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啦!”
李鴻明驚慌失色道。
他這句簡單直白的話直戳我的內心……或許是我們的內心。
確實大意了。人常會被眼前的景象所蒙騙,產生對初見事物所謂的第一印象,這是一種很自然也很危險的行為,在社會工作時期我曾因此屢屢吃虧。
事實上,不管是物理層麵還是哲學層麵,沒有事物會一成不變。缺少認知,自以為是地認為不明物的行走方式隻有一種,實屬是大意之舉。大意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而不明物正帶著這種懲罰氣勢洶洶地奔騰而來。
隻見它巧妙地改變著行走方式,將距我們最近的兩條觸手緩緩收縮進體內,從同手同腳的行走方式變換成四肢交替奔跑的形式。
由於沒有看到類似骨骼之類的硬性支撐物質,因而它看起來不像是常規的奔跑,更像是海岸邊翻騰上岸的浪頭。
與之同時,它的頭狀物也在發生著改變,明顯可見其上下對稱地裂展開來,先是裂出一條半環形的小縫,爾後小縫逐漸變寬,且遠離主體的那方裂展的速度要更快一些。不一會,頭狀物的上下兩部分便組成一張沒有牙齒的大嘴,一張遠超藍鯨嘴巴的大嘴。
“這是什麽聲音。”呂美娟嘀咕道。
她的聽力如漁子霏一樣靈敏,空氣中確實混進了另一種獨特的聲音,且隨著不明物嘴巴張開幅度的增大而逐漸加強。
但具體是什麽聲音我聽不出來,一部分原因是樓梯爆炸事件損傷我的部分聽力,短時間內無法康複;另一部分原因是不明物前進的動靜實在太大了,我們之間的交流基本都靠喊,除了喊也就看表情意會。
“喂,你們看,它的腹部。”
覃達聰一臉驚訝地指著不明物道。
都這種時候了,還會有讓人更驚訝的事情?
我很好奇。
但我的視力如聽力般不好,甚至比戴著眼鏡的覃達聰還差,我是畢業後才配的眼鏡,因而憑現在的視力,我隻看到不明物的腹部表麵失去了之前的光滑色澤,呈現出一種凹凸感,像蟾蜍的後背。由於看到的畫麵有重影,我不是很肯定它的這種變化以及變化出來的東西。
“是煤氣瓶。”李鴻明驚訝道,“好多煤氣瓶!”
李鴻明及時解答了我的疑問,並且在他話語的暗示下,我仿佛聽到空氣中正迴蕩著“當當當”的金屬相互敲擊的聲音。由此想來,混進空氣中的獨特聲音乃是煤氣瓶相互碰撞的聲音。
就在我思索的空檔,不明物的速度又比先前快了一些,此時它的速度快趕上一隻成年犬的奔跑速度。照這樣下去,我們與它之間的距離將會被一步一步縮短。情況危也。
距離縮短,我也得以看清不明物腹部的異樣。如李鴻明所說,是煤氣瓶,更確切地說是許許多多的煤氣瓶。粗略估算了一下,起碼得有百來瓶,都是同一規格不同顏色的家用型。
它們陸續從不明物的主體內擠出來,通過觸手的抓取被垂吊在主體的最下方,也就是腹部位置。觸手還在延伸,使得不明物的腹部看上去像被打濕了,正往下滴落水滴。
隨著觸手的不斷延伸,煤氣瓶相互碰撞的程度愈是激烈。百來罐煤氣瓶相互碰撞的聲音可謂驚天動地,能比肩陰雨天的雷鳴聲,且逐漸壓過不明物奔跑時的響動。
這些時不時就要刮擦出火花的煤氣瓶像一個個鍾擺,跟隨著不明物的奔跑節奏,竟出奇地開始趨向於同步,致使無規律的亂奏逐漸演變成節奏單一的旋律,像是死亡臨近前的倒計時配樂。
看迴那張停止裂開的大嘴巴,隻見嘴巴裏頭不知何時出現了幾條人腰粗細的亮黑色長條物。這些像管道一樣的長條物與碩大的嘴巴相比實在是過於渺小,很容易被忽略,要不是長條物的末端有奶白色的氣體噴出,我也不會留意到它們的存在。
“煤氣味。”我自言自語道。
較之視力和聽力,我的嗅覺更為靈敏。
“是剛才的氣體。”
“嘴巴裏噴出的氣體?”
