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巳時,宋靈淑帶上賀蘭延乘坐馬車出了西康坊,往皇城而去。
昨日謝長史知道了她要去江州的事,親自來祝賀她,走之前還不忘囑咐她,沒在書院也要記得功課,迴來要考校她一番。
時間緊迫,她沒時間去書院向同窗們告別了,隻寫了一封信讓謝長史帶去書院。
明日一早她就要隨沈侍郎啟程去江州,今日還要去一趟刑部調取卷宗,她要將兩起案子收錄的所有相關人員卷宗進行摘錄。
剛入宮城門,就看見戚山庭和另一個男子正邊說邊笑地從承天門出來。
戚山庭抬頭就看見宋靈淑正朝他笑,微皺著眉與那人告別後,向宋靈淑這邊走來。
“表妹怎麽來了?”
“我去刑部調卷宗。三表兄,今日可是任職下來了?”宋靈淑眨了眨眼,用手拍了拍戚山庭的胸口,興奮地問著。
戚山庭嚴正地點了下頭:“那正好,我也去刑部看看吧。”
“怎麽樣,怎麽樣,你還沒說呢……”沒得到戚山庭的迴應,宋靈淑不肯放棄,站在前麵又問了一遍。
“長公主讓我擔任刑部侍郎,還真讓你猜對了,機靈鬼!”戚山庭微笑地瞥了她一眼,徑直繞過,走在前麵。
宋靈淑麵對這個打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追上去又問:“是不是陳煜進了南衙右衛?”
戚山庭微點了下頭:“嗯,陳煜入了南衙右衛任右將軍之職。今日朝上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但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表態。”
沒有表態不代表讚同,也不想出頭去阻止,很符合這幫所謂直臣們的做法。現在厲深死了,沈在思一人的意見就有點單薄,想左右長公主的決定是不太可能了。
戚山庭邊走,一邊又道:“除了陳煜的事,還有一事,有個人要入京,任中書侍郎了。”
宋靈淑十分詫異,看向戚山庭時,見他提到此人,臉上神色越發凝重了。
“誰?”她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是何人,讓戚山庭這般防備。
“黔州刺史,潘常新。”
宋靈淑有些愕然,她沒聽說過這個人。
戚山庭看了宋靈淑一眼,知道她應該沒聽說過這個人,緩緩道:“你沒聽說這很正常,你那時才剛出生沒多久。”
“潘常新出身江南道世家——潘家,十七歲考中進士,殿試一鳴驚人。據爹說,他才華橫溢,文章很得先帝喜歡,破格將他欽定為了狀元。”
“這位十七歲的狀元,之後便是一路青雲直上,曾任京兆府尹,後來被先帝提拔進了中書省,任左散騎常侍,成了宰相候選。”
戚山庭略微停頓一下,接著道:“後來康王謀反,周家被流放,他幾次懇求先帝未果,竟在門前高唿先帝非仁義之君。”
宋靈淑震驚地捂住了嘴,她實在沒想到,原來此人還與周家有關聯,康王那事,所有人都不敢牽涉其中,隻因先帝在太子時期就與康王不睦。在這個節骨眼上,先帝都沒有將康王之事遷怒於他,潘常新居然還敢多次為周家求情。
可見先帝確實是非常信任潘常新。
“潘常新的父親與周家家主是生死至交,他為周家之事上下奔走,因殿前失言得罪了先帝,先帝這才將他貶為了黔州刺史。”
宋靈淑好奇地歪過頭,為何三表兄會如此忌憚這個潘常新,難道外祖父與他還有什麽過節。
戚山庭知道宋靈淑想問什麽,直接說起了舊事:“祖父與他父親也是舊識,後來因為一個案子,潘常新的父親被遷連,他懷疑這其中與祖父有關,潘家便開始記恨將軍府。”
