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玉佩上麵的損耗來看,當是幾百年來一直都被人佩戴在身上,才有的樣子!”


    眾人仔細看去,果然曾偉誌拿出來的這一塊,栓繩的洞口,都已經成了橢圓形了!


    而張一山的那一塊玉,玉佩上麵的半部分洞口,果然沒有那麽大的磨損。


    曾偉誌不消多看,已經明白了必然會是張一山判斷的這樣。


    “一個庫大使,那裏能牽扯的那麽深呢?”


    就算是時常破案的曾偉誌,也頭疼了,他不過是調查一份貪汙案罷了,為何牽扯那麽深!


    “或許還不止!”


    張書堂喝了一口酒,冷靜的分析道:“從伯父後來的遭遇來看,這件事必然牽扯到了很多有大能力的人來,甚至,大部分的官員都在為此事打掩護,若不然,以伯父的政績,豈會被流放到了南陽!”


    是啊!


    南陽可一直都沒有錦衣衛常駐,以曾偉誌的遭遇來看,那些人怕是要讓他們父子常駐南陽了!


    張書堂撓撓頭:“伯父,此事不急一時,若是伯父放心小子,此事,就讓小子試著查一查。


    當然能不能找出原因,小子不敢打保證!”


    “我自然放心你!”曾偉誌開口道:“隻是,那庫大使已經換了兩撥人,賢侄打算怎麽查?


    實話實說,我自己現在都摸不著頭腦!”


    張書堂輕輕一笑:“伯父是當局者迷啊!”


    哦?


    眾人紛紛看來,這小子的意思是?


    張書堂嘴角微勾:“伯父,你是為了查探運河貪汙之事來的,這庫大使也不過是他人推出來的擋箭牌罷了!


    說句不好聽的,伯父當初死盯著庫大使不放,甚至以為是庫大使派人殺害了伯母,這思路本就是錯的!”


    他自信的笑笑:“一個庫大使,還沒有這麽大的能量!”


    曾偉誌微微點頭,如此分析的話,怕是他還真的鑽了牛角尖!


    “運河貪汙由來已久!”


    張書堂為自己的推理解釋道:“這件事,已經有了很長時間了,就算是我處在幾百裏之外的南陽,也有所耳聞!


    我朝有才能的清官並不少,但是有關運河貪汙的事情,仿佛被所有大臣無視了!“


    他環顧一周,看著頻頻點頭的眾人,繼續道:“敢為曾伯父,是誰有這麽大的能量,讓朝臣集體禁聲呢?”


    “難道是陛下?”李東誠驚慌道。


    “就算是王室參與,我都相信,但是唯獨不會是陛下!”


    張書堂斬釘截鐵道:“我敢肯定,曆代的皇帝,都不曾參與到這件事裏麵去!”


    “你們想想!”張書堂道:“從萬曆年開始,我朝一直邊患不斷,朝中缺銀的事情,成為了所有皇帝的心頭頑疾!”


    “運河貪汙有多少?”


    張書堂豎起了一根手指.


    “一百萬兩?”曾偉誌難以置信的道。


    “一千萬兩都不止!”


    什麽這麽多!


    眾人傳來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張書堂轉向李陵:“你可還記得迴程的時候,我特意讓你打聽了那個住在徐州運河邊上的老農,他說的話嗎?”


    “那不是老農!”李陵苦笑道:“那廝是一個老匠戶,據他說是修補船隻的,五輩祖上起,就在那裏住著修船了,整個徐州附近,隻要是運船壞了,都是他們那些匠戶修補的!”


    張書堂點點頭:“身份不重要,我讓你問的,他怎麽說?”


    李陵眨眨眼,道:“書堂你讓我詢問一下,每天大概有多少船經過,都是什麽船,每年又有多少船南下北上……”


    “嗯,他怎麽說?”


    李陵想了想:“他說若是遇上了轉運糧草的忙季,每天最少有百十艘官船北上,若是淡季則最少有三十艘,全年南下北上的次數加起來最少也有兩萬艘大船。”


    張書堂輕笑道:“我雖然沒有查詢戶部每年征收的銀兩是多少,但是我朝一年的賦稅總額,也不過是一千萬兩上下。


    一年兩萬艘官船上下,這還不說那些私船,我敢肯定,整個運河一年被貪墨的銀兩價值在一千萬兩以上!”


    這麽多!


    眾人臉色一變。


    張書堂笑道:“不要忘記了,糧食不值錢,但是整個北方大地的食鹽,可都是經過運河轉運的。


    這個數字是多少,怕是南北鹽務司的主官都無法說清楚!”


    曾偉誌乃是錦衣衛的人,自然知道朝廷缺銀有多厲害,他開口道:


    “怕是沒有這麽多,每年鑄印局經手的銀子,也不過是幾千萬兩罷了,若是區區一條運河,一年就貪墨了一千萬兩白銀,那麽大明的銀子,才能夠支撐幾年呢!”


    “要知道,我大明可是銀礦並不多啊,一年的開采量也不過是百十萬兩而已!”


    曾偉誌皺著眉頭,張書堂的話,有點為人聳聽了!


    照這個貪汙法來計算,整個大明要不了多久,就會沒有銀子流通了!


    張書堂嗬嗬一笑:“曾伯父,你少算了一個地方!”


    “哪裏?”


    開什麽玩笑,身為錦衣衛的他,不敢說對大明所有的銀礦都了如指掌。


    但是大明缺銀,銀礦更是稀少,他確實知道每一處地方的。


    就算是雲貴那邊,有土司手中掌握了隱瞞不報的小量出產的銀礦,但是相比於巨大的缺口,卻是不能說明什麽了!


    “書堂別賣關子,快說!”李陵嬉笑道。


    “海外!”


    張書堂指了指東方,道:“隆慶開海之前的四大家族,每一家族一年的進賬,都在五百萬兩之上,這還不算那些被他們聯合起來的小海商賺取的錢財!


    因此,我估計大明一年的白銀外入量,當在四千萬兩以上!”


    四千萬兩!


    眾人的唿吸都停止了。


    天啊,這是什麽概念!


    眾人都不是什麽無知的人,幾百年的家族積累下來,讓他們對大明的朝政了解的清清楚楚。


    除了武宗時期,放手讓宦官撈錢,以及萬曆年張居正時期,因為一條鞭法,而國庫收入大增之外,大明朝進入了中期之後,每年的各項歲入,加起來也不過是一千多萬兩銀子罷了!


    現在張書堂告訴他們,單單是海外的白銀湧入,便達到了一年四千萬兩,還以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衝直撞闖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中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中狐並收藏橫衝直撞闖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