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的結果不怎麽好, 但也沒太壞。
好吧,這是廢話。
“不怎麽好”在於肺脾腎三髒並損, 由於久咳勞肺, 陰傷及陽,以至陰陽皆虛;
“沒太壞”的原因是其病情尚能控製,平常調養得當, 但,許是朝事繁雜,難免勞倦過頭,精氣仍見不足……整體情況不算太壞。
概言之,從脈象上辨別, 聖人的身體狀態處在其本人的“正常狀態”,先天的體質在根本上沒得改善, 同時病情未見明顯惡化。
脈診不出個所以然, 鬱容也沒為此困惑。
要全麵掌握病患的情況,須經由視聽嗅觸多方麵、多層次的診斷。
他邊觀察聖人的麵部情況,邊出聲詢問:“陛下能否說說,是如何的不對勁?”
單看麵相, 其實也沒看出與往日有甚明顯的區別。
硬說什麽不同,大概是病容之上更顯些許精神不濟。
聖人迴答:“周防禦年事已高, 我不忍再勞他煩累, 近半年另請人給我看病。”
鬱容聞言了然。
防禦大人年紀大了,確是體力不支。
若非緊急情況,比如忽逢大疫, 或者類似前次,盤子突發急症,輕忽不得,其現今基本是“養老退休”狀態了。
官家憐其辛苦,轉而向別的禦醫尋醫,是為情理之中。
不過……
除卻防禦大人,其他有能者可擔得禦醫之重任的,醫術同樣卓越不凡。
哪怕略遜於周防禦,反正也比他這個行醫沒幾年的毛頭小子,經驗豐富得多。
聖人繼續說:“季春時因感風寒,我的咳證越見厲害了,魏卿便獻了一種新藥,是由風波客帶迴的夷人之藥,所製而成的治咳之藥堪稱神效……”
本在靜聽的鬱容心裏不由咯噔了一聲。
倏而就想起了,杜析送予的所謂逍遙神丹,據說其中君藥用藥,也是取自風波客自海外帶迴的、一種旻朝沒有的新品藥材。
因杜析提及什麽舒心寧神的,其沒說得太仔細,隻道每日必服用數丸,當時聽了雖覺不妥,但想到這個時代高門子弟素來喜歡拿藥當茶飯,一時沒聯想得太遠。
這時聽官家之言,隻覺太巧合,不由心生不好的預感。
聖人還在講述:“前有數名久咳者驗方,皆道神藥止咳果真神效,我便放心用了。嚐用白術,效力雖久長,但也隻可緩減咳嗽;待我服食了神藥,咳證竟好全了……”
才說著,他忽而又咳了好幾聲。
鬱容不經意地蹙眉,不由得輕問:“陛下可是服食過量,既見……”語氣微頓,“歡欣快慰,一旦停用,則覺精神不振,乃至心浮氣躁,喜怒難控。”
聖人聽罷,乍見喜色:“不愧是朕的保宜郎,真乃神機妙算。”
要是往常聽他這般的說法,鬱容早便一心二用,暗暗地吐槽了,這迴卻是沒那個心情了。
盡管尚未見識到所謂神藥的廬山真麵目,但從官家的說法可判斷,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阿片類藥物。
阿片在止咳、鎮痛等方麵確實堪稱是特效。
因而,在現代其常用於止咳鎮痛類藥物,然而這種止咳或鎮痛藥,內含可待因、麻黃堿等成分,濫用易成癮。
也為此,止咳水上癮的新聞可謂屢見不鮮。
聖人這時話鋒一轉,歎道:“我也算是久病成醫了,神藥用得多了,隻覺對其依賴日漸深重,便心有戒慎,停止了服食。不想,心神越發頹靡,惶恐不耐,常常忍不住想著再用上幾丸神藥。”
鬱容心裏一驚:“陛下還在繼續用……神藥?”
聖人搖頭:“服食神藥雖覺心曠神馳,到底不過是一場黃粱。癮發難自持,即為惡癖,如何放任自恣,徒然消泯人之神氣。”
鬱容暗暗鬆了口氣,麵上不自覺地帶出一絲微笑。
真不愧是兄長的親叔,官家之意誌堪稱非同凡人,愣是憑靠自覺戒了藥癮。
當然,也可能是“神藥”的成癮性遠不如經由提煉的真正的毒品。
聖人說:“這些時日,我已覺好轉。”
鬱容點點頭,終歸官家服藥時間不長,藥物依賴性不算嚴重,隻要耐得住“心癮”,戒斷不無可能。
聖人輕聲再歎,說了句與“神藥”之話題八竿子打不著的話:“魏家一片丹心,目知眼見,魏卿其人則慎事謹行,不當疑其心也。”
鬱容意會到了其言下之意。
官家認為“神藥”有問題——事實也不能說其錯了——難免對進獻了有問題之藥的魏國醫,生出芥蒂之心,但在理智上又不願隨意懷疑其用心不良。
於是,所謂請他看診,不過是借托詢病之名,行問藥之實。
畢竟他是從海外歸來的嘛。許是在官家看來,他對舶來藥品的了解勝於本土醫者。
種種念頭一轉而過。
鬱容沉吟了少刻,也沒多少糾結,順著聖人的心意,給出了他的說法:“魏大人在方劑治法上素來獨出心裁,用藥也是別有機杼。”
魏國醫是防禦大人的弟子兼侄子,在兩次疫病中他們不乏接觸,敢說他對其人有四五分的了解。
含蓄地替人圓了個場子,他將重點放迴“神藥”上:“神藥未得親眼所見,臣侄隻敢略作推斷,如是沒猜錯的話,神藥之所以止咳神效,皆因其所用原藥材,是為罌粟。”
聖人插嘴問:“罌粟是何物?”
