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禮聽了這些話氣的臉色漲紅,瞪著眼看著李靖道:“衛國公,讓這些無知愚民辱罵朝廷官員,就是你所謂的講論會?”
崔敦禮言罷一些大臣也都神色不善地朝李靖看過去。
唐朝時官員比唐朝之後的官員要更加注意官民之間的等級。
在他們眼裏不管官員犯下什麽錯,老百姓不能罵,罵了就是大逆不道。
就像皇帝犯錯臣子也不能罵,隻能勸諫一樣。
當然一些水平高、脾氣大的臣子把罵皇帝強說成是進諫,也是有的。
但這樣的人如果不碰上有胸襟的皇帝,一般下場都不會太好。
這種思想是當時整個上層階級的整體思想,不是一兩個人這樣想。
在李世民以皇帝的身份說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後,又經過幾百年演化,到宋代儒家還把孟子抬高,很多官員又是通科舉考上來的貧寒人家的子弟,朝廷對於民意才從心裏稍稍重視起來。
李靖見此微笑道:“諸位聽差了,百姓們辱罵的乃謀逆的罪臣。”
長孫無忌嗬嗬一笑往前走兩步道:“無忌一向敬佩衛國公的功勳,更敬佩衛國公謙和的為人。無忌記得衛國公遇事從來都是做的多說的少,乃是一個誠實長者,似不善言辭,有前漢古賢相大臣之風。”
李靖聽著知道長孫無忌下麵定無好話,忙抬手止道:“長孫國舅謬讚了!”
這話相當於現代漢語裏的“謝謝誇獎!”
一句話差點沒有把長孫無忌憋吐血,抬頭怪異地看一眼李靖,道:“無忌的話還沒有說完呢。”
李靖裝糊塗道:“今日是引陛下和百官來聽聽百姓們的話,可不能光聽你稱讚老朽。”
“你!”
長孫無忌氣的瞪著眼睛,看著李靖說不出話來。
李世民在旁邊看著,臉上也浮現笑意道:“無忌還是先聽聽百姓怎麽說吧!”
說罷當先往前走去。
長孫無忌看一眼笑吟吟的李靖,怒哼一聲緊跟著李世民往前去。
李靖恍若未覺繼續在旁引路,後頭的百官神色各異地往前走。
他們往裏走,很快就被正在說話的人看見,離他們近的百姓紛紛停下來,好奇地看著他們一行人。
李世民攔住要內侍不讓他通報,對李靖道:“藥師,讓他繼續說。”
李靖往前走兩步,對眾人道:“你們繼續講論,我們就在這裏聽聽。”
人群裏的皇家軍政學院的學生和東宮供俸,忙安撫眾百姓繼續,百姓迴過頭繼續罵範陽盧氏,不再朝這邊看。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站在原地,看見近處一個衣著破爛的老頭手拿一個稻草人,顫巍巍地走到圈子中間,大聲對他那個圈子的眾人道:“我們在關中以往都是聽說,河北道那些士族人家怎麽怎麽好,不想竟然都是男盜女娼。
幾十萬百姓數代人給他們當牛作馬,養活了他們多少代人,家裏的女人還任他們禍害,可是他們說轟出去就轟出去,一粒糧食都不給,這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啊。”
說到這裏老劉頭停下來,喘幾口氣,待出氣平穩了,又轉頭看主持他們那一圈的軍政學院學生道:“老頭我離那裏太遠,不能親自去他們家祖墳上撒泡尿,這位小哥幫我在這個草人上寫上範陽盧氏祖宗的名字。
我要在這個草人上潑上糞水,然後再燒它,以解我們心頭之恨。”
“對對對,有勞這位小哥快寫上!”
“還是劉老頭有辦法,就這麽幹!”
