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睿侯紙吧!”杜康恭敬地接過劉嶽遞過來的紙折子,完全不覺得麵前的這人隻是一個少年。
“睿侯紙?”劉嶽皺眉,紙就是紙,怎麽還有名字了!
“哦,睿侯有所不知,陛下已經頒布詔令,將這種東西命名為睿侯紙,以期讓天下之人都記得睿侯的功勞!”一邊的太官令見劉嶽疑『惑』,立刻就說出了自己知道的信息。
“原來如此!”劉嶽啞然失笑,讓天下人記住我的功勞,莫不如說讓天下人知道皇帝陛下任人唯賢,並且不貪高士功勳,這可比那千金買骨的人要高明多了。
就在劉嶽和太官令你一言我一語的閑扯之時,杜康早就坐在那裏全情投入的研究起了紙折上的文字,一會皺眉苦思,一會兒有開懷大笑,儼然已經是一個癡人模樣。
等到他完全將那紙上的東西研究一遍之後,立刻起身衝著劉嶽就是深深一禮嘴裏毫不吝嗇的誇讚道:“先生大才,當受學生一拜!”
“嗬嗬,這才哪到哪?來來來,我們把這個製酒設備組裝起來,我教你使用,保管叫宮廷裏的禦酒再升幾個檔次!”
說著話,劉嶽就招來了幾個侍衛,開始指揮他們安裝起那一套設備了,這些東西其中有些零件是劉嶽用功勳值換的,一整套下來就又消耗掉了他三分之一的功勳值。
看著占據了酒膳局近兩成地盤的龐然大物,再套上之前自己所粗學的理論,杜康幾乎要跪拜劉嶽了,那東西剛一組裝好,他就迫不及待的盯著劉嶽,希望他趕緊開始講授『操』作技法。
“小三子呢,去給我找,找不到,就不要來見我了!”未央宮裏,劉啟大發雷霆,自從酒醒之後,他開始尋找劉嶽,到現在為止都已經兩天過去了,可是硬生生的沒有任何一點消息。
這小子剛剛得了封地,他那雲中之地就傳來了噩耗,匈奴一隊精騎竟然襲擊了軍馬場,擄走了四千多匹軍馬。
第二天噩耗傳來之後,言官禦史紛紛參奏,各懷鬼胎的生將這個屎盆子扣在了他的頭上,這些家夥竟然說小侯爺是災星,兵禍連綿,正是他入主雲中所帶來的災難。
這一次那些禦史們竟然空前團結,任憑劉啟在禦座上怎樣暗示他們稍作收斂,他們都依然我行我素,一副不參倒睿侯絕不罷休的嘴臉。
但是作為風暴中心的那個人,劉嶽此時卻和太官令、杜康、還有一個太醫令正在那裏研究『藥』酒呢,幾個人關了酒膳局的大門,不許任何人來打擾,一心想要研究出一種補肺酒!
杜康經過多次嚐試已經能夠熟練『操』作那台設備,並且他還還將一些陳年的禦酒做了提純,當來串門的太醫令提出以『藥』入酒之後,這幾人就忘記了還有白天黑夜這會兒事了!
此刻,看著擺在麵前的兩葫蘆紅褐『色』的酒『液』,太醫令吞了吞口水,要不是這東西裏麵加入了很多味用來調養肺氣的『藥』材,他恐怕都要上前去搶了。
這兩瓶酒,劉嶽趁他們不注意已經取樣讓係統太醫署分析過了,這絕對是養肺佳品,人家皇帝待自己不薄,所以自己這個當晚輩的也不能太小氣。
拿過那提純酒『液』加上細研『藥』材浸泡過的成品『藥』酒,劉嶽這才覺得腹中饑轆,正準備去找些吃食的時候,一個小黃門太監推開了酒膳局大門,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睿、睿、睿侯,陛下已經找你兩天了,正在未央宮等你呢!”
這個小太監實在是太為難了,宮裏宮外都找遍了,最後在少府附近聽到有人說睿侯來過,就急忙打聽,這才終於將劉啟的命令給帶到了。
“十萬火急,有什麽十萬火急的事情,難道匈奴打過來了!”劉嶽被那小黃門拉上馬車,一揚馬鞭就骨碌碌向著內宮跑去,心中對於劉啟要找自己十分的不解。
“睿侯,你果真是料事如神呀,匈奴確實越界了,並且、並且襲擊了你的屬地,擄走了大量軍馬,陛下正生氣呢!”
