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絕不是任由蠻族收割的草場!
李振江現在恨不得跟蠻族幹上一架,讓他們知道誰是孫子,誰是爺爺。
不過,現在的軍隊整體素質雖然提升了一大截,但是與蠻族的鐵騎想比,還是遠遠不足。
幽州,或者說整個大楚,拉車的馬匹不少,可是適合作戰的戰馬卻少得可憐。整個幽州軍僅僅有一萬騎兵。
對於普通人來說,步兵對抗騎兵,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提高軍隊素養告一段落,如何為軍隊弄到更多的戰馬也是一個問題。
最好的戰馬自然是生長在蠻族居住的草原上,少來少去的走私買賣,李振江還能通過那些黑商獲得。可是,一旦成了規模,必然會引起蠻族高層的注意,戰馬最終也走不出草場。
發展熱武器其實是對抗這種原始戰爭最好的方法,而且在老李的壽宴上,李振江見識到了最早的熱武器,火繩槍。
這個時空,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就已經偏離了固有的軌道,走上了另一條發展道路。
這也許就是蝴蝶效應,一個微小的變化,導致漢朝沒有出現,匈奴也沒有被漢武帝趕得跟個兔子似的到處跑。自然,也沒有西遷的匈奴對西方文明的衝擊。
可以說,西方文明避免了一次文明的毀滅與重建,文明沒有斷層,發展到現在,出現熱武器似乎也合情合理。
現在的蠻族屬於那時候匈奴人的後裔,他們一直盤踞在北方廣袤的大草原上,從未西進過。他們不知道,在西方,已經出現了他們鐵騎的克星。
如果他們知道熱武器的萌芽,不知道還會不會如此淡定的與大楚每年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會不會毅然的西進,將處於萌芽狀態的西方工業毀於一旦。
李振江不清楚,不過,他相信蠻族不會相信自己的不敗鐵騎會敗給一根小小的,會噴火的棍子。
想到了熱武器,李振江頓時感覺到了一絲壓力。
手中的金屬冶煉技術必須要投放到實際當中,同時工業的基礎也要著手建設。
根據手中現有的知識,建造出最原始的蒸汽機其實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隻不過限於材料,限於加工技術的精確性,現在根本不現實。
出海已經被他提上了日程。
等到這個冬天一過去,他就要安排人手去大海的另一端,也就是南美洲。那裏是橡膠的原產地,他不僅要讓他們帶迴成品,更是要將橡膠的種子帶迴來。
有了橡膠做密封圈,工業才可以說真正踏上正軌。
不過,這是一個過程,急不來。
如果一切順利,後年年末,第一批蒸汽機就會問世,但是要想工業機械跟得上發展進程,還需要再等上六年左右。因為橡膠從種下再到可以產膠,這段時間一共需要最少六年。
也就是說,至少八年內,工業別想著會大踏步的前進。
時間來到了九月一日。
這天一共發生了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第一批成品玻璃問世,李振江立即安排人手分成兩撥,分別前往京城和金陵,在這兩個繁華之都進行拍賣。這一來一迴的,至少也要一個月的時間。
他派人出去一趟自然不隻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采購物資。
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臨海。
李振江派人與那裏的海商進行溝通,希望海商能夠用船隻渡海為他運輸一批鐵礦石。
幽州境內也有鐵礦,不過出產和用途都受到了朝廷的節製,李振江想要將將士們的裝備上下置換一遍的想法很難在這裏實現,所以,他隻能另辟蹊徑,將目光放在了海上。
不過,海上有一個弊端。通往幽州的海域海盜不少,其中大多數都是由倭寇和高麗人組成的。海商想要平安的渡過幾乎是癡人說夢。必要的武裝衝突再所難免,所以,他交代過,可以付出高於市場一倍的價格購買鐵礦石。
當然,物資不止這些,鐵礦石占據了大頭,另一個大頭則是購買火油,就是石油。
如果風向允許,李振江打算給蠻族來一個火燒連營。
不過,北方冬天經常刮北風,再加上大雪,導致火攻不現實。這東西更適合春天冰雪消融,南風盛行之時。
換句話說,他今年打算不放棄一寸河山,要死守幽州城,等到開春的時候進行反攻!
