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質詰群雄,曹操意氣
三國:聯軍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蟬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收攏殘兵敗將,心中怒氣滔滔,帶著兵馬氣勢威凜地去往酸棗。
他直挺挺地闖入宴會,那模樣仿佛一頭被激怒的雄獅。
劉岱坐在席間,看著曹操這般模樣,卻是幸災樂禍起來,陰陽怪氣地道:
“孟德,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介懷嘛。”
“此次敗了不要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曹操怒目圓睜,大聲質問道:
“橋府君始興大義,為國除賊,關東數路兵馬仗義而來。”
“劉使君斬了他,不怕與天下人為敵嗎?”
劉岱撇撇嘴,滿不在乎地迴應道:
“橋瑁勾結董卓,老夫斬他何妨?”
“你要是勾結董卓,老夫一樣斬你!”
曹操怒極反笑,大聲道:
“哈哈哈,笑話,橋府君始舉三公檄文,號召天下英雄豪傑匡扶漢室。”
“他會和董卓勾結到一起?”
劉岱被曹操質問得惱羞成怒,猛地站起身來,指著曹操喝道:
“曹孟德,你兵敗一場,就在此胡言亂語,你輸不起就來怪罪我們?”
諸侯們聽到這話,瞬間同仇敵愾,紛紛對曹操投去眼色不善的目光。
曹操看著這些人的反應,心中更是悲憤交加。
他挺起胸膛,大聲吼道:
“說好共舉義兵,今諸侯遲疑不進,縱兵劫掠百姓以獲軍資。”
“大失天下之所望,操深感羞恥!!”
曹操的聲音在宴會大廳中迴蕩,久久不散。
諸侯們各懷心思,無人真正在意他的憤怒與指責。
劉岱怒喝:“曹孟德,你住口!”
曹操卻毫不畏懼,昂然道:
“我劍指汜水,雖敗猶榮。”
劉岱冷哼一聲,反駁道:
“舉兵不前,是我之責嗎?盟主都置身事外,與在列諸位何關?”
“你貶低列位諸侯抬高自己,自詡清高,才是真正的罪大惡極!”
此言一出,眾人的矛頭紛紛轉向袁紹和曹操,紛紛譴責起來。
他們都覺得袁紹這個盟主做得實在不到位,曹操也是昏了頭。
張邈也感慨道:
“河內之敗、梁縣之敗、汴水之敗,皆因袁紹不能識人。”
“他要是留下楊業,又怎麽會生出這麽多事端?”
眾人聽了,都覺得張邈所言極是。
楊業父子要是加入盟軍,必能壯大他們的聲勢,說不定都消滅董卓了。
可惜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曹操失望至極,毅然決然地離開盟軍。
他一邊走,一邊高歌道: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歌聲蒼涼悲壯,在空氣中久久迴蕩。
訴說著曹操對盟軍的失望,以及對天下蒼生的憐憫。
張邈急忙追趕曹操,喊道:
“孟德,孟德,你是舉大事者,怎麽能如此頹喪?”
曹操停下腳步,滿臉失望地道:
“天子東遷,盟軍再沒有機會解救天子,匡扶漢室。”
“繼續留在酸棗,還有何用?”
張邈心態沉穩,笑了笑道:
“孟德,千萬不要這麽說。”
“楊業既然能投關東,說明他和董卓不是一條心。”
“現在他留在洛陽,更說明此事。”
曹操微微皺眉,問道:
“孟卓,你的意思是……”
張邈湊近曹操,壓低聲音道:
“何不派人拉攏楊業父子,準許他們再加入盟軍呢?”
曹操搖搖頭,感慨道:
“這怎麽可能?楊業為人自負,他不會吃迴頭草的。”
張邈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道:
“恐怕由不得他。”
曹操眼睛一亮,追問道:
“孟卓有何妙計?”
張邈嘴角微微上揚,緩緩道:
“洛陽多宮室,楊奉、韓暹、李樂諸將,都是出身黃巾,他們怎麽可能不動心?”
“隻要他們住進去,董卓必起疑心。”
曹操一拍大腿,讚道:“妙哉!”