“我也聞到了,確實是煤氣味。”
不知是誰和誰的對話,不重要了,反正我已預估到將會發生的事情。想到這,我頓時冷汗直冒。
幾秒鍾之後,果真見到不明物從嘴巴裏噴出一團橘黃色的火焰,它這是把煤氣給點燃了,宛如西方神話裏的噴火龍。
火團不大,剛好能充盈嘴巴的地步,以至於它看起來不像在噴射火焰,更像含著一團火焰欲往嘴裏吞。而奇怪的是,在火焰噴射完畢之後,大嘴巴居然如同點燃的蠟燭般開始溶解滴落。於是就見到一堆又一堆的棕黑色組織物冒著白煙從高空落下,與地麵相撞後濺起一朵又一朵小小的浪花。
從接觸到不明物那時起,我就有個無需證明的結論,如今看來,結論被坐實了——不明物果真沒有骨骼之類的物質。
它不靠骨骼支撐,僅憑軟塌塌的觸手就可抵抗地心引力,這一點著實讓我驚奇。更驚奇的是,它全身上下都是這樣的組成物,那麽各部分的功能是如何劃分的呢?又是依靠什麽指揮的呢?它到底是一個整體還是由無數個小的獨立單元組成的結合體呢?
問題還有很多,且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比方說:若能知道它探尋信息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擺脫它的糾纏。
探尋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種,像迴聲定位、震動反饋、空氣流動、熱能感應等等。不明物沒有衍生出類似於眼睛或鼻子之類的感官,倘若它是靠震動反饋識別我們的位置,那麽我們隻要停止行進,待它自行離開即可。
然而關於它的一切,還是如我給它所取的名字那般——一切不明。
雖然對不明物的所知甚少,我對它也有所畏懼,但不得不承認,對於這個不明生物,我感受到一種生命頑強掙紮的優美。
優美的不明物正在修複它的大嘴巴,隻見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觸手聚集在頭部,通過分裂與融合的方式一步步將嘴巴修複成它先前的模樣。
“明哥,看吧,這就是你說的智慧生物。”
覃達聰無力地說道。
也不知他是調侃還是感歎,反正無奈居多。
李鴻明沒有搭理他,陰沉著臉,也不知是惶恐還是不高興。
“還會有下次。”
呂美娟同樣無力地說道。
慶幸的是,在經過一輪怪異的行為之後,不明物的速度明顯放慢了,可能是將體力都用於修複了吧。
這時,杜萊優也跟著放慢皮卡車的行駛速度。
聰慧的人果真不一般,都這時候了,杜萊優依舊能冷靜思考,懂得根據實時情況適當改變首要事項,她的大局觀令我羨慕。
呂美娟沒明白杜萊優的用意,大聲嚷嚷起來:
“怎麽越開越慢,你沒注意到後方的情況嗎。踩油門,加快點速度,小心讓它追上咯。”
杜萊優不為所動,因為她這樣做有著充足的理由。
李鴻明驚慌失色道。
他這句簡單直白的話直戳我的內心……或許是我們的內心。
確實大意了。人常會被眼前的景象所蒙騙,產生對初見事物所謂的第一印象,這是一種很自然也很危險的行為,在社會工作時期我曾因此屢屢吃虧。
事實上,不管是物理層麵還是哲學層麵,沒有事物會一成不變。缺少認知,自以為是地認為不明物的行走方式隻有一種,實屬是大意之舉。大意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而不明物正帶著這種懲罰氣勢洶洶地奔騰而來。
隻見它巧妙地改變著行走方式,將距我們最近的兩條觸手緩緩收縮進體內,從同手同腳的行走方式變換成四肢交替奔跑的形式。
由於沒有看到類似骨骼之類的硬性支撐物質,因而它看起來不像是常規的奔跑,更像是海岸邊翻騰上岸的浪頭。
與之同時,它的頭狀物也在發生著改變,明顯可見其上下對稱地裂展開來,先是裂出一條半環形的小縫,爾後小縫逐漸變寬,且遠離主體的那方裂展的速度要更快一些。不一會,頭狀物的上下兩部分便組成一張沒有牙齒的大嘴,一張遠超藍鯨嘴巴的大嘴。
“這是什麽聲音。”呂美娟嘀咕道。
她的聽力如漁子霏一樣靈敏,空氣中確實混進了另一種獨特的聲音,且隨著不明物嘴巴張開幅度的增大而逐漸加強。
但具體是什麽聲音我聽不出來,一部分原因是樓梯爆炸事件損傷我的部分聽力,短時間內無法康複;另一部分原因是不明物前進的動靜實在太大了,我們之間的交流基本都靠喊,除了喊也就看表情意會。
“喂,你們看,它的腹部。”
覃達聰一臉驚訝地指著不明物道。
都這種時候了,還會有讓人更驚訝的事情?
我很好奇。
但我的視力如聽力般不好,甚至比戴著眼鏡的覃達聰還差,我是畢業後才配的眼鏡,因而憑現在的視力,我隻看到不明物的腹部表麵失去了之前的光滑色澤,呈現出一種凹凸感,像蟾蜍的後背。由於看到的畫麵有重影,我不是很肯定它的這種變化以及變化出來的東西。
“是煤氣瓶。”李鴻明驚訝道,“好多煤氣瓶!”