鬱容簡單作了解釋:“罌粟者,也有喚阿芙蓉的,主行風氣,驅邪熱,治痰滯,可作平喘止瀉鎮痛之用。臣侄在海外時,聽師父說過這一味奇藥。”
說起來,魏國醫用藥也不算出錯,錯便錯在其對罌粟之“毒”缺乏了解。
罌粟作為外來物種,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植物。
其“初來乍到”,不說旻朝醫者對其認知不足了,鬱容清楚地記得,天朝宋時《開寶本草》就直言過罌粟“無毒”。
遂用著這個時代人容易理解的說法,大概闡述了罌粟的危害性。
“……一旦毒入膏肓,戒之難除,不僅傷及肉身,神魄亦遭侵蝕,往往無可救藥。”
聖人大驚失色:“竟是這等的兇惡嗎?”
看到官家好像被嚇到的樣子,洋洋灑灑宣傳著毒品危害的鬱容,趕緊拉迴跑偏的話題。
“那是罌粟提取出的毒物。依臣侄對魏大人的了解,其人用藥膽大,但也不乏心細,陛下所服之神藥,想是藥用之功遠大於毒,隻是……”鬱容稍作斟酌,到底直言,“魏大人誤在疏忽,興許隻當罌粟與尋常含毒的急猛藥一般無二。”
便是這“誤”與“疏忽”,也不能就說魏國醫一定是草率、輕忽。
中藥裏帶大毒小毒的多了去。
不管是哪一種,長久服用或劑量過頭皆會傷及身體。
但醫者不會因著藥物之毒,就束手束腳不敢用了。
然,這個時代並無“藥癮”之說,當下醫術再高超的醫者,沒有相關方麵的自主意識,
失誤與疏忽,便是在所難免。
聖人沒有因著一兩句開解之言,就理所當然安心了,他難得皺起眉:“此物非同尋常,若有心人借它行鬼祟之事,常人防不及防,隻怕……救人之功遠抵不上殺人之罪。”
鬱容聽了默然。
作為一名醫者,他看重罌粟的藥用價值;
作為天朝人,因著某段特殊而慘痛的曆史,他無法視罌粟與其他峻藥等同,如烏頭、附子一類,甚者會影響中樞神經的曼陀羅、天仙子……可毫無心理障礙地用其入藥。
因著態度上的矛盾,他不知不覺地將罌粟的危害性,強調再強調,乃至引起了官家的高度警惕。
……或者,他潛意識的目的正是如此?
旻朝總歸不是複製版的天朝。
天朝早在唐初,阿芙蓉就以貢品的身份,流入境內。
鬱容從醫書記載中了解,其實在清之前,鴉片也曾一度濫用。
自民間至宮闈深處,食用者日眾,受限於種種曆史因素,終究沒泛濫到如清後期的程度。
而在此前的旻朝,未曾耳聞罌粟一事,或者沒大規模地傳入境內,直至如今。
旻國盛世太平,國風開放,海外之物大量進入國內,風波客帶迴罌粟,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這個時代哪怕在罌粟的原產地,對其危害的認知極有限,反而因其帶來“歡樂”,往往被奉為“神花”。
出自一點點私心,同時也是考慮到罌粟的危害,鬱容難免希望自己的言論能引起聖人的重視。
聖人比他想象的更為戒慎。
當場就與一直在作背景板的聶昕之,商議起如何在不引人注意的情況下,迅速把控罌粟的流通、種植以及濫用。
鬱容乖乖閉嘴,豎著一隻耳朵,傾聽二人的討論。
——基本上是官家在說,聶昕之偶爾應和。
大概是自己差點中了招,聖人對罌粟的看重,遠超鬱容的設想。
沒一會兒,便商議出了針對罌粟使用與管理的初步方案。
也是忒高效率了。
鬱容默默聽著,不由覺得頭大。
他以為就是官家一句話的事,沒想到其中門門道道數不清,不同的門道更有不一樣的講究。
熟記諸醫書典籍的他,一時覺得智商需要充值。
算了。
鬱容暗暗搖頭,反正這輩子也沒指望靠公飯糊口。
做好醫者本職就夠了。
“這下又得勞累勺子了。”聖人語氣帶笑,“能者多勞嘛。”
聶昕之不冷不熱地應著聲。
聖人轉而看向鬱容:“多虧了匙兒提醒,也免得日後我旻國有更多子弟,耽於罌粟之逸樂,誌操放恣,自墮而不知。”
說罷,他不由慨歎:“誤己誤人,終將誤國。”
鬱容連忙虛應了幾句。
大概是弄清了關於“神藥”的疑慮,聖人笑起來比適才隱約真實了些:“朕的保宜郎……”
聶昕之突兀插嘴:“我的容兒。”
鬱容微愣,倏而明白了這男人沒頭沒尾的一句是幾個意思,頓時囧了囧——
隨意打斷天子的話語,兄長就不擔心被蓋上妄自尊大、蔑視皇權的罪名嗎。
聖人默了默,忽是哈哈大笑,笑得驚天動地的,遂咳嗽個不停,惹得鬱容不禁擔心他別岔了氣。
半晌。
笑夠了的天子,開口應著,像是哄小兒似的:“對對,是勺子你的容兒。”
鬱容聽罷,腦洞大開,不由自主地想到兩句對白——
“你的益達。”
“不,是你的益達。”
雷得他禁不住打了個哆嗦。
“匙兒啊。”聖人“哄”完了他大侄子,轉頭對他的“賢婿”道,“說來你可知,為甚勺子他是大毛?”
