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遮羞布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 作者:90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孫皇後也是尷尬的看了眼李世民。
隻是實在不明白老爺子為何對這養老院如此執著。
難道真的對皇位還不放心。
如果是這樣,也難怪陛下不答應了。
可如此僵持著也不是辦法。
咕嚕!
就在落針可聞的時候,忽然傳來了一道肚子叫的聲音。
李世民瞬間臉紅的尷尬了。
從午膳開始就沒吃東西,現下天都黑了,他能不餓嗎?
長孫皇後更尷尬了,隻能試探著問道:“阿爺,這功臣養老院到底是做什麽的,能和二郎商量著來,眼下天都黑了,不如先用晚膳吧。”
想著好好坐下來吃頓飯,尋找解決的機會。
“哼。”
可李淵不上當,朝著李世民冷哼一聲:“朕都沒餓,他是飯桶嗎?”
李世民臉更黑了。
能一樣嗎?他已經一日未進食了。
噗!
李承乾想到了‘飯桶皇帝’忍不住的就笑出了聲。
可三道視線看過來,他笑不出來了。
特別是長孫皇後,眼神複雜的看著自己,就像是對自己這個兒子有點失望。
李承乾抿了抿唇:“父皇,母後。兒臣聽孫神醫說,一個人孤獨久了就容易生病。兒臣也是擔憂皇爺爺,所以想了大唐功臣養老院這個法子。”
看著三人疑惑的眼神。
他又繼續道:“讓皇爺爺隨意出宮肯定不安全,可大唐功臣養老院可不同。”
“讓跟著皇爺爺打天下的那些老臣有個解悶之處,還能夠讓百姓看到,大唐的功臣,朝廷有非常好的福利。”
“過十幾二十年,跟著父皇那群打天下的也老了。他們的孩子也要為大唐出生入死,開疆擴土。要是能讓功臣們沒有後顧之憂,將士們在戰場上也會拋頭顱撒熱血。”
這麽一說,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對視一眼,感覺很不錯的樣子。
可……老爺子對這個皇位是什麽心思,二人誰也不知道。
李承乾自然知道自己的爹娘想法,深吸一口氣道:“兒臣打算在曲池坊建造一個不夜城,已經安排人去收地了。不如將大唐功臣養老院也安置在曲池坊,如此一來不止不需要國庫和父皇的內帑出錢。所需建造的費用全由兒臣出,當初兒臣做生意的錢也是皇爺爺出,兒臣願意將曲池坊兩成的利潤用於大唐功臣養老院。”
“在大唐功臣養老院,會分數十個院子。屆時還望父皇和母後能同意,將宮內的內侍送一些去大唐功臣養老院,伺候這些功臣。”
“當然內侍的月俸無需父皇的內帑出,一切費用由曲池坊不夜城承擔。”
李世民低頭思索起來。
如此說來,徹底解決了李淵對皇位的覬覦。
讓宮中內侍過去,實際也就是說明了,不怕他李二安插人手。
甚至還不需要國庫和內帑拿出分文,便能夠為他這個皇帝博得一個厚待功臣的名聲。
長孫皇後卻想到了很多問題:“可這些功臣均有朝廷的封賞,讓他們去功臣養老院,他們願意嗎?”
這話倒讓李世民眼前一亮。
不管如何安排,他還是覺得現在就挺好。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還是希望李承乾能夠知難而退。
對於這個問題,李承乾早就有準備:“母後,功臣養老院本就是平時功臣們平時娛樂之所,並未限製他們的自由。”
“逢年過節,他們想兒孫滿堂自然可以迴去。可就是有些孤寡功臣,平時在府中也是一人,不如讓他們聚集在一起頤養天年。”
“而且父皇就沒想過大唐的土地製度有問題嗎?”
嗯?
這讓李世民、李淵、長孫皇後眼神瞬間一凝。
土地製度有問題?