張邈接著籌謀:
“其次,楊奉駐紮在洛陽,臨近我關東。”
“我等屢次送去密信,董卓勢必會猜忌楊奉。”
“他們除了投靠聯軍,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曹操微微頷首,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他做事向來果斷,既已決定便立刻行動起來。
剛迴到營帳中,曹操便鋪開紙張,提起筆來。
沉思片刻後,開始擬訂書信。
他的字跡剛勁有力,每一個筆畫都透露出堅定與決心。
楊奉將軍台鑒:
吾乃曹操,久聞將軍之名,深知將軍之勇。
今漢室傾頹,董卓亂政,天下蒼生陷於水火之中。
吾等舉義兵,欲匡扶漢室,救百姓於危難。
將軍之忠勇,吾素有所聞。
昔在戰場,將軍之威猛,令人欽佩。
然今董卓勢大,將軍居洛陽,必然獨力難支。
吾盟軍雖有小挫,然誌在除賊,匡正乾坤。
吾深知將軍乃忠義之士,絕非與董卓同流合汙之人。
若將軍能棄暗投明,加入吾盟軍,吾等必以將軍為上賓,共商大事。
吾等齊心協力,必能擊敗董卓,恢複漢室之榮光。
望將軍深思熟慮,勿失良機。
吾翹首以盼將軍之佳音。
操敬上。
曹操神色凝重,對曹洪道:
“子廉,你立即派人將書信,送往洛陽。”
“此事至關重要,務必謹慎行事。”
曹洪立刻抱拳應道:“遵命。”
曹操微微眯起眼睛,繼續道:
“此次送信,不僅要確保書信安全送達楊奉手中,還要留意洛陽的局勢變化。”
“若有機會,可適當製造一些輿論。”
“好讓楊奉知曉他加入盟軍,乃是順應天意、為百姓謀福祉之舉。”
曹洪認真聆聽,頻頻點頭,迴應道:
“大兄放心,我一定保證完成任務。”
曹操微微頷首,眼神中透露出期待與堅定。
若能成功拉攏楊奉,對於盟軍來說將是一股強大的助力,也為匡扶漢室增添了更多的希望。
曹洪多處打聽,得知穎川荀氏的荀攸與楊業關係友善。
他便想盡辦法,成功將密信交到了荀攸手中。
荀攸收到密信,陷入沉思。
他雖不是關東諸侯,但深知自己與關東諸侯的目的一致。
都是為了除掉董卓,還天下一個太平。
如果能利用好關東諸侯的力量,或許真的能盡快實現這個目標。
荀攸仔細斟酌著曹操信中的內容,思考著其中的利弊。
為了大義,為了天下蒼生,他覺得值得一試。
他直挺挺地闖入宴會,那模樣仿佛一頭被激怒的雄獅。
劉岱坐在席間,看著曹操這般模樣,卻是幸災樂禍起來,陰陽怪氣地道:
“孟德,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介懷嘛。”
“此次敗了不要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曹操怒目圓睜,大聲質問道:
“橋府君始興大義,為國除賊,關東數路兵馬仗義而來。”
“劉使君斬了他,不怕與天下人為敵嗎?”
劉岱撇撇嘴,滿不在乎地迴應道:
“橋瑁勾結董卓,老夫斬他何妨?”
“你要是勾結董卓,老夫一樣斬你!”
曹操怒極反笑,大聲道:
“哈哈哈,笑話,橋府君始舉三公檄文,號召天下英雄豪傑匡扶漢室。”
“他會和董卓勾結到一起?”
劉岱被曹操質問得惱羞成怒,猛地站起身來,指著曹操喝道:
“曹孟德,你兵敗一場,就在此胡言亂語,你輸不起就來怪罪我們?”
諸侯們聽到這話,瞬間同仇敵愾,紛紛對曹操投去眼色不善的目光。
曹操看著這些人的反應,心中更是悲憤交加。
他挺起胸膛,大聲吼道:
“說好共舉義兵,今諸侯遲疑不進,縱兵劫掠百姓以獲軍資。”
“大失天下之所望,操深感羞恥!!”
曹操的聲音在宴會大廳中迴蕩,久久不散。
諸侯們各懷心思,無人真正在意他的憤怒與指責。
劉岱怒喝:“曹孟德,你住口!”
曹操卻毫不畏懼,昂然道:
“我劍指汜水,雖敗猶榮。”
劉岱冷哼一聲,反駁道:
“舉兵不前,是我之責嗎?盟主都置身事外,與在列諸位何關?”
“你貶低列位諸侯抬高自己,自詡清高,才是真正的罪大惡極!”
此言一出,眾人的矛頭紛紛轉向袁紹和曹操,紛紛譴責起來。
他們都覺得袁紹這個盟主做得實在不到位,曹操也是昏了頭。
張邈也感慨道:
“河內之敗、梁縣之敗、汴水之敗,皆因袁紹不能識人。”
“他要是留下楊業,又怎麽會生出這麽多事端?”
