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容還當是又遭遇了什麽意外。
看聶暄的樣子, 又急又慌的。
許是走得急,先天體弱的青年氣喘籲籲, 忍不住咳了好幾聲, 語氣焦急:
“容哥,孩子快、咳咳,不太好, 你要不給他看看?”
孩子?哪來的孩子?
鬱容滿頭霧水,下一刻循著聶暄手指的方向看去,其貼身隨從抱著一個不知哪來的嬰兒。
粗略觀察,嬰兒應該剛出生沒多久,頂天了隻有半歲大。
嬰兒裹了一層綢布, 鬱容一眼瞄過,隻覺其瘦骨伶仃的, 或可能先天有闕, 後天營養也沒跟上,看著確有幾分不好。
不過,不像有生命之危的樣子。
他問向聶暄:“陽煦兄喊救命,是為這孩子?”
聶暄點頭, 歎息了聲:“這娃實在可憐,我怕他活不久, 隻好帶迴厚顏尋容哥相助。”
“是哪家的孩子?”
“我也不知。”
鬱容囧了。
這是個什麽鬼說法?
陽煦兄該不是將人家的孩子給順手牽羊了吧?
“先去活死院。”
烈日當頭, 站門口說話不是事,透過聶暄的口風,這孩子肯定有病, 當去王府的“私人醫院”。
……才不是為了躲避盞兒那一幫“問題”兒童!
去活死院的路上,二人一問一答,大體講明了嬰兒的情況。
“所以陽煦兄是……”鬱容不敢相信,“扒了人墳地,將這孩子挖出來的?”
簡直目瞪口呆。
這操作也太牛了,大寫的服氣!
聶暄好歹知道要點臉皮,嗓音微弱:“可是我看到那娃娃還在哭,就被人那樣給埋了……”話鋒一轉,“而且扒墳的是阿諾,不是我。”
鬱容聞言瞥著他。
有區別嗎,阿諾是這家夥的隨扈,沒他指示會輕易做這等事?
聶暄還在講理:“容哥你不是說過什麽大醫大慈、人行陽德嘛,我怎麽也不能墮了你的聲名吧!”
什麽歪理!
鬱容聽了啼笑皆非,遂是搖頭:“我沒怪陽煦兄不該救人,然則墳地之間邪祟叢生,你……若被穢氣侵體,難免遭罪。”
聶暄忙道:“容哥你放心,”掩嘴輕咳,繼續說著,“我記得你說過的毒菌之事,作了提防,你送的辟溫丹極好用,還有,阿諾在救人時也套了一層衣服,沒直接以手觸之。”
鬱容稍覺安心,陽煦兄性子雖是跳脫了些,好在還算知分寸。
轉而將心思集中到嬰兒身上,鬱容不免覺得困惑。
孩子活得好好的,怎麽就給埋了?
就算其家裏養不起,說句難聽的,比起埋了,這個時代鬻兒賣女的還少嗎?
“可知這孩子生的什麽病?”
有疑惑就直問。
聶暄聽罷,腳步微頓,倏地是一聲長歎:“作孽啊——”
鬱容:“……”
聶暄唏噓慨歎,簡直吊足人胃口,半晌,總算說了個明白:“若我沒弄錯的話,許是……”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語氣含糊,“楊梅瘡。”
鬱容一愣,不由得蹙起眉:“陽煦兄如何肯定?”
楊梅瘡,即是梅毒。
小兒患梅瘡,兇險不說,夭折者不在少數,治療起來可謂棘手至極,往往治不如法,終是無可救藥。
至於,這麽點兒大的嬰兒就得梅瘡,其病源除了極個別的,是因偶傷濕熱而患得,絕大多數是遺自父母的。
無怪乎聶暄說作孽。
可以說,小兒諸證候,以梅瘡為最惡。
故此,鬱容不得不慎重以待。
聶暄道:“我嚐讀過一些醫案,不敢十成肯定,但約莫是沒錯的。這娃的……有紅點,似火如丹,自那處延至了半身,我救下他有兩日,瘡口一日更比一日可怕,皮肉也見腐爛了。”
鬱容不自覺地迴頭,看著阿諾抱在臂彎間的孩子,眉頭皺得更緊。
聶暄不至於哄騙自己,聽其描述,這孩子怕真的是……
“可是小弟讓容哥為難了?”
