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到!”


    郡衙的書房中,張若正在接待趙國大商賈卓布,便聽得宿衛大統領任鄙的一聲宣號,緊接著秦王蕩便大步流星地進入這裏。


    “臣張若(草民卓布),參見大王!大王萬年!”


    張若與卓布都連忙見禮。


    張若有官身,故而不必下跪,隻是屈膝行禮,作了一揖。而卓布屬於趙人,又是商賈出身,身份低微,故而在麵見君王的時候還是要下跪行禮的。


    卓布低眉順眼著,沒有看到秦王蕩的模樣。


    “卓子,沒想到咱們如此有緣,中午一別,咱倆下午就有碰麵了。”


    聽到這聲音,卓布嚇得兩腿一顫,幾乎癱軟在地上。


    “大……大王?!”


    張若頗為困惑地道:“大王與卓布認識?”


    “有過一麵之緣。”秦王蕩坐到一側的蒲團上,笑吟吟地道:“卓子,你來見張郡守,想必是為了取得臨邛的開采權吧?”


    這時卓布已經不敢欺瞞,乃至於左右顧言他,隻好硬著頭皮迴答道:“是的。”


    “那你可以迴去了。臨邛之鐵礦,將由官府開采,不再對外開放!”


    “這……大王,這是為何?”卓布瞠目結舌地道:“鐵礦不比銅礦,官府也沒有禁止民間開采銅鐵之礦。就草民所知道的,秦國也沒有明令禁止私人采礦啊。”


    “你說的沒錯。秦國並無禁止民間開采鐵礦的法令條文,但是自即日起,私人不得開采鐵礦、銅礦,便將寫入我大秦的法令當中!卓布,汝可有異議?”


    “不敢。”


    秦王蕩揮了揮手道:“你退下吧。”


    “諾。”


    秦王蕩下了逐客令,卓布亦是不敢違背,隻能心裏憋著一股氣,弓著身子離開了。


    張若十分不解秦王蕩這般的做法,故而發問道:“大王,你為何不許卓布開采臨邛的鐵礦?卓布,趙人也,生於商賈之家,世代以冶鐵為生。這卓布是主動要求進蜀中的,蓋因臨邛有鐵山的消息不脛而走。似卓氏這般的大商賈主動進入巴蜀,能帶動蜀地的經濟啊,大王不該禁止卓布開采臨邛的鐵礦的。”


    聞言,秦王蕩瞟了他一眼,淡淡的道:“張若,你是不是在心裏認為寡人與這卓布有什麽過節,故而不許卓布開采臨邛鐵礦?”


    “不敢。”


    “寡人不妨告訴你。張若,以後不隻這臨邛鐵礦,凡我大秦境內,所有鐵礦、鹽池,隻許國營,民間一律不許開采,一律不許私自販賣。”


    “這……大王是要與民爭利?”


    張若不禁大跌眼鏡,隨後忙道:“萬萬不可啊大王。民間的鹽鐵生意古來便有,私營者多,官府若是橫插一腳,與民爭利,唯恐民怨四起,於國家大不利也!”


    秦王蕩歎息道:“張若,你果真認為寡人是被利欲熏心,被鹽鐵之利蒙蔽了心竅了嗎?”


    “……”張若不敢說話。


    秦王蕩又道:“你說秦國的鹽鐵實行國營政策,便會民怨四起?你之‘民’者,是商人,而非黎民百姓。天下百姓千萬,商賈可占多少?普通的黎庶,他們不會關心鹽鐵生意是國營,還是私營,隻要他們買到的鹽鐵價格一樣,他們就會對此漠不關心。”


    “而且,商賈多貪婪,貪婪即原罪。我大秦不及齊、魏、韓之富庶,何故?蓋因鹽鐵多出自中原,為中原列國之商賈所把控。似這卓布,為趙之鐵商,何故千裏迢迢地從邯鄲跑到蜀地?不就是圖臨邛之鐵礦發家致富嗎?”


    “昔日齊國之管子(管仲)也曾對鹽鐵曾實行專賣政策,但采取的隻是局部專賣辦法,鹽以民製為主,官製為輔,官製為時短暫,民製的鹽經官府收購,然後運銷於各地而取得巨利,結果是‘民叁其力,二入於官’。然齊國亦是由此賺取了暴利,為天下最富庶之國也!”


    “將來戰事一起,貪婪的商人必然哄抬物價,然官府,為民生所慮,能讓鹽鐵之物價不會上漲,難道這不是利國利民之好事嗎?”


    張若聞言,不由得垂手道:“大王遠見!是臣有失考慮了。”


    直到見識過了臨邛的鐵礦,秦王蕩這才想起了曆史上的漢武帝時期所實行的鹽鐵官營政策。


    這不僅能給秦國增加許多財政收入,還可以進一步抑製關東國家的商賈,將鹽鐵這種經濟命脈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便是實行“重本抑末,重農抑商”的國策,秦人少有經商者,這反倒是便宜了許多韓、趙、魏、楚等國的商人,其紛紛進入秦國經商,賺走了不知多少金銀財帛!


    秦王蕩不知道的是,曆史上的卓布來到臨邛,見這裏山中產鐵礦,卻沒有人開采,大喜,立刻招人采礦,再讓人鑄鐵。


    這個時代采礦,隻需繳給政府少許銀錢即可,於是,卓氏就成了當地的“大富豪”,生活之享受,不亞於“君王”!


    根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致之臨邛,大喜,即鐵山鼓鑄……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


    靠著臨邛的鐵礦,卓氏已經富可敵國了!


    史書還記載了另一位“大富商”——程鄭,魯國人,同樣靠挖鐵礦發家,比卓氏還有錢。


    當時,鐵器在當地並不普及,他們開礦冶煉,生產的各種鐵器,極受當地百姓的歡迎,自己也“富絳公室,豪過田文。”


    田文,就是齊國的孟嚐君,有門客三千人。


    秦王蕩準備更改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的“重農抑商”的國策,但是並不代表他會重視商賈,輕賤農業。農業為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本,這一點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翌日,秦王蕩帶著孟賁等十個宿衛,喬裝改扮過後,便直奔蒙山而去。


    這蒙山縣距離成都有二百裏之遙,但是秦王蕩等人的馬力夠快,故而不過一個晌午,他們就已經抵達於蒙山縣外麵的村落當中。


    秦王蕩一路走來,感覺蒙山與臨邛、成都、郫三地那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山路險阻,崎嶇不平且不說,蜀地的道路大多如此,但蒙山(今岷山)這個地方更甚,根據路人的介紹,蒙山的好多深山老林裏麵常有猛獸出沒,且遍布瘴氣,尋常人最好不要進出。


    而在秦王蕩離開後,張若有事想找他匯報一下,卻隻見到任鄙待在那裏。


    “任大統領,不知大王何在?”張若十分困惑地道。


    “大王已經去蒙山巡視了。”


    “什麽?!”


    張若不由得勃然變色:“這麽大的事情,你怎麽不跟我說一聲?”


    “這……張郡守,發生何事了嗎?”


    “唉!任大統領,你還是盡快派兵去蒙山吧。蒙山不比成都等地,此地民風剽悍,頑固不化的蜀人甚多,且有叛逆藏匿於岷山深處,那裏還是‘山人’的地盤,我蜀郡秦軍輕易征剿不得。這個時候大王可能已經遇險!大統領,你還是趕快帶兵馬跟我一道去蒙山護駕吧!”


    任鄙聽到這話,也是嚇得魂不附體,趕緊跑出外麵召集人馬,跟著張若所部軍馬一同南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有銳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秦有銳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