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張騫這個時候返迴已經算是很晚了,畢竟有詩為證,胡天八月即飛雪,此時西域那邊已經開始飄雪花了,這個時間段使用飛艇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但是張騫本就是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家夥。
他記得劉嶽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個有未來的民族一定不缺少先驅,而我們,要勇於承擔先驅的角『色』!”這句話一直成為張騫的座右銘,不管是這一次的出使,還是這一次冒險返迴,他是在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這句話。
“要論飛行經驗,自己艇上這一隊人員那絕對是整個大漢最強的,沒有之一,也是這個地球上最強的,仍然沒有之一。”
所以張騫不吝嗇在他們的經驗當中再加一些重量,到時候他們返迴大漢之後,就會帶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哪怕是他們隻是將自己的經曆見聞寫下來,那對大漢來說也是一種寶貴的經驗。
出發的這天,安息國還是十分暖和,甚至還有一點熱的,但是張騫依舊是在這裏購買了裘皮用來給士兵路上使用,同時,他還在飛艇上也布置了保暖層。
這一天,張騫拿著已經簽訂的協議和安息國王返送給睿王還有皇帝的信件,登上了那個給安息國帶來巨大震撼的飛艇,緊跟在他後麵的是劄克巴還有紫沁。
劄克巴這個家夥也是很苦『逼』,這不才迴來不到十天的功夫就又要離開了,不過他並不是一個思鄉心特別重的人所以他也並不難過,畢竟他是四海為家,雖然頂著一個王子的頭銜,但是那僅僅隻是一個頭銜而已,他真正醉心的事業就是商人,而且這人還是一個逐義的商人。
他這一次緊跟著去大漢主要是有三個目的,一是要代表安息國向大漢皇帝表達安息國王希望和大漢永久和睦的意誌,第二就是希望能夠親眼看到條款上的那些內容正在落實,包括他請求的租用兩艘飛艇的示意,這第三就是想要見識一下大漢的年節。
因為這家夥這些天聽到最多的就是張騫關於大漢年節的形容,實在是太美麗了,光是聽聽就讓人覺得有些如癡如醉,麵對這樣的事情,又有誰會拒絕去見識一番呢。
劉嶽計算過路程以及路上需要的一些休息和其他事情的消耗,用飛艇返迴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這兩個月的時間其實並不是非常的糟糕,最起碼張騫已經決定,再也不節省油料了,要全速開進。
實際上,張騫的預估是有點錯誤的,因為等他趕到西域的時候,那邊已經開始刮西北風了,而他的飛艇可以借助風力,在節省油料的前提下達到更高的速度,所以或許用不到兩個多月。
飛艇開動的時候張騫完全的放鬆了下來,可以說這一次出使是大獲全勝的,他一迴到大漢就應該是封侯了,不過他對這件事並不感興趣,他最感興趣的是自己給大漢做的那個醫學廣告現在湊效了沒有,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趕往大漢。
當然,張騫還是準備著在路上撿上一兩個迴去的,不過人家的腳程比他要近上不少,而且他們隻要到了雍州,相信一定會有飛艇和快速的交通工具來接他們。
所以,無論如何,張騫是趕不上了,不過簡撿漏也不是不可能的,或許質量上還能更加上乘一點。
一路飛馳,在前半段的路上,張騫並沒有遇到什麽危險,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順利,而飛艇上的駕駛者們也都認真的對這一條航線進行了記錄,但是到了後來,在邊境處的群山當中,他們的危機不止一次的降臨,整個飛艇顛簸的十分嚴重,甚至有幾次發生了很大角度的側傾。