看到年輕大夫麵有難色,聶暄也跟著起了擔心。
鬱容搖頭,語帶些許無奈:“為難倒不至於,隻是……小兒患得梅瘡,如是內中結毒,以至根深蒂固,藥石罔效。”
聶暄大驚失色:“那、那娃娃……”
見其對嬰兒堪稱是關心備至的樣子,鬱容趕緊又道:“不過照你說的,這小孩的病情許是尚未到最嚴重的程度,小兒梅瘡患者在二歲前,一般是為早期,療治得當,徹底痊愈亦不無可能。我……”
忽然發現他沒給人治過梅瘡,囧。
話語頓了頓,想到有係統外掛在,他覺得該有些底氣……
“我盡力施為。”
咳,沒確定具體情況如何,到底不好將話說得太滿。
聶暄鬆了口氣,顯然對他家容哥信心滿滿:“如此我便放心了。”
說話間,幾人抵達了活死院。
稍作打點,鬱容不再耽擱,給被喚阿福的小嬰兒診斷。
哦,“阿福”是聶暄起的小名。
“陽煦兄帶阿諾迴避一下,”鬱容囑咐道,“楊梅瘡傳染性極強,”想了想不太放心,借著中藥櫃掩飾,取出一瓶藥丸,“這殺鬼丸比辟溫丹更具殺毒抑菌之能,拿它點燃,熏一熏你們的衣服,再碾末入水,擦洗一下全身。熏過的衣服也別穿了,直接燒了掩埋。”
聶暄自無異議。
待閑雜人等退了,鬱容摒棄一切雜念,遂凝神定心,揭去了嬰兒的衣服。
果然。
阿福的體征,基本與聶暄說得相差無幾。
昏昏欲睡的嬰兒這時忽而醒來,遂啼哭出聲,可惜中氣不足,哭也哭得不響亮。
鬱容細聽著阿福的哭聲,察覺其有聲嘶之證,同時應有鼻塞之象。
觀察著斑丘疹,紅色微透著褐,除此可看到楊梅狀皰瘡……
除了表狀,經由脈診推斷,嬰兒的肝功能或許損傷。
良久。
嬰兒哭著哭著累了,迷迷糊糊又睡了過去。
鬱容將其安置在小榻上,默默去著殺鬼丸在屋裏點燃,敞開門與窗,迎風而立,幽幽然歎了口氣。
聶暄沒猜錯,阿福得的確是小兒梅瘡。
心情不免沉重,小小孩童,出生不足年,偏偏遭此惡疾。
患者極小,病症極惡,鬱容一時也不敢輕易用藥。
但也絕不能再拖延,多耽擱一日,阿福就多一份危急。
治梅瘡十分之棘手,如阿福這般,不足半歲發病,毒遺先天,即使症狀不算極嚴重,要根治卻是難上加難。
唯有徐徐圖之。
一般瘡瘍,常以藥物塗擦之法治療,用在小兒梅瘡卻是適得其反。
毒蘊於內,則當以內攻先救,逼盡內毒,再以梅瘡點藥,治膚表之症。
其間,時機拿捏必得精準。
內毒若未根除,便采用外治,恐致毒積於內,是為大害。
這個時機,鬱容不確定能否拿得十成之準。
想了想,唯有進虛擬空間,花大貢獻度兌換足夠的“時間”,針對性地訓練,也好積累“臨床經驗”。
當然,直接利用係統鑒定功能最快捷,但不宜長久依賴外物,否則必阻礙醫術的進步。
鬱容並不迂腐,不至於因著顧慮,就故意無視係統之便利。
與此同時,他心知唯有提升自身真正的本領,才是作為醫者立足的根本之道。
扯遠了。
迴歸當前。
鬱容微閉眼,感受著清風拂麵的舒暢,適才一點壓抑的情緒漸漸淡去,心情寧靜。
大腦不停軸地轉動,反複推敲著針對阿福患得小兒梅瘡的施治方案。
誠如他安撫聶暄之詞,阿福的情況根治雖難,不幸中的萬幸是其處在早期症狀,不至無藥可救的境地。
心思漸漸清明。
鬱容遂去了隔壁“消毒間”——這是他給王府作布局調整時,順帶著人準備好的——給自己消毒換了衣服,直去前院的藥房。
點藥的時機雖一時拿不準,但首先采用內攻積毒之法,卻是不會有錯的。
鬱容從係統藥典裏翻出對症的方劑,又摒除了以毒攻毒之法,選用了胡麻丸。
阿福到底太小,須慎用急猛之劑。
胡麻丸的藥性相對溫和。
