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使者自然不會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之中自然要有著匈奴人作為見證人,不然的話去一幫子漢人,那個狡猾的蘇合一定會認為是在誑他。
不過,劉嶽有些不明白,這個使者團體為什麽會有一個黃門,而且這個黃門還是劉徹力薦的。此人正是方明。
這方明臨行之前,還屁顛兒屁顛兒的跑到了梁王府,說是相向劉嶽請教一些關於匈奴方麵的知識,怕劉嶽不見他,還拉大旗作虎皮,說是劉徹讓他來的。
“對於匈奴人,你隻需要比他強勢就可以了,現今不同往日,我大漢國力蒸蒸日上,而且這一次,敵我攻守之勢很是分明,敵挾人數優勢,我則有強橫兵器,現在,他們隻要想換迴大單於的屍體,那就得向我們低頭。”
劉嶽說了很多,但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那就是要強,而且要強而狠,不能讓敵人有發動的機會。
雁門一帶兩軍對仗,對於向來羸弱的漢軍並不討好,一旦匈奴展開攻勢,那必然是兩敗俱傷的下場,這快過年了,劉嶽不想到時候漢朝大地上整個的一片哀嚎。
“小的謹記睿王殿下教誨,哦,對了,這是太子殿下給您的禮物!”方明離開的時候,拿黃巾包了一個小盒放在了劉嶽的桌上。
拆開盒子,劉嶽發現那是一個木雕,笨拙的手法明顯並非出自名匠,再看那木雕底座,上麵竟然有著劉徹的私印,上麵還有斑斑的血跡。
“這個家夥看起來是有些幡然醒悟了,隻是若我們的『性』格相合,又何須這些虛禮。”劉嶽將那雕刻收了起來。
鮮有前日歸來之後劉徹就忙著和他相聚,再有今日托人前來送這種小禮品,劉嶽當然是明白了他這個兄長是想緩和之前兩人之間的生分,但是劉嶽卻從來都為把一個少年年強氣盛的妒忌放在心上。
方明很快就跟著使團去往了雁門,對他來說這是一次曆練,劉徹未來並不是僅僅將他當成一個近侍,看那樣子似乎還想讓他具有獨當一麵的能力。
對此,劉嶽也是樂見其成的,但是這跟他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他正忙著準備談判的事情,是的他也在忙著準備談判的事情。
對他來說,真正和匈奴的談判並不是這一次使者去往雁門的行動,而是將來匈奴使團來到大漢國內的行動。
實際上,這一次大漢朝的派去的這個團隊,更像是一個信使團隊,他們將大單於屍首在大漢的消息帶到兩軍陣前,然後再提出一些要求,如果匈奴人答應,那就再給這些家夥引路,帶著他們來到大漢,跟真正的決策層進行商談。
這個決策層指的就是劉嶽這一行人,所以,真正的談判尚未展開,而通過談判想要達到怎樣的目的也尚在計劃之中,這兩天,劉嶽的心裏也是很焦急的,因為皇帝已經將這件事情全權交給他來處理了。
十數天後,方明一行人來到了雁門關,第一次看見如此壯闊的景象,方明的心裏對自己的國家產生了由衷的讚歎,可是當他通過邊上將軍的望遠鏡看到遠處的匈奴連營的時候,這種驕傲又被打落了下去。
這個時代沒有什麽國民生產總值之類的說法,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最直觀的就是看軍力,而衡量軍力最直觀的東西一是看人數,二是看馬匹數。
很顯然,匈奴在這兩點上嚇到方明了,而很快,到匈奴陣前遞文書的任務也下來了,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最終落在了方明的身上。