不過這並不影響這群拿命在玩兒的士兵,他們一個個麵無懼『色』,直麵整個飛行過程,有些底子不錯的士兵甚至抓住一些扶手,全程巋然不動,讓張騫覺得好生佩服。
等過了西域到達敦煌的時候,整個飛行過程又開始變得平穩,而且在路上,張騫還真的撿到了幾個莎車國的行醫,而且他們還臨時救治了幾個在飛艇上值守的士兵,讓張騫對他們的醫術也有了一個非常詳盡的了解。
覺得這幾個人的醫術不錯,所以張騫就再一次的自作主張,邀請他們上了飛艇,準備帶他們去往鹹陽,看看現在還有沒有什麽空缺安排給他們。
實際上這就算是迴到大漢了,畢竟已經過了邊界,但是隻有到了雍州,大漢的控製力才是真正的變強,雖然往外的三個城都是大漢的,但其實上,它們還是混『亂』之地,無論是劉嶽還是劉啟,他們都沒有騰出手來加強這個地方的控製。
現在,雍州城得到了空前的加強,隻能說現在大漢對它們有著更加強盛的影響力,對此,皇帝已經在想辦法了,實際上也是想著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一個防備之心,畢竟劉嶽不是親兒子。
現在劉嶽掌控著全國最廣袤的封地,如果再讓他控製剩下的三座城所屬的範圍,那麽他的國界將會直接和西域各國接壤,到時候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猜測就會產生,所以劉啟準備在這些城中置軍所。
實際上就類似於大漢屯邊軍的意思,這也是劉嶽曾經提出呃思想,在每年派出一部分軍力到這些地方戍守,平時為民,閑時訓練,戰時為兵,此謂軍屯。
當時劉嶽派出睿旗軍屯戍黃河一帶的時候,劉啟就覺得這一招實在是好用,因為至少在後期他們不僅不需要國家供給軍需,反而還會反哺朝廷,都這樣的養軍的話,那實在是太省了。
不過這樣的政策不能全方位的推行,畢竟這個時候的戰力,大部分還是訓練得來的,每一條人命都是很珍貴的,不用來苦練殺敵本領,到時候作戰是會吃虧的。
實際上,劉啟想要在劉嶽封地的外圍再置軍屯所,另外一個方麵也是想保護劉嶽,相比於江山,他更清楚自己兒子的狀態,這個龍子,猜忌心很強,尤其是對劉嶽常有防備之心,即便他們現在親上加親,但是卻依然有著一層看不見的隔膜存在。
這層隔膜現在還好,不胡被發現,但是隻要他登上帝位,這個膜就會與日俱增逐漸變厚,最終成為大漢禍『亂』之源。
甚至在獲取了張騫傳送迴來的西域實圖之後,劉啟曾經親到鹹陽跟劉嶽商量這個事情,這也是一種表示,表示皇家的氣度。
當時劉嶽也表示明白皇帝的苦心,不過也是有點不舒服的,自己開拓西域,反倒變成了自己的包圍圈,這很是諷刺。
當然嶽對此也是很泰然,畢竟自己對土地的要求並不多,自己可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著,未來,隻要劉徹支持他,他就可以將事情變得更加合理,將大漢變得更加強盛,這是他穿越過來的時候就立下的誌向!
張騫作為劉嶽一派係的人,自然是非常的信服劉嶽的,所以現在沒有到劉嶽的勢力範圍之下,他就沒有一種迴家的感覺,雖然,他和劉徹算是青梅摯友,但是要知道劉嶽可是再造恩師,兩方相較,他都不願意輕視,而且他覺得自己以後要學的還有很多,所以最終還是要在這一次卸下任務之後迴歸鹹陽繼續學習呢。
已近過了邊境,對於張騫來說到達雍州也隻是三四天的事情,但是現在這邊風嚎雪吼的,天氣非常的惡劣,一不小心就會『迷』路,所以為了更精確的趕路,同時也為了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給駕駛員們上一堂風中駕駛課,張騫下令緩緩前進。