胡麻仁,解內生虛熱,其滋養肝腎,對脾肺也有益處,針對嬰兒的先天虛弱有改善之效。
再者苦參,常用於濕毒引起的瘡瘍疥癬等。
另有甘菊花、石菖蒲等,皆可治熱病、化濕解毒。
一時之間來不及製備丸劑。
再則以阿福的月份,吞服藥丸也有些為難,鬱容走去藥房的一路,經過精斟細酌,對原方作了調整,加減了幾味藥,改成更適合喂食嬰兒的湯劑。
就是湯藥太難喝。
苦澀夾酸,怪味入口,惹得小孩哇哇大哭。鬱容不為所動,堅持將一小碗的湯汁喂完。
另一頭,早得了吩咐的女使,將給阿福暫住的“隔離間”布置妥當。
梅毒感染性強,在嬰兒康複前,隔離是必不可少的舉措。
鬱容不但隔離了阿福,因著自己每日要給小孩診治,為杜絕毫厘之疏忽,以防止不小心將病毒“帶”出隔離區,將病傳染給了其他人,果斷也把自己隔離在同一個院子。
梅瘡極難治。好在有係統相助,嚴格遵循擬定的最優治療方案,一個月內或可能將阿福治愈。
後續再觀察數日,鬱容定了四十天的隔離期限,應是足矣。
於他而言,就是換了個更小的地方宅,沒什麽大影響。
且正好趁著這難得“清淨”的時機,在給小孩治病之餘,他可以肆無忌憚地進入虛擬空間,而不必顧忌總是“昏睡不醒”,平白惹得聶昕之擔心了。
鬱容想得好,事實操作時遇到一點兒小麻煩。
聶昕之義正言辭地表示他會不放心,不如他跟著一起隔離,也好擔個幫手。
鬱容聽了,當然不願意,這家夥明明忙得要死好麽!
於是好說歹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那樣、那樣這樣……終於說通了腦子犯軸的家夥。
聶暄免不了被追著揍。
搞得鬱容著實不好意思。
不承想,聶暄愧疚得很,覺得自己救人之舉太欠思慮,給大家添了這般麻煩,趕著鬱容自我隔離前,真誠而懇切地道歉,同樣請求一起好幫上點忙。
鬱容哭笑不得。
不愧是倆兄弟,在搗蛋方麵出奇一致地……熊!
便婉言辭絕了聶暄的心意。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救人本是應當之舉,至於說添麻煩,這一聲“容哥”總不能讓陽煦兄白喚的吧?
經由一點小小的折騰,鬱容便與活死院裏的兩名醫者,一起被“關進”隔離開的小院。
兩名醫者一是長於治瘡癬的,一人專精於兒科,醫術皆算得上乘。
他們豐富的經驗積累,彌補了年輕大夫的一些不足。
三名醫者共同研究著阿福的病情,經過一番爭議,終是在辯證論治方麵達成一致。
“苓連梔柏清其雷龍之火……四路救應……”
是從係統商城兌換的,清醫家陳複正《幼幼集成》中,針對梅瘡所提出的一種藥攻之法。
阿福的情況與其上所描述的比較接近,且他們現時所采取的治法,也與這書上所建議的如出一轍。
鬱容忍不住細細翻閱,也好尋找些許靈感。
今日難得休息,他既沒有進係統空間“實習”,現實中阿福也有另二人照顧,便在調配完了點藥杏霜之後,尋了老樹蔭,邊乘著涼、邊翻看著大量小兒病症方麵的典籍。
“篤篤”聲響起。
鬱容循聲看向一個奇特的小門。
小門後有一尺大小的通道,連通著小院與外界。
通道設著精妙的木機關,許進不許出,外頭的人可以借機關將不是太大件的物品,投入到小院裏。
鬱容擱下書卷,打開小門,果不其然是有人朝這裏投放“物資”。
與前些迴不一樣,這一次送入的不是什麽生活物品,或者裝著藥材的小藥箱,而是……
鬱容拿起一幅畫軸,好奇地展開一看——
田園風光圖?