小黃門將自己知道的事情都告訴了劉嶽,最後在內宮門前下了車,引著劉嶽匆匆忙忙的的往劉啟的宮殿裏趕!
“我的小祖宗呦,你這是去哪了,蓬頭垢麵的,趕緊進去吧,陛下等你呢!”春坨守在宮殿門口,一見劉嶽來了,連忙快步迎了上來,然後跟著一邊跑一邊給他擺弄衣服、發飾。
“小三子,你去哪兒了,知不知道為了你,昨天今天宣室殿裏已經快要炸了!好家夥,你還未到封地,就有人找你麻煩了!”
一見到劉嶽,劉啟反而放心了,昨天一天沒有這小子的消息,自己的那個弟弟已經打發了家臣明盔明甲的挨個去問候那些禦史言官了,給出的理由是有人企圖謀害大漢睿侯、梁王世子!
聽到這個借口的時候,作為一國之君的劉啟也有些心慌,之前他讓劉嶽給他背了一迴鍋,想要從根上動一動那些門閥家族的利益,可是那隻是個設想,還沒有實施,難道這些家夥們真的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行如此瘋狂之事嗎?
“這些個言官禦史,隻會口誅筆伐,一到玩真的就全都『尿』了,陛下不用擔心,待明天大朝會,看我再次舌戰這些腐官!”劉嶽走上前去,將兩葫蘆『藥』酒放在劉啟的桌案上,嘴上卻絲毫沒有留任何情麵。
“你這小子,他們都是腐官,那我不就成了昏君?你可真是敢說呀!”話語雖然有些責怪之意,但是劉啟的注意力已經完全在那兩個葫蘆上了。
這葫蘆比上次的那個要大不少,看著他們,身為九五之尊竟然吞起了口水,忙不迭的揭開了塞子,就要大灌一口。
“陛下不可,這是『藥』酒,每日小酌三杯即可,貪杯的話,可是傷身的!”攔著劉啟的動作,劉嶽向他講述了自己這兩天的行蹤。
聽完之後,劉啟心中一陣溫暖,暗暗地讚了一句:“多好的孩子呀!”
第二天早朝,劉嶽最後一個來到了宣室殿,滿朝文武看到他的一瞬間,立刻就呈現了一副眾生百態圖,有讚許的、有嘲諷的、也有擔憂的······
皇帝還未駕到,劉嶽邁腳踏進大殿,麵對著眾人的目光,他嘿嘿一笑:“呀,看來大家還是很歡迎我的嗎,諸位都是長輩,折煞小子了。”
“睿侯!你少年得誌,我等欽佩,可是莫要小量了天下英雄,以你的身份,還配不上我等躬身相迎!”一個身著綠袍的言官立刻就跳了出來惡言相向,這下可就惹惱了劉嶽。
“嘖嘖,大庭廣眾之下,是誰在放屁,真是臭不可聞!”
“你,有辱斯文!”綠袍言官兜頭被罵,但卻是沒那膽量迴敬,隻好像一個委屈的小媳『婦』兒一樣扭捏了一句。
“斯文,幾個蒼髯老賊,在背地裏中傷我一個少年,還言之鑿鑿,竟然恬不知恥的要代表天下英雄,天下英雄怎麽那麽倒黴,稀裏糊塗的就被你們給代表了!就你們?也配?”
“春坨,我就說這小子吃不了虧,你還不信,這迴信了吧,走我們出去!”劉啟早就等在了後麵,直到這一場爭鬥完畢,才決定出來。
“陛下駕到!”春坨的聲音將那個還想再說幾句的言官給壓了下去,後者隻能站在那裏狠狠地瞪著劉嶽。
隨著皇帝的到來,朝會正式進入了議事環節,那些言官果然沆瀣一氣,紛紛開始借軍馬被擄之事彈劾劉嶽。
所有的話題不過是老生常談,大概意思就是說劉嶽是個災星,不配當大漢侯爺,更不配領雲中十一縣爵秩。
“睿侯,你來說說吧!諸位公卿們似乎對你很有看法,想來已經是忘了你出使匈奴,捉迴大漢叛徒的功勞了,想來也是忘了自己桌案上的睿侯紙出自何人之手了!”
