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人得到了傳承?”在外等候的諸派高人見到進入者全都出來了,開口問道。


    然後所有人的目光便齊齊投向李若虛。


    見此情形,朱壽上前一步,走到李若虛身邊,一點也不怵的對著一眾高手開口道:“洞天內傳承自動擇主,這位李兄弟理所當然的就是傳承的繼承者。”


    一道人影瞬息間出現在朱壽身後,也不開口隻是靜靜站著,做出護衛之狀。


    李若虛微微瞥了一眼這道人影,心神微凝,是個高手,李若虛在這人身上隱隱感受到了和尹東來和鄭青鳳相似的壓迫感。


    朱壽注意到李若虛的目光,笑著開口介紹道:“他叫殷九竹,負責保護我的安全。”


    殷九竹聞言隻是淡淡的對李若虛點了點頭。


    看到李若虛得到傳承,丘處機也是又驚又喜,高聲開口道:“洞天是三位尊者開發,規矩也是三位尊者定下的。”


    沒有多說其他的什麽話,但是意思很明顯,如果有人心生歹念,因為傳承敢對李若虛出手,等於是挑釁此地呂洞賓真人、惠能禪師、原大先生三位尊者。


    在場眾人聞言也都是收斂自己的想法,不管心裏有什麽樣的想法,也不可能在這裏就直接動手,不然惹怒了三位尊者,多少條命也不夠丟的。


    這時三位尊者感應到洞天傳承被取走,從草廬之中走了出來。


    三人目光從人群中直接便鎖定了李若虛。


    李若虛隻冥冥之中感覺到浩大的意識掃過自己,自己渾身上下都被了解了個通透,就好像是那種底褲都被人看光的感覺。


    “你是王重陽的弟子吧,運道機緣不淺,不錯,不錯。


    先得了王重陽的道統傳承,又得了。”


    呂洞賓說話間看向人群中丘處機。


    丘處機拱手道:“這確實貧道小師弟,貧道代師收徒,不久前方入全真道。”


    仙風道骨,飄然灑脫的純陽真人呂洞賓和善的笑著對李若虛點了點頭,顯然從李若虛身上的重陽金丹知道了李若虛的身份。


    “嗯……咦?!”卻是呂洞賓突然感受到了白玉書簡的不同尋常,或者說出乎意料,發出驚疑之聲,扭頭對身邊的兩位儒道大能開口道:“這張角留下來的傳承,似乎有些不太對。”


    一身書卷氣息的原啟之點了點頭開口道:“確實不太對。”


    “這傳承多半不是莊周聖人的道統傳承。”惠能禪師雙手合十,輕聲道。


    李若虛卻是微微苦笑:“三位前輩所言不錯,這《太平經》確實不是道家莊周聖人的傳承。”


    “什麽,不是聖人道統?”


    “不是都說當初太平道張角得了莊周聖人的道統嗎?”


    “傳說畢竟是傳說,年代久遠,或許隻是謠傳,也不一定。”


    ……………………


    眾多各派高手聞言不由得極為驚訝,議論紛紛。


    “雖然不是聖人傳承,但也極不簡單,隻是似乎略有殘缺之意。”呂洞賓對著李若虛開口道。


    李若虛點了點頭:“傳承卻有殘缺,晚輩無力補全,留之無用,意將之交於小聖賢莊。”


    “儒門功法?”原啟之卻似微微詫異,看向李若虛。


    ……………………


    李若虛得到的傳承的瞬間,便明白這並不是傳說中莊周聖人的道統,而是另外一門殘缺的,或者更確切的來說應該是沒有完成功法,但是即便不完全也絕對是極為不凡。


    以李若虛看來,腦海裏《太平經》真的能夠修煉至大乘,甚至十之八九是能夠成為聖人的。


    但是想要完成其中之道,確實是難如登天,而且極其危險,九死一生,以李若虛看來,自己是絕對沒有能力做得到的。


    李若虛得到《太平經》認可,由此得知了此功法的來曆。


    《太平經》之前還有一個名字,叫《大同經》。


    取意天下大同,篡漢自立的王莽所創功法,王莽欲行先古聖王之道,致天下大同。


    隻是最終王莽失敗了,改革的舉措有較大問題,遇上天命之子劉秀,最終一敗塗地,沒能創造出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