他自己再強又有什麽用,麵對十幾萬鐵騎也隻能徒唿奈何。現在幽州軍雖然打不過蠻族,不過換上新武器和鎧甲,相信守個城還是沒什麽大問題的。
第二件事,可以說是賣玻璃順帶的。
什麽人的錢最好賺?當然是女人和孩子。
窮瘋了的李振江也不顧後院幾個女人怪異的眼神,愣是將胸罩的原型給弄了出來,向幾個女人解釋了一下用途,在眾女羞澀的表情中,他將這項艱巨的任務教給了柳晴。
從此,李振江旗下的女性用品連鎖商店正式要與大楚百姓見麵了。
不過,這些女人羞澀歸羞澀,還是偷偷摸摸的給自己弄了好幾個。
原本就雄偉異常的陳淑敏和秋兒,穿上胸衣變得更加波瀾起伏,讓李振江看的心癢癢。而還在發育的白婷婷,也不知道腦袋瓜子怎麽想的,總感覺戴上之後大了不少,小丫頭還故意挺胸抬頭從他身邊來迴走過。
不過,平板蘿莉再怎麽擠也沒用。李振江不是蘿莉控,自然沒興趣。
第三件事,今天是剿匪的日子,前天舉行了一次軍中大比武,累計積分排在前兩名的團獲得了這次剿匪的光榮使命。
出發前,李振江又進行了一番熱血沸騰的演講,搞得眾多將士恨不得現在就將萬惡不赦的匪徒全部正法,以儆效尤!
最後,等到他將調查的各個匪徒據點交到兩個團長手中時,第四件事緊接而來。
京城的人還是來了。
來到這裏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京城發生了那麽大的事情,後果有多嚴重?老李不懷疑他才怪。
即使是親生兒子,觸碰了他的底線,也不行。
關於李振江這段時間的動態調查,在京城來人自以為保密中進行了,殊不知,他們剛一到幽州,李振江的人就已經發現了他們。
(本章完)
李振江現在恨不得跟蠻族幹上一架,讓他們知道誰是孫子,誰是爺爺。
不過,現在的軍隊整體素質雖然提升了一大截,但是與蠻族的鐵騎想比,還是遠遠不足。
幽州,或者說整個大楚,拉車的馬匹不少,可是適合作戰的戰馬卻少得可憐。整個幽州軍僅僅有一萬騎兵。
對於普通人來說,步兵對抗騎兵,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提高軍隊素養告一段落,如何為軍隊弄到更多的戰馬也是一個問題。
最好的戰馬自然是生長在蠻族居住的草原上,少來少去的走私買賣,李振江還能通過那些黑商獲得。可是,一旦成了規模,必然會引起蠻族高層的注意,戰馬最終也走不出草場。
發展熱武器其實是對抗這種原始戰爭最好的方法,而且在老李的壽宴上,李振江見識到了最早的熱武器,火繩槍。
這個時空,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就已經偏離了固有的軌道,走上了另一條發展道路。
這也許就是蝴蝶效應,一個微小的變化,導致漢朝沒有出現,匈奴也沒有被漢武帝趕得跟個兔子似的到處跑。自然,也沒有西遷的匈奴對西方文明的衝擊。
可以說,西方文明避免了一次文明的毀滅與重建,文明沒有斷層,發展到現在,出現熱武器似乎也合情合理。
現在的蠻族屬於那時候匈奴人的後裔,他們一直盤踞在北方廣袤的大草原上,從未西進過。他們不知道,在西方,已經出現了他們鐵騎的克星。
如果他們知道熱武器的萌芽,不知道還會不會如此淡定的與大楚每年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會不會毅然的西進,將處於萌芽狀態的西方工業毀於一旦。
李振江不清楚,不過,他相信蠻族不會相信自己的不敗鐵騎會敗給一根小小的,會噴火的棍子。
想到了熱武器,李振江頓時感覺到了一絲壓力。
手中的金屬冶煉技術必須要投放到實際當中,同時工業的基礎也要著手建設。
根據手中現有的知識,建造出最原始的蒸汽機其實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隻不過限於材料,限於加工技術的精確性,現在根本不現實。
