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得到了想要的結果便扶著老鬼站起來,想要再次開始挖渠,居然被告知整條朱雀大街兩邊的下水道都被挖通了。
李承乾看著王方翼等人渾身弄的髒兮兮的,心裏糾結一下,便率領群臣迴宮了。
李承乾迴到東宮,去承恩殿與太子妃一起吃了午飯。
剛放下筷子正要命嬤嬤把小李白抱來逗一會兒,卻見劉葵進來。
“啟奏太子殿下,國子監祭酒顏大學士和鴻臚卿楊胄在崇教殿外求見。”
李承乾迴頭看一眼太子妃,太子妃溫婉一笑道:“既然有國事太子殿下還是先前麵處理國事吧!”
李承乾對著太子妃微微一笑就起身去崇教殿了。
李承乾來到崇教殿坐下,先命傳顏師古進來,因為他現在正想改造一下國子監。
不一時,精神抖擻的顏師古走進大殿,聲音洪亮地道:“臣參見太子殿下!”
顏師古對這次出任從三品的國子監祭酒一職十分滿意。
曆史上顏師古一直被李世民冷落閉門著書,後來因為替李承乾寫一本書,被視作李承乾一黨。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東征,強行把六十多歲的顏師古帶上,走在半路上他就死了。
“顏卿平身,賜座!”
李承乾看顏師古坐下,臉上露出淡淡地微笑道:“顏卿來找孤王可是因為近日一批官員牽涉謀反被罷,他們的子弟在國子學和太學讀書的退學的事情?”
顏師古聞言忙道:“太子殿下料事如神,臣正是為此而來。”
“那顏卿以為當如何處理?”李承乾看著顏師古問道。
唐朝的國子監祭酒其實是唐朝教育主官,掌管著長安城包括國子監太學在內的所以學府的政令。
顏師古聞方略一思索道:“若按以往貫例,國子監和太學學生名額有空缺,國子監可發文書給內外官員,召官員子弟入京就學。
現在太子殿下監國,臣想請太子殿下示下。”
以前說過大唐的國子學和太學都是隻招收官員子弟的學府,不說很多官員子弟本身就是紈絝子弟。
就算是這些學生真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兩大學府所充當也不過是官員的家學,於天下作用不大。
李承乾在建立大唐皇家軍政學院時,曾公開對這兩大學府的招生方式表示不滿,顏師古是李承乾心腹,想借這一次事情把李承乾的不滿解決掉。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道:“現在國子監和太學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
顏師古聞言不由搖搖頭道:“比官場還有不如,這些學生一個個別看他們年紀小,可都是出顯宦之後極其勢力。一眾國子監的學生根本看不起太學的學生。
他們日常除鬥雞走狗,就是去平康坊開詩會,捧妓女,學校的博士根本不敢管,甚至還有一些博士想方設法巴結這些高門公子……”
顏師古說著不住搖頭。
李承乾聽了下決心改革教育,歎口氣道:“這也怪不得這些學生,他們出身高貴前途都是注定的,誰還願意好好讀書?”
顏師古聞言也皺著眉頭道:“誰說不是呢?可是大唐以後就交給這些人,臣實在不放心啊!”
“顏卿把你這些日子看到國子監和太學的弊病,詳細地寫一份奏疏來,孤王要好好改一改這些學生的毛病。”李承乾淡淡地道。
“臣遵旨!”顏師古起身領旨。
“顏卿家就到偏殿去寫吧,稍後孤王就批。”李承乾抬手一指道。
“臣遵旨!”顏師古再行一禮就退出大殿。
這裏李承乾喝一口水,對劉葵道:“傳鴻臚卿楊胄進殿。”
“遵旨!”
劉葵應一聲便出去傳人。
不一時,一個四十多歲身體壯碩的中年男子走進大殿。
“臣鴻臚卿楊胄參見太子殿下!”
“楊卿平身賜座!”
“謝太子殿下!”
待楊胄坐下,李承乾便直接問道:“近日鴻臚寺可有什麽重大的政務?”
言外之意就是我沒有聽鴻臚寺有什麽大事,你來做什麽?