劉啟之所以這樣說,就是給劉嶽提醒,讓他那這些東西出來傍身,好堵上那些言官的嘴巴,可是台下的劉嶽卻並沒有順著他的意思來。
“陛下念臣的功勞,陳十分感激,可是諸位大人不認同,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道理的,那問題來了,到底我如何做,諸位大人才能不把災星的帽子扣在我的頭上!”
劉嶽脾氣上來了,冷冷的掃視著周圍的那些刁難自己的家夥,暗自盤算著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閉嘴!
“說說,諸位都說說,看看能不能給睿侯解個『惑』!”劉啟狠狠地瞪了一眼劉嶽,暗道這貨是不是腦子壞掉了,平時的聰明勁兒都哪裏去了,現在是置氣的時候嗎?
“削去他侯爵之位,先使其治一縣,以觀後效!”綠袍言官看來是要和劉嶽鬥到底了,這讓後者產生了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可能是挖了他家的祖墳!
更氣人的是,很多言官,還有一些其他部門的官員紛紛附和,這令劉嶽還有劉啟都是火冒三丈。
“諸位大人,你們不覺得自己的提議很過分嗎,就算陛下不提前降恩,未來的我也是一方諸侯王,所以還是提一點有建設『性』的要求,比如,讓我去追迴那幾千匹軍馬,又或者讓我去消滅那些入侵者!”
“好,那就請睿侯為我大漢追迴那數千戰馬,我等就當你這是軍令狀了!”
又是那綠袍大腦袋,劉嶽氣得鼻子都歪了,他把這裏當哪兒,當他自己家的廳堂了?
“軍令狀就軍令狀,我完不成,自請削爵,哪怕將我貶至庶民我也認,但是我要是完成了呢?你又當如何?”
劉嶽死死的盯住綠袍,仿佛在看著一個死人,事實上他確實也是一個死人了,因為他已經觸怒了劉啟了,不過作為晚輩,劉嶽要為自己的皇伯父找個借口。
“若睿侯做到了,那自然是可喜可賀,我等也樂見其成呀!”綠袍忽然有些心虛,驀然間覺得自己碰到了一頭已經蘇醒的獅子。
“嗬嗬,我不知你的名姓,但是你這臉皮確實在讓我不能忘記,你『逼』著我立了軍令狀,那我自然也要從你那裏那點東西,不如,就你這條命吧!”
“睿侯紙?”劉嶽皺眉,紙就是紙,怎麽還有名字了!
“哦,睿侯有所不知,陛下已經頒布詔令,將這種東西命名為睿侯紙,以期讓天下之人都記得睿侯的功勞!”一邊的太官令見劉嶽疑『惑』,立刻就說出了自己知道的信息。
“原來如此!”劉嶽啞然失笑,讓天下人記住我的功勞,莫不如說讓天下人知道皇帝陛下任人唯賢,並且不貪高士功勳,這可比那千金買骨的人要高明多了。
就在劉嶽和太官令你一言我一語的閑扯之時,杜康早就坐在那裏全情投入的研究起了紙折上的文字,一會皺眉苦思,一會兒有開懷大笑,儼然已經是一個癡人模樣。
等到他完全將那紙上的東西研究一遍之後,立刻起身衝著劉嶽就是深深一禮嘴裏毫不吝嗇的誇讚道:“先生大才,當受學生一拜!”
“嗬嗬,這才哪到哪?來來來,我們把這個製酒設備組裝起來,我教你使用,保管叫宮廷裏的禦酒再升幾個檔次!”
說著話,劉嶽就招來了幾個侍衛,開始指揮他們安裝起那一套設備了,這些東西其中有些零件是劉嶽用功勳值換的,一整套下來就又消耗掉了他三分之一的功勳值。
看著占據了酒膳局近兩成地盤的龐然大物,再套上之前自己所粗學的理論,杜康幾乎要跪拜劉嶽了,那東西剛一組裝好,他就迫不及待的盯著劉嶽,希望他趕緊開始講授『操』作技法。
“小三子呢,去給我找,找不到,就不要來見我了!”未央宮裏,劉啟大發雷霆,自從酒醒之後,他開始尋找劉嶽,到現在為止都已經兩天過去了,可是硬生生的沒有任何一點消息。
這小子剛剛得了封地,他那雲中之地就傳來了噩耗,匈奴一隊精騎竟然襲擊了軍馬場,擄走了四千多匹軍馬。
第二天噩耗傳來之後,言官禦史紛紛參奏,各懷鬼胎的生將這個屎盆子扣在了他的頭上,這些家夥竟然說小侯爺是災星,兵禍連綿,正是他入主雲中所帶來的災難。
這一次那些禦史們竟然空前團結,任憑劉啟在禦座上怎樣暗示他們稍作收斂,他們都依然我行我素,一副不參倒睿侯絕不罷休的嘴臉。
但是作為風暴中心的那個人,劉嶽此時卻和太官令、杜康、還有一個太醫令正在那裏研究『藥』酒呢,幾個人關了酒膳局的大門,不許任何人來打擾,一心想要研究出一種補肺酒!