鬱容聞言,雙目隱約發亮,嘴上一本正經:“臣侄不知。”
聖人忍俊不禁:“因為啊,勺子他小時候頭上無發,也不對,是每每隻有一根發絲……”
鬱容“撲哧”一聲,一時顧忌不了眼前人九五之尊的身份,笑噴了。
聖人絲毫不介意他的失儀,甚至笑吟吟地火上澆油,繼續說:“叫‘一毛’不好聽,我便為他取了‘大毛’愛稱。”
鬱容不由自主地瞄向他家兄長,想想其頭上一根毛的樣子,霎時間,耳畔仿佛響起了,一段輕快帶著滑稽的曲樂——
“頭上三根毛,誰見誰都笑。”
自動將“三根毛”替換成“一根毛”。
簡直……
用上了生平最大的意誌力,他勉強在聖人麵前維持了些許儀態。
聖人說罷,語帶可惜:“可惜勺子不喜這個愛稱,我每喚他一迴,他就哭一迴,”搖頭擺腦,唏噓慨歎,“阿兄見了心疼,將我訓了一頓,”他口中的“阿兄”明顯是昭賢太子,“說小孩也知要麵子,這才改了小名喚勺子。”
鬱容憋著笑,隻覺槽多無口。
他不認為,勺子比大毛好聽到哪裏去。
不經意地,目光自聶昕之身上飄過。
好罷,他收迴前言。
眼前這一幕,如果是用漫畫那種誇張的表現形式,他家兄長的背景板必然是一片黑雲壓頂,額頭上一排的“井”。
知子莫若父。
看來昭賢太子說得對,對勺子之稱渾然不在意的聶昕之,非常、非常不喜歡“大毛”這一“愛稱”。
顯然,聖人對他家大侄子也是了解至深,眼看情況不對,斂起輕挑之色,咳了兩聲,煞有其事地表示,他太忙啦,宮中尚有許多繁瑣雜務待他處置,沒工夫在這瞎攀扯啦!
瞅也不瞅聶昕之難得的黑臉,一溜煙兒——咳,不對,是闊步如飛——地離開了王府。
送走了官家,鬱容轉頭看向他家兄長。
嗯,情緒控製得爐火純青,一點兒看不出什麽不對……
氣場強大的男人,麵癱著臉。
特特威嚴。
鬱容無意識地勾起嘴角。
轉身,朝府內走去,腳步輕快,嘴裏小聲地唱起了小曲兒,是一口流利的老魔都語:
“頭上一根毛,誰見誰都笑~
“儂要問他叫啥名字大家都知道~
“大毛、大毛——”
陡是一陣風急。
伴隨年輕大夫的一聲輕唿,小曲兒驟然被打斷。
嘴賤的某人被惱羞成怒的男人“劫持”,像麻袋一般被抗走了。
鬱容長舒了一口氣,艱難地在玉簟上翻了個身。
嘴賤一時爽,精盡人亡差點進了火葬場。
唉聲歎氣。
嘀咕著兄長太小心眼兒了……不敢太大聲,怕又給耳尖的家夥聽著了。
雖然鬱容心知,聶昕之去忙公務了——正是官家交待的與罌粟相關的事務——但對方神出鬼沒的,誰知道哪個時候,忽然就出現在嘰裏旮旯兒角落裏。
屆時再被“教訓”一頓,他這老腰真的要勞損過度了。
躺著難受,翻身趴也趴不住,坐著有些受不了。
鬱容幹脆起身下了床。
站著總行吧?
