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聰慧的長孫皇後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 作者:90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承乾看著李世民愈笑不笑的樣子,無語至極。
堂堂亞洲州長,天可汗,大唐皇帝因為內帑多了十五萬貫這副樣子,也是鬱悶。
看來這大唐皇帝是真的窮。
不過他也是有些心疼,聽說早朝世家聯合起來彈劾,李承乾當即下令,讓及時彩那邊將十五萬貫送進宮。
再怎麽說大唐還是李世民說的算。
想要讓李世民扛下壓力,李承乾覺得還是要賄賂賄賂。
畢竟長安城暗渠和下水道疏通,還要從李世民的內帑出。
為了能夠繼續賺錢,李承乾也是狠狠的心疼一把。
李世民注意幾道視線注視著自己,知道這表情有些不符皇帝的威嚴,輕咳兩聲轉移話題道:
“咳咳,那這錢朕就收下了,正好要疏通長安城的暗渠和下水道。”
隨後李世民上演了花式變臉,立即嚴肅了表情,丹鳳眼散發出了威嚴。
“太子,這衛生部確定能防止瘟疫?”
“確定。”李承乾雖然感覺自己這個便宜老爹很丟皇帝的份,但很多事還需要用到,所以迴答問題也不失幾分恭敬。
李世民微微頷首,想到公廁,他又好奇的問了一句:“至於太子你所說的公廁,朕並不覺得有太大用處,國庫空虛,朕的內帑也是拮據的很,此事還是暫時放一放吧。”
事有輕重緩急。
本來他可以直接拒絕,看李承乾主動送了錢給自己,李世民也是解釋了一番,以免誤會。
隻是這個解釋,永遠高高在上。
一句沒錢,被李世民說成了國家大事一般。
李承乾撇撇嘴,可公廁的用處他還是爭取了一番。
“父皇,公廁是預防瘟疫重要的環節,而且能便利百姓,此事還望父皇應允。”
“這……”李世民皺緊了眉頭。
瞥了眼殿外的一箱箱銅錢,抿了抿唇。
這十五萬貫疏通暗渠和下水道也就勉強夠維持,要是再建如此之多的公廁。
按照李承乾的規劃,108坊建造公廁需要五百數。
雖然不知道建造的成本幾何,可一看數量,李世民都咂舌不已。
“此事就不能緩一緩?”李世民咬了咬牙。
語氣低了幾分,還是希望李承乾能理解他。
不料李承乾搖搖頭:“不能。”
這種事情能一次性辦,憑什麽要分兩次。
長孫皇後好奇的問了一句:“承乾何為公廁?”
一旁的李世民看李承乾一副不妥協的樣子,撇撇嘴:“你跟你母後解釋吧。”
“諾。”
李承乾跟長孫皇後解釋了公廁和化糞池的原理。
講解的還算詳細。
聽的李世民也是皺眉不已。
什麽細菌他聽不懂。
但聽說細菌就是導致瘟疫的主要原因,而且還有孫思邈做背書,他瞬間猶豫了起來。
在花錢和防止瘟疫之中糾結。
不怪李世民有這樣的想法,畢竟瘟疫並沒有發生,而且長安城上次發生瘟疫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加上手頭並沒有多餘的銀錢,就讓李世民很糾結。
可又害怕李承乾所說的瘟疫到來,而且在長安城數十萬人當中爆發。
屆時肯定是滅頂之災。
長孫皇後倒覺得公廁是有必要的,隻是化糞池這新事物感到了好奇:“承乾,這化糞池南崖村用了嗎?”
