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蚩尤和誇父逃脫後,他們手下的81個小頭目中有21個被俘,其中有兩個俘虜,一個叫蠻角,另一個叫利石,試圖逃脫,但是沒有成功,被應龍抓住。軒轅的部下一致認為要殺了蠻角、利石二人,但軒轅認為:大家不要搶奪別人,更不能隨便殺人。我們都應該以禮相待,和平共存,你搶我殺,對誰也沒有好處。所以決定將所有俘虜,一個不殺。並命人把食物,分發給所有俘虜。又命蠻角和利石兩人負責把全部傷病俘虜帶迴去。蚩尤和誇父見軒轅將被俘人員全部放了迴來,大吃一驚。蠻角和利石一再對蚩尤講軒轅的仁義。蚩尤聽著就怒氣衝衝地一腳踢開蠻角,一斧砍死利石,蚩尤氣急敗壞。其餘的被俘人員,一看心驚膽戰,暗暗流淚。蚩尤又命誇父把軒轅放迴來的所有被俘人員,全部押解到冀州修築城池,不許他們和其他人接觸,更不許和親人見麵。蚩尤卻又說軒轅如何殘酷地殺害被俘人員,他要求部下牢記這筆“血債”,加緊練武,準備複仇。蚩尤卻又將蠻角的妻子霸占,蠻角的妻子不認識蚩尤,又打了蚩尤。蚩尤氣急,將她殺害。想到這裏,蠻角趁著天黑人靜,投奔了軒轅。
軒轅和他的眾臣聽完蠻角的苦難遭遇,怒火滿腔。他們根據蠻角提供的情報,認為攻打冀州,隻能智取,不能硬拚。商議了三天三夜,決定在九月九日,奪取冀州。蚩尤發現蠻角失蹤後,知道兇多吉少,便和誇父商議,把駐紮在冀州城內的軍隊,多一半交由誇父率領,悄悄撤出城外,埋伏在涿鹿之野,以防萬一。城內留下的軍隊,加緊冶煉銅鐵,死守冀州。九月九日是重陽。蚩尤最怕晴天,清早一起來就爬上冀州城牆觀察動向,他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細細查看,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現象。當他正準備下城的時候,突然聽到城外遠處一片唿救聲。蚩尤迴頭一看,見一群披頭散發的女人,手提肩背著東西,邊跑邊喊:“救命呀!軒轅軍隊搶人啦!”蚩尤再朝遠處一看,確實有幾十名軒轅部下的人,在後麵追趕,他立即命令守城門的部下把城門打開,讓這群逃命的女人進城。又命城上的軍隊,立即舉弓射箭,擋住軒轅軍隊的追趕。這群逃命的女人一進城門,突然一下子全成了勇猛的士兵,原來他們是男扮女裝的軒轅軍隊。他們手執石斧,猛殺猛砍,把守城門的蚩尤士兵一個個砍翻在地。夜間偷偷埋伏在冀州城外的軒轅軍隊,聽見牛角號聲,知道城門已開,便從草叢中、樹林裏一躍而出,衝進冀州城。蚩尤一看,知道中計,來不及抵抗,便迅速率領殘軍從北門逃跑。軒轅和蚩尤以前在冀州雖然已打過十多次仗,但都未能取勝,今天隻用了一個早上,就大破冀州。在這次戰鬥中,蚩尤軍隊傷亡並不大,最大的損失是冶煉成的銅鐵,製造成的銅鐵兵器,被軒轅軍隊全部繳獲。從此,軒轅的軍隊也有了銅鐵兵器,結束了石刀石斧的時代。
蚩尤率領的部落聯盟由於生產力水平較華夏集團略高一籌,武器製作精良又勇猛善戰,於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銅頭鐵額”、“威震天下”的英名。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在蚩尤大軍的掃蕩下,居地全失,連一個角落也沒留下,本著同一聯合體應互相救助的原則,炎帝求救於黃帝,引發了涿鹿之戰。涿鹿之戰的戰場在何處,至今仍未有定論,《逸周書》所謂“中冀”,或為冀州中部。
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延續了不少時日,最後的決戰進行於冀州之野,《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複上,所居不雨”。反映戰鬥過程中,雙方先由巫師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對方,黃帝唿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黃帝隻得請下天女旱魃阻止風雨,天氣突然晴霽,蚩尤軍隊驚詫萬分,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了最後勝利。黃帝的勝利得來不易,而勝利以後,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難,不僅旱神女魃製止了大風雨後神力大減,“不得複上”,應龍參戰以後,也“不得複上”,天上“無複作雨者”,使地上連續大旱數年。近代環境考古告訴我們,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環境又一次大變化時期,不斷升高的氣溫,持續不斷的冰川融化與降雨均驟然停止。距今5000年前後,從遼東半島到長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遺跡,以後,距今4700年開始又發生了小的波動。涿鹿之戰中,那些被巫術唿喚來的暴風雨及其後的幹旱,正與氣候由平穩到發生波動的情況相合,可見這些神話不是全無根據的,它確實濃縮了對過去的迴憶。
黃帝被尊奉為“華夏始祖”。柳翼謀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曆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故合而觀其製作,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曆、算數始並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都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黃帝說完,接下來人族就是和黃帝齊名的炎帝。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薑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薑。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曆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漢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但是一直沒有棄用華夏族稱謂。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的正妃。生炎帝。長於薑水,故有“薑”姓之稱。