楊胄是新從外地提上來的,之前沒有和李承乾接觸過。今日來求見其實就是想借一件事由見一見李李承乾,以期能混個臉熟。
聞言一怔,連忙起身從懷裏拿出兩份奏疏,雙手托著道:“啟奏太子殿下,鴻臚寺近日接到新羅和百濟的使者來朝,上奏天子,高句麗囂張跋扈不但派兵攻打兩國,還攔斷兩國朝拜大唐的道路……”
李承乾朝劉葵使眼色,劉葵忙把新羅和百濟的奏疏接過來。
李承乾接過兩分奏疏看了看,確實是新羅和百濟請求大唐出兵討伐高句麗的。
李承乾大略看看便放下,抬起頭看著李承乾楊胄道:“楊卿身為鴻臚寺卿以為大唐當如何處置。”
楊胄聞言臉上就變得為難起來,他原來以為李承乾抓了高句麗使者,是想對高句麗發問罪之師。
所以一得了新羅百濟的奏疏就忙忙的來了,以此討好李承乾。
隻是隋煬帝三次東征以至亡國,李世民為數次想東征都被大臣勸住了。
他現在若主動提出東征高句麗,恐怕彈劾他的奏疏能把他埋了。
說不打,那他見李承乾一次還有什麽意義?
李承乾見他半天說不出話來,便直接道:“傳孤王旨意給營州都督張儉,幽州都牛進達各派斥堠潛入遼東,探查高句麗山川地形,然後繪圖封奏兵部不得有誤。”
李承乾也想打一仗,可是去年到今年剛打了薛延陀,現在實在不宜出兵高句麗。
……
……
隨著李世民的身體慢慢好起來,李世民每天都要在太極宮召見一些老臣,也不提國事,就是像老朋友一樣喝茶卿天。
靜靜地看著李承乾在東宮監國理政。
有幾個大臣見李世民身體好了,便悄悄上書請李世民出來主持政務,李世民對此隻是一笑置之。
這一日,李世民又召高士廉、吏部尚書馬周、禮部尚書李道宗、侍中張行成和刑部尚書劉德威幾個現在朝中對李承乾態度還算中立的大臣來到甘露殿喝茶說話。
眾人一坐下李世民便斥退殿裏的內侍宮女。
幾人一見,都神情鄭重起來。
“近來朕觀承乾處理政務也算是進退有據,隻是怎麽有刻薄?”
李世民一改往日隻閑話家常,直接開口詢問眾人對李承乾的看法。
幾個人都是老狐狸,一時不明白李世民是什麽心思都不敢輕易開口。
李世民看眾人沉吟不語便保證道:“朕對太子絕無二心,今日之問也隻是為了日後教導太子,諸位卿家隻管暢所欲言。”說罷又對高士廉道:“高卿你先說一說”
“嗯,陛下所指可是太子殿下近日下旨罰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去城外燒下水缸管的事?”
高士廉沉吟一聲問道。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道:“諸位卿家還不知道,承乾已經親筆寫下詳細的國子監條列,以後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隻論學業,不論出身高低。
入學都要考試通過才能入學,學生在學校每三個月也要考一次試,每次考試最後幾名都要降等,若是一年都考不好那就要被逐出學校。”
幾人聞言這確實像是李承乾能幹出來的事情。
但是,一時又說不出什麽,因為李承乾在罰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時已把顏師古的奏疏公開了。
整個長安城對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都十分失望。
可是國子監和太學又確實是各級官員子弟進學交友的好地方,若是以後隻憑學業,官員家的子弟入學可就難了……
李世民看眾人都不說話,就知道李承乾的這一套肯定會被官員們抵製。
“太子殿下親自下旨嚴肅學風,也是這些學子的福氣。隻是國子監和太學裏都是官員子弟,若是都逐了出去不能讀書,以後這些子弟出仕豈能理政?”高士廉聽出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做法有所有滿,便如此答話。
果然,李世民聞言點頭道:“士廉所言不差,此事還是緩一緩!”
幾個大臣聞言都滿意地點點頭表示讚同李世民的意見。
隻有馬周起身道:“陛下,太子殿下所作所為也是為大唐江山社稷著想啊!
陛下開鴻恩,讓官員子弟入學國子監和太學。
可是這些學生卻都不好好讀書,整日聚到一起鬥雞走狗尋花問柳,有時甚至聚在一起欺弱淩寡……”
馬周說這些李世民都知道了,因此打斷馬周道:“賓王說的有道理,所以還是要嚴肅國子監和太學的紀律。
朕準備派個學監去國子監專門監督學生行止,賓王以為如何。”
馬周聞言忙道:“太子殿下罰學生們去燒製下水管也是存心教育他們,隻是現在六學都是人心浮動。
官員家聰明好學的子弟都不願送去國子監,隻把家中不才子弟送去混日子,這讓朝廷如何管教?”
“有這等事?”
