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3章 告慰祖宗
八歲小娃,搬空渣爹庫房跟著外祖一家去流放 作者:狷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包裹裏還有幾封信是青山莊的孩子寫給另外那幾房家人的,明知道那幾房人肯定也很惦記,可是看實在太晚了,景永誠隻能安排二郎三郎和四郎三人明天一早送過去。
三人都應下了。
最後剩下一封,景永誠看了上麵的筆跡和落款,再看看人群後麵的下人,問:“明蓉呢?”
大家看過去確實沒見到景明蓉,景永誠:“她們家的也有一封,讓她過來取吧。”
所有人都沒吭聲,一直坐在門檻上摟著巧巧的林氏才說:“她剛剛走的,不用找了。
明蓉跟我睡一屋,我問過小妮子,她說青山莊她嫡親的還有兩個弟弟,叫五頭和七頭,可是從小都喜歡欺負她,還有一個說是不到兩歲的妹妹,應該還沒處出什麽感情。”
說完大家都不吭聲了,景明蓉知道有家書卻自己走了,說明並不想知道那兩個兄弟和妹妹的情況,應該是已經徹底死了心。
老夫人歎了一口氣,這個時候她不想勸景明蓉,也不想叫其他人去勸,這孩子原本對親人的感情都被最親的人無情扼殺,未必想再去親近那本來就沒有的親情,也許擔心受到更大的傷害。
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老夫人說:“由她自己吧,大家也不用主動跟她提。”
但是眼睛看向二郎:“以後要是有信二郎就負責給他們迴,不要說他們一家子遭遇的事,報個平安就行。鼓勵他們聽從教誨,讀書明理,團結友愛,振興家族,至於事實,等他們都成年後再說吧!”
景明蓉是聽到二郎聲情並茂地念著姑母家書的時候跑迴房的,她也期盼這樣的親情,但是在她的家裏她是從來都得不到的。
所以她並不想知道留在青山莊那些名義上親人的事,她隻想一個人靜靜地呆著,也想一個人安安穩穩地過一輩子,不想再留下什麽羈絆。
“祖父,現在崖門村是我們的家了,是不是得燒幾炷香告訴祖宗我們的落腳地。”看東西都分了,信也都讀完,大郎這個時候插話。
景春熙也把今天大小姐說年前祭拜的事說了出來,還說:“今天我們把香爐和祭品都買了。”
所有人都看向兩個老人。
景永誠眼睛盯著北邊的方向,眼神木木的,過了一會才微微歎息:“倒是你們想得周到!”
莊氏三妯娌在旁邊心生愧疚,覺得自己都不如幾個孩子。
王嬤嬤:“那老奴現在燒點草木灰,混合白米先把香爐供起來。”
殷氏聽說連忙跟著王嬤嬤出去,這事肯定得自家人親自來。
景永誠決定:“明日大家都起早一些,淨手淨臉後祭拜祖宗!”
莊氏:“那得馬上殺雞,今日還買了不少糕點,也得整理整理,先祭拜了祖宗再吃。”
說完也帶著司氏出去了,大郎也帶著三個弟弟出去。明日祭拜今晚就要準備很多東西,現在就得準備起來,殺雞、殺鴨、煎魚這種事他們都幫得上。
祭拜祖宗沒有自己的事,景春熙洗洗後早早就睡了,今天吃得太多太飽,容易犯困,由於剛剛接到娘親和弟弟的信,知道他們平平安安的,所以她睡得特別沉,特別安心。
天沒亮就被景明月拉了起來,整個人還處在懵懂狀態。
“快點!去祭拜祖宗。”
景春熙已然忘了自己現在已經姓景的事,好像覺得姓景也不應該有她的事。
正廳裏燈火通明,八仙桌上燭台熾熱,已經燃起了三支香火。
一眾景氏後人齊刷刷跪在景永誠和老夫人的後麵。
而春熙跪的位置,居然就在司氏和景長寧的旁邊,而且是居中的位置,另一邊跪的是莊氏和殷氏。
這是老將軍和老夫人的說法,說景春熙代表的是女兒景秋蓉一家,既然用了景家姓就是景家的後人,而景秋蓉比景長寧大,自然排序就跪在了他的前麵。
