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上梁
一腳悲催穿越古代,努力搞錢 作者:宮古島好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喜歡就好,本來我們還在想應該給你繡個什麽帕子呢,然後小荷就說你名字裏有月,那就給你繡一個月亮
然後我們想了一下,月亮太簡陋了,還缺一片星光,沒想到繡出來會這麽好看。”
趙曉曉說道。
“我剛才看了小花的是蘭花,那你們倆的呢?快給我看看。”
張小荷將自己的手帕和趙曉曉的手帕都遞給張允月看。
“我的是兔子,曉曉的是梅花。”
張允月看著兩張帕子,發現三人的繡藝都挺不錯的。
“你們倆的也好看,你們三個的繡藝真好!”
“主要是曉曉的阿娘的繡藝好,我們有時候找曉曉玩,向嬸在繡手帕時,就讓我們在一邊跟著看。”張小花道。
“嗯嗯,向嬸手藝可好了,還把繡的帕子拿到鎮上去賣,還能賣不少錢呢。”張小荷也跟著點點頭。
趙曉曉則一旁聽著張小花和張小荷姐妹倆,崇拜著自己阿娘,隻在一旁跟著笑。
張允月也在一旁笑著,突然想到小花她們三個繡藝都挺不錯的,而且在這兒手帕的繡樣都是固定的那些,像現代的那些卡通玩偶,還有聊天軟件上的各種搞笑表情包,
這兒都是不能有的,那是不是那些也可以繡在手帕上,肯定能吸引人,要不等空閑了,先畫一些現代的卡通玩偶,然後讓她們三個繡繡試試。
張允月又在張小花家玩了一會,就拿著張小花三人給她繡的手帕迴家了。
“阿娘,你看,這是小花她們給我繡的手帕。”張允月將張小花他們給她繡的手帕遞給張母看。
張母接過張允月遞過來,仔細地端詳起來,:“繡得很好看,小花她們幾個繡藝不錯,哪像你一點都不會。”說完,指頭指向張允月的額頭點了一下。
“哎呀,阿娘,我不會,你會就行啦!”張允月順著張母指頭點了的腦袋,往後一退。
“我難道還能給你繡一輩子啊!”
“那我現在努力賺錢,以後就去買。”
說完,張允月就跑迴屋了,張允月將小花她們繡的手帕放在屋裏放好,然後才又出房門。
“阿奶,你們這個裁剪了多少了。”張允月從旁拿過一個凳子,坐在張奶奶旁邊,麵前已經是一堆裁剪好了的布料。
張奶奶搖搖頭,朱氏拿著不了的一端,手上還在不停地用用剪刀裁剪,“這個沒數,你要不數一下,要是還不夠,我們再裁剪點,麻布布料還夠。”
“行,我先數數。”張允月端著一旁籮筐裏麵的裁剪布料數了起來,一共數了115塊布料。
“阿奶,這兒一共185塊,昨天好像是縫的袋子有57塊,加起來一共就是242塊,再縫個五六十塊吧,正好弄個整數三百個袋子,
差不多一個月的量,袋子用完還能重複使用,所以就先縫製那麽多,剩下的我來裁剪吧,阿奶,阿娘,二嬸你們開始縫。”
“行,我們去拿針線開始縫。”張奶奶說完就去裏屋將針線拿出來,婆媳三人開始縫製袋子。
大半個時辰之後,所有的裁剪出來的布料全部都已經縫製成帶子了,也都是和昨天一樣的油抽繩的袋子。
“月月,這會時間還早,你把在縣城買的香料拿出來一部分吧,我們這會還可以再裝點打包好。”朱氏建議道。
“嗯,好,二嬸。”張允月拿著簸箕和盆,將每樣香料都倒出一部分出來在簸箕或者盆裏。
“阿奶,二嬸,你們先稱著,我去小花家再借一把稱來一起稱,家裏就一把稱,來不及。”張允月說完將從雜物房拿出來的稱給到張母,然後跑去小花家借稱去。
“木嬸,這會又忙呢。”
“月月,又來找小花啊。”
“沒有沒有,這迴不找小花,我是想找木嬸借您家稱來用一用。”
“嘿,我說啥事呢,行,等著,我去給你拿出來。”