這樣一來,盡管是順風,卻整整跑了六天時間,到了雍州城之後,情況稍微好了一點,不過也並沒有好到哪裏去,不過這是張騫第一次觀看雪中的雍州城,當他進入雍州城的武器『射』擊範圍的時候,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就讓他心中一喜,再近時,一個銀裝素裹的城池更讓他覺得自己心中有很多優美的詞匯想要蹦出來形容它。
最終他們平安的降落在雍州城的備降場地,而這個時候,張騫也成功的將艇上的備用油料全部用完了,實際上要不是節省,恐怕軍糧也要用完了。
下了飛艇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南望鹹陽,他重重的說了一聲:“老師,我迴來了。”
整支隊伍都十分的疲憊一個多月的連續趕路,有時候夜間也不得停歇,現在他們急需休整。
老伊利看了看天告訴張騫明日是個好天氣,送信的飛機大概可以起飛,那個時候可以讓它們向長安報個信,隊伍連鎧甲都有一些舊了,必須要在這裏停上個三五天,放一個長假。
反正已經是到地頭了,張騫並不那麽著急了,人可以休息,但是信息心不能休息,他花了半天的時間整理了整整一籮的文件,最後封存之後拜托老伊利向鹹陽傳送,他還再三的強調一定是鹹陽,因為這些東西是劉嶽交代的,一定要讓他掌握第一手資料,然後再決定那些是重點,那些不需要往上傳。
還不到第二天的時候,天上就開始掛起了明星,似乎是為了歡迎張騫的歸來,而老伊利立刻通知了機場唯一一架駐守飛機起飛,準備前往鹹陽送信。
此時天已微白,起飛並無障礙,但是能夠拆看信件的人此時卻在安眠,畢竟天冷了而且最近好事連連,他們努力多時不見動靜的劉璿的肚子終於有了動靜,隻是這個丫頭現在可苦了,每天早起的時候都要吐個昏天暗地的,所以劉嶽也不敢驚醒她,甚至還采用了一些手法來延長她的睡眠。
張騫這邊好不容易開始放假,他立刻就跑到了雍州城附近的一些高出開始放鬆,登上了雍州儲糧山上最高的那個塔。
沒錯,儲糧之地現在建了一個高塔,高有十三層站在那裏可以俯瞰整個雍州城,更厲害的是塔頂上還有三個炮口,上麵裝備了一種特殊的小口徑炮。
據老伊利所說,睿王那邊並不管它叫塔,而是叫炮樓,張騫看它也不能叫塔,因為它跟塔完全不像,渾身上下沒有一點簷角,簡直就是一個大煙囪,隻有那上麵有著不少的孔洞,據說是用來『射』擊的。
“好厲害的防衛手段呀!”李涵站在張騫的身邊,不住的讚歎這個炮樓,非常羨慕裏麵的兄弟。
對他來說,這個裏麵的兄弟那絕對是十分安全的,現在的條件之下,能夠威脅到他們安全的也就隻有掌握在大漢手中的那些巨型炮彈了,所以他們是沒有敵人的。
“據說這樣的炮塔睿王準備在雍州城建八座,將整個雍州城都圍起來,說這是大漢的獠牙地,不能讓那些見識大漢繁華的人們覺得大漢是一個不設防的國家,不能全都給他們看一些機密,那就給他們看一些能看的東西。”
老伊利在旁邊做著解釋,張騫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麽老伊利不允許劄克巴過來參觀,實在是獠牙之上不站外人,這家夥雖然尊重自己的朋友,但是卻非常的有原則。
在雍州城休整了六天的時間,雍州的機務也給飛艇做了一個全麵的清理,看起來飽經滄桑卻並不參破了,然後劉嶽就準備返程了。
而這個時候,長安正在準備一個歡迎儀式,歡迎大漢第一位走出國境,直抵極遠之地的使者歸來,劉啟也叫來了劉嶽劉徹,商議著給張騫一個合適的封號。
劉嶽自然是知道張騫的侯爵封號的,所以不假思索的就說出了:“博望侯”
可是劉徹竟然也沒有思索,而且跟嶽異口同聲的喊出了這三個字,這讓劉嶽覺得,曆史還是有自己的『性』格的。
當然他們兩個的異口同聲,讓劉啟這個老人家又是一陣高興,這代表著兩人有默契,能夠混到一塊去,而這也是他最想看到的事情,他曾斷言,這兩兄弟隻之間的關係越好,大漢就越是能夠繁榮昌盛。
