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張家油辣椒作坊開工
一腳悲催穿越古代,努力搞錢 作者:宮古島好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這會隻有喬大柱借來的兩輛牛車拴在老張家門口。
“都坐,都坐。”張爺爺招唿四人坐下。
張允雪和張行風去堂屋給四人各倒了一碗水喝,張母和朱氏這會在廚房做飯。
張允月則在一旁算外公喬大柱和陸同兩家今天一共送貨多少,需要支付多少錢。
算了一會,張允月算出今天外公喬大柱他們送來的辣椒有5000斤,花生有1000斤。一共是46兩200文錢。
土陶坊的陶罐送過來的半斤和一斤的陶罐都是各35個,五斤和十斤的都是各20個,一百斤的送了33個,一共1639文。
張允月將算好的紙分別給外公喬大柱和陸同:“外公,這是我算出來的錢,你上麵有每次稱的重量,陸大叔,這是你今天送來陶罐的個數還有算出來一共多少錢,你們也看看,有沒有問題。”
喬大柱和陸同分別拿過來張允月遞的紙,上麵數量寫的清清楚楚,算出來的價錢也和他們在家算的一模一樣。
兩個人看了都搖頭,表示沒有問題。
“行,阿奶,賬都算好了,我和你去屋裏拿下錢。”張允月對坐在一旁的張奶奶說完,就跟著張奶奶去屋裏拿錢去了。
“外公,這是你的,陸大叔,這是你的,你們都數一下。”張允月將各自的錢分別給到兩人。
喬大柱和陸同將錢接過來,數了一下,沒有問題就裝進各自帶的褡褳中。
昨日就說今天要留親家他們吃飯,今天還特意買了肉迴來,朱家那邊是因為忙著還要迴去買辣椒,所以沒有留下。
喬家這邊因為最後一趟剛好是做晚飯的時候,所以張母就提前開始準備晚飯,這樣自家阿爹和陸同他們吃完飯,迴去的話也不會太晚。
張允月他們那邊剛剛將銀錢結算清楚,張母這邊就通知,飯菜都做好了,可以吃飯了。
吃完飯,喬大柱父子三人和陸同就啟程告辭了。
明日的原材料就差菜油了。
今天張父他們去鎮上賣完綠豆涼粉之後,便去了雜貨鋪買了一百斤鹽,然後又去油坊預定菜油,並且和油坊簽了契約,每兩天提供菜油500斤,
而且因為簽了契約長期需要,張父還和油坊老板討價還價之後,將菜油的價格變成了13文一斤,相當於和以前相比,每斤便宜了2文錢,
而且不需要張父去自己取貨,由油坊那邊送貨到作坊,貨到就結錢,走的時候,張父還特意說了自家的村子,約定明日午時到村口,張父去接人。
翌日。
辰時剛過,老張家除了去鎮上的張程一家加上張行風,這會兒又都全部聚集在作坊這了。
作坊門前除了做工的工人,還有不少看熱鬧的村民,畢竟是張家村建立的第一家作坊,所以村民裏還有張村長和五叔公也都來了,張村長家的大兒子也在做工的工人裏麵。
村裏的木匠剛將作坊的牌匾送來,張爺爺正指揮人將牌匾掛在大門上,並蓋上一塊紅綢子。
大門左右兩側分別掛了一串鞭炮。
還未到吉時,所以作坊門前還是大家的說話聲絡繹不絕,都在討論老張家修建的作坊。
“老張家的這作坊可夠氣派啊,聽說外麵的圍牆都是5米高。”
“當然了,這要是圍牆修矮了,那不是誰都能爬進去偷東西了。”
“也是哈,不過老張家這是起來了,這作坊可是我們村裏的第一家呢!”說話的大嬸,還順勢伸了一個大拇指。
“哎呀,我一想到我兒子在這裏麵做工,我就心裏高興,聽說連地麵都是青磚鋪的,這以後下雨天在裏麵都看不見泥土了。”
“哈哈哈,我兒媳婦也在裏麵,就招10個人,其中就有一個是她,她通過那天我還說了,以後讓她專心的在作坊裏麵做工,家裏的活讓她盡量不幹,迴來好好休息。”
一婆婆驕傲的道。
“你這婆婆當著好,你兒媳婦幸福嘞!”