腰酸腿軟的,慢慢活動開了,身體總算輕快了些。
以拇指費力地在自個兒腰眼和尾閭壓按著,鬱容忍不住腹誹:
兄長還擔心老呢,不承想其精力比毛頭小子還旺盛……看來往常,他真的挺節製了。
暗暗想著汙汙的事情,等腰部感覺好過了些,漫無邊際走著神的年輕大夫,斂起亂七八糟的思緒,心神放在了官家所言“神藥”的一事上……
突地想起,他跟官家說了一通罌粟的種種,建立的前提是神藥即罌粟所製。
終歸是沒見到實物。
萬一他弄錯了,“神藥”其是本位麵獨有的物種,這……
鬱容不由得囧了,官家也真是的,既然真實用意在於問藥,便將“神藥”給帶來看看啊。
靈光一閃。
鬱容忽是想到了杜析送的逍遙神丹,不自覺地在額頭上輕拍。
也是糊塗了。讓係統分析下逍遙神丹的成分不就可以了嘛。
透過官家對“神藥”的描述,基本確定逍遙神丹與神藥,其用藥是同一種由風波客帶迴的夷人之藥。
想到便果斷行動。
鬱容翻找出被忘在角落的精致木盒,迫不及待打開查看。
盒內襯著玉質白瓷,白瓷間是二三十粒梧桐子大的藥丸。
取一粒丹藥,輕托在掌心,端詳其形態與色澤。
丸藥圓潤光亮,暗褐透著絳紅,迎著光竟有些許晶瑩之感。
似若寶珠,頗是美麗。
湊近鼻前嗅其味,殊異而微有清香。
逍遙神丹的形、色、味,確實挺符合這個時代公子少年們的“審美”。
鬱容觀察了一小會兒,到底沒發揚犧牲自我以追求真理的美德,將藥丸服食什麽的。
從外在分析不出個所以然,便不再耽擱,果斷請出係統鑒定。
虛擬麵板上,“少量嗎啡”、“可待因”、“罌粟堿”等字眼,著實惹人注目。
分析逍遙神丹的配方,以罌粟殼為君,臣藥訶子、木香,佐以白芍藥等,其有溫中補虛之能,治食少神疲,對久咳瀉痢頗有療效。
可惜,煉製丹藥之人,對劑量拿捏得不精準,這逍遙神丹的副作用遠勝於其良效。
其實罌粟殼所含的“有害物質”,在劑量與純度上,遠比不上鴉片或海洛因等真正的毒品。
但在煉藥過程,通過熬煮、淬煉等工序,某些物質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提純。
因此製成的逍遙神丹,危害雖不如鴉片,成癮性卻遠勝阿片類止咳藥物。
鬱容默默合上裝滿逍遙神丹的木盒。
早有推斷,心裏自沒什麽意外。
歎息。
罌粟本無過,甚者運用得當,確是一味“神藥”、“奇藥”。
然而,參照他原本所在時空的經驗,再看看,如杜析一類風流子弟追捧逍遙神丹的現狀……
鬱容不由得心塞,事實就如元代醫家朱震亨所言,罌粟“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
搖搖頭,不再胡思亂想。
罌粟不過初入旻國,其藥用價值與危害性,官家如今業已明白,也當機立斷針對其製定了一係列的控製管理方案。
事實遠沒糟到清後期的程度,何必疑神疑鬼、患得患失。
平常心對待即是。
向來不愛沉湎負麵情緒的鬱容,很快拋開了顧慮,目光落在逍遙神丹的木盒上,沉吟少刻,便研墨取紙筆,以迴禮感謝的名義,提醒一下杜析不要再沉迷逍遙神丹了。
這玩意兒雖是害人之物,但很明顯,杜析跟一眾公子哥都誤認其是寶物,其贈與的初心原是好的。
明知對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毒品”,鬱容做不到冷眼旁觀。
斟酌了一番用詞,到底是交淺不宜言深,故而鬱容可沒像跟官家解釋時那樣,從頭到尾說得明明白白、仔仔細細。
也免影響到官家與聶昕之針對罌粟的行動,他在信中借用類似蠱毒的說法。
反正重點在於強調神丹之害。
至於杜析看了信,作如何反應與最終決定,端看其自己如何想的了。
若上癮已重,鬱容自覺也是愛莫能助。
這頭遣人送了信,那邊管事也拿來一封信,交予年輕大夫。
“公子,是您友人的來信。”
鬱容一刹那振奮起精神,拋開滿腦子罌粟啊神藥的,連忙接過信,毫不遲疑地拆開。
看信封的字跡便知是周昉禎的信。
說起來這位話癆的朋友,好些日子沒給他來信了。
掛念之餘,偶爾也覺少了趣味,畢竟周兄寫的信,精彩程度往往堪比話本故事。
念頭一閃而過,鬱容仔細地讀起了書信,不多久,他忽是驚訝地張大眼——
周兄居然要娶親了?
要娶的是……女性?
誒?
早先他不是還“含羞帶怯”請自己幫忙製備歡宜膏,一心慕戀著在鄒良書院讀書的某個慧業才人嗎?
鬱容將信看了兩遍,沒法得到更多的消息。
既覺好奇不已,又思及周兄的奇葩遭遇,難免心生絲絲憂慮。
“公子,這是成力士托我轉交於你的。”
鬱容迴過神,一邊接過另一封信,一邊暗道今天事情全湊一塊兒了。
信封簡陋粗糙,他琢磨著陌生的字跡,一時想不出是誰寫的。
懷著微妙的期待,再度拆開信封。
出乎其意料,內中不是書信,而是——
喜柬……可以這麽說吧?
亦即,旻朝版婚禮邀請函。
再看邀請人,鬱容不自覺地瞪圓了眼。
竟然是,阿若?