說完,木嬸轉身就去屋裏將家裏的稱給張允月拿出來,遞給了她。
“謝謝木嬸,用完我就給您拿迴來。”
“不急,你慢慢用。”
張允月拿著木嬸家的稱迴到家,和張母一起稱香料,朱氏負責往兩人的稱盤裏放香料,張奶奶負責撐開袋子,裝香料,順便抽繩打活結。
四人配合默契,在太陽下山之前就全部打包好了,張允月將一包包的香料全部放進一個大袋子裏,放迴雜物房。
張允月想著終於解決了香料的事,至少作坊開工後的一個月內,不用再管香料的事,之後平時沒事的時候再裝香料就是了。
三日後,上梁日。
這三日,荒地作坊的牆已經全部砌好了。
今日是上梁日,老張家昨天就在鎮上買了上梁需要的所有東西:紅布、鞭炮、點心、酒,香蠟紙燭,饅頭
而且元起國的習俗是上梁日還要請做工的工人吃飯,所以昨日老張家還在鎮上買了肉,用來招待做工的工人。
一早,老張家的人都在荒地這邊,而且因為今天上梁,村裏的老老少少也都在荒地這邊等著一會搶上梁的點心,饅頭這些。
等老張家的人祭拜之後,一旁放鞭炮的人,將鞭炮點燃,
“劈啪,劈啪......”
做工的工人則開始上梁,等梁搬上去固定好,就有人坐在梁上開始喊:
“今日上梁,幸福吉祥;榮華富貴,萬世昌隆。”
“上梁大吉,財氣盈門;家宅平安,福壽康寧。”
“上梁正逢黃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
“上梁喜鵲叫喳喳,喜到華堂福滿家。”
“上梁鞭炮響連天,吉祥如意到人間。”
“上梁紫氣東來順,立柱祥雲北去閑。”
“上梁欣逢黃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
一邊喊一邊喊往下撒點心,饅頭,等在下邊的村民,就開始搶撒下來的點心、饅頭,這也是接好運的意思,所以村民們都搶得很是積極。
等點心、饅頭都撒完了,村民們還是意猶未盡,大家都在外參觀老張家建的這個作坊。畢竟全是青磚建成,而且比村裏僅有的兩家青磚瓦房麵積還大。
然後我們想了一下,月亮太簡陋了,還缺一片星光,沒想到繡出來會這麽好看。”
趙曉曉說道。
“我剛才看了小花的是蘭花,那你們倆的呢?快給我看看。”
張小荷將自己的手帕和趙曉曉的手帕都遞給張允月看。
“我的是兔子,曉曉的是梅花。”
張允月看著兩張帕子,發現三人的繡藝都挺不錯的。
“你們倆的也好看,你們三個的繡藝真好!”
“主要是曉曉的阿娘的繡藝好,我們有時候找曉曉玩,向嬸在繡手帕時,就讓我們在一邊跟著看。”張小花道。
“嗯嗯,向嬸手藝可好了,還把繡的帕子拿到鎮上去賣,還能賣不少錢呢。”張小荷也跟著點點頭。
趙曉曉則一旁聽著張小花和張小荷姐妹倆,崇拜著自己阿娘,隻在一旁跟著笑。
張允月也在一旁笑著,突然想到小花她們三個繡藝都挺不錯的,而且在這兒手帕的繡樣都是固定的那些,像現代的那些卡通玩偶,還有聊天軟件上的各種搞笑表情包,
這兒都是不能有的,那是不是那些也可以繡在手帕上,肯定能吸引人,要不等空閑了,先畫一些現代的卡通玩偶,然後讓她們三個繡繡試試。
張允月又在張小花家玩了一會,就拿著張小花三人給她繡的手帕迴家了。
“阿娘,你看,這是小花她們給我繡的手帕。”張允月將張小花他們給她繡的手帕遞給張母看。
張母接過張允月遞過來,仔細地端詳起來,:“繡得很好看,小花她們幾個繡藝不錯,哪像你一點都不會。”說完,指頭指向張允月的額頭點了一下。
“哎呀,阿娘,我不會,你會就行啦!”張允月順著張母指頭點了的腦袋,往後一退。
“我難道還能給你繡一輩子啊!”