原始社會中晚期,逐漸形成了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其中華夏集團以黃帝、炎帝兩大部族為核心。它們分別興起於今關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經融合後,遂沿著黃河南北岸向今華北大平原西部地帶發展。與此同時,興起於淮河下遊以南的今豫、蘇、皖交界地區的蚩尤部落(苗蠻集團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領袖蚩尤的領導下,以今山東為根據地,由東南向西北方向的中原發展,開始進入華北大平原。這樣華夏集團與苗蠻集團之間的一場武裝衝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戰正是在這種曆史背景下爆發的。
據說蚩尤族善於製作兵器,其銅製兵器精良堅利,且部眾勇猛剽悍,生性善戰,擅長角抵,進入華北地區後,首先與炎帝部族發生了正麵衝突。蚩尤族聯合巨人誇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擊敗了炎帝族,並進而占據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族為了維持生存,遂向同集團的黃帝族求援。
黃帝族為了維護炎黃集團的整體利益,就答應炎帝族的請求,將勢力推向東方。這樣,便同正乘勢向西北推進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區相遭遇了。當時蚩尤族集結了所屬的81個支族(一說72族),在力量上占據某種優勢,所以,雙方接觸後,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勢眾、武器優良等條件,主動向黃帝族發起攻擊。黃帝族則率領以熊、羆、狼、豹、雕、龍、鴞等為圖騰的氏族,迎戰蚩尤族,並讓“應龍高水”,即利用位處上流(《山海經》中曰靈山)的條件,在河流上築土壩蓄水(以蓄水衝了蚩尤寨),以阻擋蚩尤族的進攻。
“戰爭”爆發後,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這很適合來自東方多雨環境的蚩尤族展開軍事行動。所以在初戰階段,適合於晴天氣環境作戰的黃帝族處境並不有利,曾經九戰而九敗(九是虛數,形容次數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這就給黃帝族轉敗為勝提供了重要契機。黃帝族把握戰機,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勢向蚩尤族發動反擊。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風大作,塵沙漫天,吹號角,擊鼙鼓,乘蚩尤族部眾迷亂、震懾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驅眾向蚩尤族進攻,終於一舉擊敗敵人,並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區)擒殺其首領蚩尤。涿鹿之戰就這樣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宣告結束。戰後,炎黃族乘勝東進,一直進抵泰山附近,在那裏舉行“封泰山”儀式後方才凱旋西歸。同時“命少皞清正司馬鳥師”,即在東夷集團中選擇一位能附眾的氏族首長名叫少皞清的繼續統領東夷部落聯盟,並使東夷集團同自己的炎黃集團互結為同盟,形成了最初的華夏部落聯盟。
涿鹿之戰的結果,有力地奠定了炎黃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並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被逐步神化。涿鹿之戰為我們中華民族在發軔時期決定日後基本麵貌的曆史性“戰爭”。
阪泉之戰發生於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之間,通過這場戰爭,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歸服了黃帝,從而形成了炎黃部落聯盟,同時黃帝取代了炎帝在黃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這場戰爭是華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戰與關鍵之戰。
這場戰爭的原因既有爭奪領導權的因素,還有爭奪宜農土地的因素。原來,黃帝與炎帝原先居住的姬水、薑水一帶因黃河泛濫,逐漸不再適於畜牧業和農業生產,這樣黃帝就首先帶領部落開始東遷。據史學家考證,黃帝先是沿著北洛水南下,到達今陝西的大荔、朝邑一帶,之後又東渡黃河,順著中條山和太行山,向東北遷移,沿著桑幹河來到現今張家口市涿鹿一帶。
