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萬萬沒有想到禇遂良竟然在背後給杜正倫和劉祥道捅刀子。


    一時間氣的李承乾腦子都不利索了,穿越以來李承乾雖然沒有特別重用禇遂良,但是對他的人品學問還是信得過的,沒想到……


    李承乾現在對此想都不想想了,在劉葵的攙扶下快步往承恩殿走去。


    “臣妾參見太子殿下!”


    “兒臣參見父王。”


    ……


    走到承恩殿門口,看見太子妃領著李象兄弟和王良娣出來迎接。


    李承乾突然站住腳,勉強露個笑臉道:“都平身吧!”說著往裏走去。


    太子妃等人都知道今日李承乾在崇教殿被大臣諫阻心裏不高興,此時見李承乾神色鬱鬱,便都小心翼翼地跟進去。


    ------------------------


    禇遂良和顏師古走出東宮時夜幕已經降臨,兩人的隨從牽著馬匹正等在東宮門口。


    一路上一言不發的顏師古臨上馬時突然迴頭看著嘉福門對淡淡地道:“太子殿下英明啊!”


    禇遂良知道這是諷刺他背後捅刀子,看著顏師古頭也不迴地走了,心裏歎口氣,暗道:我一心為了太子殿下,問心無愧,不必在意他人毀譽。


    想到這裏也迴頭看一眼嘉福門,想到李承乾不聽他勸諫,感到既無奈又失望。


    最後猛地迴頭,喃喃道:“看來明日隻能與群臣一起勸諫了!”


    ------------------------


    當夜李承乾在承恩殿裏與太子妃蘇氏和王良娣飲宴後就歇在承恩殿裏。


    第二日因為要在嘉德殿裏的舉行大朝,所以天不亮就被劉葵叫起來,洗漱更衣準備前往嘉德殿。


    李承乾走出承恩門看見新的東宮右衛率將軍梁建方、太子家令裴行儉,太子仆令王方翼,太子率更令程務挺以及太坊內坊的各局官員都穿戴嚴整,率領著一眾屬官在此等候護送他去嘉德殿。


    “參見太子殿下!”


    見李承乾走出來群臣一齊躬身行禮。


    李承乾神色平靜地道:“平身!”說罷直接走上肩輦起駕。


    因為是在東宮內行走一眾從屬都是步行圍隨著。


    現在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所以李承乾要經過道路的都點起的燈籠火把,加上隨從人員手裏的燈籠火把,他們一行人直如一條火龍一般浩浩蕩蕩直通嘉德殿。


    而此時嘉德殿裏也是燈火通明。


    在殿前皇太子鹵簿已經擺開,各色旗幟羽扇傘蓋等在殿前露台上迎著夜風獵獵作響,大殿兩側廊上廊下、殿前露台以及丹墀兩側都是東宮六率的將士各持戰戟、巨斧、黃鉞守衛。


    下麵的廣場上數百大臣身著禮服肅穆而立,仰望著上麵輝煌威嚴的皇太子殿儀仗,等待朝會開始。


    在唐朝皇太子監國大朝與皇帝大朝基本是一樣的,隻不過禮節稍減一二,然後大臣依照東宮官職排序站立。


    沒有東宮官職的重要官員在皇太子監國時,朝廷都會相應地授予一個東宮官職,隻不過李承乾嫌麻煩雖然下令授了官職,但是稱唿上依然還是按照原來官職稱唿。


    十月底的早晨溫度已經不高了,一陣寒風吹來幾個年老的大臣都不禁縮縮脖,抬頭看看想知道李承乾什麽時候能來。


    突然上麵露台上傳來一陣悠揚的禮樂聲,下麵的大臣知道李承乾已經到了,不由朝露台上望去。


    李承乾坐著肩輦直到大殿門口下來,扶著劉葵一步一步走進大殿,羽扇傘蓋緊隨其後,兩排千牛衛帶刀護衛著穩步跟進。


    李承乾在寶座上坐下這些人也都護衛左右把寶座上的李承乾襯托的莊嚴神聖,讓人遠遠一見就覺心生崇敬。


    一切就續後,李承乾抬手朝劉葵示意,可命群臣進殿。


    劉葵神色肅穆地上前一步,拉長聲音道:“百官上朝!”