細看才發現,畫中所畫的,是青簾的田野。
阡陌交通,鮮花滿徑,看著比現實多了一份桃源仙境的夢幻。
鬱容有些懵。
畫是好畫,但這是幾個意思……他不懂。
視線不自覺地移到繪畫者的落款處,一下子就認出了那是聶昕之的私印。
鬱容驚訝地瞪大眼,這畫居然是兄長畫的嗎?
真真是厲害啊。
再看草書題詞:陌上花開。
心裏自然而然接過一句“可緩緩歸矣”。
鬱容旋即黑線了。
那家夥,不就是比約定時間晚了一天沒出去嘛,就這樣迫不及待“委婉”提醒他了?
但……用“陌上花開”真的不覺得哪裏不對嗎?
吐槽了一通,什麽驚歎啊讚賞的心情都打水漂了。
鬱容手上翼翼小心地將畫軸卷好,這時目光落在了那個極小巧的小木盒子上。
懷著微妙的期待,他打開了盒子。
咦?
是一本……畫冊?
兄長畫的嗎?
便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
鬱容頓時瞪圓了眼。
這色氣滿滿的……
春宮圖!關鍵是畫的主角……不提也罷。
反複看了又看,確認落款者是聶昕之的大名沒錯。
搞個什麽幺蛾子!
幾日不見,兄長就要上牆揭瓦嗎!
看聶暄的樣子, 又急又慌的。
許是走得急,先天體弱的青年氣喘籲籲, 忍不住咳了好幾聲, 語氣焦急:
“容哥,孩子快、咳咳,不太好, 你要不給他看看?”
孩子?哪來的孩子?
鬱容滿頭霧水,下一刻循著聶暄手指的方向看去,其貼身隨從抱著一個不知哪來的嬰兒。
粗略觀察,嬰兒應該剛出生沒多久,頂天了隻有半歲大。
嬰兒裹了一層綢布, 鬱容一眼瞄過,隻覺其瘦骨伶仃的, 或可能先天有闕, 後天營養也沒跟上,看著確有幾分不好。
不過,不像有生命之危的樣子。
他問向聶暄:“陽煦兄喊救命,是為這孩子?”
聶暄點頭, 歎息了聲:“這娃實在可憐,我怕他活不久, 隻好帶迴厚顏尋容哥相助。”
“是哪家的孩子?”
“我也不知。”
鬱容囧了。
這是個什麽鬼說法?
陽煦兄該不是將人家的孩子給順手牽羊了吧?
“先去活死院。”
烈日當頭, 站門口說話不是事,透過聶暄的口風,這孩子肯定有病, 當去王府的“私人醫院”。
……才不是為了躲避盞兒那一幫“問題”兒童!
去活死院的路上,二人一問一答,大體講明了嬰兒的情況。
“所以陽煦兄是……”鬱容不敢相信,“扒了人墳地,將這孩子挖出來的?”
簡直目瞪口呆。
這操作也太牛了,大寫的服氣!
聶暄好歹知道要點臉皮,嗓音微弱:“可是我看到那娃娃還在哭,就被人那樣給埋了……”話鋒一轉,“而且扒墳的是阿諾,不是我。”
鬱容聞言瞥著他。
有區別嗎,阿諾是這家夥的隨扈,沒他指示會輕易做這等事?
聶暄還在講理:“容哥你不是說過什麽大醫大慈、人行陽德嘛,我怎麽也不能墮了你的聲名吧!”