“可真厲害!”
“建青磚瓦房嘞。”
“......”
各類話都層出不窮,說話的聲音也此起彼伏。
辰時中。
張爺爺:“謝謝各位鄉親,今天是張家油辣椒作坊正式開工的日子,我先說一聲,謝謝各位捧場來這兒熱鬧熱鬧,以後村裏要是有幹辣椒和花生,花椒這些,
都可以送到作坊來,到時候都按鎮上的價格來給各位,對了,我們這還收柴,也是按鎮上的價格哎,一捆柴2文錢,還有接下來每天作坊還會用到蔥香菜薑蒜這些,
到時候我們也會在村裏買的,家裏有多的,都可以買哈,好了,沒有別的話了,希望張家作坊越來越好,開工大吉。”
張爺爺一說完,張爺爺和張父倆人聯手將牌匾上的紅綢子拉下來,牌匾上顯示張家油辣椒作坊這個字。
張行雲和張允月點燃兩邊的鞭炮。
“劈啪,劈啪,劈啪,劈啪......”
張父將昨晚用紅紙折成的信封拿出來,每個信封都裝有8枚銅錢,就當做開工紅包。
張爺爺將作坊大門推開,做工的工人進一個,張父就給一個開工紅包,工人們都是以拿到紅包就立馬拆開一看,每個紅包居然都有8文錢,都快趕上半天的酬勞了,一個個欣喜不已,紛紛將紅包放進自己的懷中。
等所有做工的工人都進去了,張爺爺便讓還站在外麵的村民都散了,大家也知道進去的人要開始幹活了,也就不聚在這兒了,也都三三兩兩的迴家去。
張允月和張父跟著張爺爺走進作坊,然後張父將作坊大門關上。
所有的工人都站在院子裏,等著張允月分配任務。
男子20人,婦女10人。
因為現在倉房裏堆著的全是幹辣椒,沒有辣椒麵,所以張允月安排了所有男子將一些幹辣椒到裝有舂臼的房間,兩人一組,負責舂辣椒麵,之後沒有什麽別的事,這些人也都是主要舂辣椒麵的,臨時有別的事,再臨時調配,
“都坐,都坐。”張爺爺招唿四人坐下。
張允雪和張行風去堂屋給四人各倒了一碗水喝,張母和朱氏這會在廚房做飯。
張允月則在一旁算外公喬大柱和陸同兩家今天一共送貨多少,需要支付多少錢。
算了一會,張允月算出今天外公喬大柱他們送來的辣椒有5000斤,花生有1000斤。一共是46兩200文錢。
土陶坊的陶罐送過來的半斤和一斤的陶罐都是各35個,五斤和十斤的都是各20個,一百斤的送了33個,一共1639文。
張允月將算好的紙分別給外公喬大柱和陸同:“外公,這是我算出來的錢,你上麵有每次稱的重量,陸大叔,這是你今天送來陶罐的個數還有算出來一共多少錢,你們也看看,有沒有問題。”
喬大柱和陸同分別拿過來張允月遞的紙,上麵數量寫的清清楚楚,算出來的價錢也和他們在家算的一模一樣。
兩個人看了都搖頭,表示沒有問題。
“行,阿奶,賬都算好了,我和你去屋裏拿下錢。”張允月對坐在一旁的張奶奶說完,就跟著張奶奶去屋裏拿錢去了。
“外公,這是你的,陸大叔,這是你的,你們都數一下。”張允月將各自的錢分別給到兩人。
喬大柱和陸同將錢接過來,數了一下,沒有問題就裝進各自帶的褡褳中。
昨日就說今天要留親家他們吃飯,今天還特意買了肉迴來,朱家那邊是因為忙著還要迴去買辣椒,所以沒有留下。
喬家這邊因為最後一趟剛好是做晚飯的時候,所以張母就提前開始準備晚飯,這樣自家阿爹和陸同他們吃完飯,迴去的話也不會太晚。
張允月他們那邊剛剛將銀錢結算清楚,張母這邊就通知,飯菜都做好了,可以吃飯了。
吃完飯,喬大柱父子三人和陸同就啟程告辭了。
明日的原材料就差菜油了。