杜康經過多次嚐試已經能夠熟練『操』作那台設備,並且他還還將一些陳年的禦酒做了提純,當來串門的太醫令提出以『藥』入酒之後,這幾人就忘記了還有白天黑夜這會兒事了!
此刻,看著擺在麵前的兩葫蘆紅褐『色』的酒『液』,太醫令吞了吞口水,要不是這東西裏麵加入了很多味用來調養肺氣的『藥』材,他恐怕都要上前去搶了。
這兩瓶酒,劉嶽趁他們不注意已經取樣讓係統太醫署分析過了,這絕對是養肺佳品,人家皇帝待自己不薄,所以自己這個當晚輩的也不能太小氣。
拿過那提純酒『液』加上細研『藥』材浸泡過的成品『藥』酒,劉嶽這才覺得腹中饑轆,正準備去找些吃食的時候,一個小黃門太監推開了酒膳局大門,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睿、睿、睿侯,陛下已經找你兩天了,正在未央宮等你呢!”
這個小太監實在是太為難了,宮裏宮外都找遍了,最後在少府附近聽到有人說睿侯來過,就急忙打聽,這才終於將劉啟的命令給帶到了。
“十萬火急,有什麽十萬火急的事情,難道匈奴打過來了!”劉嶽被那小黃門拉上馬車,一揚馬鞭就骨碌碌向著內宮跑去,心中對於劉啟要找自己十分的不解。
“睿侯,你果真是料事如神呀,匈奴確實越界了,並且、並且襲擊了你的屬地,擄走了大量軍馬,陛下正生氣呢!”
小黃門將自己知道的事情都告訴了劉嶽,最後在內宮門前下了車,引著劉嶽匆匆忙忙的的往劉啟的宮殿裏趕!
“我的小祖宗呦,你這是去哪了,蓬頭垢麵的,趕緊進去吧,陛下等你呢!”春坨守在宮殿門口,一見劉嶽來了,連忙快步迎了上來,然後跟著一邊跑一邊給他擺弄衣服、發飾。
“小三子,你去哪兒了,知不知道為了你,昨天今天宣室殿裏已經快要炸了!好家夥,你還未到封地,就有人找你麻煩了!”
一見到劉嶽,劉啟反而放心了,昨天一天沒有這小子的消息,自己的那個弟弟已經打發了家臣明盔明甲的挨個去問候那些禦史言官了,給出的理由是有人企圖謀害大漢睿侯、梁王世子!
聽到這個借口的時候,作為一國之君的劉啟也有些心慌,之前他讓劉嶽給他背了一迴鍋,想要從根上動一動那些門閥家族的利益,可是那隻是個設想,還沒有實施,難道這些家夥們真的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行如此瘋狂之事嗎?
“這些個言官禦史,隻會口誅筆伐,一到玩真的就全都『尿』了,陛下不用擔心,待明天大朝會,看我再次舌戰這些腐官!”劉嶽走上前去,將兩葫蘆『藥』酒放在劉啟的桌案上,嘴上卻絲毫沒有留任何情麵。
“你這小子,他們都是腐官,那我不就成了昏君?你可真是敢說呀!”話語雖然有些責怪之意,但是劉啟的注意力已經完全在那兩個葫蘆上了。
這葫蘆比上次的那個要大不少,看著他們,身為九五之尊竟然吞起了口水,忙不迭的揭開了塞子,就要大灌一口。
“陛下不可,這是『藥』酒,每日小酌三杯即可,貪杯的話,可是傷身的!”攔著劉啟的動作,劉嶽向他講述了自己這兩天的行蹤。
聽完之後,劉啟心中一陣溫暖,暗暗地讚了一句:“多好的孩子呀!”
