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孫皇後不停的囑咐,來自母愛的教導,李承乾定是不斷點頭。


    可迴東宮之後,他就全忘了。


    讓他對朝堂上那些老家夥恭敬,也要看配不配。


    當然除了那些真正為大唐好的人當然不算。


    若是那些世家和腐儒,就別怪他李承乾不給麵子了。


    天微微亮。


    李承乾便被王泉喊了起來,一身起床氣讓他很不爽。


    收拾完抵達太極宮之時,他看誰都不順眼。


    眾官員注意到李承乾的到來,也是紛紛拱手行禮。


    特別是五姓七望的官員在拱手的時候,嘴角還帶著冷笑。


    李承乾麵對這些世家之人,更是沒好臉色。


    要不是這群人,他現在恐怕還在被窩裏做著自己未來三宮六院的美夢。


    哼。


    麵對李承乾冷眼,世家官員並未生氣,甚至還有洋洋得意。


    魏征和李靖看了眼世家之人,走到了李承乾身邊。


    不管怎麽樣,他們也是太子老師。


    李承乾第一日上朝,他們還是需要叮囑一番。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魏師,李師,早啊。”麵對兩人,李承乾還是比較客氣的。


    未來他還需要二人的助力。


    魏征頷首,眼角瞥了世家一眼,提醒道:“殿下,世家之人上奏此事,恐怕沒有如此簡單。還請殿下上朝的時候盡量少說,多看。”


    “若有事,老臣自會站出來。”


    聞言的李承乾有些詫異。


    沒想到大唐第一噴子,如此幫自己。


    史書上魏征可不止懟李世民,彈劾太子的也不少。


    總不能因為現在是自己老師就開始偏心了吧?


    李靖這個時候也附和著說道:“殿下,魏大夫說的沒錯,如果世家刁難於你,千萬別衝動。特別是他們讓殿下接什麽事,萬萬不可答應。”


    這也是李靖最擔心的。


    隻要太子不衝動,陛下肯定不會給未及冠的太子安排什麽任務。


    李承乾自是知道兩位的好意。


    “學生謝過老師,還請老師放心,學生並不是傻子。世家此等小伎倆,學生早就識破。”


    沒錯,李承乾認為世家這等行為就是捧殺。


    各種吹捧,等人廢了,就是他們出擊的時候。


    或許之前的李承乾會上當,可這些世家猜錯了,畢竟他已經不是曆史上那個造反失敗的李承乾了。


    魏征和李靖對視一眼,鬆了口氣。


    “那就好。”


    宮門打開。


    百官紛紛湧入。


    進入太極殿,李承乾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位置,但他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身為太子肯定是比百官高一個位置。


    可到底是左邊還是右邊?


    左邊是武將,右邊是文官。


    按照李承乾的心思,他還是比較喜歡武將這邊。


    想了想,他還是走向了武將這邊。


    看著一張張熟悉又陌生的臉,李承乾臉上帶著笑意,跟大家都點了點頭。


    特別是程咬金,咧著大嘴,一臉諂媚的表情。


    李承乾嘴角抽了抽,總覺得程咬金饞自己的身子。


    走到了河間郡王李孝恭和代國公李靖的麵前,李承乾二話不說就站在了二人前麵一個位置。


    這一動作讓太極殿內的文武百官臉色都有些怪異。


    在這種老狐狸紮堆的地方,李承乾這舉動,讓他們心思活絡了起來。


    第一個想法就是,太子親近武將。


    大唐七成以上的武將都是李世民的支持者,太子如此行為,確實有些奇怪。


    父子是冤家。


    何況在皇族,皇帝和太子天然是對手。


    “陛下到。”


    還未等百官想通,就傳來張阿難那奸細的嗓音。


    李世民一臉威武霸氣的走到了龍椅上坐下。


    忽然在視線中出現了一個小個子,他看了過去,發現是李承乾愣了愣。


    這才反應過來,今日起太子第一日上朝聽政。


    可……怎麽站在武將這邊?


    張阿難也注意到了李承乾驚訝了一下。


    “拜見陛下。”


    文武百官紛紛捧著笏板彎腰道。


    李世民迴過神,也不在意李承乾的站位,這種事情在朝堂也不好說。


    當他準備說免禮的時候,太極殿突兀的傳來了一道稚嫩的聲音:“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額……


    整個太極殿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這邊。


    因為整個太極殿,也隻有李承乾的聲音最有分辨度。


    李承乾自然知道萬歲一詞在貞觀時期還未出現。


    第一次上朝,總要露個臉。


    李世民卻琢磨了一番,對於萬歲一詞不知道沒什麽,特別喜歡。


    可當著百官的麵,他又不能表現出來。


    “太子,這是何意?”


