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虛被孫悟空帶到方寸山靈台峰上三藏寺之內。
一身白衣的玄奘早已經在寺中等著了,見到李若虛後轉身溫和的一笑打招唿道:“小施主,迴來啦。”
用語和語氣都是十分隨和,或者說是隨便,就像是和一個老朋友打招唿一樣。
李若虛正要開口,就見在自己手中平平無奇,仿佛一顆普通的石頭一樣的釋迦舍利突然放出七彩光芒,輕輕浮空。
玄奘見狀伸手一招,舍利便受到牽引飛到手中。
李若虛見狀眉頭一挑,上前一步開口道:“小子西行萬裏,總算是不負所托,將舍利順利帶迴。”
玄奘聞言目光從手中的舍利轉到李若虛身上,淡淡一笑:“施主辛苦了。”
李若虛隻是嘿嘿笑著,搓著手盯著玄奘。
“玄奘小師傅,這小子明顯是盼著想要好處呢。”一旁的孫悟空捧腹笑道。
玄奘啞然失笑,朝李若虛輕輕頷首:“小施主不必心急,貧僧應承之事,自然不會食言,不管對是袁天罡、李淳風兩位道長的承諾還是對小施主你的。”
李若虛訕訕一笑:“我是絕對相信玄奘大師的,不過稱唿在下能不能不要加個小字,老是這麽叫,聽著也很別扭。
不管怎麽算我也都已經成年了,我可一點都不小。
我身邊這位王訓兄弟年紀還小,可以加一個小字。”李若虛說著指了指身邊站著的王訓。
王訓也是立刻行禮道:“見過玄奘聖人。”
玄奘看了眼王訓,目光微眯,輕輕點頭,唱喏一聲佛號:“王訓施主少年英雄,將來必成一代兵法大家,建不世之功業,隻望日後盡可能的少造殺孽。”
王訓重重點頭,語氣不卑不亢,堅定有力:“在下並非嗜殺之人,但為將者保家衛國,若有犯我疆土,害我百姓者,必殺無赦。
此雖殺傷人命,卻救更多的無辜百姓。”
“好,好!好小子,俺老孫看你覺得十分的順眼。”孫悟空聞言爽朗大笑道。
玄奘有些無奈撇了作妖孫悟空一眼,輕聲道:“禁聲。”
正在大笑著的孫悟空神色一滯,嘴巴張合,卻是發不出任何的聲音,十分鬱悶地朝著玄奘拜了拜,希望能夠解開這閉口禪。
“李施主,可知貧僧求取這釋迦舍利所為何事?”玄奘卻是無視了孫悟空向李若虛開口道。
李若虛搖了搖頭:“確實不知,還望聖人指教。”
玄奘微微一笑,仰頭望天,目光望向不可知之處,開口道:“施主待會兒就明白了,且看貧僧施為,施主機緣也自在其中。”
說完玄奘便手掐印決,捏住釋迦舍利,吟誦佛經。
隨著玄奘的吟誦,頭頂生出慶雲,腳下地麵長出金蓮,院中憑空傳來檀香陣陣。
舍利感應異象,也是輝光大放,院子中的草木受了滋潤,也是輕輕地搖動起來,透露出欣喜的情緒氛圍。
院中李若虛和王訓也是感覺重重奧妙感悟湧上心頭,喜不自勝,妙不可言,心靈境界飛速提升。
玄奘接連轉換數種手印,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禪定印………………
舍利光芒越來越盛,從一開始的隻是籠罩寺廟院子,逐漸擴大籠罩整座方寸山,最後貫通天地,光耀四方。
此時李若虛和王訓目光所需之處,什麽也看不見,皆是一片金色,隻聞傳來的經文之聲,神意感知則隻能感受到一片浩瀚無垠的禪意,恍如汪洋大海,無邊無際。
而且經文聲音傳來的位置,似乎越來越高。
細細聆聽經文,卻是包含了多部佛門經典: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楞伽經》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焰,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盤,無有涅盤佛,無有佛涅盤,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今世後世淨。
《妙法蓮華經》…………………………
《華嚴經》…………………………
一直到光芒漸漸收斂。
李若虛和王訓才能夠看清周圍的環境。
四下一看,卻沒有發覺什麽改變,隻是玄奘法師手中沒有了舍利,而且玄奘已經停止誦經,可是浩大的誦經聲依然沒有停息,甚至似乎還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李若虛和王訓循著玄奘和孫悟空的目光往上空望去,卻見一座金色半虛幻的佛陀閉目盤坐於七彩蓮台之上,懸於半空之中,誦經之聲正是從金身佛陀處傳來。