這可是大唐建國規劃好的,更是立國根本。
怎麽會有問題。
李承乾這話讓李淵都有些不滿起來。
說著養老的事,怎麽就說起了土地的問題?
“皇爺爺,父皇,母後。”李承乾臉色嚴肅了幾分,拱手道:“大唐的土地可以說是軍功製,傳承製。”
“大唐現在有兩千萬人口,可父皇有沒有想過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要不了幾年人口會迎來爆發期?十年?二十年?又或者五十年後,人口會翻倍的上漲?”
“等到那時,大唐的土地還夠分嗎?”
三人突然陷入了沉思。
以前是糧食不夠,所以人口增長緩慢。
現在是不缺糧食,百姓不缺糧生活好了會幹什麽?
剩下的不就是生孩子?
李承乾嘴角提了提:“大唐建國已經十載有餘,已經有很多的土地落入了世家和勳貴的手中。難道沒想過土地製度出現了問題嗎?”
“如果再過五十年,世家要是不滅,百姓手中還會有土地嗎?”
“另一個方麵來說,父皇是大唐第二任皇帝,我便有二十多個兄弟姐妹,叔叔姑姑都有三十來個。”
“如果皇帝二十任,這皇親國戚是不是要數百?上千?一堆的封王和郡王?”
騰!
說的李世民和李淵二人頓時臉紅了起來。
因為他們的孩子確實有些多。
長孫皇後卻語氣微冷的斥責道:“承錢主要胡說,身為皇室,子嗣昌盛難道不是更好嗎?”
這話李世民和李淵也想說,但長孫皇後反應是最快的,生怕惹惱二人。
同時她也是心驚李承乾膽子真大。
竟然連皇嗣都敢議論。
李世民最想要的就是自己子嗣兄弟和睦,李承乾這話,屬實讓長孫皇後驚出了冷汗。
“母後。”李承乾絲毫不懼的說道:“子嗣昌盛並未錯,錯就錯在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沒有皇帝給子嗣權力,皇子也就不會囂張。”
“一代兩代還行,五代之後,皇子全是溫室裏的花朵,別說騎馬上陣了,恐怕足球都踢不動了。”
“因為他們會想,就算自己一事無成,他們也會富貴一生。迴了封地,不說占著大量土地,還要欺壓百姓,這難道是父皇所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嗎?”
嘶!
李世民眼神都變了。
這話是他說的沒錯,可他的兒子真有如此差勁?
“那你說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李世民陰沉著臉問道。
雖然不喜,但他也知道其中道理,並未苛責李承乾。
隻是思維限製了他,曆朝曆代都是如此,又能如何變?
長孫皇後卻知道李世民正在隱忍,生怕李承乾被責罰,連忙道:“陛下,承乾還是孩子,他所說的勿要放在心上。”
“讓他說。”李世民並未聽長孫皇後的勸諫。
李承乾看李世民真要聽,思忖著如何開口。
“很簡單,取消封王製。”
唿!
整個甘露殿靜的隻能聽見粗重的唿吸聲。
取消封王製?
這要是傳出去,之前被封王的那些人,還有宗族還不亂套?
就連李世民都被嚇到了。
他雖然能壓住文臣武將,可未必能壓住宗族。
李唐李唐,李在前,唐在後。
李氏宗族沒有得到利益,他們還會擁護李世民做這個皇帝嗎?
“當然。”李承乾解釋道:“這種改製不可能一蹴而就,之前封的肯定收不迴來,要做也是從未及冠這群皇子開始。”
“兒臣想過,身為皇子如何為大唐服務和百姓服務。皇室提供他們兒時生活所需,一旦及冠皇室隻需要給他們一處居所即可。至於生活的如何,全靠個人本事。”
“如果是如此,兒臣願獻出一半產業,資助所有宗族的孩子上學和生活。從此不再封王封地,就連朝堂亦是如此,爵位無傳承,無封地,隻有名頭。”
“大唐願為功臣養老。”
謔!