……
他們那個小圈子的人紛紛附合劉老頭,並崔促軍政學院的學生快寫上範陽盧氏祖宗的名字。
站在百官後頭披麻戴孝的範陽盧氏子弟聽了這話幾乎氣死,再也顧不得禮儀。
“通通通……”
他們腳下用力地跑到那個老頭麵前。
盧氏跑在最前麵的人是一個年過三旬漢子,跑到了劉老頭麵前二話不說,猛地一拳直打在劉老頭的麵門上,顫巍巍地劉老頭應聲而倒。
盧氏漢子打倒劉老頭猶不解恨,抬腿又踹老劉頭一腳,並大聲對那些百姓咆哮道:“無知的賤民,憑你們也敢辱我祖宗。”
“砰”
“誰給你膽子在此行兇?”
軍政學院的學生見此大怒,一拳打倒盧氏漢子,瞪著他質問道。
其他範陽盧氏的子孫忙擋在那漢子身前,大聲咆哮道:“這些賤民辱我祖宗,打死也是活該!”
此時那些百姓也紛紛站了起來,他們把劉老頭扶起來,把幾個範陽盧氏的子弟圍起來。
“你們也是範陽盧氏的畜牲?”
那幾個範陽盧氏的子弟見氣勢不由一弱,但是仍然強硬道:“範陽盧氏曆代出將入相,豈是你們這群愚昧賤民可以輕辱的。”
他身邊的人見此情形,急忙轉身朝李世民躬身行禮道:“陛下——”
“啊——”
他後麵的話還沒有說出來,他們幾個就被百十個關中漢子淹沒了。
長孫無忌見此對幾個跟進來的幾個侍衛大聲喝道:“放肆!你們竟然敢在陛下麵前行兇,快把他們拉開。”
李世民見此哭笑不得地示意侍衛,侍衛忙上前把百姓分開。
侍衛把百姓和範陽盧氏子弟分開,幾個範陽盧氏的子弟全趴在地上起不來了,一個個進氣多出氣少被侍衛們抬了下去。
“陛下這些愚民實在是——”
長孫無忌說到這裏猛地感到氣氛不對,抬頭一看,隻見李世民麵無表情,而李靖卻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百官竟然沒有一個想站出來替範陽盧氏說話的意思,這些大臣中雖然很多個人道德不高,但是也沒有大奸大惡之人。
麵對洶湧的民意,麵對鐵一樣的事實,他們還沒有勇氣站出來狡辯,何況他們中有些人還要考慮自己在青史上的名聲。
長孫無忌頓了頓,語氣軟下來對李世民道:“陛下,愚民無知,他們的話不足為憑,此事還須陛下聖斷。”
李世民看著長孫無忌沒有說話,而是扭頭看向崔敦禮。
崔敦禮是在場的河北道士族出身的官員中官位最高的人。
“崔卿家聽了百姓們的話,見百姓們的憤怒,有何感想?”
“陛下,臣——”
崔敦禮躬身行禮,卻說不出來話。
李世民看他一眼沒有窮追猛打,而是轉身看向百官道:“你們可有什麽感想?”
百官無人出聲,現場顯得十分安靜,隻有遠處還有百姓在大聲罵範陽盧氏的聲音。
李世民繼續道:“你們聽聽,這才是百姓的聲音。
範陽盧氏惡跡昭彰,百姓挖了他們的祖墳,你們覺得無知愚民做的過份了。
可是你們忘了,曆史上百姓們做的還有更過份的事情。
商湯、周武是夏桀、殷紂的臣子,夏桀、殷紂失道商湯、周武起兵革命;陳勝、吳廣秦之賤民,二世失道,陳勝吳廣揭杆而起;煬帝無道天下處處烽火。
夏桀、殷紂、秦二世、隋煬帝都是身居至尊之位,一旦失道身死國滅,又有何尊貴之處?
範陽盧氏一族曆代都罪行累累,百姓挖其祖墳何過之有?
朕今日見此,始悟治亂真諦,‘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後聖之言誠不欺我。
夏桀、殷紂、秦二世、隋煬帝相比於天下人,他們是舟,河北道士族人家相比於河北道的百姓,他們也是舟。當他們為了為難承乾把數十萬百姓淨身驅出,他們覆滅就已經注定了。”
“陛下聖明!”
李靖心悅誠服地躬身道。
“陛下聖明!”