什麽歪理!
鬱容聽了啼笑皆非,遂是搖頭:“我沒怪陽煦兄不該救人,然則墳地之間邪祟叢生,你……若被穢氣侵體,難免遭罪。”
聶暄忙道:“容哥你放心,”掩嘴輕咳,繼續說著,“我記得你說過的毒菌之事,作了提防,你送的辟溫丹極好用,還有,阿諾在救人時也套了一層衣服,沒直接以手觸之。”
鬱容稍覺安心,陽煦兄性子雖是跳脫了些,好在還算知分寸。
轉而將心思集中到嬰兒身上,鬱容不免覺得困惑。
孩子活得好好的,怎麽就給埋了?
就算其家裏養不起,說句難聽的,比起埋了,這個時代鬻兒賣女的還少嗎?
“可知這孩子生的什麽病?”
有疑惑就直問。
聶暄聽罷,腳步微頓,倏地是一聲長歎:“作孽啊——”
鬱容:“……”
聶暄唏噓慨歎,簡直吊足人胃口,半晌,總算說了個明白:“若我沒弄錯的話,許是……”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語氣含糊,“楊梅瘡。”
鬱容一愣,不由得蹙起眉:“陽煦兄如何肯定?”
楊梅瘡,即是梅毒。
小兒患梅瘡,兇險不說,夭折者不在少數,治療起來可謂棘手至極,往往治不如法,終是無可救藥。
至於,這麽點兒大的嬰兒就得梅瘡,其病源除了極個別的,是因偶傷濕熱而患得,絕大多數是遺自父母的。
無怪乎聶暄說作孽。
可以說,小兒諸證候,以梅瘡為最惡。
故此,鬱容不得不慎重以待。
聶暄道:“我嚐讀過一些醫案,不敢十成肯定,但約莫是沒錯的。這娃的……有紅點,似火如丹,自那處延至了半身,我救下他有兩日,瘡口一日更比一日可怕,皮肉也見腐爛了。”
鬱容不自覺地迴頭,看著阿諾抱在臂彎間的孩子,眉頭皺得更緊。
聶暄不至於哄騙自己,聽其描述,這孩子怕真的是……
“可是小弟讓容哥為難了?”
看到年輕大夫麵有難色,聶暄也跟著起了擔心。
鬱容搖頭,語帶些許無奈:“為難倒不至於,隻是……小兒患得梅瘡,如是內中結毒,以至根深蒂固,藥石罔效。”
聶暄大驚失色:“那、那娃娃……”
見其對嬰兒堪稱是關心備至的樣子,鬱容趕緊又道:“不過照你說的,這小孩的病情許是尚未到最嚴重的程度,小兒梅瘡患者在二歲前,一般是為早期,療治得當,徹底痊愈亦不無可能。我……”
忽然發現他沒給人治過梅瘡,囧。
話語頓了頓,想到有係統外掛在,他覺得該有些底氣……
“我盡力施為。”
咳,沒確定具體情況如何,到底不好將話說得太滿。
聶暄鬆了口氣,顯然對他家容哥信心滿滿:“如此我便放心了。”
說話間,幾人抵達了活死院。
稍作打點,鬱容不再耽擱,給被喚阿福的小嬰兒診斷。
哦,“阿福”是聶暄起的小名。
“陽煦兄帶阿諾迴避一下,”鬱容囑咐道,“楊梅瘡傳染性極強,”想了想不太放心,借著中藥櫃掩飾,取出一瓶藥丸,“這殺鬼丸比辟溫丹更具殺毒抑菌之能,拿它點燃,熏一熏你們的衣服,再碾末入水,擦洗一下全身。熏過的衣服也別穿了,直接燒了掩埋。”
聶暄自無異議。
待閑雜人等退了,鬱容摒棄一切雜念,遂凝神定心,揭去了嬰兒的衣服。
果然。
阿福的體征,基本與聶暄說得相差無幾。
昏昏欲睡的嬰兒這時忽而醒來,遂啼哭出聲,可惜中氣不足,哭也哭得不響亮。
鬱容細聽著阿福的哭聲,察覺其有聲嘶之證,同時應有鼻塞之象。
觀察著斑丘疹,紅色微透著褐,除此可看到楊梅狀皰瘡……
除了表狀,經由脈診推斷,嬰兒的肝功能或許損傷。