當他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要說出自己的身份,但是後來他忍住了,他在這裏代表著太子,但是那隻是他自己認為的,而在眾人的眼中,他隻是一個閹人,是這裏地位最低的一個,所以這樣危險的任務就隻能讓他去了。
“大國師,營外來了一個漢朝的閹人,說是來遞交國書的!”匈奴士兵很快將方明的到來抱了上去,這一點也得歸結於方明的激靈。
麵對著一字排開的大軍,他徑直的切向那個看起來很是大氣卻與華麗無關的營帳,偏偏放過了那數個看起來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有多尊貴的華麗幕帳。
這當然是方明得自於劉嶽的教誨他知道蘇合的『性』格,也知道蘇合的地位,更知道如果是落在其他帶兵大將的手中,他可能會讓這次和談在初始的時候就落入失敗。
“閹人?”蘇合心中有些不好的預感,以往漢朝遣使,位階都很高,甚至有些時候會派出對於大漢舉足輕重熱人物來,比如上一次的談判,就是派了一個少年侯爵,還從來沒有聽說漢匈之間有閹人為使的情況。
大漢越是不重視匈奴,就越說明匈奴的威脅力變弱,而在這個時候,什麽情況能讓大匈奴的威脅力量變弱,毫無疑問那就是大單於。
“帶他進來!”雖然一瞬間想到了很多,並且也想到了很壞的結果,但是蘇合還是不願意相信,所以連他自己都沒有發現,他的嗓音有些顫抖。
方明很快就被帶了過來,他一手擎旌節一手舉國書,倒是沒有一點懼意,一臉的不卑不亢,見了蘇合之後很是禮貌的彎腰行禮。
蘇合的師父就是閹人,所以對於方明那奇怪的嗓音,他並沒有歧視,但是他卻很是急切的問了一個問題:“他迴到長安了?”
他嘴裏的他自然是劉嶽,但是方明並不知曉,於是便疑『惑』的為了一句:“不知大國師問的是誰?”
“睿王,你們大漢的少年天才睿王殿下,他是不是迴到了長安!”蘇合再一次將問題強調了一遍,引得方明一愣,要不是知道兩人份屬敵對,他都要懷疑這個蘇合是不是和劉嶽有著什麽親密的關係了,要不然他怎麽能夠如此的急切。
“睿王殿下已經於十數日前迴到長安,還帶迴了不少的寶物,深得陛下的欣喜,說起來有些寶物還是你們大匈奴的,陛下這次遣使前來,就是想問一問你們匈奴想不想將這些寶物拿迴去!”
方明說完這句話,蘇合的臉『色』就變了,他忽然覺得自己的腿有些發軟,甚至有點站不住。
“他迴來了,他既然迴來了,那單於應該也會有信息傳迴來,可是到現在我什麽都沒有接到,這!”蘇合拳頭攥了又放,放了又攥,如此這般,持續了好多次,最終隻能強壓下心頭的不適,坐在了座位上,同時也從方明手中拿過了那封國書。
等將那封國書看了一遍之後,蘇合頓時覺得天塌地陷,原本他設想的已經算是壞的不能再壞的,他想到了劉嶽很有可能已經殲滅了大單於所部的絕大多數,甚至有可能重傷了大單於,更甚至大單於被俘了。
可是他萬萬不敢想到大單於竟然死了,隨著六萬多大軍一起埋葬在了西北荒城,變成了那裏的孤魂野鬼,他們打昆侖神,也管不了那片地方。
“國書呈達,我大漢朝親派使團至兩軍陣前,希望能夠和匈奴進行一場談判,如果大國師願意談,我們就在兩軍陣前中間的地盤上進行談判,若是大國師不想談,我就告辭了,或者大國師也可以將我的人頭送迴去。”
方明來的時候,就做了最壞的打算,他雖然沒有資格看那國書之中的東西,但是他卻是知道這國書多半不會說什麽恭維的話,到時候那個大國師看過國書,是什麽反應,他並不能知曉,所以他牢記著劉嶽的話,要強,不要『露』怯。
“你迴去吧,通知你們那些使團的官員,告訴他們明日我會前往軍陣中線,跟他們談判,我希望你在場,因為那些家夥真的是太慫包了。”