一句說的李世民臉色徹底黑了,他在這裏想給官員恩惠沒想到,官員反而不當一迴事。
而下麵的張行成和高士廉兩人臉色都變了,因為他們就是這樣做的。
“若非如此,國子監和太學早就被彈劾了。”馬周答道。
李世民聞言想一下,確實如此。
士族最生視教育,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教育的如此不成器,如果是家族重視的子弟,他們的長輩不可能不管的。
李承乾看著王方翼等人渾身弄的髒兮兮的,心裏糾結一下,便率領群臣迴宮了。
李承乾迴到東宮,去承恩殿與太子妃一起吃了午飯。
剛放下筷子正要命嬤嬤把小李白抱來逗一會兒,卻見劉葵進來。
“啟奏太子殿下,國子監祭酒顏大學士和鴻臚卿楊胄在崇教殿外求見。”
李承乾迴頭看一眼太子妃,太子妃溫婉一笑道:“既然有國事太子殿下還是先前麵處理國事吧!”
李承乾對著太子妃微微一笑就起身去崇教殿了。
李承乾來到崇教殿坐下,先命傳顏師古進來,因為他現在正想改造一下國子監。
不一時,精神抖擻的顏師古走進大殿,聲音洪亮地道:“臣參見太子殿下!”
顏師古對這次出任從三品的國子監祭酒一職十分滿意。
曆史上顏師古一直被李世民冷落閉門著書,後來因為替李承乾寫一本書,被視作李承乾一黨。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東征,強行把六十多歲的顏師古帶上,走在半路上他就死了。
“顏卿平身,賜座!”
李承乾看顏師古坐下,臉上露出淡淡地微笑道:“顏卿來找孤王可是因為近日一批官員牽涉謀反被罷,他們的子弟在國子學和太學讀書的退學的事情?”
顏師古聞言忙道:“太子殿下料事如神,臣正是為此而來。”
“那顏卿以為當如何處理?”李承乾看著顏師古問道。
唐朝的國子監祭酒其實是唐朝教育主官,掌管著長安城包括國子監太學在內的所以學府的政令。
顏師古聞方略一思索道:“若按以往貫例,國子監和太學學生名額有空缺,國子監可發文書給內外官員,召官員子弟入京就學。
現在太子殿下監國,臣想請太子殿下示下。”
以前說過大唐的國子學和太學都是隻招收官員子弟的學府,不說很多官員子弟本身就是紈絝子弟。
就算是這些學生真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兩大學府所充當也不過是官員的家學,於天下作用不大。
李承乾在建立大唐皇家軍政學院時,曾公開對這兩大學府的招生方式表示不滿,顏師古是李承乾心腹,想借這一次事情把李承乾的不滿解決掉。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道:“現在國子監和太學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
顏師古聞言不由搖搖頭道:“比官場還有不如,這些學生一個個別看他們年紀小,可都是出顯宦之後極其勢力。一眾國子監的學生根本看不起太學的學生。
他們日常除鬥雞走狗,就是去平康坊開詩會,捧妓女,學校的博士根本不敢管,甚至還有一些博士想方設法巴結這些高門公子……”
顏師古說著不住搖頭。
李承乾聽了下決心改革教育,歎口氣道:“這也怪不得這些學生,他們出身高貴前途都是注定的,誰還願意好好讀書?”
顏師古聞言也皺著眉頭道:“誰說不是呢?可是大唐以後就交給這些人,臣實在不放心啊!”
“顏卿把你這些日子看到國子監和太學的弊病,詳細地寫一份奏疏來,孤王要好好改一改這些學生的毛病。”李承乾淡淡地道。
“臣遵旨!”顏師古起身領旨。
“顏卿家就到偏殿去寫吧,稍後孤王就批。”李承乾抬手一指道。
“臣遵旨!”顏師古再行一禮就退出大殿。
這裏李承乾喝一口水,對劉葵道:“傳鴻臚卿楊胄進殿。”
“遵旨!”
劉葵應一聲便出去傳人。
不一時,一個四十多歲身體壯碩的中年男子走進大殿。
“臣鴻臚卿楊胄參見太子殿下!”
“楊卿平身賜座!”
“謝太子殿下!”
待楊胄坐下,李承乾便直接問道:“近日鴻臚寺可有什麽重大的政務?”
言外之意就是我沒有聽鴻臚寺有什麽大事,你來做什麽?
楊胄是新從外地提上來的,之前沒有和李承乾接觸過。今日來求見其實就是想借一件事由見一見李李承乾,以期能混個臉熟。
聞言一怔,連忙起身從懷裏拿出兩份奏疏,雙手托著道:“啟奏太子殿下,鴻臚寺近日接到新羅和百濟的使者來朝,上奏天子,高句麗囂張跋扈不但派兵攻打兩國,還攔斷兩國朝拜大唐的道路……”
李承乾朝劉葵使眼色,劉葵忙把新羅和百濟的奏疏接過來。
李承乾接過兩分奏疏看了看,確實是新羅和百濟請求大唐出兵討伐高句麗的。
李承乾大略看看便放下,抬起頭看著李承乾楊胄道:“楊卿身為鴻臚寺卿以為大唐當如何處置。”
楊胄聞言臉上就變得為難起來,他原來以為李承乾抓了高句麗使者,是想對高句麗發問罪之師。
所以一得了新羅百濟的奏疏就忙忙的來了,以此討好李承乾。
隻是隋煬帝三次東征以至亡國,李世民為數次想東征都被大臣勸住了。
他現在若主動提出東征高句麗,恐怕彈劾他的奏疏能把他埋了。
說不打,那他見李承乾一次還有什麽意義?