李若虛見狀目瞪口呆,玄奘法師這是打算幹什麽。
玄奘腳踩蓮花騰空而起,不過轉眼之間便升到了數百米高空的佛陀之前,口吐真言:“唵(ong)嘛(ma)呢(ni)叭(bāi)咪(mēi)吽(hong)。”
真言攜帶著某種特殊的信息,向四麵八方傳播,其中韻律完全無視了空間的限製,在極短的時間就擴散向整個華夏九州。
如同平靜的水麵投入一塊石子,擴散而出的漣漪,並且有著玄奘破虛聖人境界不可知之偉力的加持,絲毫不會在傳播的過程中削弱,而且傳播的速度是越來越快。
………………
廣宗,惠能禪師正看著原啟之和呂洞賓對弈,突然心中微動,神色一怔,輕輕皺起眉頭,正要凝神細細感悟。
就感應到玄奘的真言韻律,微微體悟,眼中閃過了然,臉上不自禁的露出喜悅之色。
一旁原啟之和呂洞賓見狀也是將手中的棋子放下,有些好奇的捕捉虛空中的韻律,能讓惠能禪師這種菩薩境界的高人顯露心跡,絕對不會是什麽尋常的小事。
片刻之後,兩人臉上閃過了然之色,齊齊對惠能拱手道:“倒是要提前祝賀佛門了。”
惠能禪師笑意吟吟道:“世尊出世,有賴玄奘大師的謀慮深遠,境界高深,確實是佛門之幸。”
說完口誦真言,腦後顯出無量智慧功德光輪,眉心舍利現跡,一道禪意佛意濃鬱的金光投射而出,短短幾個瞬息便跨越成千上萬裏之遙投入方寸山上空的佛陀金身。
有了蘊含惠能禪師一生修行感悟的靈光注入,佛陀的丈六金身十分明顯的凝實了幾分。
玄奘見之,欣慰的點了點頭:“善哉。”
嵩山少林寺,菩提洞天之內,一身灰袍的老僧和往日無數個歲月一樣,正在仔細打掃曾經達摩祖師坐關的道場。
忽的一道靈韻自虛空中而來,無視阻礙直入菩提洞天,就像洞天主動將之接納吸引過來。
老僧辨別靈韻之後,愁苦幹皺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阿彌陀佛,世尊出世,佛門當興。”
說完放下掃帚,雙手合十,氣息流轉見,現出不動明王琉璃身,一道靈光攜帶一生功行體悟,直往方寸山。
江南水鄉,一處清澈的小湖旁。
一個穿著破破爛爛僧衣僧帽的和尚正抱著一隻燒雞,大快朵頤。
靈韻傳來,和尚感應以後,神色一肅,小心的把手裏的燒雞放到荷葉上,在兩手袖口相互擦了擦手上的油漬,拔出插在衣服後領的破爛蒲扇,用力一揮,一道靈光飛出。
和尚雙手合十朝北方拜了拜之後,就立刻把燒雞拿了起來,邊吃還邊哼起了歌,似乎心情很不錯的樣子。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與此同時,全天下抵達了破虛境的高人們都心中有所感,心情卻是各有不同。
得了三位羅漢菩薩境界的佛門高人的靈光注入,方寸山上空的丈六金身佛陀越來越凝實,最後幾乎完全凝聚成為實體。
“僧人玄奘,請前輩高僧大德遺誌,助世尊成就果位。
大唐境內所有佛門寺廟封寺三十載,靜誦經文,供奉世尊金身。”玄奘聲音並不高大,卻傳遍天地四方,大唐境內的所有佛門寺廟各自生出感應,其中供奉佛陀金身放出金光。
諸多寺廟中修行的高僧大德也立刻生出感應,對天應誓,供奉世尊。
但是即便如此,佛陀如來金身雖然完全凝實,有如實物,卻依舊是閉目盤坐,沒有睜開眼睛。
玄奘見狀微微著急,朝著天邊虛空傳音:“還請三位天尊助世尊一臂之力。”
天邊虛空,不可知之處。
三清天尊正在暗中觀察,被玄奘叫破,也不在意,畢竟是聖人佛陀道行,察覺不到自己三人才有問題。
“要不然搭一把手,我們也不都是如此誕生。”儒、道之外諸子百家之道集合之具象化神尊,上清靈寶天尊開口道。
“不能成同我等之天地尊位,到底是底蘊積累不夠,這也是天數如此。”道家之道集合之具象化神尊,太清道德天尊淡漠開口道。
“世尊如來是佛門天尊,也是華夏九州之天尊。”儒家之道具象化之神尊,玉清元始天尊開口道。
“既然如此,便幫上一把。”上清天尊開口道。
三道天地靈光從虛空不可知之處射出,直入世尊如來的丈六金身之內。
得此,世尊如來睜開雙目,神識終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吾獨尊。”
