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憑蘇秦吹的天花亂墜,一個勁兒的詆毀秦國,訴說楚國合縱伐秦之利,作壁上觀之害,楚王熊槐都沒有鬆口,一直到下了大朝會,他又得到內侍稟告蘇秦求見的消息。
被張儀誆騙了那麽多次,楚王熊槐已經學聰明了,凡事都喜歡找人商量,避免過於剛愎自用。蘇秦是張儀的同門師弟,縱橫之術甚是犀利,口才一流,熊槐都不敢保證自己單獨會見蘇秦,會不會再一次上當受騙。
對於蘇秦的求見,熊槐並沒有拒絕,隻是找來令尹昭魚與三閭大夫屈原旁聽。
楚王熊槐幽幽地道:“蘇子,你的那一套危言聳聽的說辭,還是不要再提了,白費唇舌而已。丹陽、藍田之戰,使楚秦元氣大傷,更傷了兩國的和氣,如今楚秦兩國再度續盟,敘楚秦之好,殊為不易。楚、秦十多代人的聯姻關係,不是你一個外人能夠挑撥離間的!”
“嗬嗬,楚王的心中當真是這般想法嗎?”蘇秦笑了笑,說道:“當此大爭之世,姻親關係,就跟國與國之間的盟約一般,隻要不符合自身的利益,完全可以撕毀。蘇秦雖為外臣,卻也為楚王感到擔憂。”
你哪來這麽多“憂”?
熊槐的心裏腹誹不已,嘴上卻道:“憂從何來?”
“楚國之憂,有遠憂,有近憂。遠憂,適才敝臣已經在朝堂上說的清清楚楚,這近憂,楚王也應該心知肚明。”
蘇秦侃侃而談道:“楚國稱霸南方數百年,論土地之廣,論人口之眾,論甲士之多,論城邑之盛,放眼天下列國,少有企及者。但是依照現如今的秦國崛起之勢,敝臣實在為楚王感到憂慮!”
“昔日秦惠文王之時,大將司馬錯與張儀在廷前爭論,是伐韓,還是伐蜀,惠文王最終采納了司馬錯的諫言,出兵伐滅巴蜀。巴蜀是形勝之地,沃野千裏,適宜耕種,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秦人開發得當,就能得到一個相當於關中的大糧倉,可保秦軍征辟天下而糧秣無憂矣!”
“巴蜀之沃土尚且是其次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巴蜀的地理位置。巴蜀閉塞,河道縱橫,蜀道難行,又居於楚國之上遊,秦得巴蜀,完全可以居高臨下的率大舟強兵,順流直下,侵犯楚地,奪爾楚城,再不濟,也能侵擾楚地!”
“此所謂得蜀望楚矣!”
聞言,楚王熊槐與屈原、昭魚三人都麵麵相覷,暗暗讚歎蘇秦的眼光,還真是一針見血!
秦國吞並巴蜀,奪取漢中之地,一向是楚國的一塊心病。
楚王熊槐雖驚歎於蘇秦的遠見卓識,但並沒有表露出來,反而一副老神自在的模樣,說道:“蘇子,你說的沒錯,秦有巴蜀之地,於楚的確不利。但形勢如此,楚國奈何奈何?蜀地水網密布,山道阻塞,自楚入蜀地之山道更加坎坷,尋常人穿過山道已是不易,更何況是大軍出行?”
“楚王欲伐秦,可取道武關,然則武關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楚國何以奪取武關?唯有配合合縱聯軍,相機行事。亦或是楚王直接派出軍隊,加入到聯軍當中,一同攻打函穀關!商於,是為楚國之祖地,楚王就不想奪迴來嗎?”
“心有餘而力不足啊。”熊槐搖搖頭道。
“何謂之力不足?以楚國一己之力,自然是不足以攻取武關,進擊關中。然則如同上一迴的藍田之戰一般,楚軍可以趁著秦軍主力遠在煮棗與齊宋聯軍對峙之時,一舉奪下武關,豈不美哉?”
熊槐還沒說話,一側的屈原忍不住出聲道:“蘇子此言差矣。秦軍主力上一迴陷於煮棗,幾欲使秦亡國,想必秦人不會愚蠢到再來一迴鹹陽保衛戰的。”
蘇秦眯著眼睛道:“所以楚王就更應該聯軍伐秦,不是嗎?”
“合縱伐秦,寡人可為合縱之長否?”
“這……恐怕不行。此番合縱伐秦之事,是為齊王首先發起的,於情於理,都應當齊王為合縱之長才對。”
聞言,楚王熊槐一臉不悅地道:“既然如此,這聯軍,我楚國不加入也罷!”