百官跟著山唿。
“陛下聖明!”
被驚動的百姓,在各場主持人的帶領下發出雷鳴般的山唿聲。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平身!”
待眾人直起身子,李世民又豪邁地道:“內府出錢給今日參會的百姓重賞。”
“謝陛下!”百姓再次躬身行禮。
李世民哈哈大笑著轉身迴宮去了。
李世民認為這是他的勝利,他將因為今天的一翻話名留青史。
……
……
幽州,燕都城已經開始修建。
用的人和牛馬是從北方草原上抓來的,糧食是從河北道士族家裏抄出來。所以雖然正值春耕,也沒有人認為不開工。
隨著河北道的士族被清理,幽燕大地已經成了一張白紙可以任李承乾作畫。
在明媚的春日裏,李承乾又開始一輪對整個河北道的巡視,這裏將是大唐盛世起始點。
……
與幽州的明媚春光不同的是,長安城的雨季來了。
長孫無忌坐在陰暗書房,臉色就像此時的天空一樣陰雲密布。
從皇家軍政學院迴來的第二日,長安城的百官就開始爭先恐後地上疏彈劾範陽盧氏。最後連地方官員和一些地方賢達,特別是東南的那些文人,也跟著上書彈劾範陽盧氏。
範陽盧氏已經被李承乾抄幹淨了,有什麽好彈劾的?
最後,人們發現長安城還有範陽盧氏的親眷,於是狂風暴雨般的彈劾便落到長孫無忌頭上。
最倒黴的是李世民也認為,長孫無忌在長樂公主府衝喜,他親家盧承思是一家為上天所不喜的失德人家,因此導致長樂公主早喪。
李世民覺得長孫無忌瞎了眼,亂結親戚,還害死了長樂公主,一怒之下革去長孫無忌身上所有官爵。
現在長孫無忌就是一個平民百姓。
長孫無忌現在十分害怕步了房玄齡的後塵。
房玄齡一家已經被發配到海外永世不得迴來,他可不想一家人都客死他鄉。
所以長孫無忌一定要想辦法,在李承乾對他下手之前重獲聖寵。
崔敦禮言罷一些大臣也都神色不善地朝李靖看過去。
唐朝時官員比唐朝之後的官員要更加注意官民之間的等級。
在他們眼裏不管官員犯下什麽錯,老百姓不能罵,罵了就是大逆不道。
就像皇帝犯錯臣子也不能罵,隻能勸諫一樣。
當然一些水平高、脾氣大的臣子把罵皇帝強說成是進諫,也是有的。
但這樣的人如果不碰上有胸襟的皇帝,一般下場都不會太好。
這種思想是當時整個上層階級的整體思想,不是一兩個人這樣想。
在李世民以皇帝的身份說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後,又經過幾百年演化,到宋代儒家還把孟子抬高,很多官員又是通科舉考上來的貧寒人家的子弟,朝廷對於民意才從心裏稍稍重視起來。
李靖見此微笑道:“諸位聽差了,百姓們辱罵的乃謀逆的罪臣。”
長孫無忌嗬嗬一笑往前走兩步道:“無忌一向敬佩衛國公的功勳,更敬佩衛國公謙和的為人。無忌記得衛國公遇事從來都是做的多說的少,乃是一個誠實長者,似不善言辭,有前漢古賢相大臣之風。”
李靖聽著知道長孫無忌下麵定無好話,忙抬手止道:“長孫國舅謬讚了!”
這話相當於現代漢語裏的“謝謝誇獎!”
一句話差點沒有把長孫無忌憋吐血,抬頭怪異地看一眼李靖,道:“無忌的話還沒有說完呢。”
李靖裝糊塗道:“今日是引陛下和百官來聽聽百姓們的話,可不能光聽你稱讚老朽。”
“你!”
長孫無忌氣的瞪著眼睛,看著李靖說不出話來。
李世民在旁邊看著,臉上也浮現笑意道:“無忌還是先聽聽百姓怎麽說吧!”