一身白衣的玄奘早已經在寺中等著了,見到李若虛後轉身溫和的一笑打招唿道:“小施主,迴來啦。”
用語和語氣都是十分隨和,或者說是隨便,就像是和一個老朋友打招唿一樣。
李若虛正要開口,就見在自己手中平平無奇,仿佛一顆普通的石頭一樣的釋迦舍利突然放出七彩光芒,輕輕浮空。
玄奘見狀伸手一招,舍利便受到牽引飛到手中。
李若虛見狀眉頭一挑,上前一步開口道:“小子西行萬裏,總算是不負所托,將舍利順利帶迴。”
玄奘聞言目光從手中的舍利轉到李若虛身上,淡淡一笑:“施主辛苦了。”
李若虛隻是嘿嘿笑著,搓著手盯著玄奘。
“玄奘小師傅,這小子明顯是盼著想要好處呢。”一旁的孫悟空捧腹笑道。
玄奘啞然失笑,朝李若虛輕輕頷首:“小施主不必心急,貧僧應承之事,自然不會食言,不管對是袁天罡、李淳風兩位道長的承諾還是對小施主你的。”
李若虛訕訕一笑:“我是絕對相信玄奘大師的,不過稱唿在下能不能不要加個小字,老是這麽叫,聽著也很別扭。
不管怎麽算我也都已經成年了,我可一點都不小。
我身邊這位王訓兄弟年紀還小,可以加一個小字。”李若虛說著指了指身邊站著的王訓。
王訓也是立刻行禮道:“見過玄奘聖人。”
玄奘看了眼王訓,目光微眯,輕輕點頭,唱喏一聲佛號:“王訓施主少年英雄,將來必成一代兵法大家,建不世之功業,隻望日後盡可能的少造殺孽。”
王訓重重點頭,語氣不卑不亢,堅定有力:“在下並非嗜殺之人,但為將者保家衛國,若有犯我疆土,害我百姓者,必殺無赦。
此雖殺傷人命,卻救更多的無辜百姓。”
“好,好!好小子,俺老孫看你覺得十分的順眼。”孫悟空聞言爽朗大笑道。
玄奘有些無奈撇了作妖孫悟空一眼,輕聲道:“禁聲。”
正在大笑著的孫悟空神色一滯,嘴巴張合,卻是發不出任何的聲音,十分鬱悶地朝著玄奘拜了拜,希望能夠解開這閉口禪。
“李施主,可知貧僧求取這釋迦舍利所為何事?”玄奘卻是無視了孫悟空向李若虛開口道。
李若虛搖了搖頭:“確實不知,還望聖人指教。”
玄奘微微一笑,仰頭望天,目光望向不可知之處,開口道:“施主待會兒就明白了,且看貧僧施為,施主機緣也自在其中。”
說完玄奘便手掐印決,捏住釋迦舍利,吟誦佛經。
隨著玄奘的吟誦,頭頂生出慶雲,腳下地麵長出金蓮,院中憑空傳來檀香陣陣。
舍利感應異象,也是輝光大放,院子中的草木受了滋潤,也是輕輕地搖動起來,透露出欣喜的情緒氛圍。
院中李若虛和王訓也是感覺重重奧妙感悟湧上心頭,喜不自勝,妙不可言,心靈境界飛速提升。
玄奘接連轉換數種手印,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禪定印………………
舍利光芒越來越盛,從一開始的隻是籠罩寺廟院子,逐漸擴大籠罩整座方寸山,最後貫通天地,光耀四方。
此時李若虛和王訓目光所需之處,什麽也看不見,皆是一片金色,隻聞傳來的經文之聲,神意感知則隻能感受到一片浩瀚無垠的禪意,恍如汪洋大海,無邊無際。
而且經文聲音傳來的位置,似乎越來越高。
細細聆聽經文,卻是包含了多部佛門經典: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楞伽經》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焰,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盤,無有涅盤佛,無有佛涅盤,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今世後世淨。
《妙法蓮華經》…………………………
《華嚴經》…………………………
一直到光芒漸漸收斂。
李若虛和王訓才能夠看清周圍的環境。
四下一看,卻沒有發覺什麽改變,隻是玄奘法師手中沒有了舍利,而且玄奘已經停止誦經,可是浩大的誦經聲依然沒有停息,甚至似乎還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李若虛和王訓循著玄奘和孫悟空的目光往上空望去,卻見一座金色半虛幻的佛陀閉目盤坐於七彩蓮台之上,懸於半空之中,誦經之聲正是從金身佛陀處傳來。