現在到了交權的時候了,他不想節外生枝,隻想著順利的將手中的印璽傳給劉徹,所以他就更需要兩兄弟和睦。
他記得劉嶽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個有未來的民族一定不缺少先驅,而我們,要勇於承擔先驅的角『色』!”這句話一直成為張騫的座右銘,不管是這一次的出使,還是這一次冒險返迴,他是在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這句話。
“要論飛行經驗,自己艇上這一隊人員那絕對是整個大漢最強的,沒有之一,也是這個地球上最強的,仍然沒有之一。”
所以張騫不吝嗇在他們的經驗當中再加一些重量,到時候他們返迴大漢之後,就會帶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哪怕是他們隻是將自己的經曆見聞寫下來,那對大漢來說也是一種寶貴的經驗。
出發的這天,安息國還是十分暖和,甚至還有一點熱的,但是張騫依舊是在這裏購買了裘皮用來給士兵路上使用,同時,他還在飛艇上也布置了保暖層。
這一天,張騫拿著已經簽訂的協議和安息國王返送給睿王還有皇帝的信件,登上了那個給安息國帶來巨大震撼的飛艇,緊跟在他後麵的是劄克巴還有紫沁。
劄克巴這個家夥也是很苦『逼』,這不才迴來不到十天的功夫就又要離開了,不過他並不是一個思鄉心特別重的人所以他也並不難過,畢竟他是四海為家,雖然頂著一個王子的頭銜,但是那僅僅隻是一個頭銜而已,他真正醉心的事業就是商人,而且這人還是一個逐義的商人。
他這一次緊跟著去大漢主要是有三個目的,一是要代表安息國向大漢皇帝表達安息國王希望和大漢永久和睦的意誌,第二就是希望能夠親眼看到條款上的那些內容正在落實,包括他請求的租用兩艘飛艇的示意,這第三就是想要見識一下大漢的年節。
因為這家夥這些天聽到最多的就是張騫關於大漢年節的形容,實在是太美麗了,光是聽聽就讓人覺得有些如癡如醉,麵對這樣的事情,又有誰會拒絕去見識一番呢。
劉嶽計算過路程以及路上需要的一些休息和其他事情的消耗,用飛艇返迴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這兩個月的時間其實並不是非常的糟糕,最起碼張騫已經決定,再也不節省油料了,要全速開進。
實際上,張騫的預估是有點錯誤的,因為等他趕到西域的時候,那邊已經開始刮西北風了,而他的飛艇可以借助風力,在節省油料的前提下達到更高的速度,所以或許用不到兩個多月。
飛艇開動的時候張騫完全的放鬆了下來,可以說這一次出使是大獲全勝的,他一迴到大漢就應該是封侯了,不過他對這件事並不感興趣,他最感興趣的是自己給大漢做的那個醫學廣告現在湊效了沒有,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趕往大漢。
當然,張騫還是準備著在路上撿上一兩個迴去的,不過人家的腳程比他要近上不少,而且他們隻要到了雍州,相信一定會有飛艇和快速的交通工具來接他們。
所以,無論如何,張騫是趕不上了,不過簡撿漏也不是不可能的,或許質量上還能更加上乘一點。
一路飛馳,在前半段的路上,張騫並沒有遇到什麽危險,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順利,而飛艇上的駕駛者們也都認真的對這一條航線進行了記錄,但是到了後來,在邊境處的群山當中,他們的危機不止一次的降臨,整個飛艇顛簸的十分嚴重,甚至有幾次發生了很大角度的側傾。
不過這並不影響這群拿命在玩兒的士兵,他們一個個麵無懼『色』,直麵整個飛行過程,有些底子不錯的士兵甚至抓住一些扶手,全程巋然不動,讓張騫覺得好生佩服。