好吧,這是廢話。
“不怎麽好”在於肺脾腎三髒並損, 由於久咳勞肺, 陰傷及陽,以至陰陽皆虛;
“沒太壞”的原因是其病情尚能控製,平常調養得當, 但,許是朝事繁雜,難免勞倦過頭,精氣仍見不足……整體情況不算太壞。
概言之,從脈象上辨別, 聖人的身體狀態處在其本人的“正常狀態”,先天的體質在根本上沒得改善, 同時病情未見明顯惡化。
脈診不出個所以然, 鬱容也沒為此困惑。
要全麵掌握病患的情況,須經由視聽嗅觸多方麵、多層次的診斷。
他邊觀察聖人的麵部情況,邊出聲詢問:“陛下能否說說,是如何的不對勁?”
單看麵相, 其實也沒看出與往日有甚明顯的區別。
硬說什麽不同,大概是病容之上更顯些許精神不濟。
聖人迴答:“周防禦年事已高, 我不忍再勞他煩累, 近半年另請人給我看病。”
鬱容聞言了然。
防禦大人年紀大了,確是體力不支。
若非緊急情況,比如忽逢大疫, 或者類似前次,盤子突發急症,輕忽不得,其現今基本是“養老退休”狀態了。
官家憐其辛苦,轉而向別的禦醫尋醫,是為情理之中。
不過……
除卻防禦大人,其他有能者可擔得禦醫之重任的,醫術同樣卓越不凡。
哪怕略遜於周防禦,反正也比他這個行醫沒幾年的毛頭小子,經驗豐富得多。
聖人繼續說:“季春時因感風寒,我的咳證越見厲害了,魏卿便獻了一種新藥,是由風波客帶迴的夷人之藥,所製而成的治咳之藥堪稱神效……”
本在靜聽的鬱容心裏不由咯噔了一聲。
倏而就想起了,杜析送予的所謂逍遙神丹,據說其中君藥用藥,也是取自風波客自海外帶迴的、一種旻朝沒有的新品藥材。
因杜析提及什麽舒心寧神的,其沒說得太仔細,隻道每日必服用數丸,當時聽了雖覺不妥,但想到這個時代高門子弟素來喜歡拿藥當茶飯,一時沒聯想得太遠。
這時聽官家之言,隻覺太巧合,不由心生不好的預感。
聖人還在講述:“前有數名久咳者驗方,皆道神藥止咳果真神效,我便放心用了。嚐用白術,效力雖久長,但也隻可緩減咳嗽;待我服食了神藥,咳證竟好全了……”
才說著,他忽而又咳了好幾聲。
鬱容不經意地蹙眉,不由得輕問:“陛下可是服食過量,既見……”語氣微頓,“歡欣快慰,一旦停用,則覺精神不振,乃至心浮氣躁,喜怒難控。”
聖人聽罷,乍見喜色:“不愧是朕的保宜郎,真乃神機妙算。”
要是往常聽他這般的說法,鬱容早便一心二用,暗暗地吐槽了,這迴卻是沒那個心情了。
盡管尚未見識到所謂神藥的廬山真麵目,但從官家的說法可判斷,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阿片類藥物。
阿片在止咳、鎮痛等方麵確實堪稱是特效。
因而,在現代其常用於止咳鎮痛類藥物,然而這種止咳或鎮痛藥,內含可待因、麻黃堿等成分,濫用易成癮。
也為此,止咳水上癮的新聞可謂屢見不鮮。
聖人這時話鋒一轉,歎道:“我也算是久病成醫了,神藥用得多了,隻覺對其依賴日漸深重,便心有戒慎,停止了服食。不想,心神越發頹靡,惶恐不耐,常常忍不住想著再用上幾丸神藥。”
鬱容心裏一驚:“陛下還在繼續用……神藥?”
聖人搖頭:“服食神藥雖覺心曠神馳,到底不過是一場黃粱。癮發難自持,即為惡癖,如何放任自恣,徒然消泯人之神氣。”
鬱容暗暗鬆了口氣,麵上不自覺地帶出一絲微笑。
真不愧是兄長的親叔,官家之意誌堪稱非同凡人,愣是憑靠自覺戒了藥癮。
當然,也可能是“神藥”的成癮性遠不如經由提煉的真正的毒品。
聖人說:“這些時日,我已覺好轉。”
鬱容點點頭,終歸官家服藥時間不長,藥物依賴性不算嚴重,隻要耐得住“心癮”,戒斷不無可能。
聖人輕聲再歎,說了句與“神藥”之話題八竿子打不著的話:“魏家一片丹心,目知眼見,魏卿其人則慎事謹行,不當疑其心也。”
鬱容意會到了其言下之意。
官家認為“神藥”有問題——事實也不能說其錯了——難免對進獻了有問題之藥的魏國醫,生出芥蒂之心,但在理智上又不願隨意懷疑其用心不良。
於是,所謂請他看診,不過是借托詢病之名,行問藥之實。
畢竟他是從海外歸來的嘛。許是在官家看來,他對舶來藥品的了解勝於本土醫者。
種種念頭一轉而過。
鬱容沉吟了少刻,也沒多少糾結,順著聖人的心意,給出了他的說法:“魏大人在方劑治法上素來獨出心裁,用藥也是別有機杼。”
魏國醫是防禦大人的弟子兼侄子,在兩次疫病中他們不乏接觸,敢說他對其人有四五分的了解。
含蓄地替人圓了個場子,他將重點放迴“神藥”上:“神藥未得親眼所見,臣侄隻敢略作推斷,如是沒猜錯的話,神藥之所以止咳神效,皆因其所用原藥材,是為罌粟。”
聖人插嘴問:“罌粟是何物?”
