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不允許牛逼的人物存在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 作者:90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微微頷首,對杜如晦的話還是比較讚賞。
可魏征不幹了,直接跳出來指著杜如晦道:“蔡國公,你又如何看出上麵是替百姓說話,難道不是激起朝廷和世家的矛盾嗎?”
弘文館和國子監的一群大儒也是認可魏征的話,點了點頭。
杜如晦卻失望的搖了搖頭:“報紙上明明寫了,朝堂已經在解決這件事了,如果要激化朝廷和世家的矛盾,為何要添上這句話?”
聞言的眾人,紛紛把報紙拿了出來,仔細看了起來。
果然看見了這句。
瞬間眾人紛紛皺眉,搞不懂辦這個報紙的人到底是什麽心思了,難道真的是為了百姓?
為了百姓賣報紙,兩文錢?
完全吃力不討好,金山銀山也要被搬空吧?
唐朝的紙張多貴那都不用說了。
房玄齡身為謀士,看杜如晦如此維護此人,立馬察覺到了不對勁。
把報紙前前後後看了一個遍,可就是沒有找出什麽蛛絲馬跡,唯一署名的地方便是太子殿下的新詩。
可是太子殿下會作詩,長安城學子都知道,憑借一首詩總不能認定這是太子殿下所辦的報紙吧?
太子殿下可才九歲啊。
東宮的俸祿也是有限的,看長安城如此之多的人買報紙,每賣出去一份報紙,就要虧損,東宮哪有如此之多的錢財虧損,哪怕是陛下的內帑.......
等等,內帑?
房玄齡開始注意李世民臉上的變化,發現微微帶著一些笑意,難道真的是陛下弄出來的報紙?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時,杜如晦便再次出聲。
“今日我去東市本打算看看大家口中所稱讚的便宜紙張,就連太子殿下都如此上心,不料遇到了賣報紙的小娃,想必你們手中的報紙也是從一個孩子手中買來的吧?”
這麽一說,大家頓時驚訝了一下。
來之前大家也沒有討論過這個。
看大家的表情,杜如晦老神在在的笑了笑,拱手對李世民道:“陛下,臣在來的路上發現整個長安城到處都是這種賣報的小娃,在進宮之前還讓家中仆人去打聽了關於這些小娃的來曆。”
“據他們所說之前都是父母雙亡,或者被販賣來長安城,幾乎都是孤兒和乞兒。現如今正被人收養,至於收養之人......”
說一半,杜如晦神秘兮兮的對李世民一笑。
兩人算是心中了然,互笑一聲。
這讓房玄齡馬上查出了蛛絲馬跡。
孤兒院?
之前李世民讓內侍去找他辦理孤兒院的事情,也就是掛個名,具體是誰在辦,他也不得而知。
陛下吩咐下來的事情,房玄齡也不敢多問,主要跟國家大事並沒有什麽關係,他便隨意的就蓋章了。
經過杜如晦的分析,幾乎猜測是李世民所為了。
咳咳!
李世民咳嗽了兩聲道:“如此看來,辦報紙之人,還是有行善積德的意思,以此可以推斷此人應該真的是為百姓說話,朝廷應當予以支持。”
聰明的人已經發現了李世民態度有些不對。
可魏征頭鐵啊,很討厭李世民這樣藏著掖著,和稀泥的行為,便拱手駁斥道:“陛下,就算此人是為百姓說話,可五姓七望手中壟斷了鹽、糧等東西,朝廷還是要做好應對準備才行。”
“這篇文章要是能讓世家低頭,那是萬事大吉,可激怒了世家,豈不是變本加厲,雪上加霜?”
李世民聞言,臉又黑了下來。
鼻孔出氣的時候,都能夠清晰的讓他人聽見。
很明顯,李世民動怒了。
“魏仆射。”張阿難見此,站出來對魏征拱了拱手:“此事陛下已有決斷,陛下於三日前便派人去隴右道籌糧去了。”
嗯?
杜如晦、房玄齡、魏征均是一愣。
這件事他們怎麽不知道?
陛下什麽時候讓人去隴右道籌糧食了?
隴右道是什麽地方?
那可是李唐江山的龍興之地,那裏大多數的豪族都是支持李唐江山起家的,所以李世民派人過去,把握很大。
可隴右道最大的世家便是隴西李氏,他們會願意出糧食嗎?