李世民和李淵兩人臉色都白了。
這是要將原有的製度全部推翻。
長孫皇後的嘴唇都哆嗦了一下,看向李承乾都不敢置信,這是自己的兒子。
如果真的按照李承乾如此去做,那朝堂肯定會翻天。
就連天下也會大亂。
李世民唿吸沉重,丹鳳眼深深注視著李承乾。
感覺這太子要是上位,大唐絕對要翻天。
不封王,不封地。
大唐出了內亂,宗室還願意拚了命的去平叛嗎?
爵位不繼承,不封地。
宗室都不願意,這群文臣武將還會願意給朝廷賣命嗎?
沒有足夠的利益,誰願意去買命?
“你可知如此做,朝堂會如何,大唐會如何,天下會如何?”李世民咬牙切齒的問道。
李承乾也是非常的嚴肅,一拱手:“兒臣知道,所以這並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深吸一口氣,他直接跪了下來。
“父皇,兒臣隻是希望對待大唐百姓能夠公平公正,能夠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大唐文人能夠真正的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萬萬不能州官放火,百姓點燈。”
“如今百姓能吃飽,可百姓的生活還是在水深火熱,皇子封地的百姓父皇可有看過?皇爺爺可有看過?封爵官員的封地可又有看過?”
“大唐百姓每日有生有死,可有多少百姓是老死病死?又有多少百姓是餓死,打死?”
嘶!
不得說,這話非常重了。
李世民眼神都陰鷙了起來。
多少百姓老死病死?
又有多少百姓餓死,打死?
這話很重,對於他這個皇帝而言就是極重。
無時無刻在說他這個皇帝不稱職。
是啊,沒人說他一直以為大唐百姓能吃飽就行。
可一旦遮羞布扯下,李世民感覺被人扇了幾巴掌一般。
恐怕他的天下,每日有百姓被人打死。
可誰又會跟他這個皇帝說一個百姓的死活呢?
默默的閉上了雙眼。
李世民很憤怒,沒錯他憤怒李承乾扯下了遮羞布,可又欣慰,身為太子,他比自己稱職,比自己愛民。
隻是實在不明白老爺子為何對這養老院如此執著。
難道真的對皇位還不放心。
如果是這樣,也難怪陛下不答應了。
可如此僵持著也不是辦法。
咕嚕!
就在落針可聞的時候,忽然傳來了一道肚子叫的聲音。
李世民瞬間臉紅的尷尬了。
從午膳開始就沒吃東西,現下天都黑了,他能不餓嗎?
長孫皇後更尷尬了,隻能試探著問道:“阿爺,這功臣養老院到底是做什麽的,能和二郎商量著來,眼下天都黑了,不如先用晚膳吧。”
想著好好坐下來吃頓飯,尋找解決的機會。
“哼。”
可李淵不上當,朝著李世民冷哼一聲:“朕都沒餓,他是飯桶嗎?”
李世民臉更黑了。
能一樣嗎?他已經一日未進食了。
噗!