說罷當先往前走去。
長孫無忌看一眼笑吟吟的李靖,怒哼一聲緊跟著李世民往前去。
李靖恍若未覺繼續在旁引路,後頭的百官神色各異地往前走。
他們往裏走,很快就被正在說話的人看見,離他們近的百姓紛紛停下來,好奇地看著他們一行人。
李世民攔住要內侍不讓他通報,對李靖道:“藥師,讓他繼續說。”
李靖往前走兩步,對眾人道:“你們繼續講論,我們就在這裏聽聽。”
人群裏的皇家軍政學院的學生和東宮供俸,忙安撫眾百姓繼續,百姓迴過頭繼續罵範陽盧氏,不再朝這邊看。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站在原地,看見近處一個衣著破爛的老頭手拿一個稻草人,顫巍巍地走到圈子中間,大聲對他那個圈子的眾人道:“我們在關中以往都是聽說,河北道那些士族人家怎麽怎麽好,不想竟然都是男盜女娼。
幾十萬百姓數代人給他們當牛作馬,養活了他們多少代人,家裏的女人還任他們禍害,可是他們說轟出去就轟出去,一粒糧食都不給,這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啊。”
說到這裏老劉頭停下來,喘幾口氣,待出氣平穩了,又轉頭看主持他們那一圈的軍政學院學生道:“老頭我離那裏太遠,不能親自去他們家祖墳上撒泡尿,這位小哥幫我在這個草人上寫上範陽盧氏祖宗的名字。
我要在這個草人上潑上糞水,然後再燒它,以解我們心頭之恨。”
“對對對,有勞這位小哥快寫上!”
“還是劉老頭有辦法,就這麽幹!”
……
他們那個小圈子的人紛紛附合劉老頭,並崔促軍政學院的學生快寫上範陽盧氏祖宗的名字。
站在百官後頭披麻戴孝的範陽盧氏子弟聽了這話幾乎氣死,再也顧不得禮儀。
“通通通……”
他們腳下用力地跑到那個老頭麵前。
盧氏跑在最前麵的人是一個年過三旬漢子,跑到了劉老頭麵前二話不說,猛地一拳直打在劉老頭的麵門上,顫巍巍地劉老頭應聲而倒。
盧氏漢子打倒劉老頭猶不解恨,抬腿又踹老劉頭一腳,並大聲對那些百姓咆哮道:“無知的賤民,憑你們也敢辱我祖宗。”
“砰”
“誰給你膽子在此行兇?”
軍政學院的學生見此大怒,一拳打倒盧氏漢子,瞪著他質問道。
其他範陽盧氏的子孫忙擋在那漢子身前,大聲咆哮道:“這些賤民辱我祖宗,打死也是活該!”
此時那些百姓也紛紛站了起來,他們把劉老頭扶起來,把幾個範陽盧氏的子弟圍起來。
“你們也是範陽盧氏的畜牲?”
那幾個範陽盧氏的子弟見氣勢不由一弱,但是仍然強硬道:“範陽盧氏曆代出將入相,豈是你們這群愚昧賤民可以輕辱的。”
他身邊的人見此情形,急忙轉身朝李世民躬身行禮道:“陛下——”
“啊——”
他後麵的話還沒有說出來,他們幾個就被百十個關中漢子淹沒了。
長孫無忌見此對幾個跟進來的幾個侍衛大聲喝道:“放肆!你們竟然敢在陛下麵前行兇,快把他們拉開。”
李世民見此哭笑不得地示意侍衛,侍衛忙上前把百姓分開。
侍衛把百姓和範陽盧氏子弟分開,幾個範陽盧氏的子弟全趴在地上起不來了,一個個進氣多出氣少被侍衛們抬了下去。
“陛下這些愚民實在是——”
長孫無忌說到這裏猛地感到氣氛不對,抬頭一看,隻見李世民麵無表情,而李靖卻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百官竟然沒有一個想站出來替範陽盧氏說話的意思,這些大臣中雖然很多個人道德不高,但是也沒有大奸大惡之人。
麵對洶湧的民意,麵對鐵一樣的事實,他們還沒有勇氣站出來狡辯,何況他們中有些人還要考慮自己在青史上的名聲。
長孫無忌頓了頓,語氣軟下來對李世民道:“陛下,愚民無知,他們的話不足為憑,此事還須陛下聖斷。”
李世民看著長孫無忌沒有說話,而是扭頭看向崔敦禮。
崔敦禮是在場的河北道士族出身的官員中官位最高的人。
“崔卿家聽了百姓們的話,見百姓們的憤怒,有何感想?”