李若虛見狀目瞪口呆,玄奘法師這是打算幹什麽。
玄奘腳踩蓮花騰空而起,不過轉眼之間便升到了數百米高空的佛陀之前,口吐真言:“唵(ong)嘛(ma)呢(ni)叭(bāi)咪(mēi)吽(hong)。”
真言攜帶著某種特殊的信息,向四麵八方傳播,其中韻律完全無視了空間的限製,在極短的時間就擴散向整個華夏九州。
如同平靜的水麵投入一塊石子,擴散而出的漣漪,並且有著玄奘破虛聖人境界不可知之偉力的加持,絲毫不會在傳播的過程中削弱,而且傳播的速度是越來越快。
………………
廣宗,惠能禪師正看著原啟之和呂洞賓對弈,突然心中微動,神色一怔,輕輕皺起眉頭,正要凝神細細感悟。
就感應到玄奘的真言韻律,微微體悟,眼中閃過了然,臉上不自禁的露出喜悅之色。
一旁原啟之和呂洞賓見狀也是將手中的棋子放下,有些好奇的捕捉虛空中的韻律,能讓惠能禪師這種菩薩境界的高人顯露心跡,絕對不會是什麽尋常的小事。
片刻之後,兩人臉上閃過了然之色,齊齊對惠能拱手道:“倒是要提前祝賀佛門了。”
惠能禪師笑意吟吟道:“世尊出世,有賴玄奘大師的謀慮深遠,境界高深,確實是佛門之幸。”
說完口誦真言,腦後顯出無量智慧功德光輪,眉心舍利現跡,一道禪意佛意濃鬱的金光投射而出,短短幾個瞬息便跨越成千上萬裏之遙投入方寸山上空的佛陀金身。
有了蘊含惠能禪師一生修行感悟的靈光注入,佛陀的丈六金身十分明顯的凝實了幾分。
玄奘見之,欣慰的點了點頭:“善哉。”
嵩山少林寺,菩提洞天之內,一身灰袍的老僧和往日無數個歲月一樣,正在仔細打掃曾經達摩祖師坐關的道場。
忽的一道靈韻自虛空中而來,無視阻礙直入菩提洞天,就像洞天主動將之接納吸引過來。
老僧辨別靈韻之後,愁苦幹皺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阿彌陀佛,世尊出世,佛門當興。”
說完放下掃帚,雙手合十,氣息流轉見,現出不動明王琉璃身,一道靈光攜帶一生功行體悟,直往方寸山。
江南水鄉,一處清澈的小湖旁。
一個穿著破破爛爛僧衣僧帽的和尚正抱著一隻燒雞,大快朵頤。
靈韻傳來,和尚感應以後,神色一肅,小心的把手裏的燒雞放到荷葉上,在兩手袖口相互擦了擦手上的油漬,拔出插在衣服後領的破爛蒲扇,用力一揮,一道靈光飛出。
和尚雙手合十朝北方拜了拜之後,就立刻把燒雞拿了起來,邊吃還邊哼起了歌,似乎心情很不錯的樣子。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與此同時,全天下抵達了破虛境的高人們都心中有所感,心情卻是各有不同。
得了三位羅漢菩薩境界的佛門高人的靈光注入,方寸山上空的丈六金身佛陀越來越凝實,最後幾乎完全凝聚成為實體。
“僧人玄奘,請前輩高僧大德遺誌,助世尊成就果位。
大唐境內所有佛門寺廟封寺三十載,靜誦經文,供奉世尊金身。”玄奘聲音並不高大,卻傳遍天地四方,大唐境內的所有佛門寺廟各自生出感應,其中供奉佛陀金身放出金光。
諸多寺廟中修行的高僧大德也立刻生出感應,對天應誓,供奉世尊。
但是即便如此,佛陀如來金身雖然完全凝實,有如實物,卻依舊是閉目盤坐,沒有睜開眼睛。
玄奘見狀微微著急,朝著天邊虛空傳音:“還請三位天尊助世尊一臂之力。”
天邊虛空,不可知之處。
三清天尊正在暗中觀察,被玄奘叫破,也不在意,畢竟是聖人佛陀道行,察覺不到自己三人才有問題。
“要不然搭一把手,我們也不都是如此誕生。”儒、道之外諸子百家之道集合之具象化神尊,上清靈寶天尊開口道。
“不能成同我等之天地尊位,到底是底蘊積累不夠,這也是天數如此。”道家之道集合之具象化神尊,太清道德天尊淡漠開口道。
“世尊如來是佛門天尊,也是華夏九州之天尊。”儒家之道具象化之神尊,玉清元始天尊開口道。
“既然如此,便幫上一把。”上清天尊開口道。
三道天地靈光從虛空不可知之處射出,直入世尊如來的丈六金身之內。
得此,世尊如來睜開雙目,神識終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吾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