李承乾想到了‘飯桶皇帝’忍不住的就笑出了聲。
可三道視線看過來,他笑不出來了。
特別是長孫皇後,眼神複雜的看著自己,就像是對自己這個兒子有點失望。
李承乾抿了抿唇:“父皇,母後。兒臣聽孫神醫說,一個人孤獨久了就容易生病。兒臣也是擔憂皇爺爺,所以想了大唐功臣養老院這個法子。”
看著三人疑惑的眼神。
他又繼續道:“讓皇爺爺隨意出宮肯定不安全,可大唐功臣養老院可不同。”
“讓跟著皇爺爺打天下的那些老臣有個解悶之處,還能夠讓百姓看到,大唐的功臣,朝廷有非常好的福利。”
“過十幾二十年,跟著父皇那群打天下的也老了。他們的孩子也要為大唐出生入死,開疆擴土。要是能讓功臣們沒有後顧之憂,將士們在戰場上也會拋頭顱撒熱血。”
這麽一說,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對視一眼,感覺很不錯的樣子。
可……老爺子對這個皇位是什麽心思,二人誰也不知道。
李承乾自然知道自己的爹娘想法,深吸一口氣道:“兒臣打算在曲池坊建造一個不夜城,已經安排人去收地了。不如將大唐功臣養老院也安置在曲池坊,如此一來不止不需要國庫和父皇的內帑出錢。所需建造的費用全由兒臣出,當初兒臣做生意的錢也是皇爺爺出,兒臣願意將曲池坊兩成的利潤用於大唐功臣養老院。”
“在大唐功臣養老院,會分數十個院子。屆時還望父皇和母後能同意,將宮內的內侍送一些去大唐功臣養老院,伺候這些功臣。”
“當然內侍的月俸無需父皇的內帑出,一切費用由曲池坊不夜城承擔。”
李世民低頭思索起來。
如此說來,徹底解決了李淵對皇位的覬覦。
讓宮中內侍過去,實際也就是說明了,不怕他李二安插人手。
甚至還不需要國庫和內帑拿出分文,便能夠為他這個皇帝博得一個厚待功臣的名聲。
長孫皇後卻想到了很多問題:“可這些功臣均有朝廷的封賞,讓他們去功臣養老院,他們願意嗎?”
這話倒讓李世民眼前一亮。
不管如何安排,他還是覺得現在就挺好。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還是希望李承乾能夠知難而退。
對於這個問題,李承乾早就有準備:“母後,功臣養老院本就是平時功臣們平時娛樂之所,並未限製他們的自由。”
“逢年過節,他們想兒孫滿堂自然可以迴去。可就是有些孤寡功臣,平時在府中也是一人,不如讓他們聚集在一起頤養天年。”
“而且父皇就沒想過大唐的土地製度有問題嗎?”
嗯?
這讓李世民、李淵、長孫皇後眼神瞬間一凝。
土地製度有問題?
這可是大唐建國規劃好的,更是立國根本。
怎麽會有問題。
李承乾這話讓李淵都有些不滿起來。
說著養老的事,怎麽就說起了土地的問題?
“皇爺爺,父皇,母後。”李承乾臉色嚴肅了幾分,拱手道:“大唐的土地可以說是軍功製,傳承製。”
“大唐現在有兩千萬人口,可父皇有沒有想過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要不了幾年人口會迎來爆發期?十年?二十年?又或者五十年後,人口會翻倍的上漲?”
“等到那時,大唐的土地還夠分嗎?”
三人突然陷入了沉思。
以前是糧食不夠,所以人口增長緩慢。
現在是不缺糧食,百姓不缺糧生活好了會幹什麽?
剩下的不就是生孩子?
李承乾嘴角提了提:“大唐建國已經十載有餘,已經有很多的土地落入了世家和勳貴的手中。難道沒想過土地製度出現了問題嗎?”
“如果再過五十年,世家要是不滅,百姓手中還會有土地嗎?”
“另一個方麵來說,父皇是大唐第二任皇帝,我便有二十多個兄弟姐妹,叔叔姑姑都有三十來個。”
“如果皇帝二十任,這皇親國戚是不是要數百?上千?一堆的封王和郡王?”
騰!
說的李世民和李淵二人頓時臉紅了起來。
因為他們的孩子確實有些多。
長孫皇後卻語氣微冷的斥責道:“承錢主要胡說,身為皇室,子嗣昌盛難道不是更好嗎?”
這話李世民和李淵也想說,但長孫皇後反應是最快的,生怕惹惱二人。
同時她也是心驚李承乾膽子真大。
竟然連皇嗣都敢議論。
李世民最想要的就是自己子嗣兄弟和睦,李承乾這話,屬實讓長孫皇後驚出了冷汗。
“母後。”李承乾絲毫不懼的說道:“子嗣昌盛並未錯,錯就錯在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沒有皇帝給子嗣權力,皇子也就不會囂張。”
“一代兩代還行,五代之後,皇子全是溫室裏的花朵,別說騎馬上陣了,恐怕足球都踢不動了。”
“因為他們會想,就算自己一事無成,他們也會富貴一生。迴了封地,不說占著大量土地,還要欺壓百姓,這難道是父皇所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嗎?”