這是未知的。
李世民憤憤不平的看著魏征道:“朕深知世家貪婪,這次朕堅決不會妥協,此事無須在意,關於大唐周報之事朕心中有數,諸位愛卿不必操心此事,都退下吧,朕乏了。”
皇帝都開始驅客了,自然是沒人敢多留的。
走到甘露殿外,魏征也是有些憤怒,沒想到李世民這次竟然不聽勸,一定要跟世家杠到底,最後遭殃的還是百姓。
看著魏征如此,杜如晦歎息一聲上前勸道:“此事魏征你就別管了。”
雖然平時不怎麽打交道,但是看魏征如此諫臣,如果真的惹怒了陛下被砍頭,也算是大唐的損失,杜如晦實在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
“為何?”魏征臉色不是很好看的盯著杜如晦。
剛才他可沒有忘記,杜如晦一直在幫辦報紙之人說話,難道他們私下有什麽交易不成?
沒想到此人能力巨大,竟然能夠滲透到朝堂了。
杜如晦對上魏征的眼神很,就知道對方誤會了。左右看了看,靠近魏征耳旁低聲道:“難道你沒發現陛下非常反常嗎?而且孤兒院一事是陛下親自交代房玄齡去辦的,現在在街上賣報的那些可都是孤兒院的孩子。”
“什麽?”魏征驚唿一聲。
嚇了杜如晦一跳,連忙要去捂住魏征的嘴。
魏征發覺失態,發現弘文館和國子監的大儒們都盯著自己,迴了一個尷尬的笑容:“有......有蟲子。”
弘文館和國子監的大儒們嘴角抽了抽,真沒想到魏征一把年紀了還會怕蟲子。
轉移了大家的注意,魏征才開始細細琢磨杜如晦的話。
如此看來這是陛下的手筆了。
兩文錢一份的報紙,如此低價,恐怕是太子殿下做出來的紙張了。
想到此,魏征對杜如晦拱拱手:“蔡國公多謝提醒,我還有事就先告辭了。”
“哎。”杜如晦還想說什麽,可看魏征已經腳步如箭的飛快離開了,也是跟著搖頭失笑了一會兒。
而一直跟在身後的房玄齡,卻黑著臉上前盯著杜如晦:“如晦我們多少年的交情了,你既已猜測到,為何不同我說?”
杜如晦也是一陣尷尬,訕訕一笑。
“玄齡,此事陛下做主,我哪敢亂說,而且孤兒院還是陛下讓你蓋章的,你怎麽就沒想到呢?”
言下之意便是房玄齡,你該長長腦子了。
這可把房玄齡氣壞了。
剛準備找杜如晦理論,赫然發現杜如晦已經加快腳步,正在往自己的馬車裏鑽。
房玄齡追上前,杜如晦的馬車便飛馳起來,氣的房玄齡一陣跺腳:“庶子,庶子啊。”
。。。。。。
東宮,崇教殿。
魏征在杜如晦點播之後便來了東宮,想要詢問一下李承乾。
既然李世民那裏得不到答案,相比紙張是太子提供的,那麽肯定清楚其中的細節。
聽了魏征的來意,李承乾挑了挑眉。
沒想到報紙今日才剛開始,就把魏征引來了,而且還是直奔東宮,看來魏征並不笨嘛。
嗯......
還是有些笨,竟然猜測是李世民弄的報紙。
這種超時代的產物,李世民想破腦袋恐怕也想不出來吧。
既然魏征是自己人,李承乾也不打算隱瞞著:“魏師,其實這事是孤辦的,而且是經過父皇允許的。”
“什麽?太子殿下你辦的?”魏征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大吃一驚。
李承乾淡然的點頭:“嗯,有什麽問題嗎?”
“這......太子殿下為何如此?”魏征有些想不通。
之前不是說好了,等李靖打下林邑,然後才開始對世家動手嗎?
怎麽現在就出招了,而且還是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
魏征並不是幫著世家,而是有些事情並沒有想的那麽簡單,能夠深耕上千年的世家,豈是簡單的角色,沒有萬全之策,打草驚蛇會更加的麻煩。
李承乾麵如靜水,喝了口自己炒的茶葉,眯起眼享受著搖動著搖椅道:“魏師不必驚慌,略施小計罷了。孤倒是想等李師得勝的消息,可世家安耐不住,已經開始將糧食漲價,甚至還放話,如父皇不教訓孤的話,糧食會繼續漲下去。”
“那孤怎麽可能讓他們得逞,孤有這麽好教訓的嗎?他們說教訓就教訓,李唐皇室不需要麵子的嗎?”
額.......
魏征徹底的無語了,沒想到短短幾日時間,竟然發生了這麽多事情。
虧他還做過諫議大夫,這是一點風聲都未收到。
李承乾看魏征滿臉苦澀的表情,笑著安慰道:“魏師請放心,此事並不麻煩,世家必須要為他們所作所為付出代價,敢動孤,那也要看他們的命夠不夠硬。”
“這世上不止是糧食和鹽,還有精神,大唐不允許有這麽牛逼的人物存在。”
嗯,這個台詞,李承乾似乎在哪裏聽見過,不過用在這裏正合適。
可魏征不幹了,直接跳出來指著杜如晦道:“蔡國公,你又如何看出上麵是替百姓說話,難道不是激起朝廷和世家的矛盾嗎?”
