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廣撒網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 作者:90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長孫皇後一臉感動的樣子。
李承乾微微一笑,感覺這個時候提出要求,長孫皇後肯定會答應的。
“母後,兒臣有一個不情之請。”
正感動著的長孫皇後聽見這話,眉頭挑了挑。
她並沒有因為感動立馬答應,而是看著李承乾片刻,想要從自己這個孝順的臉上看出點什麽。
可惜,除了看見笑容,並沒有看出來有什麽。
試探著問道:“說說,何事?”
不是長孫皇後多想,而是自己這個兒子有時候提出的要求,真的是……一言難盡。
不一定連她這個皇後都不敢輕易答應。
邀請長孫皇後去參加南崖工業園的學堂,一是為了打出名氣,二是給長孫皇後積攢聲望。
一舉兩得。
李承乾當即便把學堂一事說了。
“母後,南崖工業園的學堂已經建好了,本來早就可以使用了,但兒臣想著南崖工業園的學堂開學典禮,肯定需要邀請一個有名望的人,兒臣覺得母後就非常合適。”
“母後身為大唐皇後,所有的女子和孩子都歸母後管,要是能夠參加這個開學典禮,讓百姓也知道母後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夠讓長安城的百姓家,孩子都能夠讀書,未來對大唐也是有曆史性意義的。”
聽著這話,長孫皇後陷入了沉思。
本應該是開心的事,可……她身為皇後,後宮之主,也不能輕易出宮。
而且……這事對國子監和儒家那些大儒來說屬於挑釁。
雖然讓皇子和勳貴子弟都去了南崖工業園讀書,那也是因為李承乾的關係,這些大儒還能接受。
要是把學堂宣傳的天下皆知,這不是對儒家的挑釁嘛?
李承乾看長孫皇後臉色換了又換,心底一沉。
難道是不看好嗎?
畢竟長孫皇後從小學的也是那些儒家學說,不認同他的教育理念似乎也正常。
超越千年的的教育和這個時候的教育肯定是有衝突的。
就在李承乾有些失望的時候,長孫皇後開口了:“承乾,你這麽做,可有跟陛下說?”
“提過,但開學典禮這事未曾說過。”李承乾說的也是事實。
當初他提出免費讓長安城百姓家的孩子入學,李世民也是嚇了一跳。
光免費教學,就讓李世民頭皮發麻。
一年長安城如此之多的孩子,需要多少銀錢?
第二就是儒家學說,國子監那些大儒會不會反對。
長孫皇後微微頷首:“承乾,這事母後支持你……可是本宮也是皇後,所做皆有人盯著,而且國子監的大儒們,肯定也會站出來反對,你想過如何解決嗎?”
聞言的李承乾聽說長孫皇後支持,內心已經非常開心了。
想了想,他才迴答道:“教育不分先後,不分派別。儒家教儒家的,我們學堂教我們學堂的,並沒有衝突可言。”
“如果是大儒們反對,那父皇和母後就該想想他們的目的了。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大唐要進步,一成不變的天天之乎者也,大唐就能強盛嗎?再過兩個月就冬季了,突厥肯定還會難熬,劫掠我大唐,儒家思想能夠阻止突厥不劫掠大唐嗎?”
母子兩人都沒發現,殿外有幾道身影在牆角偷聽。
一群內侍和侍女看偷聽之人,也是緊張的不行。想要進去通報,可都被攔住了。
長孫皇後聽了這話倒是沒有什麽表情。
因為她很清楚,想要用儒家思想去解決蠻夷根本說不通,曆史上並非沒人去做過這件事。
甚至那些草原上的人還會嘲笑儒家這群人,是腐儒。
因為除了中原王朝會重視,其他地方並不會重視儒家這種思想,他們會認為,讀書再好也沒有手上的刀劍來的直接。
也是因為如此,大唐跟那些蠻夷比起來,要更加的有大國之風。
看長孫皇後不說話,李承乾抿著唇道:“母後,其實儒家思想沒什麽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站在高處的人,首先自己的修養和品德必須要好,才能善待百姓。”
“同樣的光靠儒家,沒有武將的粗俗,也平不了天下。儒家發展幾百年,可這幾百年間他們真的按照儒家思想走了嗎?普及天下了嗎?”
“大唐上千萬的百姓,識字的有兩成否?能寫文章的有一成否?教了幾百年,天下認同儒家,可都沒有讓天下百姓識字,那是儒家思想出了問題,還是儒家每一代的領導人出了問題?”