問這話,長孫皇後也是有私心的。
如果南崖村都用了,不但說明了好用,而且是必要性的。
同樣也是替李世民問的。
好用之物,身為皇帝的李世民肯定就不能糾結銀錢了。
長孫皇後太了解身邊這位陛下了。
任何憂愁的事情,隻要了解一二,便能想到李世民煩惱之事。
李承乾被問懵了,隻能搖了搖頭:“迴母後,南崖村並未使用化糞池。”
不是他不用,屬實忘了。
而且去年建房子的時候,本身就人手欠缺,化糞池這東西也沒有弄出來。
去了曲江池之後他才想起來化糞池之物。
這迴答把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給弄無語了。
和著你在這裏說化糞池好處,南崖村你自己的地盤也沒弄。
李承乾尷尬的扯了扯嘴唇,怎麽會看不懂兩人看自己的眼神,隻能解釋:“父皇,母後。並非兒臣不用,而是化糞池此物兒臣並未研究,隻知道原理。而南崖村人口並不多,暫時也用不到此物。”
額…..
好像有幾分道理。
南崖村才多少人?
長孫皇後又好奇的問道:“未研究,何以知道原理?”
“兒臣是在一本古籍之中發現,記載此物乃海對麵之國人口密集之處使用。”李承乾解釋不明白,隻能又瞎扯到古籍之中。
“古籍?”長孫皇後皺了皺眉。
很明顯不太信。
李承乾從小不愛看書,李世民不知道,她這個後宮之主會不知道?
可屬實李承乾過於造孽,雖然不愛看書,但提出的問題把所有的老師都難住了。
最後也隻能隨李承乾的意。
不讀書吧,懂得倒挺多。
除了寫的字不行,其他的似乎無師自通一般。
李承乾點點頭,看向了李世民。
“之前兒臣已和父皇解釋過古籍一事,如今的琉璃製造,貞觀犁、造紙術、活字印刷、彩票等全都是古籍之中記載,甚至還有新式武器。”
“因此書太過妖孽,兒臣看完以後便燒毀了,以防被歹人所得。”
長孫皇後半信半疑,但還是看了眼李世民。
後者閉眼頷首。
半信半疑是因為李承乾確實製造出了這些東西。
她思忖過後,還是問了一句:“此書為何名?”
打算問清楚,找人去查一查這本書。
如果真如同李承乾所說如此妖孽,定不能讓此書流傳到民間,以免威脅到李唐江山。
李承乾偷看了眼李世民,迴答:“百科全書。”
說出這四個字的時候,他內心還是非常想笑的。
確實是百科全書,裏麵什麽都有,不是百科是什麽?
其實李世民早就詢問過書名,也讓百騎司密探去調查了。
可最終沒有結果。
不過想想此書如此神奇,恐怕也是孤本。
畢竟要是流傳世間……李世民都不敢想象後果。
火槍、大炮、鐵船等物,誰也不敢想象。
長孫皇後抿著唇:“既然化糞池南崖村並未使用,還是慎重為好,倒是公廁臣妾倒是覺得可以。”
這話讓李世民瞪大了眼。
沒想到長孫皇後竟然覺得公廁好?
長孫皇後安慰的說道:“陛下,聽臣妾說完。黃白之物在鄉間多用於田間肥料,以往長安城都是倒入渭水河,久而久之確實有不妥之處。”
“如果公廁能夠利用起來,專門讓人將此物每日運出長安城,給予周邊莊子,豈不是一舉兩得?”
這麽一說,不止李世民丹鳳眼撐大了些,李承乾也是驚訝無比。
對呀,他怎麽沒想到。
總想著化糞池了,可長安城和後世那些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還是有區別的。
人口也是有差距的。
古代沒有化肥,排泄物不就是天然的肥料嗎?
浪費,不如拿去肥沃土地。
“母後英明。”長孫皇後果然是千古賢後,看問題都不一樣,這話李承乾也是真心誇讚。
因為他心中很快有一係列計劃了。
長孫皇後被誇獎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提出了這個辦法,但還是有問題。
“雖然此法甚好,公廁好解決,百姓家和世家勳貴府上可就不好辦了。”
聞言,李世民也是皺緊了眉。
確實如此。
公廁隻要安排人拉走就行,可百姓和世家勳貴難道就不會繼續往渭水裏倒了嗎?
反倒是李承乾這個時候拱手道:“父皇母後。兒臣有一法,不止能夠將公廁錢賺迴來,還能讓國庫多一項進賬。”
有錢賺?
