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承乾正站在李靖的府邸。


    看著大大的李府兩個大字。


    李靖此時還是刑部尚書兼領太子左衛率,說起來還是他李承乾的部下呢。


    要到貞觀四年的時候,一舉滅亡東突厥之後,才功拜尚書右仆射,封代國公。


    李衛公這個稱唿也是貞觀九年的時候,李靖西破吐穀渾的時候才改封衛國公,後闔門自守,不預政事,潛心創作衛公兵法。


    一代梟雄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李承乾歎息一聲,內心想著:李將軍,在我這裏你絕對不會埋沒,未來還有無數場打仗需要你,讓你大唐軍神的名聲再創輝煌,更上一層樓。


    很快李府內,李靖就帶著家仆出來迎接。


    “太子殿下。”


    “李將軍不必客氣。”李承乾連忙上前攙扶,笑道:“老師日後都不必對我行禮,我這個太子比較隨意,隻希望日後能夠好好跟李將軍學習才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說的就是李靖。


    當初唐朝建立,李靖隻是跟隨李孝恭,要是能跟著李世民征戰天下,最起碼不會比程咬金和尉遲敬德這些人差。


    人家好歹李世民上位之後得了國公的爵位,而李靖要到貞觀四年才能封國公。


    李靖訕笑一聲,並沒有把李承乾的話當真,而是主要邀請道:“太子殿下外麵風大,還是進府說吧。”


    “好。”


    走進府邸,李承乾並沒有看見傳說中的紅拂女和李靖的女兒,聽說李靖有一子一女,兒子文武雙全,女兒則是一直把平陽昭公主當成偶像,而且還想成立娘子軍。


    其實也不奇怪,唐朝時家中有客人來,為了避免很多麻煩的事情女眷多數是需要迴避的。


    李承乾走進廳堂就讓王泉把拜師禮交給了李靖。


    “老師,這是學生的拜師禮。”李承乾拱手說道。


    而李靖並沒有去接,反而是詢問了李承乾:“太子殿下,老夫隻是一個刑部尚書,不知太子殿下是如何得知老夫在寫兵書?”


    “這個嘛......嗬嗬。”


    李承乾總不能說自己是穿越來的,知道你李衛公未來的功績,和衛公兵法流傳千年吧?


    想了想,他打算隨口扯個謊:“我之前聽堂叔河間郡王提過一嘴,便記在了心中。”


    “哦?”李靖有些意外。


    沒想到河間郡王李孝恭還記得這件事。


    當初自己輔佐河間郡王李孝恭去攻打蕭銑,招降嶺南四十九州,想想那些艱苦的日子,也是感慨萬千。


    李承乾見李靖並未懷疑,便轉移話題道:“老師,您放心,關於您所寫兵書,我一定會讓它名揚天下。”


    對於這些李靖也是一笑而過。


    名揚不名揚天下他不知道,隻是知道當時一個激動,好像被李承乾忽悠了。


    兵書名揚天下,那也要他李靖有名才行,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寫兵書,可真正出名的兵書又有多少呢?


    “太子殿下說笑了,老夫隻是閑時無事才會寫寫兵書,什麽名揚天下的老夫還真未想過。”


    李承乾算是聽明白了,李靖是覺得自己名聲不顯,所以兵書哪怕印出來也沒人會看,更別提名揚天下了。


    “老師,如果孤能夠承諾你,不出兩年就能讓你名揚天下呢?”李承乾立馬拿出了太子的氣勢。


    把李靖看的一愣一愣。


    明明麵前隻是一個九歲的孩子,怎麽有這麽強的氣勢?


    不等李靖開口,李承乾便雙手負背看向北邊道:“突厥對我大唐虎視眈眈,遲早會有一場大仗。我已經大致算過了,不出兩年,大唐必定出兵突厥。”


    “什麽?”李靖這下徹底震驚了。


    要是別人說這話,李靖絕對一笑了之。


    而麵前的李承乾是誰?


    那可是太子殿下。


    立馬有一種可能出現在了李靖的心中:難道李世民準備對突厥用兵了?


    自己不是李世民的心腹,所以很多重要的事情,李靖也是聽一些同僚才得知消息。


    加上李靖的性格不善於交際,朋友也不多,所以李世民一些隱秘的命令也是要等到聖旨才能知曉。


    可現在李承乾竟然說兩年的時間,肯定要跟突厥有一場大仗。


    那豈不是李世民那邊有動作?