這讓景春熙非常惶恐,但也深知這是一家人對他們親情的尊重,忽然感覺肩膀上沉甸甸的,多了一份責任。
如果按嶺南的風俗,出嫁女外孫女都是不能迴來祭拜祖宗的,就是清明祭祖也不行,說是會帶走外家的福運。
同樣跟著跪拜在最後麵的王嬤嬤,平時最是講究規矩,看到老將軍老夫人這樣的安排,也不禁嘴角抽了抽。
如果是跪祠堂,連家裏的女眷都沒辦法參加的,現在老將軍老夫人真的是破了大例
不過主人這麽決定了,她也不會製止,更不會言語上有什麽不敬,對表小姐她隻能說以後會更加的敬重。
光是憑著這表小姐從京城到崖門村來一路的安排,她就知道表小姐是極其聰慧和機敏、胸有溝壑的,值得老將軍和老夫人這麽做。
臘月二十五,
蒸年糕,包粽子。
糯米是前一天就磨好的,用幹淨的布袋吊在天井上掛了幾個時辰,水分稍幹就可以攪拌糖漿瀝到蒸盤上鍋蒸。
包粽子的粽葉煮水後再清洗、剪頭去尾,綁粽子的繩子是一種水草,說是也可以編成涼席的。
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淘幹淨,兩張粽葉,兩勺糯米,一顆紅棗一個板栗,輕輕裹幾圈再一綁,一個三角粽就成型。
調好了漿,蒸糕主要看的是時間和火候,抬糕也需要點力氣,糖霜和馬夫景義來就行。
包粽子的人可就多了,幾乎是全民皆兵。
莊氏和兩個妯娌帶著景明月和景春熙在旁邊學,景明月倒是學得興致勃勃,小粽子包得有模有樣;可景春熙任你怎麽教、怎麽包都是包漏米的,沒一會就浪費了一張粽葉,還得有人在後麵幫著補救,所以包了兩個景春熙自願服輸也不想玩了。
就搬張凳子盯著小團子和巧巧兩個人玩米,家裏人多需要分出去的也多,昨晚泡的一共是五桶米,自然有一桶是屬於小團子和巧巧的。
兩個人用竹勺把糯米拌來拌去,從這個盆漏到那個撮箕,撒在水裏和地上的都不少,雖然有點浪費,但看她們玩得高興,也沒人會打罵。
三人都應下了。
最後剩下一封,景永誠看了上麵的筆跡和落款,再看看人群後麵的下人,問:“明蓉呢?”
大家看過去確實沒見到景明蓉,景永誠:“她們家的也有一封,讓她過來取吧。”
所有人都沒吭聲,一直坐在門檻上摟著巧巧的林氏才說:“她剛剛走的,不用找了。
明蓉跟我睡一屋,我問過小妮子,她說青山莊她嫡親的還有兩個弟弟,叫五頭和七頭,可是從小都喜歡欺負她,還有一個說是不到兩歲的妹妹,應該還沒處出什麽感情。”
說完大家都不吭聲了,景明蓉知道有家書卻自己走了,說明並不想知道那兩個兄弟和妹妹的情況,應該是已經徹底死了心。
老夫人歎了一口氣,這個時候她不想勸景明蓉,也不想叫其他人去勸,這孩子原本對親人的感情都被最親的人無情扼殺,未必想再去親近那本來就沒有的親情,也許擔心受到更大的傷害。
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老夫人說:“由她自己吧,大家也不用主動跟她提。”
但是眼睛看向二郎:“以後要是有信二郎就負責給他們迴,不要說他們一家子遭遇的事,報個平安就行。鼓勵他們聽從教誨,讀書明理,團結友愛,振興家族,至於事實,等他們都成年後再說吧!”
景明蓉是聽到二郎聲情並茂地念著姑母家書的時候跑迴房的,她也期盼這樣的親情,但是在她的家裏她是從來都得不到的。
所以她並不想知道留在青山莊那些名義上親人的事,她隻想一個人靜靜地呆著,也想一個人安安穩穩地過一輩子,不想再留下什麽羈絆。
“祖父,現在崖門村是我們的家了,是不是得燒幾炷香告訴祖宗我們的落腳地。”看東西都分了,信也都讀完,大郎這個時候插話。
景春熙也把今天大小姐說年前祭拜的事說了出來,還說:“今天我們把香爐和祭品都買了。”
所有人都看向兩個老人。
景永誠眼睛盯著北邊的方向,眼神木木的,過了一會才微微歎息:“倒是你們想得周到!”