    自然沒有完成《大同經》,借之立道成聖,《大同經》就此失落。


    之後過了數千年,直到漢末年間,政局不穩,外戚專政,宦官專權,對外戰爭持續數十年,花費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並現象嚴重,民不聊生。


    張角得到不完全的《大同經》,融其精義於自己一身道門所學,創出了《太平經》,發起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


    張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在預想的這個太平世界裏,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饑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


    當然張角也失敗了,被漢朝精銳剿滅,隻留下這未完成的《太平經》就在洞天遺跡之中。


    現在流落到李若虛手中。


    想要修成《太平經》或者說《大同經》,必須要依照自己心中符和的道,致天下太平大同,但是真正想要做到,卻不是那麽容易的,看看這門功法前兩任主任的下場就可以知道了。


    而如果要李若虛按照心中的某個想法去做,根本不可能成功,因為李若虛要走的路比兩人更加激進,領先時代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就成了瘋子,如果是好幾步的的話是什麽?


    如果要行道,首先要結束封建製度,把當前的唐宋明三國全都掀翻?!李若虛表示還不如直接抹脖子。


    王莽能夠篡漢,是因為功夫做得足夠好,足夠深,足夠長,得到了天下儒生的認同和支持,但真正實行改革還是一敗塗地。


    張角趁著漢末政局動蕩,民不聊生起兵,結果直接被半路撲滅了。


    兩人麵對的可以說都是積貧積弱時的漢朝,但是下場…………


    李若虛如果要走兩人的老路,唐宋明這麽多開國時的大佬,雖然很多都已經退出政壇,但是一人吹一口氣都能把李若虛吹成灰灰。


    最重要的是這種事絕不是一個兩個人就能完成的,聖人也不行,需要最為廣大的民眾覺醒行動起來,形成時代的浪潮才能夠推動得了。


    很明顯,當前時代並不具備這種條件。


    前方的路,即便再光明再遠大,前麵一部就是懸崖無法過去的話,也沒有意義。


    所以李若虛很幹脆的決定放棄這部直至聖人的《太平經》,反正自己擁有重陽金丹,六虛長生功,並不缺功法。


    “你真確定,放棄傳承?有我們三人在一起,你不必擔心有人圖謀不軌”原啟之再次開口向李若虛確認道,同時給李若虛喂了顆定心丸。


    李若虛卻是神色嚴肅,堅定的點了點頭。


    “好,便如你所願。”原啟之一抖儒衫,一道白光刷過李若虛,帶著一冊白玉書簡迴到原啟之手中。


    書簡再原啟之手中不斷掙紮,勃發陣陣浩然之氣,想要掙脫。


    原啟之右手微微一合,便壓製住書簡,微一感應,輕輕點頭,語氣有些可惜開口道:“《太平經》,致天下太平,用意廣大,天下大同哪裏是那麽容易達成的?


    不過此經亦可入衍聖穀供奉。”


    “原夫子,你拿了小輩這麽大機緣,不該迴些相當分量的東西嗎?”呂洞賓開口調笑道。


    原啟之看了眼李若虛,開口道:“小友必是心懷天下,方能得此經共鳴認可,隻可惜不是我儒門弟子。


    有何要求,吾必盡力而為。”


    李若虛擺了擺手:“先生過譽了,不過是心中有著想法罷了,紙上談兵都不算。


    不過,在下修行一門武學,卻需五行五嶽之先天本源之氣,正想泰山一行。”


    原啟之輕笑:“此事易爾,吾這便可帶小友迴泰山小聖賢莊。”


    “那就多謝先生。”李若虛拜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道神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心墨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心墨穀並收藏武道神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