良久。
嬰兒哭著哭著累了,迷迷糊糊又睡了過去。
鬱容將其安置在小榻上,默默去著殺鬼丸在屋裏點燃,敞開門與窗,迎風而立,幽幽然歎了口氣。
聶暄沒猜錯,阿福得的確是小兒梅瘡。
心情不免沉重,小小孩童,出生不足年,偏偏遭此惡疾。
患者極小,病症極惡,鬱容一時也不敢輕易用藥。
但也絕不能再拖延,多耽擱一日,阿福就多一份危急。
治梅瘡十分之棘手,如阿福這般,不足半歲發病,毒遺先天,即使症狀不算極嚴重,要根治卻是難上加難。
唯有徐徐圖之。
一般瘡瘍,常以藥物塗擦之法治療,用在小兒梅瘡卻是適得其反。
毒蘊於內,則當以內攻先救,逼盡內毒,再以梅瘡點藥,治膚表之症。
其間,時機拿捏必得精準。
內毒若未根除,便采用外治,恐致毒積於內,是為大害。
這個時機,鬱容不確定能否拿得十成之準。
想了想,唯有進虛擬空間,花大貢獻度兌換足夠的“時間”,針對性地訓練,也好積累“臨床經驗”。
當然,直接利用係統鑒定功能最快捷,但不宜長久依賴外物,否則必阻礙醫術的進步。
鬱容並不迂腐,不至於因著顧慮,就故意無視係統之便利。
與此同時,他心知唯有提升自身真正的本領,才是作為醫者立足的根本之道。
扯遠了。
迴歸當前。
鬱容微閉眼,感受著清風拂麵的舒暢,適才一點壓抑的情緒漸漸淡去,心情寧靜。
大腦不停軸地轉動,反複推敲著針對阿福患得小兒梅瘡的施治方案。
誠如他安撫聶暄之詞,阿福的情況根治雖難,不幸中的萬幸是其處在早期症狀,不至無藥可救的境地。
心思漸漸清明。
鬱容遂去了隔壁“消毒間”——這是他給王府作布局調整時,順帶著人準備好的——給自己消毒換了衣服,直去前院的藥房。
點藥的時機雖一時拿不準,但首先采用內攻積毒之法,卻是不會有錯的。
鬱容從係統藥典裏翻出對症的方劑,又摒除了以毒攻毒之法,選用了胡麻丸。
阿福到底太小,須慎用急猛之劑。
胡麻丸的藥性相對溫和。
胡麻仁,解內生虛熱,其滋養肝腎,對脾肺也有益處,針對嬰兒的先天虛弱有改善之效。
再者苦參,常用於濕毒引起的瘡瘍疥癬等。
另有甘菊花、石菖蒲等,皆可治熱病、化濕解毒。
一時之間來不及製備丸劑。
再則以阿福的月份,吞服藥丸也有些為難,鬱容走去藥房的一路,經過精斟細酌,對原方作了調整,加減了幾味藥,改成更適合喂食嬰兒的湯劑。
就是湯藥太難喝。
苦澀夾酸,怪味入口,惹得小孩哇哇大哭。鬱容不為所動,堅持將一小碗的湯汁喂完。
另一頭,早得了吩咐的女使,將給阿福暫住的“隔離間”布置妥當。
梅毒感染性強,在嬰兒康複前,隔離是必不可少的舉措。
鬱容不但隔離了阿福,因著自己每日要給小孩診治,為杜絕毫厘之疏忽,以防止不小心將病毒“帶”出隔離區,將病傳染給了其他人,果斷也把自己隔離在同一個院子。
梅瘡極難治。好在有係統相助,嚴格遵循擬定的最優治療方案,一個月內或可能將阿福治愈。
後續再觀察數日,鬱容定了四十天的隔離期限,應是足矣。
於他而言,就是換了個更小的地方宅,沒什麽大影響。
且正好趁著這難得“清淨”的時機,在給小孩治病之餘,他可以肆無忌憚地進入虛擬空間,而不必顧忌總是“昏睡不醒”,平白惹得聶昕之擔心了。
鬱容想得好,事實操作時遇到一點兒小麻煩。
聶昕之義正言辭地表示他會不放心,不如他跟著一起隔離,也好擔個幫手。
鬱容聽了,當然不願意,這家夥明明忙得要死好麽!