李世民連忙道:“什麽辦法?”
能充盈國庫,是李世民這個皇帝最想做的事。
眼下有辦法,他不得不激動。
“父皇,此法雖然不能給國庫帶來多少收益,可蚊子再小也是肉。”李承乾思忖一番道:“其實很簡單,由朝廷出錢修建公廁,反正需要有人將此物運出長安城為何不能讓人上門去收?”
“嗯?”李世民一聽,眉頭便皺了起來。
上門去收黃白之物?
還能賺錢?
怎麽聽著這麽不靠譜?
長孫皇後卻眼前一亮:“承乾你的意思是讓人上門去收,這讓百姓就不需要出門去倒,每月交固定的稅錢嗎?”
“沒錯。”李承乾露出了一個微笑。
李世民眉頭絲毫沒有舒展,看著母子倆心有靈犀,他卻撇撇嘴。
這事怎麽收?
拉著……屎,全長安城跑?
原本一處臭,現在全城臭?
想想那個味道,李世民都犯惡心。
李承乾詳細的說了操作流程:“父皇,如每家每戶5文錢,可按照坊市定價,世家勳貴的坊市可以每月收一貫。畢竟他們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哪怕是黃白之物,都覺得比百姓要高貴。”
“既然高貴那就多收一些。要是長安城有一萬戶繳納,一月最少都有百貫收入,每年有千餘貫。”
“除去工錢,還是有利潤的。要是再把此物賣於長安城周邊的莊子,也有一筆收益。”
“在賺錢的同時,還能夠解決亂倒的問題,不止防止瘟疫有效,還能夠讓外邦使臣看看大唐長安的繁華和幹淨。”
眾所周知古代一個百萬級人口的城市,絕對是髒亂差。
李世民也陷入了想象之中。
如果是展現大唐,那就另當別論了。
“至於氣味問題,完全可以在宵禁結束之前。這在的話,等百姓醒了,氣味早就消散了。”
妙啊!
唯一的擔憂都解決了,李世民又覺得此法可行了。
堂堂亞洲州長,天可汗,大唐皇帝因為內帑多了十五萬貫這副樣子,也是鬱悶。
看來這大唐皇帝是真的窮。
不過他也是有些心疼,聽說早朝世家聯合起來彈劾,李承乾當即下令,讓及時彩那邊將十五萬貫送進宮。
再怎麽說大唐還是李世民說的算。
想要讓李世民扛下壓力,李承乾覺得還是要賄賂賄賂。
畢竟長安城暗渠和下水道疏通,還要從李世民的內帑出。
為了能夠繼續賺錢,李承乾也是狠狠的心疼一把。
李世民注意幾道視線注視著自己,知道這表情有些不符皇帝的威嚴,輕咳兩聲轉移話題道:
“咳咳,那這錢朕就收下了,正好要疏通長安城的暗渠和下水道。”
隨後李世民上演了花式變臉,立即嚴肅了表情,丹鳳眼散發出了威嚴。
“太子,這衛生部確定能防止瘟疫?”
“確定。”李承乾雖然感覺自己這個便宜老爹很丟皇帝的份,但很多事還需要用到,所以迴答問題也不失幾分恭敬。
李世民微微頷首,想到公廁,他又好奇的問了一句:“至於太子你所說的公廁,朕並不覺得有太大用處,國庫空虛,朕的內帑也是拮據的很,此事還是暫時放一放吧。”
事有輕重緩急。
本來他可以直接拒絕,看李承乾主動送了錢給自己,李世民也是解釋了一番,以免誤會。
隻是這個解釋,永遠高高在上。
一句沒錢,被李世民說成了國家大事一般。
李承乾撇撇嘴,可公廁的用處他還是爭取了一番。
“父皇,公廁是預防瘟疫重要的環節,而且能便利百姓,此事還望父皇應允。”
“這……”李世民皺緊了眉頭。
瞥了眼殿外的一箱箱銅錢,抿了抿唇。
這十五萬貫疏通暗渠和下水道也就勉強夠維持,要是再建如此之多的公廁。
按照李承乾的規劃,108坊建造公廁需要五百數。
雖然不知道建造的成本幾何,可一看數量,李世民都咂舌不已。
“此事就不能緩一緩?”李世民咬了咬牙。
語氣低了幾分,還是希望李承乾能理解他。
不料李承乾搖搖頭:“不能。”
這種事情能一次性辦,憑什麽要分兩次。
長孫皇後好奇的問了一句:“承乾何為公廁?”