說一千道一萬,熊槐就是不想撕毀與秦國的盟約。
熊槐已經被騙怕了,上一迴聽信了張儀的鬼話,以為絕齊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商於六百裏之地,誰成想對方隻答應給六裏。當時楚王熊槐氣急之下,傾國之兵攻秦,雖一度圍攻鹹陽,差點滅了秦國,但楚國自身的損傷極大,已經是傷筋動骨了。
眼下,張儀的同門師弟又到他麵前鼓吹,讓他背棄與秦國的盟約,轉而合縱伐秦。
這般反複無常,天下有誰還敢再信他熊槐?
楚人應有信義!
熊槐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的節操絕不能因蘇秦的三言二語而扔了。
“請楚王三思。”蘇秦垂手道:“楚王,與秦之盟,楚國能獲得什麽?昔日楚王與秦王嬴蕩會於鄧,締結盟約,這隻是秦人為了穩住楚王,為了穩住楚國不得已之舉啊!秦王的目的,正是為了東出崤函,奪三川而臨二周,據九鼎而挾天子以令天下!”
“眼下秦王的人,就在雒陽王畿。周天子雖是吉祥物,並無權勢,但是他到底還是天下共主,天下列國的國君,都絕不允許秦王挾天子以令天下,肆意妄為的。而天子,正好是聯軍的一麵纛旗!”
“師出有名,天子就是這個名!楚王不妨試想一下,齊王以拯救天子,誅滅暴秦的名義號召天下,列國豈能不響應?諸如燕、宋、韓、趙、魏等國都將響應齊王的號召,合縱伐秦,屆時楚王你作壁上觀,有何裨益?”
“楚王,容敝臣說一句實在的話,這伐秦聯軍,缺你楚軍一個不多,少你楚軍一個不少。是非曲直,請楚王好生掂量。”
一聽這話,熊槐頓時眉頭一皺。
蘇秦又加了把火道:“而且,楚國不加入合縱聯軍,可能會被視為如同秦國一般的異類。這滅秦或者破秦之後,聯軍的下一個目標,很有可能是楚國啊!”
“蘇秦,你是在威脅寡人嗎?”熊槐黑著臉道。
“不敢。”
“蘇秦啊,你說這麽多,不就是為了讓寡人答應加入合縱聯軍嗎?寡人實話告訴你,齊國寡人不懼,列國聯軍寡人更是不懼。楚、秦連橫,雖不能破你的列國合縱之師,但是爾等也休想占到半點便宜!”
“楚王……”
“來人!送客!”
兩名內侍頓時闖了進來,作了一個“請”的手勢。
蘇秦無奈的一歎,道:“敝臣告辭。”
遊離於列國之間那麽多年,蘇秦很少吃癟,不過這一迴,沒想到居然在這裏吃了癟。
被張儀誆騙了那麽多次,楚王熊槐已經學聰明了,凡事都喜歡找人商量,避免過於剛愎自用。蘇秦是張儀的同門師弟,縱橫之術甚是犀利,口才一流,熊槐都不敢保證自己單獨會見蘇秦,會不會再一次上當受騙。
對於蘇秦的求見,熊槐並沒有拒絕,隻是找來令尹昭魚與三閭大夫屈原旁聽。
楚王熊槐幽幽地道:“蘇子,你的那一套危言聳聽的說辭,還是不要再提了,白費唇舌而已。丹陽、藍田之戰,使楚秦元氣大傷,更傷了兩國的和氣,如今楚秦兩國再度續盟,敘楚秦之好,殊為不易。楚、秦十多代人的聯姻關係,不是你一個外人能夠挑撥離間的!”
“嗬嗬,楚王的心中當真是這般想法嗎?”蘇秦笑了笑,說道:“當此大爭之世,姻親關係,就跟國與國之間的盟約一般,隻要不符合自身的利益,完全可以撕毀。蘇秦雖為外臣,卻也為楚王感到擔憂。”
你哪來這麽多“憂”?
熊槐的心裏腹誹不已,嘴上卻道:“憂從何來?”
“楚國之憂,有遠憂,有近憂。遠憂,適才敝臣已經在朝堂上說的清清楚楚,這近憂,楚王也應該心知肚明。”
蘇秦侃侃而談道:“楚國稱霸南方數百年,論土地之廣,論人口之眾,論甲士之多,論城邑之盛,放眼天下列國,少有企及者。但是依照現如今的秦國崛起之勢,敝臣實在為楚王感到憂慮!”
“昔日秦惠文王之時,大將司馬錯與張儀在廷前爭論,是伐韓,還是伐蜀,惠文王最終采納了司馬錯的諫言,出兵伐滅巴蜀。巴蜀是形勝之地,沃野千裏,適宜耕種,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秦人開發得當,就能得到一個相當於關中的大糧倉,可保秦軍征辟天下而糧秣無憂矣!”
“巴蜀之沃土尚且是其次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巴蜀的地理位置。巴蜀閉塞,河道縱橫,蜀道難行,又居於楚國之上遊,秦得巴蜀,完全可以居高臨下的率大舟強兵,順流直下,侵犯楚地,奪爾楚城,再不濟,也能侵擾楚地!”
