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當朝大儒之孫,失敬失敬。”李振江客氣道。
“不知道王爺以為如何?此情此景,何不作詩一首以供我等瞻仰一下。”曾有道說道。
這時候等待李振江出醜的孫世清急不可耐的附和道:“就是,殿下何不出口成章,讓我等淺薄學子見識見識。”
好吧,李振江一直以為他臉長像驢,沒想到腦子也像驢。真是夠蠢的,想將他拉下水行啊,你倒是說點漂亮話,一句“淺薄”學子直接將在場的所有士子得罪光了。
在場的眾多士子,除了少數幾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認為他們的才華在大家之上,剩下的有幾個服過誰?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雖然孫世清成功的將李振江拉到了眾多士子的對立麵,然而相比於李振江,孫世清已經被記入了所有人的黑名單。李振江則不同,如果李振江真的能做出一首另他們心服口服的詩詞,他們是不介意當一迴“淺薄”的學子。
李振江笑了笑,“沒想到驢臉兄如此的抬舉本王,那麽本王就獻醜了。”
孫世清的臉黑得像鍋底,上次就因為他的字,呂群,被李振江嘲笑過,這次李振江仍然糾纏著不放。
孫世清是誰,孫尚書之子,據說此人頗具才華。
什麽叫做聞名不如見麵,見麵不如聞名?
今天一看,這孫世清亦不過如此,仔細一打量,還別說,這臉也是夠長的,真的與驢這種生物有著某些親緣關係也說不定。
麵對眾人異樣的眼光,孫世清攥著拳頭,牙齒要得咯咯作響,怨毒的看著李振江。
李振江想到了一首好詞。
這是宋朝嶽飛寫的,不過在大楚沒有靖康恥,倒是有銀川之變,三十年前在老李登基前夕,銀川被蠻族入侵,城中百姓無一幸免全被屠戮一空。這事被老李引為一生的恥辱,奈何自從他登基以來,國力雖然沒有下降,但是也沒見增長,到如今都沒能將銀川收複迴來。
很有意思的是,賀蘭山也在那裏。
“諸位,今天這次宴會讓你我相聚於此,共談詩詞歌賦,讚頌著我大楚的大好河山,欣賞著這優美的景色,享受著精美的食物。”李振江的話讓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來這裏不就是飲酒作樂,從而在眾人麵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為將來的仕途做一個準備嗎?這種聚會其實更多的是為了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認識更多官場上的人物,拓寬自己的人脈。
“但是,諸位有沒有想過,我們今天的安逸生活是如何得來的?”李振江目光環視著在場的眾人。“誰能告訴我?”
“自然是當今陛下聖明,是當今天下官員愛民如子,才有了我大楚今天的盛世美景。”一人開口迴答道。
周圍人都點了點頭,認為說的有道理。
這邊士子的動靜自然是引起了那邊年輕武將的目光,他們好奇的將目光聚焦在李振江身上,不知道他要如何迴答。
“嗬嗬,這位兄台,你他媽讀書讀傻了吧!這種狗屁不通的話你也能信?你也敢信!還信誓旦旦,說的冠冕堂皇!”李振江說翻臉就翻臉,完全不管周圍陰沉著臉色的眾多士子。
孫世清表麵上與眾多士子一樣,憤怒的看著李振江,其實他心中早就樂翻了。
李世安以手扶額,覺得他這個六弟與去年相比,當真是一點都沒變。
“王爺何出此言?”曾有道皺著眉頭問道。
他到不認為李振江故意找茬,身為當朝大儒的孫子,他曾從他爺爺那裏聽說過一些關於這方麵的言論,他爺爺的評價就是兩個字,放屁!
他不懂,想要繼續請教,結果他爺爺根本不鳥他。
現在聽到李振江如此說,他很想知道原因。
“諸位可知道我大楚有多少讀書人?”李振江問道。
“五年前統計過,大約每一百個人中就有一個。”一名士子很是驕傲的說道。他的父親就是負責統計的官員,對這些事情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李振江點了點頭,“是啊,我大楚每百人中都有一個讀書人。這自然是好事,這證明我大楚文風開放,百姓的生活還不錯,至少有一部分人能讀得起書。”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大楚的官員職位就那麽多,全天下有多少讀書人?那麽多人去競爭一個官職,希望是不是太過渺茫了些?”