弘文館和國子監的一群大儒也是認可魏征的話,點了點頭。
杜如晦卻失望的搖了搖頭:“報紙上明明寫了,朝堂已經在解決這件事了,如果要激化朝廷和世家的矛盾,為何要添上這句話?”
聞言的眾人,紛紛把報紙拿了出來,仔細看了起來。
果然看見了這句。
瞬間眾人紛紛皺眉,搞不懂辦這個報紙的人到底是什麽心思了,難道真的是為了百姓?
為了百姓賣報紙,兩文錢?
完全吃力不討好,金山銀山也要被搬空吧?
唐朝的紙張多貴那都不用說了。
房玄齡身為謀士,看杜如晦如此維護此人,立馬察覺到了不對勁。
把報紙前前後後看了一個遍,可就是沒有找出什麽蛛絲馬跡,唯一署名的地方便是太子殿下的新詩。
可是太子殿下會作詩,長安城學子都知道,憑借一首詩總不能認定這是太子殿下所辦的報紙吧?
太子殿下可才九歲啊。
東宮的俸祿也是有限的,看長安城如此之多的人買報紙,每賣出去一份報紙,就要虧損,東宮哪有如此之多的錢財虧損,哪怕是陛下的內帑.......
等等,內帑?
房玄齡開始注意李世民臉上的變化,發現微微帶著一些笑意,難道真的是陛下弄出來的報紙?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時,杜如晦便再次出聲。
“今日我去東市本打算看看大家口中所稱讚的便宜紙張,就連太子殿下都如此上心,不料遇到了賣報紙的小娃,想必你們手中的報紙也是從一個孩子手中買來的吧?”
這麽一說,大家頓時驚訝了一下。
來之前大家也沒有討論過這個。
看大家的表情,杜如晦老神在在的笑了笑,拱手對李世民道:“陛下,臣在來的路上發現整個長安城到處都是這種賣報的小娃,在進宮之前還讓家中仆人去打聽了關於這些小娃的來曆。”
“據他們所說之前都是父母雙亡,或者被販賣來長安城,幾乎都是孤兒和乞兒。現如今正被人收養,至於收養之人......”
說一半,杜如晦神秘兮兮的對李世民一笑。
兩人算是心中了然,互笑一聲。
這讓房玄齡馬上查出了蛛絲馬跡。
孤兒院?
之前李世民讓內侍去找他辦理孤兒院的事情,也就是掛個名,具體是誰在辦,他也不得而知。
陛下吩咐下來的事情,房玄齡也不敢多問,主要跟國家大事並沒有什麽關係,他便隨意的就蓋章了。
經過杜如晦的分析,幾乎猜測是李世民所為了。
咳咳!
李世民咳嗽了兩聲道:“如此看來,辦報紙之人,還是有行善積德的意思,以此可以推斷此人應該真的是為百姓說話,朝廷應當予以支持。”
聰明的人已經發現了李世民態度有些不對。
可魏征頭鐵啊,很討厭李世民這樣藏著掖著,和稀泥的行為,便拱手駁斥道:“陛下,就算此人是為百姓說話,可五姓七望手中壟斷了鹽、糧等東西,朝廷還是要做好應對準備才行。”
“這篇文章要是能讓世家低頭,那是萬事大吉,可激怒了世家,豈不是變本加厲,雪上加霜?”
李世民聞言,臉又黑了下來。
鼻孔出氣的時候,都能夠清晰的讓他人聽見。
很明顯,李世民動怒了。
“魏仆射。”張阿難見此,站出來對魏征拱了拱手:“此事陛下已有決斷,陛下於三日前便派人去隴右道籌糧去了。”
嗯?
杜如晦、房玄齡、魏征均是一愣。
這件事他們怎麽不知道?
陛下什麽時候讓人去隴右道籌糧食了?
隴右道是什麽地方?
那可是李唐江山的龍興之地,那裏大多數的豪族都是支持李唐江山起家的,所以李世民派人過去,把握很大。
可隴右道最大的世家便是隴西李氏,他們會願意出糧食嗎?