鬱容簡單作了解釋:“罌粟者,也有喚阿芙蓉的,主行風氣,驅邪熱,治痰滯,可作平喘止瀉鎮痛之用。臣侄在海外時,聽師父說過這一味奇藥。”
說起來,魏國醫用藥也不算出錯,錯便錯在其對罌粟之“毒”缺乏了解。
罌粟作為外來物種,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植物。
其“初來乍到”,不說旻朝醫者對其認知不足了,鬱容清楚地記得,天朝宋時《開寶本草》就直言過罌粟“無毒”。
遂用著這個時代人容易理解的說法,大概闡述了罌粟的危害性。
“……一旦毒入膏肓,戒之難除,不僅傷及肉身,神魄亦遭侵蝕,往往無可救藥。”
聖人大驚失色:“竟是這等的兇惡嗎?”
看到官家好像被嚇到的樣子,洋洋灑灑宣傳著毒品危害的鬱容,趕緊拉迴跑偏的話題。
“那是罌粟提取出的毒物。依臣侄對魏大人的了解,其人用藥膽大,但也不乏心細,陛下所服之神藥,想是藥用之功遠大於毒,隻是……”鬱容稍作斟酌,到底直言,“魏大人誤在疏忽,興許隻當罌粟與尋常含毒的急猛藥一般無二。”
便是這“誤”與“疏忽”,也不能就說魏國醫一定是草率、輕忽。
中藥裏帶大毒小毒的多了去。
不管是哪一種,長久服用或劑量過頭皆會傷及身體。
但醫者不會因著藥物之毒,就束手束腳不敢用了。
然,這個時代並無“藥癮”之說,當下醫術再高超的醫者,沒有相關方麵的自主意識,
失誤與疏忽,便是在所難免。
聖人沒有因著一兩句開解之言,就理所當然安心了,他難得皺起眉:“此物非同尋常,若有心人借它行鬼祟之事,常人防不及防,隻怕……救人之功遠抵不上殺人之罪。”
鬱容聽了默然。
作為一名醫者,他看重罌粟的藥用價值;
作為天朝人,因著某段特殊而慘痛的曆史,他無法視罌粟與其他峻藥等同,如烏頭、附子一類,甚者會影響中樞神經的曼陀羅、天仙子……可毫無心理障礙地用其入藥。
因著態度上的矛盾,他不知不覺地將罌粟的危害性,強調再強調,乃至引起了官家的高度警惕。
……或者,他潛意識的目的正是如此?
旻朝總歸不是複製版的天朝。
天朝早在唐初,阿芙蓉就以貢品的身份,流入境內。
鬱容從醫書記載中了解,其實在清之前,鴉片也曾一度濫用。
自民間至宮闈深處,食用者日眾,受限於種種曆史因素,終究沒泛濫到如清後期的程度。
而在此前的旻朝,未曾耳聞罌粟一事,或者沒大規模地傳入境內,直至如今。
旻國盛世太平,國風開放,海外之物大量進入國內,風波客帶迴罌粟,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這個時代哪怕在罌粟的原產地,對其危害的認知極有限,反而因其帶來“歡樂”,往往被奉為“神花”。
出自一點點私心,同時也是考慮到罌粟的危害,鬱容難免希望自己的言論能引起聖人的重視。
聖人比他想象的更為戒慎。
當場就與一直在作背景板的聶昕之,商議起如何在不引人注意的情況下,迅速把控罌粟的流通、種植以及濫用。
鬱容乖乖閉嘴,豎著一隻耳朵,傾聽二人的討論。
——基本上是官家在說,聶昕之偶爾應和。
大概是自己差點中了招,聖人對罌粟的看重,遠超鬱容的設想。
沒一會兒,便商議出了針對罌粟使用與管理的初步方案。
也是忒高效率了。
鬱容默默聽著,不由覺得頭大。
他以為就是官家一句話的事,沒想到其中門門道道數不清,不同的門道更有不一樣的講究。
熟記諸醫書典籍的他,一時覺得智商需要充值。
算了。
鬱容暗暗搖頭,反正這輩子也沒指望靠公飯糊口。
做好醫者本職就夠了。
“這下又得勞累勺子了。”聖人語氣帶笑,“能者多勞嘛。”
聶昕之不冷不熱地應著聲。
聖人轉而看向鬱容:“多虧了匙兒提醒,也免得日後我旻國有更多子弟,耽於罌粟之逸樂,誌操放恣,自墮而不知。”
說罷,他不由慨歎:“誤己誤人,終將誤國。”
鬱容連忙虛應了幾句。
大概是弄清了關於“神藥”的疑慮,聖人笑起來比適才隱約真實了些:“朕的保宜郎……”
聶昕之突兀插嘴:“我的容兒。”
鬱容微愣,倏而明白了這男人沒頭沒尾的一句是幾個意思,頓時囧了囧——
隨意打斷天子的話語,兄長就不擔心被蓋上妄自尊大、蔑視皇權的罪名嗎。
聖人默了默,忽是哈哈大笑,笑得驚天動地的,遂咳嗽個不停,惹得鬱容不禁擔心他別岔了氣。
半晌。
笑夠了的天子,開口應著,像是哄小兒似的:“對對,是勺子你的容兒。”
鬱容聽罷,腦洞大開,不由自主地想到兩句對白——
“你的益達。”
“不,是你的益達。”
雷得他禁不住打了個哆嗦。
“匙兒啊。”聖人“哄”完了他大侄子,轉頭對他的“賢婿”道,“說來你可知,為甚勺子他是大毛?”