這些話,讓長孫皇後陷入了沉思。
是啊,幾百年了,孔孟之道難道不是應該讓天下人都讀書識字嗎?
可依舊是十不足二,這個二水份也很大。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倒不是貶低孔孟,而是對他們這些後人著實不屑,已經被名利熏陶的沒有孔孟那種精神了。
“如今兒臣新建學堂,不教孔孟,不教四書五經,而是格物致知,可以稱之為格物一派,目的不是要推翻儒家思想,而是搖晃一下這群大儒,讓他們有危機感,讓他們知道他們的使命,責任和擔當,而不是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去享福,享受待遇,或許名利的。”
“好。”
就在長孫皇後思索的時候,殿外走進來一道高大且偉岸的身影。
標誌性的丹鳳眼,很快就讓長孫皇後和李承乾認出了來人是誰。
“臣妾拜見陛下。”
“兒臣拜見父皇。”
在兩人的行禮中,李世民上前攙扶起了長孫皇後,拉著纖纖玉手,走到了主位坐下。
看向李承乾的時候,李世民表情似乎有種驕傲感。
好似再說:這就是朕的兒子,跟朕一樣有骨氣。
不服就幹,老子推翻隋朝,幹世家。
兒子幹完世家,幹儒家。
什麽大儒,要不是需要他們,李世民早就開刀了。
他也是覺得儒家有問題,可就是找不出問題所在,甚至和房玄齡、杜如晦幾人都商討過。
或許都是學儒家思想的,對於儒家天生帶著好感,從而忽略了某些事情。
不像李承乾,給他找幾位老師,剛開始還學幾天,可後來不是逃課就是戲弄老師,弄的沒人敢教了。
就是因為沒有受到儒家的熏陶,才能說出剛才那番話。
李世民也明白了自己覺得不對的地方在哪裏。
數百年來,儒家思想就是教人識文斷字,可最後識字之人卻沒有增加,這就是問題。
又想到了李承乾弄的拚音,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長安城百姓你猜一個我猜一個,都能夠讀懂很多字了,這還是沒有老師的情況下。
要是有老師的情況下,恐怕學個一年,百姓們都能夠看得懂朝廷發下去的政令了,這可是好事。
看著麵前的兒子,李世民怎麽能不驕傲。
“太子,剛才你所說的那個什麽開學典禮,朕支持你。不過,再次之前,你要讓朝堂之中的大儒所屈服,所明白你對他們的威脅,讓他們在位謀其政的道理。”
李承乾沒想到剛才他說的話被李世民全聽見了。
不過也不算壞事。
“兒臣一定做到。”
“哈哈哈!”
看李承乾滿臉信心的樣子,李世民哈哈大笑了起來,對長孫皇後說道:“觀音婢,要是太子說服了這群大儒,還要你受累,帶著宮中一些嬪妃都去參加這開學典禮。”
“怎麽說,也讓他們看看太子弄的學堂,好叫他們安心。”
“是。”
……
辦完正事,李承乾迴到東宮就開始辦事。
“王泉,讓人告訴陳管家開學典禮的事情,九月一日,讓他務必將學堂的事情處理完,還有安保問題。如果長安百姓家的孩子也去讀書,那麽孤兒院和學堂,就不等跟工廠摻合在一起,中間砌一堵牆隔開。”
在南崖工業園,還是有很多技術的。
要是有心人利用孩子去偷技術,對李承乾來說都是麻煩事。
杜絕麻煩,直接砌一堵牆隔開,免去麻煩。
說著,他繼續吩咐道:“下一期的大唐周報,直接宣傳南崖工業園的學堂,免費教導百姓家的孩子讀書識字,有想要讓孩子讀書識字的都可以在九月一日開學典禮,將孩子送去南崖工業園。”
“全都免費嗎?”王泉整個頭皮都是麻的,弱弱的說道:“太子殿下,這長安城的孩子沒有十萬,也有八萬,真的要全都收嗎?”
學堂也安排不下這麽多的孩子啊。
十萬八萬?
