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虛、平十方和張明三人並沒有在後堂等太久,也就剛喝上一口仆人奉上的茶水,縣令劉方便從後廳裏轉了出來。
劉方和張明一見麵先是相互寒暄問候一番,然後才各自坐下,準備進入正題,李若虛和平十方自然也是隨著兩人的坐立而站起、坐下,然後靜待兩位大佬開口。
“方才手底下的衙役已經告訴了本官,張縣尉除了押送那兩個當街鬥毆的犯人,還有要事要和本官商量?”劉方端坐主位上抿了口茶水,開口問道,同時眼睛掃了掃坐在下方的李若虛和平十方。
張明頓時心中了然,指了指李若虛二人開口道:“這兩位兄弟是李若虛和平十方,他們都是金吾衛,乃是程處默將軍的心腹,都是難得的好手。
我從程處默將軍處把他們倆借來,一來稍稍緩解一下人手的緊張,二來也方便我們與金吾衛交流溝通。
況且我要和你商議的要事也是李若虛兄弟提出的設想舉措,能夠有效減小大批湧到天門縣的武林人士之間的爭鬥廝殺對天門百姓的威脅影響。”說著話張明同時用手指指向李若虛。
劉方聞言卻是饒有興致的望向李若虛,笑著開口道:“哦,既然張縣尉都認為辦法可行,想來這位金吾衛的兄弟提出的建議必然是有極大可行性。
這位兄弟能夠解決困擾我等許久的難題,也是胸懷錦繡之士呀,金吾衛果真是臥虎藏龍之所也。”
李若虛趕忙朝劉方拱了拱手,略帶著些恭謹開口迴道:“哪裏,劉縣令過譽了,在下不過是靈機一動罷了,也不過就是時不時有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罷了,算不得是有什麽才華。”
說起來李若虛自領悟了《乾天八勢》之中的巽風勢之後,對於身旁人物的氣質神韻便多了一份冥冥之中的感知。眼前這位劉縣令雖未顯露出什麽威嚴,但李若虛卻能清晰感受到一股宏大沛然的氣場,至剛至大,不可動搖卻又帶著使人安心的氣息。
李若虛也說不清楚這是一股什麽樣的氣場,但隻感覺自己就莫名的矮了一頭。
就像之前的世界中,李若虛完全可以稱一句五好青年,但有時路上遇上人民警察時,還是不由會有些莫名的心有戚戚。
這倒並非是對某個人的威勢之類的氣質的敬畏,而是對於其身居的那個職業所代表的深厚意義的一種自然反應,對於某個所認知的高大偉岸的形象與象征產生的特殊感情。
而李若虛自感應中劉方的氣場裏,體會到了相似的感覺,卻是不由得對這位初次見麵的劉縣令生出些許敬意。
張明見到李若虛的樣子,眉毛一挑,轉向劉方出聲道:“我們還是來談一談若虛兄弟提出舉措的可行性吧。
………………
鑒於我們人手的不足,想要限製住來到天門縣的所有武林人士顯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堵不如疏,不如就讓他們自己解決恩怨,在不影響天門縣百姓日常生活的前提下。
……………………”
接著張明簡單說明了一番關於設下擂台的舉措設想。
劉方聽完張明的話,低頭沉思片刻後,目光一亮,開口道:“設下擂台,任由武林人士自己解決恩怨…………,確實可行。
武林中多有任意豪客,任性飲酒,隨性揮刀。
我們目前力量不夠,不足以將不法之徒盡數鎮壓,也隻能盡量避免他們的衝突危及百姓。
雖說官府置擂台有些不太合乎規矩…………”
“那這事就這麽定了,事急從權嗎,你招唿一下手底下的衙役去布置,我之後也會抽一隊縣兵來幫忙的。”張明見劉方讚同設置擂台的方法,但似乎仍存有些猶疑,立刻就接過話道。
“也罷,唐律並未規定此事不可為,既有益於民,便設一個臨時的擂台吧。”劉方苦笑著吐了口氣,目光一定,開口道。
“這就對了嗎,法無禁止無不可,我們又沒有違法,有何不可。
那此事定下了,我就先去安排了。”張明燦然笑道,說完便要起身離開。
“等等。”劉方突然目光一動,旋即出聲道。“此事若光由官府出麵,效果能有幾分還很難說。
這些武林人士多有桀驁不馴,不服官府管教者,光靠官府命令,也很難叫這些家夥乖乖聽話。
如果能有幾家武林中聲名顯赫的門派一起同時倡議,效果想必會好很多。”
張明聞言點點頭道:“劉縣令說得對,確實應該找武林中幾家德高望重的門派和我們一起提出擂台解決恩怨的規定。
縣令提出來這一處,可是有具體方向了?”