鬱容聞言,雙目隱約發亮,嘴上一本正經:“臣侄不知。”
聖人忍俊不禁:“因為啊,勺子他小時候頭上無發,也不對,是每每隻有一根發絲……”
鬱容“撲哧”一聲,一時顧忌不了眼前人九五之尊的身份,笑噴了。
聖人絲毫不介意他的失儀,甚至笑吟吟地火上澆油,繼續說:“叫‘一毛’不好聽,我便為他取了‘大毛’愛稱。”
鬱容不由自主地瞄向他家兄長,想想其頭上一根毛的樣子,霎時間,耳畔仿佛響起了,一段輕快帶著滑稽的曲樂——
“頭上三根毛,誰見誰都笑。”
自動將“三根毛”替換成“一根毛”。
簡直……
用上了生平最大的意誌力,他勉強在聖人麵前維持了些許儀態。
聖人說罷,語帶可惜:“可惜勺子不喜這個愛稱,我每喚他一迴,他就哭一迴,”搖頭擺腦,唏噓慨歎,“阿兄見了心疼,將我訓了一頓,”他口中的“阿兄”明顯是昭賢太子,“說小孩也知要麵子,這才改了小名喚勺子。”
鬱容憋著笑,隻覺槽多無口。
他不認為,勺子比大毛好聽到哪裏去。
不經意地,目光自聶昕之身上飄過。
好罷,他收迴前言。
眼前這一幕,如果是用漫畫那種誇張的表現形式,他家兄長的背景板必然是一片黑雲壓頂,額頭上一排的“井”。
知子莫若父。
看來昭賢太子說得對,對勺子之稱渾然不在意的聶昕之,非常、非常不喜歡“大毛”這一“愛稱”。
顯然,聖人對他家大侄子也是了解至深,眼看情況不對,斂起輕挑之色,咳了兩聲,煞有其事地表示,他太忙啦,宮中尚有許多繁瑣雜務待他處置,沒工夫在這瞎攀扯啦!
瞅也不瞅聶昕之難得的黑臉,一溜煙兒——咳,不對,是闊步如飛——地離開了王府。
送走了官家,鬱容轉頭看向他家兄長。
嗯,情緒控製得爐火純青,一點兒看不出什麽不對……
氣場強大的男人,麵癱著臉。
特特威嚴。
鬱容無意識地勾起嘴角。
轉身,朝府內走去,腳步輕快,嘴裏小聲地唱起了小曲兒,是一口流利的老魔都語:
“頭上一根毛,誰見誰都笑~
“儂要問他叫啥名字大家都知道~
“大毛、大毛——”
陡是一陣風急。
伴隨年輕大夫的一聲輕唿,小曲兒驟然被打斷。
嘴賤的某人被惱羞成怒的男人“劫持”,像麻袋一般被抗走了。
鬱容長舒了一口氣,艱難地在玉簟上翻了個身。
嘴賤一時爽,精盡人亡差點進了火葬場。
唉聲歎氣。
嘀咕著兄長太小心眼兒了……不敢太大聲,怕又給耳尖的家夥聽著了。
雖然鬱容心知,聶昕之去忙公務了——正是官家交待的與罌粟相關的事務——但對方神出鬼沒的,誰知道哪個時候,忽然就出現在嘰裏旮旯兒角落裏。
屆時再被“教訓”一頓,他這老腰真的要勞損過度了。
躺著難受,翻身趴也趴不住,坐著有些受不了。
鬱容幹脆起身下了床。
站著總行吧?