李承乾一愣,這才想起來未及冠的都是孩子,跟後世未滿十八歲的都是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想了想,他搖頭道:“不……滿六歲到十四歲的孩子,沒有讀過書的,前一萬名報名的全收。”
一萬。
這也是不小的開支了。
每日吃喝拉撒,都需要錢。
雖然新的學堂能夠容納下兩萬人,可這開支都是南崖工業園出,那就是太子殿下這裏出。
有時候真的是心疼太子殿下。
不過王泉還是低頭應了一聲:“是。”
李承乾不在意王泉的想法,很多人不理解他,到最後變成理解,讚成,支持他都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另外,讓大唐會所、大唐錢莊、聚寶盆商行、慈善基金聯合發一個公告。”
王泉瞬間來了精神。
這麽多一起發公告,肯定是大事。
果不其然,李承乾一開口便是驚嚇了王泉的大事。
“就寫,孤願意和孔家共同創造大唐教育孩子的花園,所有商行,錢莊,商號聯合捐贈一百萬貫在長安、洛陽、廣陵(今揚州)、廣州、明州(今寧波)、吳郡(今蘇州)、錢塘(今杭州)、幽州(今北津兩地)、益州(今成都)、鄯州(今西寧)建造大唐學院。”
嘶!
一連串的地名,王泉都傻眼了。
而且大部分在南方,太子殿下這是要重點培養南方學子嗎?
說著,李承乾繼續道:“除開這一百萬貫外,每年慈善基金還會撥出十萬貫,給予這十地的補貼,讓教育在大唐發光發熱。”
“東宮還會專門成立教育機構,對這十地暗訪明察,要確認所有的花銷都落到實處。”
嘖嘖嘖!
王泉吃驚了,不過很快反應過來:“太子殿下,這是明麵上支持孔家,實則是打算擴大南崖工業園學堂的威望嗎?”
聞言的李承乾沒好氣瞪了眼王泉。
“你懂個屁,孤這是為了大唐的未來,花費如此巨大,就是為了一個學堂名聲?你怎麽不想想,讓各地的束修便宜,紙張便宜,筆墨便宜,家家戶戶孩子能夠讀的起書呢?”
“不管是儒家思想,又或者格物之派,現在要的是讓天下百姓識字,這才是最重要的。廣撒網的意思懂不懂?不求質量,先求數量,有了數量,再求質量。”
“哦哦。”王泉依舊是似懂非懂。
隻是覺得太子殿下花錢如流水。
還讓魏征去嶺南搞什麽造船廠,要投上千萬貫,一萬萬貫。
目前的情況,別說一萬萬貫了,這花錢速度,都比賺錢速度快了。
心中想著,王泉也不忘把事情交代下去辦。
李承乾微微一笑,感覺這個時候提出要求,長孫皇後肯定會答應的。
“母後,兒臣有一個不情之請。”
正感動著的長孫皇後聽見這話,眉頭挑了挑。
她並沒有因為感動立馬答應,而是看著李承乾片刻,想要從自己這個孝順的臉上看出點什麽。
可惜,除了看見笑容,並沒有看出來有什麽。
試探著問道:“說說,何事?”
不是長孫皇後多想,而是自己這個兒子有時候提出的要求,真的是……一言難盡。
不一定連她這個皇後都不敢輕易答應。
邀請長孫皇後去參加南崖工業園的學堂,一是為了打出名氣,二是給長孫皇後積攢聲望。
一舉兩得。
李承乾當即便把學堂一事說了。
“母後,南崖工業園的學堂已經建好了,本來早就可以使用了,但兒臣想著南崖工業園的學堂開學典禮,肯定需要邀請一個有名望的人,兒臣覺得母後就非常合適。”
“母後身為大唐皇後,所有的女子和孩子都歸母後管,要是能夠參加這個開學典禮,讓百姓也知道母後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夠讓長安城的百姓家,孩子都能夠讀書,未來對大唐也是有曆史性意義的。”
聽著這話,長孫皇後陷入了沉思。
本應該是開心的事,可……她身為皇後,後宮之主,也不能輕易出宮。
而且……這事對國子監和儒家那些大儒來說屬於挑釁。
雖然讓皇子和勳貴子弟都去了南崖工業園讀書,那也是因為李承乾的關係,這些大儒還能接受。
要是把學堂宣傳的天下皆知,這不是對儒家的挑釁嘛?
李承乾看長孫皇後臉色換了又換,心底一沉。
難道是不看好嗎?
畢竟長孫皇後從小學的也是那些儒家學說,不認同他的教育理念似乎也正常。
超越千年的的教育和這個時候的教育肯定是有衝突的。
就在李承乾有些失望的時候,長孫皇後開口了:“承乾,你這麽做,可有跟陛下說?”