等過了西域到達敦煌的時候,整個飛行過程又開始變得平穩,而且在路上,張騫還真的撿到了幾個莎車國的行醫,而且他們還臨時救治了幾個在飛艇上值守的士兵,讓張騫對他們的醫術也有了一個非常詳盡的了解。
覺得這幾個人的醫術不錯,所以張騫就再一次的自作主張,邀請他們上了飛艇,準備帶他們去往鹹陽,看看現在還有沒有什麽空缺安排給他們。
實際上這就算是迴到大漢了,畢竟已經過了邊界,但是隻有到了雍州,大漢的控製力才是真正的變強,雖然往外的三個城都是大漢的,但其實上,它們還是混『亂』之地,無論是劉嶽還是劉啟,他們都沒有騰出手來加強這個地方的控製。
現在,雍州城得到了空前的加強,隻能說現在大漢對它們有著更加強盛的影響力,對此,皇帝已經在想辦法了,實際上也是想著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一個防備之心,畢竟劉嶽不是親兒子。
現在劉嶽掌控著全國最廣袤的封地,如果再讓他控製剩下的三座城所屬的範圍,那麽他的國界將會直接和西域各國接壤,到時候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猜測就會產生,所以劉啟準備在這些城中置軍所。
實際上就類似於大漢屯邊軍的意思,這也是劉嶽曾經提出呃思想,在每年派出一部分軍力到這些地方戍守,平時為民,閑時訓練,戰時為兵,此謂軍屯。
當時劉嶽派出睿旗軍屯戍黃河一帶的時候,劉啟就覺得這一招實在是好用,因為至少在後期他們不僅不需要國家供給軍需,反而還會反哺朝廷,都這樣的養軍的話,那實在是太省了。
不過這樣的政策不能全方位的推行,畢竟這個時候的戰力,大部分還是訓練得來的,每一條人命都是很珍貴的,不用來苦練殺敵本領,到時候作戰是會吃虧的。
實際上,劉啟想要在劉嶽封地的外圍再置軍屯所,另外一個方麵也是想保護劉嶽,相比於江山,他更清楚自己兒子的狀態,這個龍子,猜忌心很強,尤其是對劉嶽常有防備之心,即便他們現在親上加親,但是卻依然有著一層看不見的隔膜存在。
這層隔膜現在還好,不胡被發現,但是隻要他登上帝位,這個膜就會與日俱增逐漸變厚,最終成為大漢禍『亂』之源。
甚至在獲取了張騫傳送迴來的西域實圖之後,劉啟曾經親到鹹陽跟劉嶽商量這個事情,這也是一種表示,表示皇家的氣度。
當時劉嶽也表示明白皇帝的苦心,不過也是有點不舒服的,自己開拓西域,反倒變成了自己的包圍圈,這很是諷刺。
當然嶽對此也是很泰然,畢竟自己對土地的要求並不多,自己可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著,未來,隻要劉徹支持他,他就可以將事情變得更加合理,將大漢變得更加強盛,這是他穿越過來的時候就立下的誌向!
張騫作為劉嶽一派係的人,自然是非常的信服劉嶽的,所以現在沒有到劉嶽的勢力範圍之下,他就沒有一種迴家的感覺,雖然,他和劉徹算是青梅摯友,但是要知道劉嶽可是再造恩師,兩方相較,他都不願意輕視,而且他覺得自己以後要學的還有很多,所以最終還是要在這一次卸下任務之後迴歸鹹陽繼續學習呢。
已近過了邊境,對於張騫來說到達雍州也隻是三四天的事情,但是現在這邊風嚎雪吼的,天氣非常的惡劣,一不小心就會『迷』路,所以為了更精確的趕路,同時也為了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給駕駛員們上一堂風中駕駛課,張騫下令緩緩前進。
這樣一來,盡管是順風,卻整整跑了六天時間,到了雍州城之後,情況稍微好了一點,不過也並沒有好到哪裏去,不過這是張騫第一次觀看雪中的雍州城,當他進入雍州城的武器『射』擊範圍的時候,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就讓他心中一喜,再近時,一個銀裝素裹的城池更讓他覺得自己心中有很多優美的詞匯想要蹦出來形容它。