李承乾見他半天說不出話來,便直接道:“傳孤王旨意給營州都督張儉,幽州都牛進達各派斥堠潛入遼東,探查高句麗山川地形,然後繪圖封奏兵部不得有誤。”
李承乾也想打一仗,可是去年到今年剛打了薛延陀,現在實在不宜出兵高句麗。
……
……
隨著李世民的身體慢慢好起來,李世民每天都要在太極宮召見一些老臣,也不提國事,就是像老朋友一樣喝茶卿天。
靜靜地看著李承乾在東宮監國理政。
有幾個大臣見李世民身體好了,便悄悄上書請李世民出來主持政務,李世民對此隻是一笑置之。
這一日,李世民又召高士廉、吏部尚書馬周、禮部尚書李道宗、侍中張行成和刑部尚書劉德威幾個現在朝中對李承乾態度還算中立的大臣來到甘露殿喝茶說話。
眾人一坐下李世民便斥退殿裏的內侍宮女。
幾人一見,都神情鄭重起來。
“近來朕觀承乾處理政務也算是進退有據,隻是怎麽有刻薄?”
李世民一改往日隻閑話家常,直接開口詢問眾人對李承乾的看法。
幾個人都是老狐狸,一時不明白李世民是什麽心思都不敢輕易開口。
李世民看眾人沉吟不語便保證道:“朕對太子絕無二心,今日之問也隻是為了日後教導太子,諸位卿家隻管暢所欲言。”說罷又對高士廉道:“高卿你先說一說”
“嗯,陛下所指可是太子殿下近日下旨罰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去城外燒下水缸管的事?”
高士廉沉吟一聲問道。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道:“諸位卿家還不知道,承乾已經親筆寫下詳細的國子監條列,以後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隻論學業,不論出身高低。
入學都要考試通過才能入學,學生在學校每三個月也要考一次試,每次考試最後幾名都要降等,若是一年都考不好那就要被逐出學校。”
幾人聞言這確實像是李承乾能幹出來的事情。
但是,一時又說不出什麽,因為李承乾在罰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時已把顏師古的奏疏公開了。
整個長安城對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都十分失望。
可是國子監和太學又確實是各級官員子弟進學交友的好地方,若是以後隻憑學業,官員家的子弟入學可就難了……
李世民看眾人都不說話,就知道李承乾的這一套肯定會被官員們抵製。
“太子殿下親自下旨嚴肅學風,也是這些學子的福氣。隻是國子監和太學裏都是官員子弟,若是都逐了出去不能讀書,以後這些子弟出仕豈能理政?”高士廉聽出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做法有所有滿,便如此答話。
果然,李世民聞言點頭道:“士廉所言不差,此事還是緩一緩!”
幾個大臣聞言都滿意地點點頭表示讚同李世民的意見。
隻有馬周起身道:“陛下,太子殿下所作所為也是為大唐江山社稷著想啊!
陛下開鴻恩,讓官員子弟入學國子監和太學。
可是這些學生卻都不好好讀書,整日聚到一起鬥雞走狗尋花問柳,有時甚至聚在一起欺弱淩寡……”
馬周說這些李世民都知道了,因此打斷馬周道:“賓王說的有道理,所以還是要嚴肅國子監和太學的紀律。
朕準備派個學監去國子監專門監督學生行止,賓王以為如何。”
馬周聞言忙道:“太子殿下罰學生們去燒製下水管也是存心教育他們,隻是現在六學都是人心浮動。
官員家聰明好學的子弟都不願送去國子監,隻把家中不才子弟送去混日子,這讓朝廷如何管教?”
“有這等事?”
一句說的李世民臉色徹底黑了,他在這裏想給官員恩惠沒想到,官員反而不當一迴事。
而下麵的張行成和高士廉兩人臉色都變了,因為他們就是這樣做的。
“若非如此,國子監和太學早就被彈劾了。”馬周答道。
李世民聞言想一下,確實如此。
士族最生視教育,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教育的如此不成器,如果是家族重視的子弟,他們的長輩不可能不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