    李承乾驕傲的昂起了頭,掃了眼文官隊伍裏的某些人,一臉得意之色。


    朝李世民拱手道:“父皇,皇帝象征著權力和地位,自然不能與百姓相比。百姓活百歲已經是極限,那麽皇帝當然是活萬歲才能夠彰顯地位。”


    “兒臣內心希望父皇萬歲,第一次上朝一緊張,便將心裏話喊了出來。”


    武將們聽了這解釋,紛紛頷首覺得有道理。


    可文官那邊就精彩了。


    有人讚同,有人歎息,更甚有人是一臉不忿。


    不憤的那群人當然不需要說是誰。


    “好好好。”李世民很開心,雖然知道萬歲不可能,但李承乾這番解釋,他很滿意。


    這個時候,魏征忽然捧著笏板站出來。


    “陛下,太子心係陛下,若以後稱唿陛下加上萬歲,想必也能將今日太子之孝心流傳萬年。”


    身為太子老師,這個時候第一個站出來,很明顯是力挺了。


    大唐第一噴子在這裏,你們要欺負太子,那就要掂量掂量了。


    李靖也是心領神會的拱手道:“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武將這邊本就覺得有道理,有人站出來,他們也是二話不說力挺。


    一瞬間站出來大多數的人。


    唯獨王珪等人,咬牙切齒的盯著李承乾的背影。


    哪怕是長孫無忌,也是有些意外看著李承乾。


    不是說陛下和太子不和睦嗎?


    怎麽第一日,太子就舔上了?


    消息有誤啊。


    “好好好,豆盧寬何在?”李世民滿臉笑意的喊了一聲。


    “臣在。”豆盧寬出列。


    李世民指了指豆盧寬:“著禮部將此事記下,以後上朝便如此喊。”


    “諾。”


    對於李世民登基後的願望就是做千古一帝。


    今日之事,能夠流芳百世,他求都求不來。


    “好了,諸位愛卿今日有何事啟奏?”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笑意絲毫未減。


    看了眼李承乾非常滿意。


    可在滿意也不能耽誤朝政,特別是這種時候,絕對不能得意忘形。


    忽然杜如晦捧著笏板站了出來。


    “陛下,江夏郡王傳來軍報。突厥已退,伏首突厥戰俘三千餘,該如何處置。”


    李承乾一聽俘虜,眼前說了一亮。


    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


    就在他發愣的時候,李世民開口了:“克明,以往如何處置?”


    杜如晦想也沒想的說道:“以往為彰顯我大唐禮儀之邦,大國風範,禁止殺俘,戰事結束便會將人放迴部族。”


    “既然如此……”


    李世民也沒在意,正打算同意這樣的做法,李承乾忽然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


    所有人也是看向了李承乾。


    俘虜以往都是放迴去,因為大唐糧食有限,不放迴去,又不能殺俘,總不能留著消耗糧食吧?


    魏征和李靖也是驚了一下,不知道李承乾想幹什麽。


    放俘虜已經是大唐軍隊的傳統了。


    而世家等人露出了冷笑,這種事情太子都要站出來反對,沒事找事。


    不過他們讓太子上朝聽政,不就是希望這種事發生嗎?


    “哦?”李世民眉頭緊皺,看著李承乾跳出來,有些不悅。


    因為這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人放迴去。


    可現在太子跳出來,他身為皇帝也不能堵住李承乾的嘴:“太子你說說,有何不同意見。”


    李承乾思忖一番,才道:“戰俘就應該接受審判,抓了放,放了抓,循環反複,最後損失的都是大唐的將士。”


    “今日俘虜三千餘,放迴去了,明日三千人都會和大部隊來繼續劫掠大唐。”


    “突厥俘虜的命是命,大唐百姓和將士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


    特別是武將們暗暗握緊了拳頭。


    這種情況也是他們最煩惱的,抓了放,放了抓。


    循環反複。


    “太子殿下,你說審判如何審判?”王珪露出了冷笑出列問道。


    李承乾看都不看王珪那討厭的臉:“大唐百姓犯了律法有官府審判,那麽大唐的俘虜,就該有朝廷審判。”


    這……


    在場之人聽了之後,第一個念頭便是:好像有些道理。


    李承乾不顧大家的想法,雙手負背頭頭是道的解釋:“我們可以成立一個軍事衙門,就在兵部名下。專門負責俘虜事宜。”


    “比如一些將領,做了什麽傷天害理之事,該砍的砍,該罰的罰。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天經地義。”


    “大唐自詡天朝,那麽我們就有審判俘虜的權力。不然其他國家,其他部落心情好了來搶一番,心情不好來搶一番,將大唐當什麽了?”


    說著,李承乾還氣憤的哼了一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90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90後並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