一旁的李世民看李承乾一副不妥協的樣子,撇撇嘴:“你跟你母後解釋吧。”
“諾。”
李承乾跟長孫皇後解釋了公廁和化糞池的原理。
講解的還算詳細。
聽的李世民也是皺眉不已。
什麽細菌他聽不懂。
但聽說細菌就是導致瘟疫的主要原因,而且還有孫思邈做背書,他瞬間猶豫了起來。
在花錢和防止瘟疫之中糾結。
不怪李世民有這樣的想法,畢竟瘟疫並沒有發生,而且長安城上次發生瘟疫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加上手頭並沒有多餘的銀錢,就讓李世民很糾結。
可又害怕李承乾所說的瘟疫到來,而且在長安城數十萬人當中爆發。
屆時肯定是滅頂之災。
長孫皇後倒覺得公廁是有必要的,隻是化糞池這新事物感到了好奇:“承乾,這化糞池南崖村用了嗎?”
問這話,長孫皇後也是有私心的。
如果南崖村都用了,不但說明了好用,而且是必要性的。
同樣也是替李世民問的。
好用之物,身為皇帝的李世民肯定就不能糾結銀錢了。
長孫皇後太了解身邊這位陛下了。
任何憂愁的事情,隻要了解一二,便能想到李世民煩惱之事。
李承乾被問懵了,隻能搖了搖頭:“迴母後,南崖村並未使用化糞池。”
不是他不用,屬實忘了。
而且去年建房子的時候,本身就人手欠缺,化糞池這東西也沒有弄出來。
去了曲江池之後他才想起來化糞池之物。
這迴答把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給弄無語了。
和著你在這裏說化糞池好處,南崖村你自己的地盤也沒弄。
李承乾尷尬的扯了扯嘴唇,怎麽會看不懂兩人看自己的眼神,隻能解釋:“父皇,母後。並非兒臣不用,而是化糞池此物兒臣並未研究,隻知道原理。而南崖村人口並不多,暫時也用不到此物。”
額…..
好像有幾分道理。
南崖村才多少人?
長孫皇後又好奇的問道:“未研究,何以知道原理?”
“兒臣是在一本古籍之中發現,記載此物乃海對麵之國人口密集之處使用。”李承乾解釋不明白,隻能又瞎扯到古籍之中。
“古籍?”長孫皇後皺了皺眉。
很明顯不太信。
李承乾從小不愛看書,李世民不知道,她這個後宮之主會不知道?
可屬實李承乾過於造孽,雖然不愛看書,但提出的問題把所有的老師都難住了。
最後也隻能隨李承乾的意。
不讀書吧,懂得倒挺多。
除了寫的字不行,其他的似乎無師自通一般。
李承乾點點頭,看向了李世民。
“之前兒臣已和父皇解釋過古籍一事,如今的琉璃製造,貞觀犁、造紙術、活字印刷、彩票等全都是古籍之中記載,甚至還有新式武器。”
“因此書太過妖孽,兒臣看完以後便燒毀了,以防被歹人所得。”
長孫皇後半信半疑,但還是看了眼李世民。
後者閉眼頷首。
半信半疑是因為李承乾確實製造出了這些東西。
她思忖過後,還是問了一句:“此書為何名?”
打算問清楚,找人去查一查這本書。
如果真如同李承乾所說如此妖孽,定不能讓此書流傳到民間,以免威脅到李唐江山。
李承乾偷看了眼李世民,迴答:“百科全書。”
說出這四個字的時候,他內心還是非常想笑的。
確實是百科全書,裏麵什麽都有,不是百科是什麽?