“潘常新來京中任職之後,還拜訪過祖父,但祖父對此事閉口不談,父親在我迴京前,將這事告知了我。”
戚山庭歎了口氣:“不過這都是些陳年舊事了,與表妹無關,你也不必太在意。”
宋靈淑眉頭微皺,思及周家與齊王的關係,那這個潘常新調迴西京,肯定是齊王在背後促成。
戚山庭接著說:“長公主先開口將陳煜調入南衙右衛,後麵立刻就有人提出了,將潘常新調迴西京,填補中書侍郎的空缺。兩位宰相還有幾位重臣也一起推舉,長公主也不好拒絕。”
“原來如此。”宋靈淑了然,肯定是齊王已經提前得知了長公主的想法,故此趁機提出將潘常新調迴西京。
潘常新是先帝時期的左常侍,是絕對夠資曆入中書省的。
這樣一來,長公主與齊王之間又形成了一個平衡。
真有意思,這背後好像有雙看不見的手在主導朝堂局勢。
不知這其中,有幾分是聖上的意思。上一世,是在聖上過世之後,兩方才打破平衡,她不相信這個所謂十分仁善的皇帝,真的會放手朝政。
宋靈淑嘻嘻笑著:“那三表兄以後要小心,別讓人揪住把柄,被禦史台的人彈劾。”
戚山庭沒好氣地說道:“你更應該小心,你明日要去江州了,該查什麽就查什麽,別管太多不相關的人和事。”
宋靈淑不想承諾不確定的事,嘻嘻哈哈地就糊弄過去了。如果真有人阻攔她,她可不會手軟,該怎麽做就怎麽做。
兩人一路聊著,很快就到了刑部。
戚山庭先去拜見了刑部尚書,又與幾位同僚相談了幾句。
刑部司郎中見宋靈淑站在一旁等候,忍不住問道:“戚侍郎,這位是……”
宋靈淑沒有等戚山庭介紹,自行上前揖禮道:“我是長公主府的長史宋靈淑,奉長公主之命,來刑部調取兩個案子的卷宗。”隨後取出了長公主府的令牌。
刑部司郎中微笑,客氣地迴了禮:“原來是奉殿下之命前來,宋長史要調哪兩個案件的卷宗,我讓人去給你取來。”
戚山庭看著現在的宋靈淑感到了欣慰,祖父與父親在庭州時經常掛念,怕表妹沒有親人在身邊,在宋府會吃虧。現在看來,表妹已經有足夠維護自己的手段。
宋靈淑跟著刑部司員外郞入了庫房,在滿是存案的地下庫房中找了半天,這才取出了與兩個案子相關的所有卷宗。
賀蘭延一人將這些卷宗都抱到了案上。
現在時間還早,宋靈淑就在庫房上方的側廳翻閱起來,還請員外郞拿來了文房四寶,將可疑的地方都記錄了下來。
昨日謝長史知道了她要去江州的事,親自來祝賀她,走之前還不忘囑咐她,沒在書院也要記得功課,迴來要考校她一番。
時間緊迫,她沒時間去書院向同窗們告別了,隻寫了一封信讓謝長史帶去書院。
明日一早她就要隨沈侍郎啟程去江州,今日還要去一趟刑部調取卷宗,她要將兩起案子收錄的所有相關人員卷宗進行摘錄。
剛入宮城門,就看見戚山庭和另一個男子正邊說邊笑地從承天門出來。
戚山庭抬頭就看見宋靈淑正朝他笑,微皺著眉與那人告別後,向宋靈淑這邊走來。
“表妹怎麽來了?”
“我去刑部調卷宗。三表兄,今日可是任職下來了?”宋靈淑眨了眨眼,用手拍了拍戚山庭的胸口,興奮地問著。
戚山庭嚴正地點了下頭:“那正好,我也去刑部看看吧。”
“怎麽樣,怎麽樣,你還沒說呢……”沒得到戚山庭的迴應,宋靈淑不肯放棄,站在前麵又問了一遍。
“長公主讓我擔任刑部侍郎,還真讓你猜對了,機靈鬼!”戚山庭微笑地瞥了她一眼,徑直繞過,走在前麵。
宋靈淑麵對這個打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追上去又問:“是不是陳煜進了南衙右衛?”