    李承乾迴頭看了眼,發現李靖正神遊天外。


    自知說的有些多了,嘿嘿笑了笑:“老師,此事不急,大唐現在休養生息,後勤不住所以才會暫時不對突厥用兵。但是學生保證,兩年後,大唐絕對有足夠的糧食支持很長一段時間的戰爭。”


    嗯?


    這話李靖更加聽不懂了。


    他自己都是寫兵書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還是懂的,可是李承乾這位太子為什麽這麽肯定兩年後大唐就有糧食?


    當武德年間開始,大唐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剛穩定了兩年就被突厥劫掠了一番。


    隋朝遺留下來的糧食早就被揮霍完了,而這幾年災禍連連,怎麽能夠存的下糧食?


    有很多疑問李靖都想不明白。


    李承乾看李靖一臉疑惑不解的樣子,笑了笑:“老師若不信的話,可以跟我去一趟魏師家裏,我自會跟兩位說明。”


    聞言,李靖呆呆的看著李承乾。


    有一種麵前這人並不是太子的感覺,更加像是一位皇帝。


    哪有學生命令老師的?


    而且這位老師還是朝中重臣。


    不過李靖也是很期待,他不參與黨派之爭,可是為大唐而戰卻義不容辭。別說突厥了,什麽吐穀渾,吐蕃,薛延陀李靖是一個都不想放過。


    隻要唐朝有戰,他就是第一個請戰的。


    “好,老夫便隨你去找魏仆射,看看太子殿下所說兩年之後我大唐就有糧食到底是真是假。”李靖起身,說走就走。


    此時的李靖完全符合一名統帥的氣質,特別是說走就走的性格。


    打仗瞬息萬變,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給統帥去多想,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且要果斷。


    因為李靖的府邸要比魏征的府邸近,所以李承乾先去了李靖府邸,然後再去魏征的府邸。


    馬車行駛了足足半個多時辰,才到了魏征的府邸。


    李承乾一下馬車,便往皇宮的方向望去,感覺好渺小。


    “太子殿下,這是作甚?”李靖不解李承乾為什麽要看向皇宮的那邊。


    難道是想迴家了?


    還是說離開皇宮沒有安全感?


    李承乾聞言,歎息了一聲:“魏老師辛苦啊,每日上朝馬車都要走近一個時辰,可想而知魏老師沒有馬車的情況下徒步去上朝需要多久......”


    唐朝時期的長安城其實坐馬車並不比走路快多少,主要是輕鬆。


    因為唐律有規定,長安城是不能縱馬的。


    也就是說馬也隻能慢慢走,稍微會比人的速度快一點而已。


    李靖沒想到李承乾竟然想到的是這個問題,他怎麽就沒想到這一點問題?


    要知道房玄齡和杜如晦算是朝中清廉的,但也時常能夠被李世民賞賜,而魏征那才是真正朝中最清廉的一個官員,別說李世民的賞賜了,除了府邸是朝堂安置的,恐怕府內下人都沒有一個。


    突然,李靖有些佩服起魏征,同時也是對李承乾佩服:“太子殿下觀察細微,老夫屬實佩服。”


    因為他已經收下了李承乾這位學生,私下場合他可以不用臣自稱了。


    不過這也是看個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像李靖這樣的稱唿。


    畢竟李靖已經年近六十了,跟紅拂女年輕時候浪蕩天涯,兩個孩子也是老來得子,特別是女兒,真的是跟李承乾差不多大。


    “老師謬讚了。”李承乾給李靖迴了一禮。


    很快魏征就從魏府中走了出來,果真就一個人,並沒有像李靖出門還帶了兩個家仆。


    而且府門也不大,李承乾的馬車完完全全把魏征家的大門給堵住了。


    魏征對李承乾行了一禮:“臣,拜見太子殿下。”


    “魏師請起。”(這裏為了區分,隻能帶姓名,請各位見諒。)


    “好好好,太子殿下還是進府聊吧。”魏征邀請道。


    李承乾讓王泉把拜師禮先交給魏征,這才隨著魏征進府。


    剛進廳堂,魏征就開始吩咐夫人去泡茶。


    再怎麽說也是師娘,李承乾怎麽會讓師娘泡茶,就從旁邊的王泉喊了聲:“王泉快,別讓師娘去了。”


    清貧的魏征,果真是連個家仆都沒有。


    李承乾感覺魏征的府邸,並不像他想那般,又小又破,而且......伺候的人都沒有。


    “魏師,家中沒有伺候的人嗎?”