華夏是古代中國中原及其以東地區各部族的聯合稱謂,即對“諸華”和“諸夏”各部落的合稱。據部分史學家的研究,炎黃時期,中原周圍地區古代的部族可分為炎黃集團、東夷集團和苗蠻集團。炎黃集團在涿鹿之戰中戰勝蚩尤之後,苗蠻集團向南方收縮退卻,炎黃集團則東進和東夷集團融合,形成最初的華夏部落聯盟,到春秋時期又基本和南方的苗蠻集團基本同化,成為秦漢間所謂“華夏人”的三個主要來源。華夏族以炎黃族和東夷部落聯盟為主體。炎黃兩部族最初居住在陝西,融合後逐漸東遷。黃帝族順北洛水南下,又東渡黃河,沿中條山、太行山向東北發展,形成晉南的黃河一帶許多黃帝族方國群。炎帝族也有一部分順渭水東下,沿黃河南岸向東發展,形成較多炎帝族方國。他們在東進過程中,和東夷部落聯盟不斷融合,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
阪泉之戰是黃帝與炎帝之間為爭奪大華夏部落聯盟首領而進行的戰爭,炎帝族戰敗,和黃帝族融合,炎黃勢力壯大。其後黃帝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苗蠻集團的九黎族首領蚩尤,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和原來在山東境內的東夷集團容合。上古大華夏部落聯盟最終形成,中國至此進入了華夏時代。據載虞、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
軒轅和他的眾臣聽完蠻角的苦難遭遇,怒火滿腔。他們根據蠻角提供的情報,認為攻打冀州,隻能智取,不能硬拚。商議了三天三夜,決定在九月九日,奪取冀州。蚩尤發現蠻角失蹤後,知道兇多吉少,便和誇父商議,把駐紮在冀州城內的軍隊,多一半交由誇父率領,悄悄撤出城外,埋伏在涿鹿之野,以防萬一。城內留下的軍隊,加緊冶煉銅鐵,死守冀州。九月九日是重陽。蚩尤最怕晴天,清早一起來就爬上冀州城牆觀察動向,他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細細查看,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現象。當他正準備下城的時候,突然聽到城外遠處一片唿救聲。蚩尤迴頭一看,見一群披頭散發的女人,手提肩背著東西,邊跑邊喊:“救命呀!軒轅軍隊搶人啦!”蚩尤再朝遠處一看,確實有幾十名軒轅部下的人,在後麵追趕,他立即命令守城門的部下把城門打開,讓這群逃命的女人進城。又命城上的軍隊,立即舉弓射箭,擋住軒轅軍隊的追趕。這群逃命的女人一進城門,突然一下子全成了勇猛的士兵,原來他們是男扮女裝的軒轅軍隊。他們手執石斧,猛殺猛砍,把守城門的蚩尤士兵一個個砍翻在地。夜間偷偷埋伏在冀州城外的軒轅軍隊,聽見牛角號聲,知道城門已開,便從草叢中、樹林裏一躍而出,衝進冀州城。蚩尤一看,知道中計,來不及抵抗,便迅速率領殘軍從北門逃跑。軒轅和蚩尤以前在冀州雖然已打過十多次仗,但都未能取勝,今天隻用了一個早上,就大破冀州。在這次戰鬥中,蚩尤軍隊傷亡並不大,最大的損失是冶煉成的銅鐵,製造成的銅鐵兵器,被軒轅軍隊全部繳獲。從此,軒轅的軍隊也有了銅鐵兵器,結束了石刀石斧的時代。
蚩尤率領的部落聯盟由於生產力水平較華夏集團略高一籌,武器製作精良又勇猛善戰,於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銅頭鐵額”、“威震天下”的英名。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在蚩尤大軍的掃蕩下,居地全失,連一個角落也沒留下,本著同一聯合體應互相救助的原則,炎帝求救於黃帝,引發了涿鹿之戰。涿鹿之戰的戰場在何處,至今仍未有定論,《逸周書》所謂“中冀”,或為冀州中部。
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延續了不少時日,最後的決戰進行於冀州之野,《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複上,所居不雨”。反映戰鬥過程中,雙方先由巫師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對方,黃帝唿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黃帝隻得請下天女旱魃阻止風雨,天氣突然晴霽,蚩尤軍隊驚詫萬分,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了最後勝利。黃帝的勝利得來不易,而勝利以後,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難,不僅旱神女魃製止了大風雨後神力大減,“不得複上”,應龍參戰以後,也“不得複上”,天上“無複作雨者”,使地上連續大旱數年。近代環境考古告訴我們,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環境又一次大變化時期,不斷升高的氣溫,持續不斷的冰川融化與降雨均驟然停止。距今5000年前後,從遼東半島到長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遺跡,以後,距今4700年開始又發生了小的波動。涿鹿之戰中,那些被巫術唿喚來的暴風雨及其後的幹旱,正與氣候由平穩到發生波動的情況相合,可見這些神話不是全無根據的,它確實濃縮了對過去的迴憶。