腰酸腿軟的,慢慢活動開了,身體總算輕快了些。
以拇指費力地在自個兒腰眼和尾閭壓按著,鬱容忍不住腹誹:
兄長還擔心老呢,不承想其精力比毛頭小子還旺盛……看來往常,他真的挺節製了。
暗暗想著汙汙的事情,等腰部感覺好過了些,漫無邊際走著神的年輕大夫,斂起亂七八糟的思緒,心神放在了官家所言“神藥”的一事上……
突地想起,他跟官家說了一通罌粟的種種,建立的前提是神藥即罌粟所製。
終歸是沒見到實物。
萬一他弄錯了,“神藥”其是本位麵獨有的物種,這……
鬱容不由得囧了,官家也真是的,既然真實用意在於問藥,便將“神藥”給帶來看看啊。
靈光一閃。
鬱容忽是想到了杜析送的逍遙神丹,不自覺地在額頭上輕拍。
也是糊塗了。讓係統分析下逍遙神丹的成分不就可以了嘛。
透過官家對“神藥”的描述,基本確定逍遙神丹與神藥,其用藥是同一種由風波客帶迴的夷人之藥。
想到便果斷行動。
鬱容翻找出被忘在角落的精致木盒,迫不及待打開查看。
盒內襯著玉質白瓷,白瓷間是二三十粒梧桐子大的藥丸。
取一粒丹藥,輕托在掌心,端詳其形態與色澤。
丸藥圓潤光亮,暗褐透著絳紅,迎著光竟有些許晶瑩之感。
似若寶珠,頗是美麗。
湊近鼻前嗅其味,殊異而微有清香。
逍遙神丹的形、色、味,確實挺符合這個時代公子少年們的“審美”。
鬱容觀察了一小會兒,到底沒發揚犧牲自我以追求真理的美德,將藥丸服食什麽的。
從外在分析不出個所以然,便不再耽擱,果斷請出係統鑒定。
虛擬麵板上,“少量嗎啡”、“可待因”、“罌粟堿”等字眼,著實惹人注目。
分析逍遙神丹的配方,以罌粟殼為君,臣藥訶子、木香,佐以白芍藥等,其有溫中補虛之能,治食少神疲,對久咳瀉痢頗有療效。
可惜,煉製丹藥之人,對劑量拿捏得不精準,這逍遙神丹的副作用遠勝於其良效。
其實罌粟殼所含的“有害物質”,在劑量與純度上,遠比不上鴉片或海洛因等真正的毒品。
但在煉藥過程,通過熬煮、淬煉等工序,某些物質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提純。
因此製成的逍遙神丹,危害雖不如鴉片,成癮性卻遠勝阿片類止咳藥物。
鬱容默默合上裝滿逍遙神丹的木盒。
早有推斷,心裏自沒什麽意外。
歎息。
罌粟本無過,甚者運用得當,確是一味“神藥”、“奇藥”。
然而,參照他原本所在時空的經驗,再看看,如杜析一類風流子弟追捧逍遙神丹的現狀……
鬱容不由得心塞,事實就如元代醫家朱震亨所言,罌粟“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
搖搖頭,不再胡思亂想。
罌粟不過初入旻國,其藥用價值與危害性,官家如今業已明白,也當機立斷針對其製定了一係列的控製管理方案。
事實遠沒糟到清後期的程度,何必疑神疑鬼、患得患失。
平常心對待即是。
向來不愛沉湎負麵情緒的鬱容,很快拋開了顧慮,目光落在逍遙神丹的木盒上,沉吟少刻,便研墨取紙筆,以迴禮感謝的名義,提醒一下杜析不要再沉迷逍遙神丹了。
這玩意兒雖是害人之物,但很明顯,杜析跟一眾公子哥都誤認其是寶物,其贈與的初心原是好的。
明知對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毒品”,鬱容做不到冷眼旁觀。
斟酌了一番用詞,到底是交淺不宜言深,故而鬱容可沒像跟官家解釋時那樣,從頭到尾說得明明白白、仔仔細細。
也免影響到官家與聶昕之針對罌粟的行動,他在信中借用類似蠱毒的說法。
反正重點在於強調神丹之害。
至於杜析看了信,作如何反應與最終決定,端看其自己如何想的了。
若上癮已重,鬱容自覺也是愛莫能助。
這頭遣人送了信,那邊管事也拿來一封信,交予年輕大夫。
“公子,是您友人的來信。”
鬱容一刹那振奮起精神,拋開滿腦子罌粟啊神藥的,連忙接過信,毫不遲疑地拆開。
看信封的字跡便知是周昉禎的信。
說起來這位話癆的朋友,好些日子沒給他來信了。
掛念之餘,偶爾也覺少了趣味,畢竟周兄寫的信,精彩程度往往堪比話本故事。
念頭一閃而過,鬱容仔細地讀起了書信,不多久,他忽是驚訝地張大眼——
周兄居然要娶親了?
要娶的是……女性?
誒?
早先他不是還“含羞帶怯”請自己幫忙製備歡宜膏,一心慕戀著在鄒良書院讀書的某個慧業才人嗎?
鬱容將信看了兩遍,沒法得到更多的消息。
既覺好奇不已,又思及周兄的奇葩遭遇,難免心生絲絲憂慮。
“公子,這是成力士托我轉交於你的。”
鬱容迴過神,一邊接過另一封信,一邊暗道今天事情全湊一塊兒了。
信封簡陋粗糙,他琢磨著陌生的字跡,一時想不出是誰寫的。
懷著微妙的期待,再度拆開信封。
出乎其意料,內中不是書信,而是——
喜柬……可以這麽說吧?
亦即,旻朝版婚禮邀請函。
再看邀請人,鬱容不自覺地瞪圓了眼。
竟然是,阿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