出海已經被他提上了日程。
等到這個冬天一過去,他就要安排人手去大海的另一端,也就是南美洲。那裏是橡膠的原產地,他不僅要讓他們帶迴成品,更是要將橡膠的種子帶迴來。
有了橡膠做密封圈,工業才可以說真正踏上正軌。
不過,這是一個過程,急不來。
如果一切順利,後年年末,第一批蒸汽機就會問世,但是要想工業機械跟得上發展進程,還需要再等上六年左右。因為橡膠從種下再到可以產膠,這段時間一共需要最少六年。
也就是說,至少八年內,工業別想著會大踏步的前進。
時間來到了九月一日。
這天一共發生了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第一批成品玻璃問世,李振江立即安排人手分成兩撥,分別前往京城和金陵,在這兩個繁華之都進行拍賣。這一來一迴的,至少也要一個月的時間。
他派人出去一趟自然不隻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采購物資。
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臨海。
李振江派人與那裏的海商進行溝通,希望海商能夠用船隻渡海為他運輸一批鐵礦石。
幽州境內也有鐵礦,不過出產和用途都受到了朝廷的節製,李振江想要將將士們的裝備上下置換一遍的想法很難在這裏實現,所以,他隻能另辟蹊徑,將目光放在了海上。
不過,海上有一個弊端。通往幽州的海域海盜不少,其中大多數都是由倭寇和高麗人組成的。海商想要平安的渡過幾乎是癡人說夢。必要的武裝衝突再所難免,所以,他交代過,可以付出高於市場一倍的價格購買鐵礦石。
當然,物資不止這些,鐵礦石占據了大頭,另一個大頭則是購買火油,就是石油。
如果風向允許,李振江打算給蠻族來一個火燒連營。
不過,北方冬天經常刮北風,再加上大雪,導致火攻不現實。這東西更適合春天冰雪消融,南風盛行之時。
換句話說,他今年打算不放棄一寸河山,要死守幽州城,等到開春的時候進行反攻!
他自己再強又有什麽用,麵對十幾萬鐵騎也隻能徒唿奈何。現在幽州軍雖然打不過蠻族,不過換上新武器和鎧甲,相信守個城還是沒什麽大問題的。
第二件事,可以說是賣玻璃順帶的。
什麽人的錢最好賺?當然是女人和孩子。
窮瘋了的李振江也不顧後院幾個女人怪異的眼神,愣是將胸罩的原型給弄了出來,向幾個女人解釋了一下用途,在眾女羞澀的表情中,他將這項艱巨的任務教給了柳晴。
從此,李振江旗下的女性用品連鎖商店正式要與大楚百姓見麵了。
不過,這些女人羞澀歸羞澀,還是偷偷摸摸的給自己弄了好幾個。
原本就雄偉異常的陳淑敏和秋兒,穿上胸衣變得更加波瀾起伏,讓李振江看的心癢癢。而還在發育的白婷婷,也不知道腦袋瓜子怎麽想的,總感覺戴上之後大了不少,小丫頭還故意挺胸抬頭從他身邊來迴走過。
不過,平板蘿莉再怎麽擠也沒用。李振江不是蘿莉控,自然沒興趣。
第三件事,今天是剿匪的日子,前天舉行了一次軍中大比武,累計積分排在前兩名的團獲得了這次剿匪的光榮使命。
出發前,李振江又進行了一番熱血沸騰的演講,搞得眾多將士恨不得現在就將萬惡不赦的匪徒全部正法,以儆效尤!
最後,等到他將調查的各個匪徒據點交到兩個團長手中時,第四件事緊接而來。
京城的人還是來了。
來到這裏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京城發生了那麽大的事情,後果有多嚴重?老李不懷疑他才怪。
即使是親生兒子,觸碰了他的底線,也不行。
關於李振江這段時間的動態調查,在京城來人自以為保密中進行了,殊不知,他們剛一到幽州,李振江的人就已經發現了他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