直到走出匈奴弓箭手的『射』程之外,方明才抬起衣袖擦了擦汗,對他來說,剛才何嚐不是在生死線上數次徘徊,不過經過這一次,他莫名的覺得自己的氣質有了一些變化。
第二天,按照約定好的,兩方都沒有帶什麽兵馬,在陣前中線的位置上擺好了架勢,準備開始談判,這比上一迴劉嶽的那一次弄得還簡單,隻是鋪了一片羊『毛』氈在地上,然後擺上馬還有一些酒食,談判桌就這樣落成了。
最終這一天的談判結果有些不如人意,因為在確定了大單於已經亡命並且屍首被帶到了長安之後,蘇合的狀態也忽然強硬了起來,甚至有一種魚死網破的跡象。
而大漢這邊,出陣的將領自然是武夫思路,一副打就打的模樣,而那些朝中的正副使者,卻是有些唯唯諾諾,讓蘇合占據了一些主動。
所以第一天的談判告吹,兩方各自返迴,並約定以匈奴三聲鼓響為號,而漢朝則以三發信號彈迴應,如果兩者都有信號發出則開始新一輪的談判。
自古至今,無論是那個時代,所謂的談判無非就是相互扯皮,最終還是要像賭博一樣將主動權交到那個膽子又大,籌碼又分配合理的一方手上。
很明顯,第一天,大漢一方沒有合理的運用自己的籌碼,並且讓蘇合運用自己手上本就不多的籌碼給占據了主動。
當然,他也僅僅是『色』厲內荏而已,畢竟他賭的是匈奴的國運,而大漢賭的隻是國家的麵子而已,從這一方麵來說,他仍舊是敗了的。
“太子,大單於已經身故,你可要做好隨時繼承單於之位的打算!要防著伊稚邪,他垂涎大單於位由來已久,不過現在是非常時期也不必跟他弄得太僵,至少在匈奴,人心是在你這一邊的。”
“什麽,單於死了,那我們為什麽按兵不動,我去整頓軍馬,衝擊雁門關,這些大漢朝的士兵們擋不住我們的鐵騎,我要為阿爸報仇!”於單眼睛充血,仿佛要入魔一樣。
“於單,冷靜,我匈奴傾舉國之力來此,卻按兵不動數月,消耗的雖然大半都是得自大漢的糧食,可是如果我們敗了,那身後的草原就要拱手讓人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忍!另外這個消息不能讓其他的王知道,如果他們知道了,也要按壓住他們,不要讓他們輕舉妄動,過兩天我或許要去長安走一趟了!”蘇合有些乏力,支走了於單之後就躺下了。
第三天,兩方交換了信號,終於再一次聚在了一起,而這一次,漢朝方麵的領頭羊換成了李廣還有方明。
這一切是因為,昨夜的奪權之爭,方明直接亮出了天子禦令,這也是太子向皇帝請求的,為了維護他這個內侍,劉徹也是下了功夫的。
所以他很順利的當上了使團的負責人,而蘇合看到這個陣容的時候,就知道今天或許就是一個要出結果的時候了。
“大國師,我們又見麵了,不知一兩天的時間夠不夠你深思熟慮,答應我們的條件!”方明直來直往,驚得一邊的漢使都有些冷汗涔涔,對他們來說止戰是上策,可這方明明顯是在激怒蘇合。
“嗬嗬,漢使,你知道我們邊境無論是戰馬還是人數都遠超你們嗎。你們那朽木一樣的關隘能夠擋住匈奴的鐵騎嗎,所以,你們還是迴去將金狼帶到這裏來,我們立刻就退兵。”
“大國師,我們也不要打什麽暗語了,要是你們匈奴的其他頭領知道了現在匈奴已經群龍無首,你猜會有怎樣的事情發生!”
方明冷笑了一聲,直接就就開始了威脅,很明顯,這一招至毒至辣,一下子就擊中了蘇合的軟肋,讓他有些局促,而他身邊的那些親信立刻就開始疑『惑』重重,。他們並不知道單於身故的消息,因為之前的談判,有些敏感的為題被用暗語代替了。
可是今天,這個大漢的閹人不知為何卻如此的飛揚跋扈,一點餘地也不留,至強至剛,讓蘇合有些措手不及。
“大國師,我們沒有必要再談下去了,你覺得我們身份不對等,我也覺得是這樣,我不過是宮中內侍,與你身份對等的人在長安,如果你願意來,就來,仍是三通鼓為號,如果你想要戰那就戰,大漢不懼!”