戚山庭微點了下頭:“嗯,陳煜入了南衙右衛任右將軍之職。今日朝上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但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表態。”
沒有表態不代表讚同,也不想出頭去阻止,很符合這幫所謂直臣們的做法。現在厲深死了,沈在思一人的意見就有點單薄,想左右長公主的決定是不太可能了。
戚山庭邊走,一邊又道:“除了陳煜的事,還有一事,有個人要入京,任中書侍郎了。”
宋靈淑十分詫異,看向戚山庭時,見他提到此人,臉上神色越發凝重了。
“誰?”她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是何人,讓戚山庭這般防備。
“黔州刺史,潘常新。”
宋靈淑有些愕然,她沒聽說過這個人。
戚山庭看了宋靈淑一眼,知道她應該沒聽說過這個人,緩緩道:“你沒聽說這很正常,你那時才剛出生沒多久。”
“潘常新出身江南道世家——潘家,十七歲考中進士,殿試一鳴驚人。據爹說,他才華橫溢,文章很得先帝喜歡,破格將他欽定為了狀元。”
“這位十七歲的狀元,之後便是一路青雲直上,曾任京兆府尹,後來被先帝提拔進了中書省,任左散騎常侍,成了宰相候選。”
戚山庭略微停頓一下,接著道:“後來康王謀反,周家被流放,他幾次懇求先帝未果,竟在門前高唿先帝非仁義之君。”
宋靈淑震驚地捂住了嘴,她實在沒想到,原來此人還與周家有關聯,康王那事,所有人都不敢牽涉其中,隻因先帝在太子時期就與康王不睦。在這個節骨眼上,先帝都沒有將康王之事遷怒於他,潘常新居然還敢多次為周家求情。
可見先帝確實是非常信任潘常新。
“潘常新的父親與周家家主是生死至交,他為周家之事上下奔走,因殿前失言得罪了先帝,先帝這才將他貶為了黔州刺史。”
宋靈淑好奇地歪過頭,為何三表兄會如此忌憚這個潘常新,難道外祖父與他還有什麽過節。
戚山庭知道宋靈淑想問什麽,直接說起了舊事:“祖父與他父親也是舊識,後來因為一個案子,潘常新的父親被遷連,他懷疑這其中與祖父有關,潘家便開始記恨將軍府。”
“潘常新來京中任職之後,還拜訪過祖父,但祖父對此事閉口不談,父親在我迴京前,將這事告知了我。”
戚山庭歎了口氣:“不過這都是些陳年舊事了,與表妹無關,你也不必太在意。”
宋靈淑眉頭微皺,思及周家與齊王的關係,那這個潘常新調迴西京,肯定是齊王在背後促成。
戚山庭接著說:“長公主先開口將陳煜調入南衙右衛,後麵立刻就有人提出了,將潘常新調迴西京,填補中書侍郎的空缺。兩位宰相還有幾位重臣也一起推舉,長公主也不好拒絕。”
“原來如此。”宋靈淑了然,肯定是齊王已經提前得知了長公主的想法,故此趁機提出將潘常新調迴西京。
潘常新是先帝時期的左常侍,是絕對夠資曆入中書省的。
這樣一來,長公主與齊王之間又形成了一個平衡。
真有意思,這背後好像有雙看不見的手在主導朝堂局勢。
不知這其中,有幾分是聖上的意思。上一世,是在聖上過世之後,兩方才打破平衡,她不相信這個所謂十分仁善的皇帝,真的會放手朝政。
宋靈淑嘻嘻笑著:“那三表兄以後要小心,別讓人揪住把柄,被禦史台的人彈劾。”
戚山庭沒好氣地說道:“你更應該小心,你明日要去江州了,該查什麽就查什麽,別管太多不相關的人和事。”
宋靈淑不想承諾不確定的事,嘻嘻哈哈地就糊弄過去了。如果真有人阻攔她,她可不會手軟,該怎麽做就怎麽做。
兩人一路聊著,很快就到了刑部。
戚山庭先去拜見了刑部尚書,又與幾位同僚相談了幾句。
刑部司郎中見宋靈淑站在一旁等候,忍不住問道:“戚侍郎,這位是……”
宋靈淑沒有等戚山庭介紹,自行上前揖禮道:“我是長公主府的長史宋靈淑,奉長公主之命,來刑部調取兩個案子的卷宗。”隨後取出了長公主府的令牌。
刑部司郎中微笑,客氣地迴了禮:“原來是奉殿下之命前來,宋長史要調哪兩個案件的卷宗,我讓人去給你取來。”
戚山庭看著現在的宋靈淑感到了欣慰,祖父與父親在庭州時經常掛念,怕表妹沒有親人在身邊,在宋府會吃虧。現在看來,表妹已經有足夠維護自己的手段。
宋靈淑跟著刑部司員外郞入了庫房,在滿是存案的地下庫房中找了半天,這才取出了與兩個案子相關的所有卷宗。
賀蘭延一人將這些卷宗都抱到了案上。
現在時間還早,宋靈淑就在庫房上方的側廳翻閱起來,還請員外郞拿來了文房四寶,將可疑的地方都記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