“此所謂得蜀望楚矣!”
聞言,楚王熊槐與屈原、昭魚三人都麵麵相覷,暗暗讚歎蘇秦的眼光,還真是一針見血!
秦國吞並巴蜀,奪取漢中之地,一向是楚國的一塊心病。
楚王熊槐雖驚歎於蘇秦的遠見卓識,但並沒有表露出來,反而一副老神自在的模樣,說道:“蘇子,你說的沒錯,秦有巴蜀之地,於楚的確不利。但形勢如此,楚國奈何奈何?蜀地水網密布,山道阻塞,自楚入蜀地之山道更加坎坷,尋常人穿過山道已是不易,更何況是大軍出行?”
“楚王欲伐秦,可取道武關,然則武關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楚國何以奪取武關?唯有配合合縱聯軍,相機行事。亦或是楚王直接派出軍隊,加入到聯軍當中,一同攻打函穀關!商於,是為楚國之祖地,楚王就不想奪迴來嗎?”
“心有餘而力不足啊。”熊槐搖搖頭道。
“何謂之力不足?以楚國一己之力,自然是不足以攻取武關,進擊關中。然則如同上一迴的藍田之戰一般,楚軍可以趁著秦軍主力遠在煮棗與齊宋聯軍對峙之時,一舉奪下武關,豈不美哉?”
熊槐還沒說話,一側的屈原忍不住出聲道:“蘇子此言差矣。秦軍主力上一迴陷於煮棗,幾欲使秦亡國,想必秦人不會愚蠢到再來一迴鹹陽保衛戰的。”
蘇秦眯著眼睛道:“所以楚王就更應該聯軍伐秦,不是嗎?”
“合縱伐秦,寡人可為合縱之長否?”
“這……恐怕不行。此番合縱伐秦之事,是為齊王首先發起的,於情於理,都應當齊王為合縱之長才對。”
聞言,楚王熊槐一臉不悅地道:“既然如此,這聯軍,我楚國不加入也罷!”
說一千道一萬,熊槐就是不想撕毀與秦國的盟約。
熊槐已經被騙怕了,上一迴聽信了張儀的鬼話,以為絕齊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商於六百裏之地,誰成想對方隻答應給六裏。當時楚王熊槐氣急之下,傾國之兵攻秦,雖一度圍攻鹹陽,差點滅了秦國,但楚國自身的損傷極大,已經是傷筋動骨了。
眼下,張儀的同門師弟又到他麵前鼓吹,讓他背棄與秦國的盟約,轉而合縱伐秦。
這般反複無常,天下有誰還敢再信他熊槐?
楚人應有信義!
熊槐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的節操絕不能因蘇秦的三言二語而扔了。
“請楚王三思。”蘇秦垂手道:“楚王,與秦之盟,楚國能獲得什麽?昔日楚王與秦王嬴蕩會於鄧,締結盟約,這隻是秦人為了穩住楚王,為了穩住楚國不得已之舉啊!秦王的目的,正是為了東出崤函,奪三川而臨二周,據九鼎而挾天子以令天下!”
“眼下秦王的人,就在雒陽王畿。周天子雖是吉祥物,並無權勢,但是他到底還是天下共主,天下列國的國君,都絕不允許秦王挾天子以令天下,肆意妄為的。而天子,正好是聯軍的一麵纛旗!”
“師出有名,天子就是這個名!楚王不妨試想一下,齊王以拯救天子,誅滅暴秦的名義號召天下,列國豈能不響應?諸如燕、宋、韓、趙、魏等國都將響應齊王的號召,合縱伐秦,屆時楚王你作壁上觀,有何裨益?”
“楚王,容敝臣說一句實在的話,這伐秦聯軍,缺你楚軍一個不多,少你楚軍一個不少。是非曲直,請楚王好生掂量。”
一聽這話,熊槐頓時眉頭一皺。
蘇秦又加了把火道:“而且,楚國不加入合縱聯軍,可能會被視為如同秦國一般的異類。這滅秦或者破秦之後,聯軍的下一個目標,很有可能是楚國啊!”
“蘇秦,你是在威脅寡人嗎?”熊槐黑著臉道。
“不敢。”
“蘇秦啊,你說這麽多,不就是為了讓寡人答應加入合縱聯軍嗎?寡人實話告訴你,齊國寡人不懼,列國聯軍寡人更是不懼。楚、秦連橫,雖不能破你的列國合縱之師,但是爾等也休想占到半點便宜!”
“楚王……”
“來人!送客!”
兩名內侍頓時闖了進來,作了一個“請”的手勢。
蘇秦無奈的一歎,道:“敝臣告辭。”
遊離於列國之間那麽多年,蘇秦很少吃癟,不過這一迴,沒想到居然在這裏吃了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