於是好說歹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那樣、那樣這樣……終於說通了腦子犯軸的家夥。
聶暄免不了被追著揍。
搞得鬱容著實不好意思。
不承想,聶暄愧疚得很,覺得自己救人之舉太欠思慮,給大家添了這般麻煩,趕著鬱容自我隔離前,真誠而懇切地道歉,同樣請求一起好幫上點忙。
鬱容哭笑不得。
不愧是倆兄弟,在搗蛋方麵出奇一致地……熊!
便婉言辭絕了聶暄的心意。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救人本是應當之舉,至於說添麻煩,這一聲“容哥”總不能讓陽煦兄白喚的吧?
經由一點小小的折騰,鬱容便與活死院裏的兩名醫者,一起被“關進”隔離開的小院。
兩名醫者一是長於治瘡癬的,一人專精於兒科,醫術皆算得上乘。
他們豐富的經驗積累,彌補了年輕大夫的一些不足。
三名醫者共同研究著阿福的病情,經過一番爭議,終是在辯證論治方麵達成一致。
“苓連梔柏清其雷龍之火……四路救應……”
是從係統商城兌換的,清醫家陳複正《幼幼集成》中,針對梅瘡所提出的一種藥攻之法。
阿福的情況與其上所描述的比較接近,且他們現時所采取的治法,也與這書上所建議的如出一轍。
鬱容忍不住細細翻閱,也好尋找些許靈感。
今日難得休息,他既沒有進係統空間“實習”,現實中阿福也有另二人照顧,便在調配完了點藥杏霜之後,尋了老樹蔭,邊乘著涼、邊翻看著大量小兒病症方麵的典籍。
“篤篤”聲響起。
鬱容循聲看向一個奇特的小門。
小門後有一尺大小的通道,連通著小院與外界。
通道設著精妙的木機關,許進不許出,外頭的人可以借機關將不是太大件的物品,投入到小院裏。
鬱容擱下書卷,打開小門,果不其然是有人朝這裏投放“物資”。
與前些迴不一樣,這一次送入的不是什麽生活物品,或者裝著藥材的小藥箱,而是……
鬱容拿起一幅畫軸,好奇地展開一看——
田園風光圖?
細看才發現,畫中所畫的,是青簾的田野。
阡陌交通,鮮花滿徑,看著比現實多了一份桃源仙境的夢幻。
鬱容有些懵。
畫是好畫,但這是幾個意思……他不懂。
視線不自覺地移到繪畫者的落款處,一下子就認出了那是聶昕之的私印。
鬱容驚訝地瞪大眼,這畫居然是兄長畫的嗎?
真真是厲害啊。
再看草書題詞:陌上花開。
心裏自然而然接過一句“可緩緩歸矣”。
鬱容旋即黑線了。
那家夥,不就是比約定時間晚了一天沒出去嘛,就這樣迫不及待“委婉”提醒他了?
但……用“陌上花開”真的不覺得哪裏不對嗎?
吐槽了一通,什麽驚歎啊讚賞的心情都打水漂了。
鬱容手上翼翼小心地將畫軸卷好,這時目光落在了那個極小巧的小木盒子上。
懷著微妙的期待,他打開了盒子。
咦?
是一本……畫冊?
兄長畫的嗎?
便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
鬱容頓時瞪圓了眼。
這色氣滿滿的……
春宮圖!關鍵是畫的主角……不提也罷。
反複看了又看,確認落款者是聶昕之的大名沒錯。
搞個什麽幺蛾子!
幾日不見,兄長就要上牆揭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