劉方淡淡一笑:“張縣尉知我,今日早間昊陽書院的林書誠先生帶著幾名儒生學子遊學到天門縣,此時正在縣衙做客。
我們可以請林書誠先生去聯絡有誌維護安定的武林大派,與我們一同設立這個比武擂台。”說完便招唿門口候著的仆人,令其去請客人來此議事。
“倒是忘了,劉縣令年輕時曾在昊陽書院求學過一段時間,如今看來,劉縣令與昊陽書院的香火情從沒斷過。”張明調笑道。
“傳道授業乃是大恩,劉方自然銘記於心,書院先生帶領學子曆練遊學來到天門縣,我自然要好好款待。”劉方麵無表情的肅然道。
…………………………
片刻後,一位滿身透著書卷氣的中年文士不急不緩的自門口走入堂內,十分標準的朝劉方和張明做了個深揖,溫聲開口道:“不知兩位大人召老夫來此,有何要事?”
“林先生不論年紀、修為都勝於我們,乃是我們的前輩,更何況我求學於書院時,先生就是書院的教習了,算是我的師輩。何以對我們行此大禮。”劉方急忙起身迴禮道。
林書誠搖搖頭道:“我對你們行禮,拜的不是年紀修為,不是官位權勢。拜的是你們為官任上的所作所為和你們的承擔,老夫認為你們完全當的起我這一拜,才會有此一拜。
兩位不必過謙。”
“我們還是談談眼前的要緊事吧,正有一事關乎天門百姓,望林先生出力相助。”見兩人有繼續推讓下去的趨勢,張明立時站起身來開口道。
“兩位有事需要老夫出力?想來和天門縣近來局勢有關,有老夫能幫上忙之處,直說便是。”林書誠望向張明,坦然開口道。
“那在下便直言不諱了………………”
緊接著,張明對林書誠簡單說明了官府打算設立擂台,消弭武林爭鬥的打算,同時表達了希望林書誠能去聯絡武林門派,和官府共同提倡以擂台比武解決恩怨的想法。
“此事乃是為民之舉,老夫與昊陽書院自是義不容辭,我這便去聯絡同道之士,共同約束武林人士。”林書誠聽完張明的話,毫不猶豫的說道。
“有勞林先生了。”劉方和張明同時對林書誠作揖開口道。
劉方和張明一見麵先是相互寒暄問候一番,然後才各自坐下,準備進入正題,李若虛和平十方自然也是隨著兩人的坐立而站起、坐下,然後靜待兩位大佬開口。
“方才手底下的衙役已經告訴了本官,張縣尉除了押送那兩個當街鬥毆的犯人,還有要事要和本官商量?”劉方端坐主位上抿了口茶水,開口問道,同時眼睛掃了掃坐在下方的李若虛和平十方。
張明頓時心中了然,指了指李若虛二人開口道:“這兩位兄弟是李若虛和平十方,他們都是金吾衛,乃是程處默將軍的心腹,都是難得的好手。
我從程處默將軍處把他們倆借來,一來稍稍緩解一下人手的緊張,二來也方便我們與金吾衛交流溝通。
況且我要和你商議的要事也是李若虛兄弟提出的設想舉措,能夠有效減小大批湧到天門縣的武林人士之間的爭鬥廝殺對天門百姓的威脅影響。”說著話張明同時用手指指向李若虛。
劉方聞言卻是饒有興致的望向李若虛,笑著開口道:“哦,既然張縣尉都認為辦法可行,想來這位金吾衛的兄弟提出的建議必然是有極大可行性。
這位兄弟能夠解決困擾我等許久的難題,也是胸懷錦繡之士呀,金吾衛果真是臥虎藏龍之所也。”
李若虛趕忙朝劉方拱了拱手,略帶著些恭謹開口迴道:“哪裏,劉縣令過譽了,在下不過是靈機一動罷了,也不過就是時不時有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罷了,算不得是有什麽才華。”
說起來李若虛自領悟了《乾天八勢》之中的巽風勢之後,對於身旁人物的氣質神韻便多了一份冥冥之中的感知。眼前這位劉縣令雖未顯露出什麽威嚴,但李若虛卻能清晰感受到一股宏大沛然的氣場,至剛至大,不可動搖卻又帶著使人安心的氣息。
李若虛也說不清楚這是一股什麽樣的氣場,但隻感覺自己就莫名的矮了一頭。
就像之前的世界中,李若虛完全可以稱一句五好青年,但有時路上遇上人民警察時,還是不由會有些莫名的心有戚戚。
這倒並非是對某個人的威勢之類的氣質的敬畏,而是對於其身居的那個職業所代表的深厚意義的一種自然反應,對於某個所認知的高大偉岸的形象與象征產生的特殊感情。