他的話音剛落,李廣就抽出寶劍,狠狠的將羊『毛』氈上的小木桌劈成兩半,威脅之意甚濃。
不過,劉嶽有些不明白,這個使者團體為什麽會有一個黃門,而且這個黃門還是劉徹力薦的。此人正是方明。
這方明臨行之前,還屁顛兒屁顛兒的跑到了梁王府,說是相向劉嶽請教一些關於匈奴方麵的知識,怕劉嶽不見他,還拉大旗作虎皮,說是劉徹讓他來的。
“對於匈奴人,你隻需要比他強勢就可以了,現今不同往日,我大漢國力蒸蒸日上,而且這一次,敵我攻守之勢很是分明,敵挾人數優勢,我則有強橫兵器,現在,他們隻要想換迴大單於的屍體,那就得向我們低頭。”
劉嶽說了很多,但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那就是要強,而且要強而狠,不能讓敵人有發動的機會。
雁門一帶兩軍對仗,對於向來羸弱的漢軍並不討好,一旦匈奴展開攻勢,那必然是兩敗俱傷的下場,這快過年了,劉嶽不想到時候漢朝大地上整個的一片哀嚎。
“小的謹記睿王殿下教誨,哦,對了,這是太子殿下給您的禮物!”方明離開的時候,拿黃巾包了一個小盒放在了劉嶽的桌上。
拆開盒子,劉嶽發現那是一個木雕,笨拙的手法明顯並非出自名匠,再看那木雕底座,上麵竟然有著劉徹的私印,上麵還有斑斑的血跡。
“這個家夥看起來是有些幡然醒悟了,隻是若我們的『性』格相合,又何須這些虛禮。”劉嶽將那雕刻收了起來。
鮮有前日歸來之後劉徹就忙著和他相聚,再有今日托人前來送這種小禮品,劉嶽當然是明白了他這個兄長是想緩和之前兩人之間的生分,但是劉嶽卻從來都為把一個少年年強氣盛的妒忌放在心上。
方明很快就跟著使團去往了雁門,對他來說這是一次曆練,劉徹未來並不是僅僅將他當成一個近侍,看那樣子似乎還想讓他具有獨當一麵的能力。
對此,劉嶽也是樂見其成的,但是這跟他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他正忙著準備談判的事情,是的他也在忙著準備談判的事情。
對他來說,真正和匈奴的談判並不是這一次使者去往雁門的行動,而是將來匈奴使團來到大漢國內的行動。
實際上,這一次大漢朝的派去的這個團隊,更像是一個信使團隊,他們將大單於屍首在大漢的消息帶到兩軍陣前,然後再提出一些要求,如果匈奴人答應,那就再給這些家夥引路,帶著他們來到大漢,跟真正的決策層進行商談。
這個決策層指的就是劉嶽這一行人,所以,真正的談判尚未展開,而通過談判想要達到怎樣的目的也尚在計劃之中,這兩天,劉嶽的心裏也是很焦急的,因為皇帝已經將這件事情全權交給他來處理了。
十數天後,方明一行人來到了雁門關,第一次看見如此壯闊的景象,方明的心裏對自己的國家產生了由衷的讚歎,可是當他通過邊上將軍的望遠鏡看到遠處的匈奴連營的時候,這種驕傲又被打落了下去。
這個時代沒有什麽國民生產總值之類的說法,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最直觀的就是看軍力,而衡量軍力最直觀的東西一是看人數,二是看馬匹數。
很顯然,匈奴在這兩點上嚇到方明了,而很快,到匈奴陣前遞文書的任務也下來了,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最終落在了方明的身上。
當他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要說出自己的身份,但是後來他忍住了,他在這裏代表著太子,但是那隻是他自己認為的,而在眾人的眼中,他隻是一個閹人,是這裏地位最低的一個,所以這樣危險的任務就隻能讓他去了。
“大國師,營外來了一個漢朝的閹人,說是來遞交國書的!”匈奴士兵很快將方明的到來抱了上去,這一點也得歸結於方明的激靈。
麵對著一字排開的大軍,他徑直的切向那個看起來很是大氣卻與華麗無關的營帳,偏偏放過了那數個看起來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有多尊貴的華麗幕帳。
這當然是方明得自於劉嶽的教誨他知道蘇合的『性』格,也知道蘇合的地位,更知道如果是落在其他帶兵大將的手中,他可能會讓這次和談在初始的時候就落入失敗。
“閹人?”蘇合心中有些不好的預感,以往漢朝遣使,位階都很高,甚至有些時候會派出對於大漢舉足輕重熱人物來,比如上一次的談判,就是派了一個少年侯爵,還從來沒有聽說漢匈之間有閹人為使的情況。
大漢越是不重視匈奴,就越說明匈奴的威脅力變弱,而在這個時候,什麽情況能讓大匈奴的威脅力量變弱,毫無疑問那就是大單於。
“帶他進來!”雖然一瞬間想到了很多,並且也想到了很壞的結果,但是蘇合還是不願意相信,所以連他自己都沒有發現,他的嗓音有些顫抖。
方明很快就被帶了過來,他一手擎旌節一手舉國書,倒是沒有一點懼意,一臉的不卑不亢,見了蘇合之後很是禮貌的彎腰行禮。
蘇合的師父就是閹人,所以對於方明那奇怪的嗓音,他並沒有歧視,但是他卻很是急切的問了一個問題:“他迴到長安了?”