“陛下,臣——”
崔敦禮躬身行禮,卻說不出來話。
李世民看他一眼沒有窮追猛打,而是轉身看向百官道:“你們可有什麽感想?”
百官無人出聲,現場顯得十分安靜,隻有遠處還有百姓在大聲罵範陽盧氏的聲音。
李世民繼續道:“你們聽聽,這才是百姓的聲音。
範陽盧氏惡跡昭彰,百姓挖了他們的祖墳,你們覺得無知愚民做的過份了。
可是你們忘了,曆史上百姓們做的還有更過份的事情。
商湯、周武是夏桀、殷紂的臣子,夏桀、殷紂失道商湯、周武起兵革命;陳勝、吳廣秦之賤民,二世失道,陳勝吳廣揭杆而起;煬帝無道天下處處烽火。
夏桀、殷紂、秦二世、隋煬帝都是身居至尊之位,一旦失道身死國滅,又有何尊貴之處?
範陽盧氏一族曆代都罪行累累,百姓挖其祖墳何過之有?
朕今日見此,始悟治亂真諦,‘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後聖之言誠不欺我。
夏桀、殷紂、秦二世、隋煬帝相比於天下人,他們是舟,河北道士族人家相比於河北道的百姓,他們也是舟。當他們為了為難承乾把數十萬百姓淨身驅出,他們覆滅就已經注定了。”
“陛下聖明!”
李靖心悅誠服地躬身道。
“陛下聖明!”
百官跟著山唿。
“陛下聖明!”
被驚動的百姓,在各場主持人的帶領下發出雷鳴般的山唿聲。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平身!”
待眾人直起身子,李世民又豪邁地道:“內府出錢給今日參會的百姓重賞。”
“謝陛下!”百姓再次躬身行禮。
李世民哈哈大笑著轉身迴宮去了。
李世民認為這是他的勝利,他將因為今天的一翻話名留青史。
……
……
幽州,燕都城已經開始修建。
用的人和牛馬是從北方草原上抓來的,糧食是從河北道士族家裏抄出來。所以雖然正值春耕,也沒有人認為不開工。
隨著河北道的士族被清理,幽燕大地已經成了一張白紙可以任李承乾作畫。
在明媚的春日裏,李承乾又開始一輪對整個河北道的巡視,這裏將是大唐盛世起始點。
……
與幽州的明媚春光不同的是,長安城的雨季來了。
長孫無忌坐在陰暗書房,臉色就像此時的天空一樣陰雲密布。
從皇家軍政學院迴來的第二日,長安城的百官就開始爭先恐後地上疏彈劾範陽盧氏。最後連地方官員和一些地方賢達,特別是東南的那些文人,也跟著上書彈劾範陽盧氏。
範陽盧氏已經被李承乾抄幹淨了,有什麽好彈劾的?
最後,人們發現長安城還有範陽盧氏的親眷,於是狂風暴雨般的彈劾便落到長孫無忌頭上。
最倒黴的是李世民也認為,長孫無忌在長樂公主府衝喜,他親家盧承思是一家為上天所不喜的失德人家,因此導致長樂公主早喪。
李世民覺得長孫無忌瞎了眼,亂結親戚,還害死了長樂公主,一怒之下革去長孫無忌身上所有官爵。
現在長孫無忌就是一個平民百姓。
長孫無忌現在十分害怕步了房玄齡的後塵。
房玄齡一家已經被發配到海外永世不得迴來,他可不想一家人都客死他鄉。
所以長孫無忌一定要想辦法,在李承乾對他下手之前重獲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