而李若虛自感應中劉方的氣場裏,體會到了相似的感覺,卻是不由得對這位初次見麵的劉縣令生出些許敬意。
張明見到李若虛的樣子,眉毛一挑,轉向劉方出聲道:“我們還是來談一談若虛兄弟提出舉措的可行性吧。
………………
鑒於我們人手的不足,想要限製住來到天門縣的所有武林人士顯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堵不如疏,不如就讓他們自己解決恩怨,在不影響天門縣百姓日常生活的前提下。
……………………”
接著張明簡單說明了一番關於設下擂台的舉措設想。
劉方聽完張明的話,低頭沉思片刻後,目光一亮,開口道:“設下擂台,任由武林人士自己解決恩怨…………,確實可行。
武林中多有任意豪客,任性飲酒,隨性揮刀。
我們目前力量不夠,不足以將不法之徒盡數鎮壓,也隻能盡量避免他們的衝突危及百姓。
雖說官府置擂台有些不太合乎規矩…………”
“那這事就這麽定了,事急從權嗎,你招唿一下手底下的衙役去布置,我之後也會抽一隊縣兵來幫忙的。”張明見劉方讚同設置擂台的方法,但似乎仍存有些猶疑,立刻就接過話道。
“也罷,唐律並未規定此事不可為,既有益於民,便設一個臨時的擂台吧。”劉方苦笑著吐了口氣,目光一定,開口道。
“這就對了嗎,法無禁止無不可,我們又沒有違法,有何不可。
那此事定下了,我就先去安排了。”張明燦然笑道,說完便要起身離開。
“等等。”劉方突然目光一動,旋即出聲道。“此事若光由官府出麵,效果能有幾分還很難說。
這些武林人士多有桀驁不馴,不服官府管教者,光靠官府命令,也很難叫這些家夥乖乖聽話。
如果能有幾家武林中聲名顯赫的門派一起同時倡議,效果想必會好很多。”
張明聞言點點頭道:“劉縣令說得對,確實應該找武林中幾家德高望重的門派和我們一起提出擂台解決恩怨的規定。
縣令提出來這一處,可是有具體方向了?”
劉方淡淡一笑:“張縣尉知我,今日早間昊陽書院的林書誠先生帶著幾名儒生學子遊學到天門縣,此時正在縣衙做客。
我們可以請林書誠先生去聯絡有誌維護安定的武林大派,與我們一同設立這個比武擂台。”說完便招唿門口候著的仆人,令其去請客人來此議事。
“倒是忘了,劉縣令年輕時曾在昊陽書院求學過一段時間,如今看來,劉縣令與昊陽書院的香火情從沒斷過。”張明調笑道。
“傳道授業乃是大恩,劉方自然銘記於心,書院先生帶領學子曆練遊學來到天門縣,我自然要好好款待。”劉方麵無表情的肅然道。
…………………………
片刻後,一位滿身透著書卷氣的中年文士不急不緩的自門口走入堂內,十分標準的朝劉方和張明做了個深揖,溫聲開口道:“不知兩位大人召老夫來此,有何要事?”
“林先生不論年紀、修為都勝於我們,乃是我們的前輩,更何況我求學於書院時,先生就是書院的教習了,算是我的師輩。何以對我們行此大禮。”劉方急忙起身迴禮道。
林書誠搖搖頭道:“我對你們行禮,拜的不是年紀修為,不是官位權勢。拜的是你們為官任上的所作所為和你們的承擔,老夫認為你們完全當的起我這一拜,才會有此一拜。
兩位不必過謙。”
“我們還是談談眼前的要緊事吧,正有一事關乎天門百姓,望林先生出力相助。”見兩人有繼續推讓下去的趨勢,張明立時站起身來開口道。
“兩位有事需要老夫出力?想來和天門縣近來局勢有關,有老夫能幫上忙之處,直說便是。”林書誠望向張明,坦然開口道。
“那在下便直言不諱了………………”
緊接著,張明對林書誠簡單說明了官府打算設立擂台,消弭武林爭鬥的打算,同時表達了希望林書誠能去聯絡武林門派,和官府共同提倡以擂台比武解決恩怨的想法。
“此事乃是為民之舉,老夫與昊陽書院自是義不容辭,我這便去聯絡同道之士,共同約束武林人士。”林書誠聽完張明的話,毫不猶豫的說道。
“有勞林先生了。”劉方和張明同時對林書誠作揖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