他嘴裏的他自然是劉嶽,但是方明並不知曉,於是便疑『惑』的為了一句:“不知大國師問的是誰?”
“睿王,你們大漢的少年天才睿王殿下,他是不是迴到了長安!”蘇合再一次將問題強調了一遍,引得方明一愣,要不是知道兩人份屬敵對,他都要懷疑這個蘇合是不是和劉嶽有著什麽親密的關係了,要不然他怎麽能夠如此的急切。
“睿王殿下已經於十數日前迴到長安,還帶迴了不少的寶物,深得陛下的欣喜,說起來有些寶物還是你們大匈奴的,陛下這次遣使前來,就是想問一問你們匈奴想不想將這些寶物拿迴去!”
方明說完這句話,蘇合的臉『色』就變了,他忽然覺得自己的腿有些發軟,甚至有點站不住。
“他迴來了,他既然迴來了,那單於應該也會有信息傳迴來,可是到現在我什麽都沒有接到,這!”蘇合拳頭攥了又放,放了又攥,如此這般,持續了好多次,最終隻能強壓下心頭的不適,坐在了座位上,同時也從方明手中拿過了那封國書。
等將那封國書看了一遍之後,蘇合頓時覺得天塌地陷,原本他設想的已經算是壞的不能再壞的,他想到了劉嶽很有可能已經殲滅了大單於所部的絕大多數,甚至有可能重傷了大單於,更甚至大單於被俘了。
可是他萬萬不敢想到大單於竟然死了,隨著六萬多大軍一起埋葬在了西北荒城,變成了那裏的孤魂野鬼,他們打昆侖神,也管不了那片地方。
“國書呈達,我大漢朝親派使團至兩軍陣前,希望能夠和匈奴進行一場談判,如果大國師願意談,我們就在兩軍陣前中間的地盤上進行談判,若是大國師不想談,我就告辭了,或者大國師也可以將我的人頭送迴去。”
方明來的時候,就做了最壞的打算,他雖然沒有資格看那國書之中的東西,但是他卻是知道這國書多半不會說什麽恭維的話,到時候那個大國師看過國書,是什麽反應,他並不能知曉,所以他牢記著劉嶽的話,要強,不要『露』怯。
“你迴去吧,通知你們那些使團的官員,告訴他們明日我會前往軍陣中線,跟他們談判,我希望你在場,因為那些家夥真的是太慫包了。”
直到走出匈奴弓箭手的『射』程之外,方明才抬起衣袖擦了擦汗,對他來說,剛才何嚐不是在生死線上數次徘徊,不過經過這一次,他莫名的覺得自己的氣質有了一些變化。
第二天,按照約定好的,兩方都沒有帶什麽兵馬,在陣前中線的位置上擺好了架勢,準備開始談判,這比上一迴劉嶽的那一次弄得還簡單,隻是鋪了一片羊『毛』氈在地上,然後擺上馬還有一些酒食,談判桌就這樣落成了。
最終這一天的談判結果有些不如人意,因為在確定了大單於已經亡命並且屍首被帶到了長安之後,蘇合的狀態也忽然強硬了起來,甚至有一種魚死網破的跡象。
而大漢這邊,出陣的將領自然是武夫思路,一副打就打的模樣,而那些朝中的正副使者,卻是有些唯唯諾諾,讓蘇合占據了一些主動。
所以第一天的談判告吹,兩方各自返迴,並約定以匈奴三聲鼓響為號,而漢朝則以三發信號彈迴應,如果兩者都有信號發出則開始新一輪的談判。
自古至今,無論是那個時代,所謂的談判無非就是相互扯皮,最終還是要像賭博一樣將主動權交到那個膽子又大,籌碼又分配合理的一方手上。