今天張父他們去鎮上賣完綠豆涼粉之後,便去了雜貨鋪買了一百斤鹽,然後又去油坊預定菜油,並且和油坊簽了契約,每兩天提供菜油500斤,
而且因為簽了契約長期需要,張父還和油坊老板討價還價之後,將菜油的價格變成了13文一斤,相當於和以前相比,每斤便宜了2文錢,
而且不需要張父去自己取貨,由油坊那邊送貨到作坊,貨到就結錢,走的時候,張父還特意說了自家的村子,約定明日午時到村口,張父去接人。
翌日。
辰時剛過,老張家除了去鎮上的張程一家加上張行風,這會兒又都全部聚集在作坊這了。
作坊門前除了做工的工人,還有不少看熱鬧的村民,畢竟是張家村建立的第一家作坊,所以村民裏還有張村長和五叔公也都來了,張村長家的大兒子也在做工的工人裏麵。
村裏的木匠剛將作坊的牌匾送來,張爺爺正指揮人將牌匾掛在大門上,並蓋上一塊紅綢子。
大門左右兩側分別掛了一串鞭炮。
還未到吉時,所以作坊門前還是大家的說話聲絡繹不絕,都在討論老張家修建的作坊。
“老張家的這作坊可夠氣派啊,聽說外麵的圍牆都是5米高。”
“當然了,這要是圍牆修矮了,那不是誰都能爬進去偷東西了。”
“也是哈,不過老張家這是起來了,這作坊可是我們村裏的第一家呢!”說話的大嬸,還順勢伸了一個大拇指。
“哎呀,我一想到我兒子在這裏麵做工,我就心裏高興,聽說連地麵都是青磚鋪的,這以後下雨天在裏麵都看不見泥土了。”
“哈哈哈,我兒媳婦也在裏麵,就招10個人,其中就有一個是她,她通過那天我還說了,以後讓她專心的在作坊裏麵做工,家裏的活讓她盡量不幹,迴來好好休息。”
一婆婆驕傲的道。
“你這婆婆當著好,你兒媳婦幸福嘞!”
“可真厲害!”
“建青磚瓦房嘞。”
“......”
各類話都層出不窮,說話的聲音也此起彼伏。
辰時中。
張爺爺:“謝謝各位鄉親,今天是張家油辣椒作坊正式開工的日子,我先說一聲,謝謝各位捧場來這兒熱鬧熱鬧,以後村裏要是有幹辣椒和花生,花椒這些,
都可以送到作坊來,到時候都按鎮上的價格來給各位,對了,我們這還收柴,也是按鎮上的價格哎,一捆柴2文錢,還有接下來每天作坊還會用到蔥香菜薑蒜這些,
到時候我們也會在村裏買的,家裏有多的,都可以買哈,好了,沒有別的話了,希望張家作坊越來越好,開工大吉。”
張爺爺一說完,張爺爺和張父倆人聯手將牌匾上的紅綢子拉下來,牌匾上顯示張家油辣椒作坊這個字。
張行雲和張允月點燃兩邊的鞭炮。
“劈啪,劈啪,劈啪,劈啪......”
張父將昨晚用紅紙折成的信封拿出來,每個信封都裝有8枚銅錢,就當做開工紅包。
張爺爺將作坊大門推開,做工的工人進一個,張父就給一個開工紅包,工人們都是以拿到紅包就立馬拆開一看,每個紅包居然都有8文錢,都快趕上半天的酬勞了,一個個欣喜不已,紛紛將紅包放進自己的懷中。
等所有做工的工人都進去了,張爺爺便讓還站在外麵的村民都散了,大家也知道進去的人要開始幹活了,也就不聚在這兒了,也都三三兩兩的迴家去。
張允月和張父跟著張爺爺走進作坊,然後張父將作坊大門關上。
所有的工人都站在院子裏,等著張允月分配任務。
男子20人,婦女10人。
因為現在倉房裏堆著的全是幹辣椒,沒有辣椒麵,所以張允月安排了所有男子將一些幹辣椒到裝有舂臼的房間,兩人一組,負責舂辣椒麵,之後沒有什麽別的事,這些人也都是主要舂辣椒麵的,臨時有別的事,再臨時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