“提過,但開學典禮這事未曾說過。”李承乾說的也是事實。
當初他提出免費讓長安城百姓家的孩子入學,李世民也是嚇了一跳。
光免費教學,就讓李世民頭皮發麻。
一年長安城如此之多的孩子,需要多少銀錢?
第二就是儒家學說,國子監那些大儒會不會反對。
長孫皇後微微頷首:“承乾,這事母後支持你……可是本宮也是皇後,所做皆有人盯著,而且國子監的大儒們,肯定也會站出來反對,你想過如何解決嗎?”
聞言的李承乾聽說長孫皇後支持,內心已經非常開心了。
想了想,他才迴答道:“教育不分先後,不分派別。儒家教儒家的,我們學堂教我們學堂的,並沒有衝突可言。”
“如果是大儒們反對,那父皇和母後就該想想他們的目的了。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大唐要進步,一成不變的天天之乎者也,大唐就能強盛嗎?再過兩個月就冬季了,突厥肯定還會難熬,劫掠我大唐,儒家思想能夠阻止突厥不劫掠大唐嗎?”
母子兩人都沒發現,殿外有幾道身影在牆角偷聽。
一群內侍和侍女看偷聽之人,也是緊張的不行。想要進去通報,可都被攔住了。
長孫皇後聽了這話倒是沒有什麽表情。
因為她很清楚,想要用儒家思想去解決蠻夷根本說不通,曆史上並非沒人去做過這件事。
甚至那些草原上的人還會嘲笑儒家這群人,是腐儒。
因為除了中原王朝會重視,其他地方並不會重視儒家這種思想,他們會認為,讀書再好也沒有手上的刀劍來的直接。
也是因為如此,大唐跟那些蠻夷比起來,要更加的有大國之風。
看長孫皇後不說話,李承乾抿著唇道:“母後,其實儒家思想沒什麽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站在高處的人,首先自己的修養和品德必須要好,才能善待百姓。”
“同樣的光靠儒家,沒有武將的粗俗,也平不了天下。儒家發展幾百年,可這幾百年間他們真的按照儒家思想走了嗎?普及天下了嗎?”
“大唐上千萬的百姓,識字的有兩成否?能寫文章的有一成否?教了幾百年,天下認同儒家,可都沒有讓天下百姓識字,那是儒家思想出了問題,還是儒家每一代的領導人出了問題?”
這些話,讓長孫皇後陷入了沉思。
是啊,幾百年了,孔孟之道難道不是應該讓天下人都讀書識字嗎?
可依舊是十不足二,這個二水份也很大。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倒不是貶低孔孟,而是對他們這些後人著實不屑,已經被名利熏陶的沒有孔孟那種精神了。
“如今兒臣新建學堂,不教孔孟,不教四書五經,而是格物致知,可以稱之為格物一派,目的不是要推翻儒家思想,而是搖晃一下這群大儒,讓他們有危機感,讓他們知道他們的使命,責任和擔當,而不是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去享福,享受待遇,或許名利的。”
“好。”
就在長孫皇後思索的時候,殿外走進來一道高大且偉岸的身影。
標誌性的丹鳳眼,很快就讓長孫皇後和李承乾認出了來人是誰。
“臣妾拜見陛下。”
“兒臣拜見父皇。”
在兩人的行禮中,李世民上前攙扶起了長孫皇後,拉著纖纖玉手,走到了主位坐下。
看向李承乾的時候,李世民表情似乎有種驕傲感。
好似再說:這就是朕的兒子,跟朕一樣有骨氣。
不服就幹,老子推翻隋朝,幹世家。
兒子幹完世家,幹儒家。
什麽大儒,要不是需要他們,李世民早就開刀了。
他也是覺得儒家有問題,可就是找不出問題所在,甚至和房玄齡、杜如晦幾人都商討過。
或許都是學儒家思想的,對於儒家天生帶著好感,從而忽略了某些事情。
不像李承乾,給他找幾位老師,剛開始還學幾天,可後來不是逃課就是戲弄老師,弄的沒人敢教了。
就是因為沒有受到儒家的熏陶,才能說出剛才那番話。
李世民也明白了自己覺得不對的地方在哪裏。
數百年來,儒家思想就是教人識文斷字,可最後識字之人卻沒有增加,這就是問題。
又想到了李承乾弄的拚音,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長安城百姓你猜一個我猜一個,都能夠讀懂很多字了,這還是沒有老師的情況下。
要是有老師的情況下,恐怕學個一年,百姓們都能夠看得懂朝廷發下去的政令了,這可是好事。
看著麵前的兒子,李世民怎麽能不驕傲。
“太子,剛才你所說的那個什麽開學典禮,朕支持你。不過,再次之前,你要讓朝堂之中的大儒所屈服,所明白你對他們的威脅,讓他們在位謀其政的道理。”
李承乾沒想到剛才他說的話被李世民全聽見了。
不過也不算壞事。
“兒臣一定做到。”
“哈哈哈!”