最終他們平安的降落在雍州城的備降場地,而這個時候,張騫也成功的將艇上的備用油料全部用完了,實際上要不是節省,恐怕軍糧也要用完了。
下了飛艇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南望鹹陽,他重重的說了一聲:“老師,我迴來了。”
整支隊伍都十分的疲憊一個多月的連續趕路,有時候夜間也不得停歇,現在他們急需休整。
老伊利看了看天告訴張騫明日是個好天氣,送信的飛機大概可以起飛,那個時候可以讓它們向長安報個信,隊伍連鎧甲都有一些舊了,必須要在這裏停上個三五天,放一個長假。
反正已經是到地頭了,張騫並不那麽著急了,人可以休息,但是信息心不能休息,他花了半天的時間整理了整整一籮的文件,最後封存之後拜托老伊利向鹹陽傳送,他還再三的強調一定是鹹陽,因為這些東西是劉嶽交代的,一定要讓他掌握第一手資料,然後再決定那些是重點,那些不需要往上傳。
還不到第二天的時候,天上就開始掛起了明星,似乎是為了歡迎張騫的歸來,而老伊利立刻通知了機場唯一一架駐守飛機起飛,準備前往鹹陽送信。
此時天已微白,起飛並無障礙,但是能夠拆看信件的人此時卻在安眠,畢竟天冷了而且最近好事連連,他們努力多時不見動靜的劉璿的肚子終於有了動靜,隻是這個丫頭現在可苦了,每天早起的時候都要吐個昏天暗地的,所以劉嶽也不敢驚醒她,甚至還采用了一些手法來延長她的睡眠。
張騫這邊好不容易開始放假,他立刻就跑到了雍州城附近的一些高出開始放鬆,登上了雍州儲糧山上最高的那個塔。
沒錯,儲糧之地現在建了一個高塔,高有十三層站在那裏可以俯瞰整個雍州城,更厲害的是塔頂上還有三個炮口,上麵裝備了一種特殊的小口徑炮。
據老伊利所說,睿王那邊並不管它叫塔,而是叫炮樓,張騫看它也不能叫塔,因為它跟塔完全不像,渾身上下沒有一點簷角,簡直就是一個大煙囪,隻有那上麵有著不少的孔洞,據說是用來『射』擊的。
“好厲害的防衛手段呀!”李涵站在張騫的身邊,不住的讚歎這個炮樓,非常羨慕裏麵的兄弟。
對他來說,這個裏麵的兄弟那絕對是十分安全的,現在的條件之下,能夠威脅到他們安全的也就隻有掌握在大漢手中的那些巨型炮彈了,所以他們是沒有敵人的。
“據說這樣的炮塔睿王準備在雍州城建八座,將整個雍州城都圍起來,說這是大漢的獠牙地,不能讓那些見識大漢繁華的人們覺得大漢是一個不設防的國家,不能全都給他們看一些機密,那就給他們看一些能看的東西。”
老伊利在旁邊做著解釋,張騫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麽老伊利不允許劄克巴過來參觀,實在是獠牙之上不站外人,這家夥雖然尊重自己的朋友,但是卻非常的有原則。
在雍州城休整了六天的時間,雍州的機務也給飛艇做了一個全麵的清理,看起來飽經滄桑卻並不參破了,然後劉嶽就準備返程了。
而這個時候,長安正在準備一個歡迎儀式,歡迎大漢第一位走出國境,直抵極遠之地的使者歸來,劉啟也叫來了劉嶽劉徹,商議著給張騫一個合適的封號。
劉嶽自然是知道張騫的侯爵封號的,所以不假思索的就說出了:“博望侯”
可是劉徹竟然也沒有思索,而且跟嶽異口同聲的喊出了這三個字,這讓劉嶽覺得,曆史還是有自己的『性』格的。
當然他們兩個的異口同聲,讓劉啟這個老人家又是一陣高興,這代表著兩人有默契,能夠混到一塊去,而這也是他最想看到的事情,他曾斷言,這兩兄弟隻之間的關係越好,大漢就越是能夠繁榮昌盛。
現在到了交權的時候了,他不想節外生枝,隻想著順利的將手中的印璽傳給劉徹,所以他就更需要兩兄弟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