嘶!
李世民眼神都變了。
這話是他說的沒錯,可他的兒子真有如此差勁?
“那你說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李世民陰沉著臉問道。
雖然不喜,但他也知道其中道理,並未苛責李承乾。
隻是思維限製了他,曆朝曆代都是如此,又能如何變?
長孫皇後卻知道李世民正在隱忍,生怕李承乾被責罰,連忙道:“陛下,承乾還是孩子,他所說的勿要放在心上。”
“讓他說。”李世民並未聽長孫皇後的勸諫。
李承乾看李世民真要聽,思忖著如何開口。
“很簡單,取消封王製。”
唿!
整個甘露殿靜的隻能聽見粗重的唿吸聲。
取消封王製?
這要是傳出去,之前被封王的那些人,還有宗族還不亂套?
就連李世民都被嚇到了。
他雖然能壓住文臣武將,可未必能壓住宗族。
李唐李唐,李在前,唐在後。
李氏宗族沒有得到利益,他們還會擁護李世民做這個皇帝嗎?
“當然。”李承乾解釋道:“這種改製不可能一蹴而就,之前封的肯定收不迴來,要做也是從未及冠這群皇子開始。”
“兒臣想過,身為皇子如何為大唐服務和百姓服務。皇室提供他們兒時生活所需,一旦及冠皇室隻需要給他們一處居所即可。至於生活的如何,全靠個人本事。”
“如果是如此,兒臣願獻出一半產業,資助所有宗族的孩子上學和生活。從此不再封王封地,就連朝堂亦是如此,爵位無傳承,無封地,隻有名頭。”
“大唐願為功臣養老。”
謔!
李世民和李淵兩人臉色都白了。
這是要將原有的製度全部推翻。
長孫皇後的嘴唇都哆嗦了一下,看向李承乾都不敢置信,這是自己的兒子。
如果真的按照李承乾如此去做,那朝堂肯定會翻天。
就連天下也會大亂。
李世民唿吸沉重,丹鳳眼深深注視著李承乾。
感覺這太子要是上位,大唐絕對要翻天。
不封王,不封地。
大唐出了內亂,宗室還願意拚了命的去平叛嗎?
爵位不繼承,不封地。
宗室都不願意,這群文臣武將還會願意給朝廷賣命嗎?
沒有足夠的利益,誰願意去買命?
“你可知如此做,朝堂會如何,大唐會如何,天下會如何?”李世民咬牙切齒的問道。
李承乾也是非常的嚴肅,一拱手:“兒臣知道,所以這並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深吸一口氣,他直接跪了下來。
“父皇,兒臣隻是希望對待大唐百姓能夠公平公正,能夠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大唐文人能夠真正的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萬萬不能州官放火,百姓點燈。”
“如今百姓能吃飽,可百姓的生活還是在水深火熱,皇子封地的百姓父皇可有看過?皇爺爺可有看過?封爵官員的封地可又有看過?”
“大唐百姓每日有生有死,可有多少百姓是老死病死?又有多少百姓是餓死,打死?”
嘶!
不得說,這話非常重了。
李世民眼神都陰鷙了起來。
多少百姓老死病死?
又有多少百姓餓死,打死?
這話很重,對於他這個皇帝而言就是極重。
無時無刻在說他這個皇帝不稱職。
是啊,沒人說他一直以為大唐百姓能吃飽就行。
可一旦遮羞布扯下,李世民感覺被人扇了幾巴掌一般。
恐怕他的天下,每日有百姓被人打死。
可誰又會跟他這個皇帝說一個百姓的死活呢?
默默的閉上了雙眼。
李世民很憤怒,沒錯他憤怒李承乾扯下了遮羞布,可又欣慰,身為太子,他比自己稱職,比自己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