一名士子出聲反對道:“可也正是因為這麽多讀書人競爭,才能保證我大楚的官員都是優中選優的結果,都是精英。”
李振江邪笑道:“是嗎?”目光玩味的打量著眾多士子。
大多數被他注視的士子都目光閃躲,少數的寒門子弟則是驕傲的挺起胸膛。
“姑且就算是精英好了。”李振江頓了頓又說道:“可是,那些落榜的人怎麽辦?他們為了讀書,不事生產,什麽手藝都沒學到。之後還怎麽養家?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能幹什麽?他們除了死讀書以外,一無是處。
也正因為他們就會讀書,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一天天將自己關進書本的囚籠中,隻會導致他一生一貧如洗,一事無成。更有甚者,因為他隻知道讀書,吃穿都是父母給的,結果最終沒有學出個名堂來,還不悔改,眼看著父母一天天老去,再也無力供養他時,反過來埋怨父母沒有教會他生存本領,嗬嗬,這是大不孝啊!”
這麽說讀書人,在場的人境遇雖然要比那些落榜的好,但是聽見這話也是不高興。
“王爺此言差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孔聖人一生也是在不斷的學習。作為一個讀書人,不應該常年手不釋卷嗎?”
李振江道:“我沒說不讓他們讀書,而是讓他們在讀書的同時,能否要掌握一些生存的技能,至少自己的衣食住行不用別人去操心。”
“身為讀書人豈能去做那等低賤的事情!”
“怎麽就不能?孔聖人當年不也做過各種在你們眼中認為低賤的工作?可是這阻擋了他成為聖人的腳步了嗎?”李振江將那人問住了。
孔子在這個世界是有的,其生平與李振江所熟知的孔子大同小異。
“不要總抱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心態,這樣你終歸難成大事。”李振江毫不客氣的批評道。
聽見李振江這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薛濤眼睛一亮,感覺當今的文人風氣確實如此。
“好了,扯遠了。之所以諸位還能有如此‘雅興’,主要原因還是那些邊疆戰士浴血奮戰的結果。”李振江下了定論。
“殿下,我承認卻有那些粗人的功勞在裏麵,但是這天下太平主要還是我們讀書人治理的結果。”他這話直接引起了對麵那群勳貴子弟的不滿。
“媽的,你小子會不會說話?沒有老子們在前線玩命你們還能安安靜靜的坐在這裏吹牛打屁?信不信老子打得你媽都不認識你?”一個長得非常壯實的小夥子當先受不了。
“你,我不與你這匹夫一般見識!”
“嘿,你小子,我……”
“好了好了,別跟他一般見識,一看就還沒斷奶呢,來來,喝酒,喝酒。”
他這邊被人勸了迴去,士子這邊有人想說話諷刺兩句,但是想想對麵那群人都是幹什麽的,心中放棄了當麵對抗的打算,還是背後使壞才是他們最拿手的。
李振江一聲冷笑,“你們治理?你們知道小麥什麽時候播種嗎?知道出苗後如何除草,何時除草嗎?知道如何預防蟲災嗎?知道如何收割嗎?知道如何存儲嗎?知道……”
李振江一口氣問了二十幾個知道嗎,將眾人直接問蒙了。
他們每天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的,哪裏知道這些在他們眼中下賤的事情?
其實,李振江這話不僅是說給這些讓人厭惡的士子聽,也是說給那邊的勳貴子弟聽。
“你們不知道。想要治國理政,連最起碼的東西你們都不懂,你們憑什麽說你們能夠治理好國家?”