    殿外自有人接著傳令,如此命令一遍一遍傳出去,直傳到嘉德殿廣場,群臣聞聲才排隊進殿,殿中侍禦史在人群中巡查有沒有人不按禮儀行走。


    百官走進大殿列隊後朝高據寶座的李承乾行禮,數百人齊聲道:“參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麵無表情地道:“眾卿平身!”


    劉葵再次扯起嗓子大喊道:“百官平身!”


    “謝太子殿下!”


    ……


    這樣的大朝,其實就是一次對百官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知道皇權神聖,皇帝和皇太子偉大。


    禮儀上一點都不能馬虎,從李承乾到百官都十分認真地完成這個儀式,所以一般情況下大朝上就是頒布一些詔令,基本上不議事。


    在百官行禮歸座後,劉葵便直接站出來道:“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坐前排張行成聽見心裏鬆了一口氣,劉葵這麽說了,就說明李承乾不打算直接宣旨實行新的官員銓選法。


    同時也讓他們感覺昨天布置沒有錯,李承乾雖然一向強勢,但是這次麵對有可能的天下士族的反擊還是比較謹慎。想來稍後李承乾也會容易屈服一些,隻要今天一舉去鋤去禍根,日後再也不會有人提改革官員銓選的事情了。


    見劉葵宣旨後沒有官員站出來,李承乾以為今日可能無人上奏,正準備命劉葵宣布退朝時,卻見從監察禦史隊列裏緩步走出來一個官員。


    李承乾一見就覺得不對,監察禦史一般情況下都是上奏疏,今日怎麽在大朝上走出來了?


    不等李承乾細想,那名監察禦史已走到大殿中央,朝上行一禮後語聲鏗鏘地道:“臣監察禦史張文瓘有事奏報。”


    大殿裏其他大臣見狀也都是一驚,監察禦史才是個正八品官員有什麽事要在大朝上上奏?


    別看李世民好納諫,那也要看人,敢在大殿上進諫的至少也得是中書舍人、諫議大夫級別的官員,監察禦史發現什麽問題還是老實寫奏疏比較穩妥。


    “有何事上奏?”李承乾聲音淡淡地,聽不出什麽喜怒。


    “臣彈劾吏部尚書杜正倫三大罪……”張文瓘不緊不慢地道。


    大殿裏還不明就裏的大臣聞言都不由張大了嘴,吃驚地看著張文瓘。


    杜正倫可以說是李承乾死黨,之前因為支持李承乾被李世民貶謫過,剛被李承乾召迴長安委以重任,現在彈劾杜正倫等是打李承乾的臉……


    果然下一刻大殿裏就響起李承乾冰冷的聲音問道:“不知杜卿家有哪三大罪?”


    說這話時李承乾坐在寶座上府視著大殿裏的百官,他知道這個張文瓘走出來一定受了誰的指使,為的是不讓李承乾再動改革銓選的念頭。


    “啟奏太子殿下,臣聞杜正倫在前隋時,兄弟三人皆中秀才,自此外出遊學做官,無人居侍奉父母,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杜正倫三兄弟,不顧父母年邁宦遊他鄉此為不孝是也。


    再者,杜正倫貞初年為起居郎,多次泄露禁中密語,後被陛下貶往交州,如此作用實難稱忠。


    另外近日長安城盛傳杜正倫做都督交州時,貪財好色,迴長安時光南海珍珠就帶迴數車。


    似杜正倫這樣不忠不孝,貪鄙不潔之徒位列朝堂實難服眾,臣請太子殿下將杜正倫交有司勘察審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如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如意並收藏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