第二天早朝,劉嶽最後一個來到了宣室殿,滿朝文武看到他的一瞬間,立刻就呈現了一副眾生百態圖,有讚許的、有嘲諷的、也有擔憂的······
皇帝還未駕到,劉嶽邁腳踏進大殿,麵對著眾人的目光,他嘿嘿一笑:“呀,看來大家還是很歡迎我的嗎,諸位都是長輩,折煞小子了。”
“睿侯!你少年得誌,我等欽佩,可是莫要小量了天下英雄,以你的身份,還配不上我等躬身相迎!”一個身著綠袍的言官立刻就跳了出來惡言相向,這下可就惹惱了劉嶽。
“嘖嘖,大庭廣眾之下,是誰在放屁,真是臭不可聞!”
“你,有辱斯文!”綠袍言官兜頭被罵,但卻是沒那膽量迴敬,隻好像一個委屈的小媳『婦』兒一樣扭捏了一句。
“斯文,幾個蒼髯老賊,在背地裏中傷我一個少年,還言之鑿鑿,竟然恬不知恥的要代表天下英雄,天下英雄怎麽那麽倒黴,稀裏糊塗的就被你們給代表了!就你們?也配?”
“春坨,我就說這小子吃不了虧,你還不信,這迴信了吧,走我們出去!”劉啟早就等在了後麵,直到這一場爭鬥完畢,才決定出來。
“陛下駕到!”春坨的聲音將那個還想再說幾句的言官給壓了下去,後者隻能站在那裏狠狠地瞪著劉嶽。
隨著皇帝的到來,朝會正式進入了議事環節,那些言官果然沆瀣一氣,紛紛開始借軍馬被擄之事彈劾劉嶽。
所有的話題不過是老生常談,大概意思就是說劉嶽是個災星,不配當大漢侯爺,更不配領雲中十一縣爵秩。
“睿侯,你來說說吧!諸位公卿們似乎對你很有看法,想來已經是忘了你出使匈奴,捉迴大漢叛徒的功勞了,想來也是忘了自己桌案上的睿侯紙出自何人之手了!”
劉啟之所以這樣說,就是給劉嶽提醒,讓他那這些東西出來傍身,好堵上那些言官的嘴巴,可是台下的劉嶽卻並沒有順著他的意思來。
“陛下念臣的功勞,陳十分感激,可是諸位大人不認同,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道理的,那問題來了,到底我如何做,諸位大人才能不把災星的帽子扣在我的頭上!”
劉嶽脾氣上來了,冷冷的掃視著周圍的那些刁難自己的家夥,暗自盤算著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閉嘴!
“說說,諸位都說說,看看能不能給睿侯解個『惑』!”劉啟狠狠地瞪了一眼劉嶽,暗道這貨是不是腦子壞掉了,平時的聰明勁兒都哪裏去了,現在是置氣的時候嗎?
“削去他侯爵之位,先使其治一縣,以觀後效!”綠袍言官看來是要和劉嶽鬥到底了,這讓後者產生了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可能是挖了他家的祖墳!
更氣人的是,很多言官,還有一些其他部門的官員紛紛附和,這令劉嶽還有劉啟都是火冒三丈。
“諸位大人,你們不覺得自己的提議很過分嗎,就算陛下不提前降恩,未來的我也是一方諸侯王,所以還是提一點有建設『性』的要求,比如,讓我去追迴那幾千匹軍馬,又或者讓我去消滅那些入侵者!”
“好,那就請睿侯為我大漢追迴那數千戰馬,我等就當你這是軍令狀了!”
又是那綠袍大腦袋,劉嶽氣得鼻子都歪了,他把這裏當哪兒,當他自己家的廳堂了?
“軍令狀就軍令狀,我完不成,自請削爵,哪怕將我貶至庶民我也認,但是我要是完成了呢?你又當如何?”
劉嶽死死的盯住綠袍,仿佛在看著一個死人,事實上他確實也是一個死人了,因為他已經觸怒了劉啟了,不過作為晚輩,劉嶽要為自己的皇伯父找個借口。
“若睿侯做到了,那自然是可喜可賀,我等也樂見其成呀!”綠袍忽然有些心虛,驀然間覺得自己碰到了一頭已經蘇醒的獅子。
“嗬嗬,我不知你的名姓,但是你這臉皮確實在讓我不能忘記,你『逼』著我立了軍令狀,那我自然也要從你那裏那點東西,不如,就你這條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