“這……”
李振江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
“三十年前的銀川之變想必諸位都知道吧?到現在,銀川還在蠻族手中!這就是你們治理三十年的成果!”李振江怒目圓睜。
“還有你們,別在那做縮頭烏龜。他們紙上談兵,你們也沒好哪去。三十年過去了,你們的豪情呢,你們的熱血呢?都被狗吃了不成!讓銀川一城百姓的亡魂至今都不得安息!”李振江將那邊的勳貴子弟一並給罵了。
很多勳貴子弟憋得臉紅脖子粗,想要反駁,證明不是自己孬種,而是那些文官拖他們的後腿。
“別爭辯,三十年來,銀川還在蠻族手中這就是最好的證據。身為軍人,當馬革裹屍還,這才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不是像你們這樣,一天天的不思進取,隻知道抱怨不休,然後借酒消愁。”說道這兒,李振江突然有些興意闌珊。
(本章完)
“不知道王爺以為如何?此情此景,何不作詩一首以供我等瞻仰一下。”曾有道說道。
這時候等待李振江出醜的孫世清急不可耐的附和道:“就是,殿下何不出口成章,讓我等淺薄學子見識見識。”
好吧,李振江一直以為他臉長像驢,沒想到腦子也像驢。真是夠蠢的,想將他拉下水行啊,你倒是說點漂亮話,一句“淺薄”學子直接將在場的所有士子得罪光了。
在場的眾多士子,除了少數幾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認為他們的才華在大家之上,剩下的有幾個服過誰?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雖然孫世清成功的將李振江拉到了眾多士子的對立麵,然而相比於李振江,孫世清已經被記入了所有人的黑名單。李振江則不同,如果李振江真的能做出一首另他們心服口服的詩詞,他們是不介意當一迴“淺薄”的學子。
李振江笑了笑,“沒想到驢臉兄如此的抬舉本王,那麽本王就獻醜了。”
孫世清的臉黑得像鍋底,上次就因為他的字,呂群,被李振江嘲笑過,這次李振江仍然糾纏著不放。
孫世清是誰,孫尚書之子,據說此人頗具才華。
什麽叫做聞名不如見麵,見麵不如聞名?
今天一看,這孫世清亦不過如此,仔細一打量,還別說,這臉也是夠長的,真的與驢這種生物有著某些親緣關係也說不定。
麵對眾人異樣的眼光,孫世清攥著拳頭,牙齒要得咯咯作響,怨毒的看著李振江。
李振江想到了一首好詞。
這是宋朝嶽飛寫的,不過在大楚沒有靖康恥,倒是有銀川之變,三十年前在老李登基前夕,銀川被蠻族入侵,城中百姓無一幸免全被屠戮一空。這事被老李引為一生的恥辱,奈何自從他登基以來,國力雖然沒有下降,但是也沒見增長,到如今都沒能將銀川收複迴來。
很有意思的是,賀蘭山也在那裏。
“諸位,今天這次宴會讓你我相聚於此,共談詩詞歌賦,讚頌著我大楚的大好河山,欣賞著這優美的景色,享受著精美的食物。”李振江的話讓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來這裏不就是飲酒作樂,從而在眾人麵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為將來的仕途做一個準備嗎?這種聚會其實更多的是為了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認識更多官場上的人物,拓寬自己的人脈。
“但是,諸位有沒有想過,我們今天的安逸生活是如何得來的?”李振江目光環視著在場的眾人。“誰能告訴我?”
“自然是當今陛下聖明,是當今天下官員愛民如子,才有了我大楚今天的盛世美景。”一人開口迴答道。
周圍人都點了點頭,認為說的有道理。
這邊士子的動靜自然是引起了那邊年輕武將的目光,他們好奇的將目光聚焦在李振江身上,不知道他要如何迴答。
“嗬嗬,這位兄台,你他媽讀書讀傻了吧!這種狗屁不通的話你也能信?你也敢信!還信誓旦旦,說的冠冕堂皇!”李振江說翻臉就翻臉,完全不管周圍陰沉著臉色的眾多士子。
孫世清表麵上與眾多士子一樣,憤怒的看著李振江,其實他心中早就樂翻了。
李世安以手扶額,覺得他這個六弟與去年相比,當真是一點都沒變。
“王爺何出此言?”曾有道皺著眉頭問道。
他到不認為李振江故意找茬,身為當朝大儒的孫子,他曾從他爺爺那裏聽說過一些關於這方麵的言論,他爺爺的評價就是兩個字,放屁!
他不懂,想要繼續請教,結果他爺爺根本不鳥他。
現在聽到李振江如此說,他很想知道原因。
“諸位可知道我大楚有多少讀書人?”李振江問道。
“五年前統計過,大約每一百個人中就有一個。”一名士子很是驕傲的說道。他的父親就是負責統計的官員,對這些事情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李振江點了點頭,“是啊,我大楚每百人中都有一個讀書人。這自然是好事,這證明我大楚文風開放,百姓的生活還不錯,至少有一部分人能讀得起書。”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大楚的官員職位就那麽多,全天下有多少讀書人?那麽多人去競爭一個官職,希望是不是太過渺茫了些?”