李鴻明及時解答了我的疑問,並且在他話語的暗示下,我仿佛聽到空氣中正迴蕩著“當當當”的金屬相互敲擊的聲音。由此想來,混進空氣中的獨特聲音乃是煤氣瓶相互碰撞的聲音。
就在我思索的空檔,不明物的速度又比先前快了一些,此時它的速度快趕上一隻成年犬的奔跑速度。照這樣下去,我們與它之間的距離將會被一步一步縮短。情況危也。
距離縮短,我也得以看清不明物腹部的異樣。如李鴻明所說,是煤氣瓶,更確切地說是許許多多的煤氣瓶。粗略估算了一下,起碼得有百來瓶,都是同一規格不同顏色的家用型。
它們陸續從不明物的主體內擠出來,通過觸手的抓取被垂吊在主體的最下方,也就是腹部位置。觸手還在延伸,使得不明物的腹部看上去像被打濕了,正往下滴落水滴。
隨著觸手的不斷延伸,煤氣瓶相互碰撞的程度愈是激烈。百來罐煤氣瓶相互碰撞的聲音可謂驚天動地,能比肩陰雨天的雷鳴聲,且逐漸壓過不明物奔跑時的響動。
這些時不時就要刮擦出火花的煤氣瓶像一個個鍾擺,跟隨著不明物的奔跑節奏,竟出奇地開始趨向於同步,致使無規律的亂奏逐漸演變成節奏單一的旋律,像是死亡臨近前的倒計時配樂。
看迴那張停止裂開的大嘴巴,隻見嘴巴裏頭不知何時出現了幾條人腰粗細的亮黑色長條物。這些像管道一樣的長條物與碩大的嘴巴相比實在是過於渺小,很容易被忽略,要不是長條物的末端有奶白色的氣體噴出,我也不會留意到它們的存在。
“煤氣味。”我自言自語道。
較之視力和聽力,我的嗅覺更為靈敏。
“是剛才的氣體。”
“嘴巴裏噴出的氣體?”
“我也聞到了,確實是煤氣味。”
不知是誰和誰的對話,不重要了,反正我已預估到將會發生的事情。想到這,我頓時冷汗直冒。
幾秒鍾之後,果真見到不明物從嘴巴裏噴出一團橘黃色的火焰,它這是把煤氣給點燃了,宛如西方神話裏的噴火龍。
火團不大,剛好能充盈嘴巴的地步,以至於它看起來不像在噴射火焰,更像含著一團火焰欲往嘴裏吞。而奇怪的是,在火焰噴射完畢之後,大嘴巴居然如同點燃的蠟燭般開始溶解滴落。於是就見到一堆又一堆的棕黑色組織物冒著白煙從高空落下,與地麵相撞後濺起一朵又一朵小小的浪花。
從接觸到不明物那時起,我就有個無需證明的結論,如今看來,結論被坐實了——不明物果真沒有骨骼之類的物質。
它不靠骨骼支撐,僅憑軟塌塌的觸手就可抵抗地心引力,這一點著實讓我驚奇。更驚奇的是,它全身上下都是這樣的組成物,那麽各部分的功能是如何劃分的呢?又是依靠什麽指揮的呢?它到底是一個整體還是由無數個小的獨立單元組成的結合體呢?
問題還有很多,且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比方說:若能知道它探尋信息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擺脫它的糾纏。
探尋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種,像迴聲定位、震動反饋、空氣流動、熱能感應等等。不明物沒有衍生出類似於眼睛或鼻子之類的感官,倘若它是靠震動反饋識別我們的位置,那麽我們隻要停止行進,待它自行離開即可。
然而關於它的一切,還是如我給它所取的名字那般——一切不明。
雖然對不明物的所知甚少,我對它也有所畏懼,但不得不承認,對於這個不明生物,我感受到一種生命頑強掙紮的優美。
優美的不明物正在修複它的大嘴巴,隻見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觸手聚集在頭部,通過分裂與融合的方式一步步將嘴巴修複成它先前的模樣。
“明哥,看吧,這就是你說的智慧生物。”
覃達聰無力地說道。
也不知他是調侃還是感歎,反正無奈居多。
李鴻明沒有搭理他,陰沉著臉,也不知是惶恐還是不高興。
“還會有下次。”
呂美娟同樣無力地說道。
慶幸的是,在經過一輪怪異的行為之後,不明物的速度明顯放慢了,可能是將體力都用於修複了吧。
這時,杜萊優也跟著放慢皮卡車的行駛速度。
聰慧的人果真不一般,都這時候了,杜萊優依舊能冷靜思考,懂得根據實時情況適當改變首要事項,她的大局觀令我羨慕。
呂美娟沒明白杜萊優的用意,大聲嚷嚷起來:
“怎麽越開越慢,你沒注意到後方的情況嗎。踩油門,加快點速度,小心讓它追上咯。”
杜萊優不為所動,因為她這樣做有著充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