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兄弟,覺得這麽對待長官有點兒不太禮貌,“連長,他跟我介紹過他自己。。愛他自認為是一位網絡作家,已經寫了六千萬字兒了,這不還天天寫呢嗎?”


    “哦?六千萬字兒?那他拿了多少錢呀?”。


    “連長,他自己說他拿了六個聯邦幣!”。好家夥,一千萬字兒一個聯邦幣,太便宜了。連長有點兒同情。哎,好吧,你寫吧,萬一我們都迴不去了,沒準還能有個紀念。


    “那你為啥來參軍了呢?”。連長問答話的人。


    “我嗎?”


    “對,就是你!”


    “哦,我們文明吧,好演個電視劇電影啥的。那裏麵太空軍的飛船,都非常新,非常酷。打起仗來,那炮彈,那榮譽!嗬嗬嗬,我就是想開軍艦,所以參軍了!結果,怎麽就到了這裏,連槍都沒有”。


    連長心想,完蛋了,這兄弟被電影騙來的。難道不知道現實跟電影的差距嗎?看來他一定相信自己啥也沒有也能打勝仗。一定讓這兄弟衝在最前麵,嗬嗬嗬。


    搭話的兄弟,反問了,“連長,你為啥來這裏呀?看來你很懂軍事呀!”。我為啥來?我哪知道?“嗯,你看這個地方,前連自由聯邦,後連聯邦帝國,左通阿古,右通倫納德,實在是戰略要衝,所以我就來了!”


    聽的搭話的兄弟十分崇拜,“連長,看來你很懂軍事呀!”。


    連長,還是想顯示一下,“你看我們這裏,前邊連著前邊的山洞,後邊兒連著後邊兒的山洞,左邊兒也是山洞,右邊兒也是山洞,實在是兵家必爭之地!”。


    “連長還真的很懂軍事!你再給我們講講唄!你以前是幹啥的?肯定跟軍事有關!”。


    連長,尷尬了,“嗬嗬嗬,我錢是種菜的,菜農,跟大家一樣,我也是剛來!嗬嗬嗬!”。


    啊?你威風凜凜的巡視了半天,就是個菜農?“我看你什麽左通,右達的,說的挺溜的呀,你不懂軍事?”


    連長又笑了,“嗬嗬嗬,我們那都這麽說,除了這句,我啥也不會,嗬嗬嗬”。連長也夠坦誠。


    恆星的光度決定了它的宜居帶的位置,而發光度又由恆星的大小、類型和年齡決定。對於那些比太陽更大的恆星來說,其宜居帶向外移動的更快,持續時間也更短。


    太陽在誕生後的100億年內會相當穩定,但是一個比太陽大20%的恆星在經曆20億年後就會進入紅巨星階段。當一個恆星變為紅巨星時,它的光度會增加數千倍,宜居帶會遠遠的向外退去。質量為1.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其宜居帶的時間存在時間將短的不足以演化出動物生命。由於紫外輻射的增加,更大的恆星宜居帶會更遠甚至沒有宜居帶。


    人們常說太陽是一顆很典型的恆星,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95%的恆星比太陽小。對於這些比太陽小的恆星來說,其宜居帶更靠近恆星。但距離很近就會有更大的危險:當行星距離太陽很近的時候,恆星的引潮效應就很容易將行星潮汐鎖定,導致行星隻有一麵朝向太陽。這種同步旋轉會導致行星的黑暗麵溫度極端低下,白天溫度又極高的現象。


    在太陽係周圍類似的恆星中有2/3是雙星係統或是聚星係統。可以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個或多個伴星之間距離太近,行星圍繞所有的恆星轉;一種是伴星之間距離遙遠,行星隻圍繞其中一個公轉。


    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兩個恆星之間的距離至少是50個天文單位才可能形成行星。研究者阿蘭·黑爾則認為要形成穩定的行星軌道,兩個恆星之間要麽距離小於3000萬千米,要麽大於15億千米。問題是,即是在多恆星係統中形成了行星,那它是否能有一個穩定的軌道呢?


    生命的演化和成長,至少在地球上需要一個長期的穩定的條件,這就要求一個穩定的軌道。一個軌道很扁的行星運行時,時而進入宜居帶,時而又在宜居帶外,這樣也許對微生物還可以生存,但對於動物生命來說卻是致命的。而且,即使形成行星,其軌道會由於多個天體引力的作用而被攝動,最終導致恆星落入其中一個恆星中。


    聚星係統中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行星所接受的恆星輻射能量。即使行星軌道與伴星在一個平麵,其接受的能量也會由恆星之間的掩食發生變化。s.h.道爾在他1970年出版的《人類可以居住的行星》中估計,行星接受的能量變化達到10%也不會影響居住環境。這個是有太多爭議的問題:太陽的能量輸出變化遠遠小於此數字,但卻造成了氣候變遷,最終影響到了生命種屬的變化。


    其它類型的恆星係統,如中子星、白矮星等更不適合生命產生。而對於疏散星團或者球狀星團的附近空間,將會有更多的輻射和粒子,太多的引力變化影響行星軌道。球狀星團的另一個不利之處就是它們由古老的恆星組成,因此缺乏較重的元素,正如我們所知,重元素不僅提供了生命的棲息環境,同時也是組成生命的重要部分。


    對嗜極端環境微生物的的發現需要我們用與幾年前不同的概念重新考慮“宜居帶”。宜居帶常常被限定為動物的宜居帶,而那些嗜極端環境的微生物隻需要很少的化學能和水就可以地下深處。而這樣的環境可以包括宜居帶以外的行星、衛星甚至小行星的近地表。


    雖然根據詹姆士·卡斯廷的計算,火星處於宜居帶以外,但最近“鳳凰號火星探測器”號探測器對火星的探測表明,在非常淺的火星土壤下麵有冰的存在,這樣,火星表麵就與西伯利亞永久凍土相似,在冰粒表麵的水膜和冰下的液態水中,就具備生命存在的條件,因此,火星說不定很快就會被劃為“宜居帶”裏。另一個例子就是木衛二,它可能有一個深達數百千米的海洋,這樣,產生和孕育生命的機會就大大增加。由此可見,即使是處於宜居帶外麵的星體,它仍然有可能提供一個生命產生的條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明的見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慧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慧空並收藏文明的見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