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定是死板的,實際上的執行還算通融。


    像鬱容這樣的情況,憑著裏長的保薦書,將自己的戶帖,交由司職鐵官審核。鐵官在檢查戶帖與保薦書的真實有效性後,會作一番詢問,基本確認了沒什麽問題後,便可當場進行申請。鑒於多數百姓不識幾個大字,這申請就是走過場,在鐵官這兒登記、備案,最終會錄入“金冊”(即“戶籍檔案”)。


    今天來“辦手續”的人不多,從等待到最終落實,滿打滿算也就用了半個時辰,比鬱容預想的快了不少。


    鐵鋪裏,常用農具的儲備量充足。辦完了手續,即可花不多的文錢購下他所需要的半套農具——朝廷為推廣農具,提高全國糧食的生產,對規定內的鐵具價格,做了統一的限定。


    鬱容暫時可得半套農具。


    這“半套”的標準,沒有特別嚴格的限製,兩件以上、四件以內。鐵官是個正直的人,不多不少就批了三樣。鍬、鐮刀、鋤頭,都是日常得用的,沒什麽好不滿的。隻是藥材鍘刀,今天是拿不到的,這玩意兒非是常備鐵具,得花時間打造。


    之前便猜到了,鬱容早有心理準備。


    事實上除了鍘刀,他同時要“定製”一套鐵器具,切藥刀、藥碾子、杵臼、戥秤、“特製”鐵爐,包括大小粗細不相同的小針刀、梅花針、三棱針等銀針。


    這些都是行醫、製藥過程中常用到的器具,外麵不容易買到,隻好請鐵鋪幫忙打造……


    好在便是官營的鐵鋪,也不會推辭送上門的生意,隻要有足夠的錢,憑著那一群工藝精湛的匠工,打造這些細致的器物根本不在話下。


    鬱容研究過旻國的金屬製品,對現今的鑄造技術還算放心,至少滿足他的基本要求是沒問題的。


    唯一要做的,隻是付錢。


    文錢所剩不多的年輕大夫,毫不心疼地直接拿出銀錠作交易貨幣,又以一點碎銀作為銀針的鑄造材料。


    鐵鋪倒是通情達理,知道銀錠比文錢貴的道理,最終要價不算離譜。


    這一番下來,鐵官的態度竟有所舒緩,又另允再購“半件”農具——采藥專用的藥鐮——正合了鬱容的心意。


    鬱容心有感激,臨走前,從寬袖間掏出一個紙包送給了對方。


    “小民見大人麵有斑白、氣色不虞,想是有些咳證或哮病,或常感腹痛、虛勞……這些果子,大人若有興趣,迴去後炒熟,空腹服用幾顆,或有些許療效……”


    鐵官沒有因被指明“有病”感到生氣,隻是問了句:“此為何物?”


    “有人稱之‘使君子’,乃嶺南山間野果,或有奇效,不過,此物內含輕毒,還請盡量勿要生嚼。”


    鐵官不再多言,不管信與不信,未曾推拒好意。


    直到走遠了,陪同左右的林三哥才如釋重負般鬆了口氣:“小鬱大夫,你剛才在大人跟前真是……”憋了半天,找不到合適的詞語。


    鬱容卻反應了過來,歉然一笑:“是我莽撞了。”


    林三哥搖搖頭,歎道:“官民不同。”


    哪怕鐵官隻是個從八品的小官,也不是平頭百姓得罪得起的……


    這樣當人麵指出“有病”,如是某些諱疾忌醫、或者小肚雞腸好顏麵的,說不準就這樣得罪了人,到時真是惹禍上身。


    “我記住了。”


    鬱容明白,不是林三哥膽小怕事,卻是自己考慮不周。


    這個時代,看著再怎麽開明,階層的等級劃分還是極為分明的。之前“贈藥”的舉動,確實貿然,甚至冒犯人了……“感謝”差點成了“得罪”,真是思想覺悟太低啊,得反省反省。


    不過,沒太多後悔的感覺。


    那鐵官,看著就是剛正浩然的漢子,正是壯年,身上的疾患卻是不宜久拖了……


    說起來就是蛔蟲病,放到現代根本不是問題,可在這個時代,這病嚴重了,也有可能送人命的。尤其,針對驅蟲的醫治手段與藥物都沒有太大成效。


    對天朝傳統醫學的發展史,和相關的軼聞傳說,鬱容可沒少讀過,自是知道真的有人死於蛔蟲病下。於是,心有不忍,職業病使然,忍不住有了“贈藥”之舉……盡管,使君子不一定必然能治好那位鐵官,但或多或少會有效果。


    林三哥沒再多嘴,他與鬱容不過是初識,不宜交淺言深。


    在藥局與鐵鋪花費了許多時間,日頭已經向西了。


    便趕著時間,朝南船北馬行去。


    鬱容的目標是雁洲最大的陶瓷專營店。那裏不但交易成品陶瓷器具,同樣接受“定製”,因為他們在汝縣有自己的窯口。


    ——有係統的獎勵,配合之前在鐵鋪定製的東西,治療用具基本齊備了,專門用與裝藥盛劑的器皿卻是沒有,自是少不得購進一些。


    挺遠的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牌坊,“南船北馬”四個大字龍飛鳳舞。


    鬱容環視周遭,算是明白為什麽林三哥如此推崇這兒了。看慣現代都市的燈紅酒綠,不至於大驚小怪,但對這個時代的人們而言,這種“綜合性生活廣場”的經營模式,可堪奇思妙想。


    作為一個現代人,乍一看到這兒,差點都誤以為迴到了仿古式步行街呢!