看李承乾滿臉信心的樣子,李世民哈哈大笑了起來,對長孫皇後說道:“觀音婢,要是太子說服了這群大儒,還要你受累,帶著宮中一些嬪妃都去參加這開學典禮。”
“怎麽說,也讓他們看看太子弄的學堂,好叫他們安心。”
“是。”
……
辦完正事,李承乾迴到東宮就開始辦事。
“王泉,讓人告訴陳管家開學典禮的事情,九月一日,讓他務必將學堂的事情處理完,還有安保問題。如果長安百姓家的孩子也去讀書,那麽孤兒院和學堂,就不等跟工廠摻合在一起,中間砌一堵牆隔開。”
在南崖工業園,還是有很多技術的。
要是有心人利用孩子去偷技術,對李承乾來說都是麻煩事。
杜絕麻煩,直接砌一堵牆隔開,免去麻煩。
說著,他繼續吩咐道:“下一期的大唐周報,直接宣傳南崖工業園的學堂,免費教導百姓家的孩子讀書識字,有想要讓孩子讀書識字的都可以在九月一日開學典禮,將孩子送去南崖工業園。”
“全都免費嗎?”王泉整個頭皮都是麻的,弱弱的說道:“太子殿下,這長安城的孩子沒有十萬,也有八萬,真的要全都收嗎?”
學堂也安排不下這麽多的孩子啊。
十萬八萬?
李承乾一愣,這才想起來未及冠的都是孩子,跟後世未滿十八歲的都是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想了想,他搖頭道:“不……滿六歲到十四歲的孩子,沒有讀過書的,前一萬名報名的全收。”
一萬。
這也是不小的開支了。
每日吃喝拉撒,都需要錢。
雖然新的學堂能夠容納下兩萬人,可這開支都是南崖工業園出,那就是太子殿下這裏出。
有時候真的是心疼太子殿下。
不過王泉還是低頭應了一聲:“是。”
李承乾不在意王泉的想法,很多人不理解他,到最後變成理解,讚成,支持他都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另外,讓大唐會所、大唐錢莊、聚寶盆商行、慈善基金聯合發一個公告。”
王泉瞬間來了精神。
這麽多一起發公告,肯定是大事。
果不其然,李承乾一開口便是驚嚇了王泉的大事。
“就寫,孤願意和孔家共同創造大唐教育孩子的花園,所有商行,錢莊,商號聯合捐贈一百萬貫在長安、洛陽、廣陵(今揚州)、廣州、明州(今寧波)、吳郡(今蘇州)、錢塘(今杭州)、幽州(今北津兩地)、益州(今成都)、鄯州(今西寧)建造大唐學院。”
嘶!
一連串的地名,王泉都傻眼了。
而且大部分在南方,太子殿下這是要重點培養南方學子嗎?
說著,李承乾繼續道:“除開這一百萬貫外,每年慈善基金還會撥出十萬貫,給予這十地的補貼,讓教育在大唐發光發熱。”
“東宮還會專門成立教育機構,對這十地暗訪明察,要確認所有的花銷都落到實處。”
嘖嘖嘖!
王泉吃驚了,不過很快反應過來:“太子殿下,這是明麵上支持孔家,實則是打算擴大南崖工業園學堂的威望嗎?”
聞言的李承乾沒好氣瞪了眼王泉。
“你懂個屁,孤這是為了大唐的未來,花費如此巨大,就是為了一個學堂名聲?你怎麽不想想,讓各地的束修便宜,紙張便宜,筆墨便宜,家家戶戶孩子能夠讀的起書呢?”
“不管是儒家思想,又或者格物之派,現在要的是讓天下百姓識字,這才是最重要的。廣撒網的意思懂不懂?不求質量,先求數量,有了數量,再求質量。”
“哦哦。”王泉依舊是似懂非懂。
隻是覺得太子殿下花錢如流水。
還讓魏征去嶺南搞什麽造船廠,要投上千萬貫,一萬萬貫。
目前的情況,別說一萬萬貫了,這花錢速度,都比賺錢速度快了。
心中想著,王泉也不忘把事情交代下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