“那我現在努力賺錢,以後就去買。”
說完,張允月就跑迴屋了,張允月將小花她們繡的手帕放在屋裏放好,然後才又出房門。
“阿奶,你們這個裁剪了多少了。”張允月從旁拿過一個凳子,坐在張奶奶旁邊,麵前已經是一堆裁剪好了的布料。
張奶奶搖搖頭,朱氏拿著不了的一端,手上還在不停地用用剪刀裁剪,“這個沒數,你要不數一下,要是還不夠,我們再裁剪點,麻布布料還夠。”
“行,我先數數。”張允月端著一旁籮筐裏麵的裁剪布料數了起來,一共數了115塊布料。
“阿奶,這兒一共185塊,昨天好像是縫的袋子有57塊,加起來一共就是242塊,再縫個五六十塊吧,正好弄個整數三百個袋子,
差不多一個月的量,袋子用完還能重複使用,所以就先縫製那麽多,剩下的我來裁剪吧,阿奶,阿娘,二嬸你們開始縫。”
“行,我們去拿針線開始縫。”張奶奶說完就去裏屋將針線拿出來,婆媳三人開始縫製袋子。
大半個時辰之後,所有的裁剪出來的布料全部都已經縫製成帶子了,也都是和昨天一樣的油抽繩的袋子。
“月月,這會時間還早,你把在縣城買的香料拿出來一部分吧,我們這會還可以再裝點打包好。”朱氏建議道。
“嗯,好,二嬸。”張允月拿著簸箕和盆,將每樣香料都倒出一部分出來在簸箕或者盆裏。
“阿奶,二嬸,你們先稱著,我去小花家再借一把稱來一起稱,家裏就一把稱,來不及。”張允月說完將從雜物房拿出來的稱給到張母,然後跑去小花家借稱去。
“木嬸,這會又忙呢。”
“月月,又來找小花啊。”
“沒有沒有,這迴不找小花,我是想找木嬸借您家稱來用一用。”
“嘿,我說啥事呢,行,等著,我去給你拿出來。”
說完,木嬸轉身就去屋裏將家裏的稱給張允月拿出來,遞給了她。
“謝謝木嬸,用完我就給您拿迴來。”
“不急,你慢慢用。”
張允月拿著木嬸家的稱迴到家,和張母一起稱香料,朱氏負責往兩人的稱盤裏放香料,張奶奶負責撐開袋子,裝香料,順便抽繩打活結。
四人配合默契,在太陽下山之前就全部打包好了,張允月將一包包的香料全部放進一個大袋子裏,放迴雜物房。
張允月想著終於解決了香料的事,至少作坊開工後的一個月內,不用再管香料的事,之後平時沒事的時候再裝香料就是了。
三日後,上梁日。
這三日,荒地作坊的牆已經全部砌好了。
今日是上梁日,老張家昨天就在鎮上買了上梁需要的所有東西:紅布、鞭炮、點心、酒,香蠟紙燭,饅頭
而且元起國的習俗是上梁日還要請做工的工人吃飯,所以昨日老張家還在鎮上買了肉,用來招待做工的工人。
一早,老張家的人都在荒地這邊,而且因為今天上梁,村裏的老老少少也都在荒地這邊等著一會搶上梁的點心,饅頭這些。
等老張家的人祭拜之後,一旁放鞭炮的人,將鞭炮點燃,
“劈啪,劈啪......”
做工的工人則開始上梁,等梁搬上去固定好,就有人坐在梁上開始喊:
“今日上梁,幸福吉祥;榮華富貴,萬世昌隆。”
“上梁大吉,財氣盈門;家宅平安,福壽康寧。”
“上梁正逢黃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
“上梁喜鵲叫喳喳,喜到華堂福滿家。”
“上梁鞭炮響連天,吉祥如意到人間。”
“上梁紫氣東來順,立柱祥雲北去閑。”
“上梁欣逢黃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
一邊喊一邊喊往下撒點心,饅頭,等在下邊的村民,就開始搶撒下來的點心、饅頭,這也是接好運的意思,所以村民們都搶得很是積極。
等點心、饅頭都撒完了,村民們還是意猶未盡,大家都在外參觀老張家建的這個作坊。畢竟全是青磚建成,而且比村裏僅有的兩家青磚瓦房麵積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