很明顯,第一天,大漢一方沒有合理的運用自己的籌碼,並且讓蘇合運用自己手上本就不多的籌碼給占據了主動。
當然,他也僅僅是『色』厲內荏而已,畢竟他賭的是匈奴的國運,而大漢賭的隻是國家的麵子而已,從這一方麵來說,他仍舊是敗了的。
“太子,大單於已經身故,你可要做好隨時繼承單於之位的打算!要防著伊稚邪,他垂涎大單於位由來已久,不過現在是非常時期也不必跟他弄得太僵,至少在匈奴,人心是在你這一邊的。”
“什麽,單於死了,那我們為什麽按兵不動,我去整頓軍馬,衝擊雁門關,這些大漢朝的士兵們擋不住我們的鐵騎,我要為阿爸報仇!”於單眼睛充血,仿佛要入魔一樣。
“於單,冷靜,我匈奴傾舉國之力來此,卻按兵不動數月,消耗的雖然大半都是得自大漢的糧食,可是如果我們敗了,那身後的草原就要拱手讓人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忍!另外這個消息不能讓其他的王知道,如果他們知道了,也要按壓住他們,不要讓他們輕舉妄動,過兩天我或許要去長安走一趟了!”蘇合有些乏力,支走了於單之後就躺下了。
第三天,兩方交換了信號,終於再一次聚在了一起,而這一次,漢朝方麵的領頭羊換成了李廣還有方明。
這一切是因為,昨夜的奪權之爭,方明直接亮出了天子禦令,這也是太子向皇帝請求的,為了維護他這個內侍,劉徹也是下了功夫的。
所以他很順利的當上了使團的負責人,而蘇合看到這個陣容的時候,就知道今天或許就是一個要出結果的時候了。
“大國師,我們又見麵了,不知一兩天的時間夠不夠你深思熟慮,答應我們的條件!”方明直來直往,驚得一邊的漢使都有些冷汗涔涔,對他們來說止戰是上策,可這方明明顯是在激怒蘇合。
“嗬嗬,漢使,你知道我們邊境無論是戰馬還是人數都遠超你們嗎。你們那朽木一樣的關隘能夠擋住匈奴的鐵騎嗎,所以,你們還是迴去將金狼帶到這裏來,我們立刻就退兵。”
“大國師,我們也不要打什麽暗語了,要是你們匈奴的其他頭領知道了現在匈奴已經群龍無首,你猜會有怎樣的事情發生!”
方明冷笑了一聲,直接就就開始了威脅,很明顯,這一招至毒至辣,一下子就擊中了蘇合的軟肋,讓他有些局促,而他身邊的那些親信立刻就開始疑『惑』重重,。他們並不知道單於身故的消息,因為之前的談判,有些敏感的為題被用暗語代替了。
可是今天,這個大漢的閹人不知為何卻如此的飛揚跋扈,一點餘地也不留,至強至剛,讓蘇合有些措手不及。
“大國師,我們沒有必要再談下去了,你覺得我們身份不對等,我也覺得是這樣,我不過是宮中內侍,與你身份對等的人在長安,如果你願意來,就來,仍是三通鼓為號,如果你想要戰那就戰,大漢不懼!”
他的話音剛落,李廣就抽出寶劍,狠狠的將羊『毛』氈上的小木桌劈成兩半,威脅之意甚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