這是未知的。
李世民憤憤不平的看著魏征道:“朕深知世家貪婪,這次朕堅決不會妥協,此事無須在意,關於大唐周報之事朕心中有數,諸位愛卿不必操心此事,都退下吧,朕乏了。”
皇帝都開始驅客了,自然是沒人敢多留的。
走到甘露殿外,魏征也是有些憤怒,沒想到李世民這次竟然不聽勸,一定要跟世家杠到底,最後遭殃的還是百姓。
看著魏征如此,杜如晦歎息一聲上前勸道:“此事魏征你就別管了。”
雖然平時不怎麽打交道,但是看魏征如此諫臣,如果真的惹怒了陛下被砍頭,也算是大唐的損失,杜如晦實在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
“為何?”魏征臉色不是很好看的盯著杜如晦。
剛才他可沒有忘記,杜如晦一直在幫辦報紙之人說話,難道他們私下有什麽交易不成?
沒想到此人能力巨大,竟然能夠滲透到朝堂了。
杜如晦對上魏征的眼神很,就知道對方誤會了。左右看了看,靠近魏征耳旁低聲道:“難道你沒發現陛下非常反常嗎?而且孤兒院一事是陛下親自交代房玄齡去辦的,現在在街上賣報的那些可都是孤兒院的孩子。”
“什麽?”魏征驚唿一聲。
嚇了杜如晦一跳,連忙要去捂住魏征的嘴。
魏征發覺失態,發現弘文館和國子監的大儒們都盯著自己,迴了一個尷尬的笑容:“有......有蟲子。”
弘文館和國子監的大儒們嘴角抽了抽,真沒想到魏征一把年紀了還會怕蟲子。
轉移了大家的注意,魏征才開始細細琢磨杜如晦的話。
如此看來這是陛下的手筆了。
兩文錢一份的報紙,如此低價,恐怕是太子殿下做出來的紙張了。
想到此,魏征對杜如晦拱拱手:“蔡國公多謝提醒,我還有事就先告辭了。”
“哎。”杜如晦還想說什麽,可看魏征已經腳步如箭的飛快離開了,也是跟著搖頭失笑了一會兒。
而一直跟在身後的房玄齡,卻黑著臉上前盯著杜如晦:“如晦我們多少年的交情了,你既已猜測到,為何不同我說?”
杜如晦也是一陣尷尬,訕訕一笑。
“玄齡,此事陛下做主,我哪敢亂說,而且孤兒院還是陛下讓你蓋章的,你怎麽就沒想到呢?”
言下之意便是房玄齡,你該長長腦子了。
這可把房玄齡氣壞了。
剛準備找杜如晦理論,赫然發現杜如晦已經加快腳步,正在往自己的馬車裏鑽。
房玄齡追上前,杜如晦的馬車便飛馳起來,氣的房玄齡一陣跺腳:“庶子,庶子啊。”
。。。。。。
東宮,崇教殿。
魏征在杜如晦點播之後便來了東宮,想要詢問一下李承乾。
既然李世民那裏得不到答案,相比紙張是太子提供的,那麽肯定清楚其中的細節。
聽了魏征的來意,李承乾挑了挑眉。
沒想到報紙今日才剛開始,就把魏征引來了,而且還是直奔東宮,看來魏征並不笨嘛。
嗯......
還是有些笨,竟然猜測是李世民弄的報紙。
這種超時代的產物,李世民想破腦袋恐怕也想不出來吧。
既然魏征是自己人,李承乾也不打算隱瞞著:“魏師,其實這事是孤辦的,而且是經過父皇允許的。”
“什麽?太子殿下你辦的?”魏征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大吃一驚。
李承乾淡然的點頭:“嗯,有什麽問題嗎?”
“這......太子殿下為何如此?”魏征有些想不通。
之前不是說好了,等李靖打下林邑,然後才開始對世家動手嗎?
怎麽現在就出招了,而且還是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
魏征並不是幫著世家,而是有些事情並沒有想的那麽簡單,能夠深耕上千年的世家,豈是簡單的角色,沒有萬全之策,打草驚蛇會更加的麻煩。
李承乾麵如靜水,喝了口自己炒的茶葉,眯起眼享受著搖動著搖椅道:“魏師不必驚慌,略施小計罷了。孤倒是想等李師得勝的消息,可世家安耐不住,已經開始將糧食漲價,甚至還放話,如父皇不教訓孤的話,糧食會繼續漲下去。”
“那孤怎麽可能讓他們得逞,孤有這麽好教訓的嗎?他們說教訓就教訓,李唐皇室不需要麵子的嗎?”
額.......
魏征徹底的無語了,沒想到短短幾日時間,竟然發生了這麽多事情。
虧他還做過諫議大夫,這是一點風聲都未收到。
李承乾看魏征滿臉苦澀的表情,笑著安慰道:“魏師請放心,此事並不麻煩,世家必須要為他們所作所為付出代價,敢動孤,那也要看他們的命夠不夠硬。”
“這世上不止是糧食和鹽,還有精神,大唐不允許有這麽牛逼的人物存在。”
嗯,這個台詞,李承乾似乎在哪裏聽見過,不過用在這裏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