    “嗬嗬,太子殿下見笑了,老夫一生清貧,自從跟著太上皇打天下開始就遊蕩四方,好不容易在長安紮下了根,這便心滿意足了。”


    魏征猜測李承乾是想給自己找仆人,有了仆人還怎麽證明自己為官清廉?便看著李靖轉移話題道:“不知李尚書怎麽和殿下一起來,難道是殿下不認識我魏征府門,專門請李尚書帶路的?”


    “嗬嗬。”李靖不善於交際隻能訕訕一笑。


    總不能直接開口是李承乾叫自己來,說關於出征突厥的問題吧?


    李承乾看出了李靖的窘迫,便解圍道:“魏師,其實是我有事與二位商量,所以便叫上老師了。”


    “原來如此,不知殿下有何事商量?是因為學業上的問題,還是......朝堂上的問題?”魏征瞥了眼李靖說道。


    太子還未及冠,詢問朝堂上的事情終究不太好。


    所以魏征說的比較隱晦。


    李承乾自然明白魏征的意思,也不做隱瞞說道:“此事與朝廷有關,更與天下百姓息息相關。”


    “哦?”魏征第一時間想到了之前李世民拿出來的六道題,說是李承乾有辦法解決天下人吃飽飯的問題。


    頓時有些激動起來,接過王泉泡的茶,魏征的手都是顫抖的。


    這些微小的動作,李承乾沒有注意,而是直接開門見山道:“最近我查閱古籍,發現了種一年兩熟的水稻,而且畝產達到了四石左右,是我們現在耕種水稻的兩倍還多。”


    “所以魏師,今日前來是因為我年紀還小並不能上朝堂,還希望兩位老師能把這件事告知朝堂,可以讓我大唐百姓吃飽飯。”


    “什麽?”


    魏征和李靖異口同聲驚唿道。


    一年兩熟,而且畝產還是現在水稻的兩倍還多。


    如果讓大唐百姓種植的話......豈不是比現在收成還要多五六倍嗎?


    那大唐百姓能夠吃飽,絕對不成問題啊。


    魏征連忙顫抖著唇開口:“太子殿下,此水稻叫什麽?何處能取來?”


    以大唐的威懾力,隻要古籍中記載存在的東西,肯定就沒有拿不到的。


    這一點,魏征和李靖非常的自信。


    而李靖的心思單純多了,不給就打過去,搶過來。


    為了大唐百姓,他李靖願意背負這種萬世罵名。


    李承乾風輕雲淡的端起了茶湯......本來想裝個逼抿一口,發現水麵上飄著的油漬,他便皺起了眉放下了茶杯。


    感歎著大唐的茶湯真難喝的同時,從衣袖裏掏出了關於占城稻的資料。


    其實這些資料是李承乾自己寫得。


    遞給魏征和李靖之後,李承乾才解釋:“兩位老師,這是學生從古籍上抄錄下來的。”


    “此物為占城稻,就在林邑和真蠟、撣國、驃國等國,我查閱古籍由於土地氣候的原因,占城稻隻能夠在他們那裏一年兩熟的種植,或許我們的嶺南道氣候和他們相似也可以進行種植。”


    “占城稻?”


    魏征皺起眉,腦中在思索這個名字。


    而旁邊的李靖卻比較了解這些地圖,最主要他還去過嶺南道,對那邊的幾個國家也是了解一點:“我曾去過嶺南,輔佐河間郡王招降嶺南四十九州,也未曾聽過占城稻。不過占城好像是林邑的一座城池吧?”有些圖太小了,這圖有缺陷屬於唐朝巔峰時期,真蠟往上是撣國,六詔左邊是驃國。  “嗬嗬。”


    李承乾想到林邑現在窮的,哪建得起城池......占城不過是土城牆圍起來的罷了,所有感覺有些好笑:“林邑這個地方曾被漢朝統製過,後西漢之後,這個地方我們漢人就沒有繼續去管了。直到我們大唐再次統一,我覺得應該收迴這個地方......”


    “收迴?”李靖和魏征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魏征也很快的從腦海中想到了林邑國,好像史書上確實寫過這一段,隻是統治的時期很短吧......


    “太子殿下,如果我們貿然出兵的話......會不會有損大唐威儀啊?”


    對此,李承乾直接翻了一個白眼:“魏師,請問大唐威儀重要還是大唐百姓重要?”


    “這......當然是大唐百姓。”


    魏征也就是遲疑了幾息時間,立馬就選擇了後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90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90後並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