其實李世民早就詢問過書名,也讓百騎司密探去調查了。
可最終沒有結果。
不過想想此書如此神奇,恐怕也是孤本。
畢竟要是流傳世間……李世民都不敢想象後果。
火槍、大炮、鐵船等物,誰也不敢想象。
長孫皇後抿著唇:“既然化糞池南崖村並未使用,還是慎重為好,倒是公廁臣妾倒是覺得可以。”
這話讓李世民瞪大了眼。
沒想到長孫皇後竟然覺得公廁好?
長孫皇後安慰的說道:“陛下,聽臣妾說完。黃白之物在鄉間多用於田間肥料,以往長安城都是倒入渭水河,久而久之確實有不妥之處。”
“如果公廁能夠利用起來,專門讓人將此物每日運出長安城,給予周邊莊子,豈不是一舉兩得?”
這麽一說,不止李世民丹鳳眼撐大了些,李承乾也是驚訝無比。
對呀,他怎麽沒想到。
總想著化糞池了,可長安城和後世那些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還是有區別的。
人口也是有差距的。
古代沒有化肥,排泄物不就是天然的肥料嗎?
浪費,不如拿去肥沃土地。
“母後英明。”長孫皇後果然是千古賢後,看問題都不一樣,這話李承乾也是真心誇讚。
因為他心中很快有一係列計劃了。
長孫皇後被誇獎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提出了這個辦法,但還是有問題。
“雖然此法甚好,公廁好解決,百姓家和世家勳貴府上可就不好辦了。”
聞言,李世民也是皺緊了眉。
確實如此。
公廁隻要安排人拉走就行,可百姓和世家勳貴難道就不會繼續往渭水裏倒了嗎?
反倒是李承乾這個時候拱手道:“父皇母後。兒臣有一法,不止能夠將公廁錢賺迴來,還能讓國庫多一項進賬。”
有錢賺?
李世民連忙道:“什麽辦法?”
能充盈國庫,是李世民這個皇帝最想做的事。
眼下有辦法,他不得不激動。
“父皇,此法雖然不能給國庫帶來多少收益,可蚊子再小也是肉。”李承乾思忖一番道:“其實很簡單,由朝廷出錢修建公廁,反正需要有人將此物運出長安城為何不能讓人上門去收?”
“嗯?”李世民一聽,眉頭便皺了起來。
上門去收黃白之物?
還能賺錢?
怎麽聽著這麽不靠譜?
長孫皇後卻眼前一亮:“承乾你的意思是讓人上門去收,這讓百姓就不需要出門去倒,每月交固定的稅錢嗎?”
“沒錯。”李承乾露出了一個微笑。
李世民眉頭絲毫沒有舒展,看著母子倆心有靈犀,他卻撇撇嘴。
這事怎麽收?
拉著……屎,全長安城跑?
原本一處臭,現在全城臭?
想想那個味道,李世民都犯惡心。
李承乾詳細的說了操作流程:“父皇,如每家每戶5文錢,可按照坊市定價,世家勳貴的坊市可以每月收一貫。畢竟他們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哪怕是黃白之物,都覺得比百姓要高貴。”
“既然高貴那就多收一些。要是長安城有一萬戶繳納,一月最少都有百貫收入,每年有千餘貫。”
“除去工錢,還是有利潤的。要是再把此物賣於長安城周邊的莊子,也有一筆收益。”
“在賺錢的同時,還能夠解決亂倒的問題,不止防止瘟疫有效,還能夠讓外邦使臣看看大唐長安的繁華和幹淨。”
眾所周知古代一個百萬級人口的城市,絕對是髒亂差。
李世民也陷入了想象之中。
如果是展現大唐,那就另當別論了。
“至於氣味問題,完全可以在宵禁結束之前。這在的話,等百姓醒了,氣味早就消散了。”
妙啊!
唯一的擔憂都解決了,李世民又覺得此法可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