    可惜沒太多閑心慢慢逛了,要盡量趕在天黑前迴村子,現在得抓緊時間了。


    很快找到了陶瓷店。


    鬱容看到商號,不明所以:“匡萬春堂?”


    林三哥點頭:“正是匡萬春堂。”


    “這賣瓷器的和藥局是一家?”


    “誒?我沒說嗎?”林三哥說,“不僅這陶瓷店是匡萬春堂的,連整個南船北馬都是呀!”


    鬱容十分驚訝。


    林三哥見他好奇,便簡略地說明了下:大抵是,匡氏當家人年少時遭逢家變,區區舞勺之年,毅然決然扛起了家業,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不僅讓匡萬春堂擺脫了困境,其後更是雄心勃勃,建立了南船北馬……


    鬱容聽罷,不由得感慨——簡直是標準的起點男主角的待遇啊!


    要不是係統堅定地說明,一個時空隻有一個穿越者,怕要忍不住懷疑那一位會不會也是穿越者了。


    好吧,其實,穿越者沒什麽牛批的。


    看看他吧,現在還在各種適應中,衣食住行忙得焦頭爛額,甚至連個窩都沒有……


    人與人,不能比。


    還是別亂想了,正事要緊。


    店麵果然夠大,陶器、瓷器種類式樣繁多,從小到大,從低廉到珍貴,陳列有序,讓人一目了然。


    鬱容大概看了一圈,在夥計的解說下,對這裏買賣的陶瓷有了大體的概念。


    挺巧合的。


    在新安府與其西南的通江府毗鄰之地,有旻國現有四大窯之一的“汝窯”——與鬱容所知道的“汝窯”同名,地理位置則完全不一樣,因那裏被稱為古汝地而由此得名。


    之所以說“巧合”,這裏的“汝窯”其天青釉同樣獨特,聞名天下,說是當地土質十分與眾不同。


    不過,汝窯每年燒出的瓷器太多了,天青釉倒不算多麽稀罕,隻比最普通的白釉,常見的天藍釉,賣價高一點。一般而言,黑釉與紅釉更貴重一些,其中偶爾才能燒出的曜變釉堪稱珍寶,胭脂釉的地位則僅次於曜變釉。


    扯遠了。


    鬱容對這方麵既不是太了解,也沒特別大興趣,於他而言,白釉的瓷器就挺好的,彩釉的少量添置一些便夠了。


    主要買的是藥瓶、藥壺、水盂等盛藥器皿。


    店裏都有,質量也過硬。


    鬱容還需要一些瓶身、瓶口形狀特殊的藥瓶,隻能找掌櫃的細細說明,“定製”一批了。


    藥壺、陶罐以及水盂等亦是如此。


    不過……


    這一趟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買這些瓶瓶罐罐。


    鬱容拿出了一張圖紙,鑒於要求太過複雜,還是花去了近半數貢獻度,借助係統才完成了這一“不明覺厲”卻不會“驚世駭俗”,以現有的工藝水準,理論上應該能製造出來的器具設計圖。


    若是“汝窯”能燒出符合標準的,就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掌櫃的一開始看不太懂圖紙,經鬱容仔細講解,很快就明白是怎麽迴事了。他信誓旦旦地表示,這東西雖然考驗技藝,工序又極為複雜,但汝窯一定燒得出來的。


    鬱容暫且先相信了,把圖紙交給了掌櫃。


    ——不是他大方,而是沒有圖紙的精確數據,隻靠摸索,便是汝窯技藝再如何超絕,也不可能造得出來的。反正,就算圖紙給對方了,東西造好了,別人想貪,也絕對不會用……再者,文書可不是白契的,旻國的律法也不是作擺設看的。保密什麽的無須太擔心。


    到這一刻。今天的任務算完成了。


    鬱容順著南船北馬的“步行街”,從西向東漫步而行,到路的盡頭就是東渡碼頭。


    之前與船家約好了,在這邊的碼頭碰頭,所以不需要迴趕,一路直走——如遇到需要的或感興趣的——一路還在買。


    商戶,鋪席,走商的流動攤子,當真是什麽樣的物品都有得賣。便撿了些漏,比如跟薄衾同價的仿西域毛毯,又如在養蜂人那都買不到的蜂蜜,還有一些連攤主都不知道名字的亂七八糟的種子……


    即使在鐵鋪與陶瓷店都用了白銀代錢,到最後,兌換的一萬三千多錢,仍是沒能剩下幾百。連板推車都快裝不下了,“跑車”為此不得不另行加價……


    夕陽西下,烏篷船終於離開了東渡碼頭。


    滿載歸去。


    東西太多,不乏貴重物品,林三哥自然跟著一起迴了村。


    一人留在船上看東西,另一人去找了頭牛車。之後請夜宿河邊的水手們幫忙卸貨,待牛車裝滿,兩人總算迴到了村子。


    天已大黑。


    牛車駛過莊子,捧著碗竄門的村民們,和聚在一起打鬧玩耍的孩童,都伸長脖子好奇地探望。


    “周二嫂子看起來氣色好多了,是小鬱大夫給她瞧了病嗎?”


    提著紙糊燈籠的女人,與他們打了個招唿——主要是與鬱容——遂擦身而過,未有更多交流。


    男女有別,旻朝雖比前朝開放,在這方麵到底得顧慮點。


    鬱容沒多想——反正林三哥就是沒事搭搭話——肯定地點了下頭。


    “挺可憐的一個女人……偏偏遇到那張油子。”


    對村民各家各戶的事,鬱容根本不了解,就沒接話了。


    林三哥也沒再繼續感歎,義莊快到了跟前,這一車的東西還得好一番收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方宅十餘畝[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寧雁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寧雁奴並收藏方宅十餘畝[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