底打消其鯨吞鄴城之意,那是再好不過了!
當然,審配也隻是在心中這麽想一想罷了,先不說收不收,就算曹老板真的收了,恐怕大概率也是賞賜給手下的將領,自己可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了。
卻說袁譚使者迴到界橋,向袁譚稟明了曹操軍的情況之後,袁譚便陷入了沉思之中,畢竟是沒有經曆過‘網絡大爆炸’洗禮的古代人,麵對這樣嚴謹的大戲,自然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作假方法。
那麽在失去了曹操援助的可能之後,袁譚就得思考該怎麽麵對袁尚的十四萬,現在是十三萬了!在使者前去曹操大營請求援助的時間裏,袁譚又承受了袁尚的長時間猛烈衝擊!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袁譚軍已經減員到五萬左右,折損過半,這已經超過了安全線了!
自古以來,傷亡過半而不潰散的部隊就可以稱之為精兵!袁譚軍前期十萬大軍,後續戰事吃緊,郭圖又從青州各處擠出兩萬大軍,總共十二萬大軍,如今不到六萬,其實已然折損過半了!隻是有辛評獻策,營中兵馬不斷調動,營造了一種我軍仍舊強勢的錯覺。
但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這計策也隻能蒙騙一下信息不通的士兵而已,若是過段時間,知道曹操援軍無望,青州也分不出兵來,隻怕現在還穩得住的將領們就穩不住了,將領一亂,麾下的士兵...
袁譚打了一個寒顫,最後一咬牙,一跺腳!一道軍令傳向後方郭圖手中!
原來袁譚除了青州各地的兵馬之外,尚有一支兩萬人的部隊,由族弟袁芳率領;同樣的,袁尚也有這麽一支預備隊,由部將閆遷率領。
這些兵馬不僅僅是在相互對峙,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張燕!
這張燕原名褚燕,乃是黃巾軍將軍張牛角的欽定繼承人。張牛角雖然與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的名字隻是多了個牛字,但是其本身卻和黃巾三兄弟沒有半毛錢關係,起兵之後也隻是借助黃巾軍的名頭發展罷了,一直是遊離在黃巾軍的邊沿地帶的,後來張牛角在攻打郡城的時候中了流矢身亡。死前指定褚燕為勢力新任領袖,褚燕感念其恩德,改名張燕。
張燕盤踞渾河以北十數年,曾經參與過公孫瓚與袁紹之間的大戰,隻可惜公孫瓚在白馬義從在正麵戰場被麹義的先登死士重創之後,便失了智,多次‘夏季而’操作,不僅將張燕整蒙了,也把自己送走了!
公孫瓚滅亡之後,袁紹曾經多次想要剿滅,卻拿他毫無辦法!最後不得不在黑山的東西關隘處各留兩萬大軍,稍稍警示一下張燕,讓他外出劫掠的時候不要那麽肆無忌憚。
袁紹死後,黑山東麵的袁芳便投靠了袁譚,西麵的閆遷則投靠了袁尚,上線雖然換了,但是職責卻沒變,仍舊是戒備張燕的黑山軍。
現在生死關頭,袁譚也顧不上了黑山軍了,後麵暴露給敵人了怎麽辦?愛咋咋地,勞資命都保不住了,哪管得上你黑山軍。
保住前麵才是最重要的!
袁尚正美滋滋暢想著擊敗袁譚之後怎麽整治曹操呢!大膽包天,光天化日之下調戲自己的首席謀臣——審配!待青州入手之後,定要叫你好看!
這一看袁譚把黑山駐守部隊也調動了?那怎麽行,本來好不容易打成這個局麵,要是袁譚再多兩萬大軍,這得攻打到猴年馬月去?
袁尚與手下謀臣商議之後,決定不能讓袁譚這麽舒服!
東風吹,戰鼓擂,十萬大軍使勁捶!一支兩萬人的軍隊乘著正麵戰場烽火連天,悄然越過正麵戰場,前去阻止袁譚的援軍。
另一方麵,閆遷所部兩萬大軍同樣調迴界橋,然後與袁尚派出的狙擊部隊匯合,一同阻擋袁芳的支援!
同時策應正麵戰場!
其實袁尚第一波攻勢被袁譚擋住之後,便有越過界橋,直接偷了袁譚老家的想法,隻是先有夏侯惇五萬大軍力洋港垂釣,又是曹操十萬大軍直驅鄴城,袁尚不得不多次分兵穩定局勢,就這還是因為曹操放水了。
如今這兩萬大軍,越過界橋沒有問題,但是想要攻城拔寨卻是萬萬不能,隻能用來阻擋袁譚援軍了!
袁譚山窮水盡,袁尚又好到哪裏去呢?
袁氏二兄弟的部隊撤走之後,在黑山種田的張燕笑了!
這十幾年來,張燕的部眾並不是一層不變的,最巔峰的時候號稱百萬黑山軍,但是在公孫瓚敗亡之後,張燕與袁紹多次碰撞,袁紹固然得不償失,張燕也不好過!
曾經的百萬黑山軍,現在算上老幼婦孺,也不過三十餘萬!
袁紹將黑山東西兩麵堵上之後,確實掐住了張燕的脖頸,或許袁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這一步棋子險些要了黑山軍老命!
黑山地勢險要,袁芳、閆遷分別堵住東西兩側的關隘之後,張燕是下山劫掠也不舒服,不下山劫掠更是坐以待斃,隻能一邊小心翼翼地下山要糧,一邊在黑山開辟荒地,幹起了農耕大業!
別說,黑山軍大多是平民出生,這農活雖然多年不做了,但是手藝還在啊!本來動蕩不安的黑山軍這才穩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