莊氏三妯娌在旁邊心生愧疚,覺得自己都不如幾個孩子。
王嬤嬤:“那老奴現在燒點草木灰,混合白米先把香爐供起來。”
殷氏聽說連忙跟著王嬤嬤出去,這事肯定得自家人親自來。
景永誠決定:“明日大家都起早一些,淨手淨臉後祭拜祖宗!”
莊氏:“那得馬上殺雞,今日還買了不少糕點,也得整理整理,先祭拜了祖宗再吃。”
說完也帶著司氏出去了,大郎也帶著三個弟弟出去。明日祭拜今晚就要準備很多東西,現在就得準備起來,殺雞、殺鴨、煎魚這種事他們都幫得上。
祭拜祖宗沒有自己的事,景春熙洗洗後早早就睡了,今天吃得太多太飽,容易犯困,由於剛剛接到娘親和弟弟的信,知道他們平平安安的,所以她睡得特別沉,特別安心。
天沒亮就被景明月拉了起來,整個人還處在懵懂狀態。
“快點!去祭拜祖宗。”
景春熙已然忘了自己現在已經姓景的事,好像覺得姓景也不應該有她的事。
正廳裏燈火通明,八仙桌上燭台熾熱,已經燃起了三支香火。
一眾景氏後人齊刷刷跪在景永誠和老夫人的後麵。
而春熙跪的位置,居然就在司氏和景長寧的旁邊,而且是居中的位置,另一邊跪的是莊氏和殷氏。
這是老將軍和老夫人的說法,說景春熙代表的是女兒景秋蓉一家,既然用了景家姓就是景家的後人,而景秋蓉比景長寧大,自然排序就跪在了他的前麵。
這讓景春熙非常惶恐,但也深知這是一家人對他們親情的尊重,忽然感覺肩膀上沉甸甸的,多了一份責任。
如果按嶺南的風俗,出嫁女外孫女都是不能迴來祭拜祖宗的,就是清明祭祖也不行,說是會帶走外家的福運。
同樣跟著跪拜在最後麵的王嬤嬤,平時最是講究規矩,看到老將軍老夫人這樣的安排,也不禁嘴角抽了抽。
如果是跪祠堂,連家裏的女眷都沒辦法參加的,現在老將軍老夫人真的是破了大例
不過主人這麽決定了,她也不會製止,更不會言語上有什麽不敬,對表小姐她隻能說以後會更加的敬重。
光是憑著這表小姐從京城到崖門村來一路的安排,她就知道表小姐是極其聰慧和機敏、胸有溝壑的,值得老將軍和老夫人這麽做。
臘月二十五,
蒸年糕,包粽子。
糯米是前一天就磨好的,用幹淨的布袋吊在天井上掛了幾個時辰,水分稍幹就可以攪拌糖漿瀝到蒸盤上鍋蒸。
包粽子的粽葉煮水後再清洗、剪頭去尾,綁粽子的繩子是一種水草,說是也可以編成涼席的。
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淘幹淨,兩張粽葉,兩勺糯米,一顆紅棗一個板栗,輕輕裹幾圈再一綁,一個三角粽就成型。
調好了漿,蒸糕主要看的是時間和火候,抬糕也需要點力氣,糖霜和馬夫景義來就行。
包粽子的人可就多了,幾乎是全民皆兵。
莊氏和兩個妯娌帶著景明月和景春熙在旁邊學,景明月倒是學得興致勃勃,小粽子包得有模有樣;可景春熙任你怎麽教、怎麽包都是包漏米的,沒一會就浪費了一張粽葉,還得有人在後麵幫著補救,所以包了兩個景春熙自願服輸也不想玩了。
就搬張凳子盯著小團子和巧巧兩個人玩米,家裏人多需要分出去的也多,昨晚泡的一共是五桶米,自然有一桶是屬於小團子和巧巧的。
兩個人用竹勺把糯米拌來拌去,從這個盆漏到那個撮箕,撒在水裏和地上的都不少,雖然有點浪費,但看她們玩得高興,也沒人會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