一名士子出聲反對道:“可也正是因為這麽多讀書人競爭,才能保證我大楚的官員都是優中選優的結果,都是精英。”
李振江邪笑道:“是嗎?”目光玩味的打量著眾多士子。
大多數被他注視的士子都目光閃躲,少數的寒門子弟則是驕傲的挺起胸膛。
“姑且就算是精英好了。”李振江頓了頓又說道:“可是,那些落榜的人怎麽辦?他們為了讀書,不事生產,什麽手藝都沒學到。之後還怎麽養家?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能幹什麽?他們除了死讀書以外,一無是處。
也正因為他們就會讀書,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一天天將自己關進書本的囚籠中,隻會導致他一生一貧如洗,一事無成。更有甚者,因為他隻知道讀書,吃穿都是父母給的,結果最終沒有學出個名堂來,還不悔改,眼看著父母一天天老去,再也無力供養他時,反過來埋怨父母沒有教會他生存本領,嗬嗬,這是大不孝啊!”
這麽說讀書人,在場的人境遇雖然要比那些落榜的好,但是聽見這話也是不高興。
“王爺此言差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孔聖人一生也是在不斷的學習。作為一個讀書人,不應該常年手不釋卷嗎?”
李振江道:“我沒說不讓他們讀書,而是讓他們在讀書的同時,能否要掌握一些生存的技能,至少自己的衣食住行不用別人去操心。”
“身為讀書人豈能去做那等低賤的事情!”
“怎麽就不能?孔聖人當年不也做過各種在你們眼中認為低賤的工作?可是這阻擋了他成為聖人的腳步了嗎?”李振江將那人問住了。
孔子在這個世界是有的,其生平與李振江所熟知的孔子大同小異。
“不要總抱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心態,這樣你終歸難成大事。”李振江毫不客氣的批評道。
聽見李振江這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薛濤眼睛一亮,感覺當今的文人風氣確實如此。
“好了,扯遠了。之所以諸位還能有如此‘雅興’,主要原因還是那些邊疆戰士浴血奮戰的結果。”李振江下了定論。
“殿下,我承認卻有那些粗人的功勞在裏麵,但是這天下太平主要還是我們讀書人治理的結果。”他這話直接引起了對麵那群勳貴子弟的不滿。
“媽的,你小子會不會說話?沒有老子們在前線玩命你們還能安安靜靜的坐在這裏吹牛打屁?信不信老子打得你媽都不認識你?”一個長得非常壯實的小夥子當先受不了。
“你,我不與你這匹夫一般見識!”
“嘿,你小子,我……”
“好了好了,別跟他一般見識,一看就還沒斷奶呢,來來,喝酒,喝酒。”
他這邊被人勸了迴去,士子這邊有人想說話諷刺兩句,但是想想對麵那群人都是幹什麽的,心中放棄了當麵對抗的打算,還是背後使壞才是他們最拿手的。
李振江一聲冷笑,“你們治理?你們知道小麥什麽時候播種嗎?知道出苗後如何除草,何時除草嗎?知道如何預防蟲災嗎?知道如何收割嗎?知道如何存儲嗎?知道……”
李振江一口氣問了二十幾個知道嗎,將眾人直接問蒙了。
他們每天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的,哪裏知道這些在他們眼中下賤的事情?
其實,李振江這話不僅是說給這些讓人厭惡的士子聽,也是說給那邊的勳貴子弟聽。
“你們不知道。想要治國理政,連最起碼的東西你們都不懂,你們憑什麽說你們能夠治理好國家?”
“這……”
李振江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
“三十年前的銀川之變想必諸位都知道吧?到現在,銀川還在蠻族手中!這就是你們治理三十年的成果!”李振江怒目圓睜。
“還有你們,別在那做縮頭烏龜。他們紙上談兵,你們也沒好哪去。三十年過去了,你們的豪情呢,你們的熱血呢?都被狗吃了不成!讓銀川一城百姓的亡魂至今都不得安息!”李振江將那邊的勳貴子弟一並給罵了。
很多勳貴子弟憋得臉紅脖子粗,想要反駁,證明不是自己孬種,而是那些文官拖他們的後腿。
“別爭辯,三十年來,銀川還在蠻族手中這就是最好的證據。身為軍人,當馬革裹屍還,這才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不是像你們這樣,一天天的不思進取,隻知道抱怨不休,然後借酒消愁。”說道這兒,李振江突然有些興意闌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