眾人聽了,都覺得張邈所言極是。
楊業父子要是加入盟軍,必能壯大他們的聲勢,說不定都消滅董卓了。
可惜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曹操失望至極,毅然決然地離開盟軍。
他一邊走,一邊高歌道: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歌聲蒼涼悲壯,在空氣中久久迴蕩。
訴說著曹操對盟軍的失望,以及對天下蒼生的憐憫。
張邈急忙追趕曹操,喊道:
“孟德,孟德,你是舉大事者,怎麽能如此頹喪?”
曹操停下腳步,滿臉失望地道:
“天子東遷,盟軍再沒有機會解救天子,匡扶漢室。”
“繼續留在酸棗,還有何用?”
張邈心態沉穩,笑了笑道:
“孟德,千萬不要這麽說。”
“楊業既然能投關東,說明他和董卓不是一條心。”
“現在他留在洛陽,更說明此事。”
曹操微微皺眉,問道:
“孟卓,你的意思是……”
張邈湊近曹操,壓低聲音道:
“何不派人拉攏楊業父子,準許他們再加入盟軍呢?”
曹操搖搖頭,感慨道:
“這怎麽可能?楊業為人自負,他不會吃迴頭草的。”
張邈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道:
“恐怕由不得他。”
曹操眼睛一亮,追問道:
“孟卓有何妙計?”
張邈嘴角微微上揚,緩緩道:
“洛陽多宮室,楊奉、韓暹、李樂諸將,都是出身黃巾,他們怎麽可能不動心?”
“隻要他們住進去,董卓必起疑心。”
曹操一拍大腿,讚道:“妙哉!”
張邈接著籌謀:
“其次,楊奉駐紮在洛陽,臨近我關東。”
“我等屢次送去密信,董卓勢必會猜忌楊奉。”
“他們除了投靠聯軍,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曹操微微頷首,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他做事向來果斷,既已決定便立刻行動起來。
剛迴到營帳中,曹操便鋪開紙張,提起筆來。
沉思片刻後,開始擬訂書信。
他的字跡剛勁有力,每一個筆畫都透露出堅定與決心。
楊奉將軍台鑒:
吾乃曹操,久聞將軍之名,深知將軍之勇。
今漢室傾頹,董卓亂政,天下蒼生陷於水火之中。
吾等舉義兵,欲匡扶漢室,救百姓於危難。
將軍之忠勇,吾素有所聞。
昔在戰場,將軍之威猛,令人欽佩。
然今董卓勢大,將軍居洛陽,必然獨力難支。
吾盟軍雖有小挫,然誌在除賊,匡正乾坤。
吾深知將軍乃忠義之士,絕非與董卓同流合汙之人。
若將軍能棄暗投明,加入吾盟軍,吾等必以將軍為上賓,共商大事。
吾等齊心協力,必能擊敗董卓,恢複漢室之榮光。
望將軍深思熟慮,勿失良機。
吾翹首以盼將軍之佳音。
操敬上。
曹操神色凝重,對曹洪道:
“子廉,你立即派人將書信,送往洛陽。”
“此事至關重要,務必謹慎行事。”
曹洪立刻抱拳應道:“遵命。”
曹操微微眯起眼睛,繼續道:
“此次送信,不僅要確保書信安全送達楊奉手中,還要留意洛陽的局勢變化。”
“若有機會,可適當製造一些輿論。”
“好讓楊奉知曉他加入盟軍,乃是順應天意、為百姓謀福祉之舉。”
曹洪認真聆聽,頻頻點頭,迴應道:
“大兄放心,我一定保證完成任務。”
曹操微微頷首,眼神中透露出期待與堅定。
若能成功拉攏楊奉,對於盟軍來說將是一股強大的助力,也為匡扶漢室增添了更多的希望。
曹洪多處打聽,得知穎川荀氏的荀攸與楊業關係友善。
他便想盡辦法,成功將密信交到了荀攸手中。
荀攸收到密信,陷入沉思。
他雖不是關東諸侯,但深知自己與關東諸侯的目的一致。
都是為了除掉董卓,還天下一個太平。
如果能利用好關東諸侯的力量,或許真的能盡快實現這個目標。
荀攸仔細斟酌著曹操信中的內容,思考著其中的利弊。
為了大義,為了天下蒼生,他覺得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