黃帝被尊奉為“華夏始祖”。柳翼謀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曆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故合而觀其製作,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曆、算數始並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都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黃帝說完,接下來人族就是和黃帝齊名的炎帝。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薑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薑。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曆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漢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但是一直沒有棄用華夏族稱謂。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的正妃。生炎帝。長於薑水,故有“薑”姓之稱。
原始社會中晚期,逐漸形成了炎黃、東夷、苗蠻三大集團。其中華夏集團以黃帝、炎帝兩大部族為核心。它們分別興起於今關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經融合後,遂沿著黃河南北岸向今華北大平原西部地帶發展。與此同時,興起於淮河下遊以南的今豫、蘇、皖交界地區的蚩尤部落(苗蠻集團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領袖蚩尤的領導下,以今山東為根據地,由東南向西北方向的中原發展,開始進入華北大平原。這樣華夏集團與苗蠻集團之間的一場武裝衝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戰正是在這種曆史背景下爆發的。
據說蚩尤族善於製作兵器,其銅製兵器精良堅利,且部眾勇猛剽悍,生性善戰,擅長角抵,進入華北地區後,首先與炎帝部族發生了正麵衝突。蚩尤族聯合巨人誇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擊敗了炎帝族,並進而占據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族為了維持生存,遂向同集團的黃帝族求援。
黃帝族為了維護炎黃集團的整體利益,就答應炎帝族的請求,將勢力推向東方。這樣,便同正乘勢向西北推進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區相遭遇了。當時蚩尤族集結了所屬的81個支族(一說72族),在力量上占據某種優勢,所以,雙方接觸後,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勢眾、武器優良等條件,主動向黃帝族發起攻擊。黃帝族則率領以熊、羆、狼、豹、雕、龍、鴞等為圖騰的氏族,迎戰蚩尤族,並讓“應龍高水”,即利用位處上流(《山海經》中曰靈山)的條件,在河流上築土壩蓄水(以蓄水衝了蚩尤寨),以阻擋蚩尤族的進攻。
“戰爭”爆發後,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這很適合來自東方多雨環境的蚩尤族展開軍事行動。所以在初戰階段,適合於晴天氣環境作戰的黃帝族處境並不有利,曾經九戰而九敗(九是虛數,形容次數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這就給黃帝族轉敗為勝提供了重要契機。黃帝族把握戰機,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勢向蚩尤族發動反擊。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風大作,塵沙漫天,吹號角,擊鼙鼓,乘蚩尤族部眾迷亂、震懾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驅眾向蚩尤族進攻,終於一舉擊敗敵人,並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區)擒殺其首領蚩尤。涿鹿之戰就這樣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宣告結束。戰後,炎黃族乘勝東進,一直進抵泰山附近,在那裏舉行“封泰山”儀式後方才凱旋西歸。同時“命少皞清正司馬鳥師”,即在東夷集團中選擇一位能附眾的氏族首長名叫少皞清的繼續統領東夷部落聯盟,並使東夷集團同自己的炎黃集團互結為同盟,形成了最初的華夏部落聯盟。
涿鹿之戰的結果,有力地奠定了炎黃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並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被逐步神化。涿鹿之戰為我們中華民族在發軔時期決定日後基本麵貌的曆史性“戰爭”。
阪泉之戰發生於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之間,通過這場戰爭,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歸服了黃帝,從而形成了炎黃部落聯盟,同時黃帝取代了炎帝在黃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這場戰爭是華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戰與關鍵之戰。
這場戰爭的原因既有爭奪領導權的因素,還有爭奪宜農土地的因素。原來,黃帝與炎帝原先居住的姬水、薑水一帶因黃河泛濫,逐漸不再適於畜牧業和農業生產,這樣黃帝就首先帶領部落開始東遷。據史學家考證,黃帝先是沿著北洛水南下,到達今陝西的大荔、朝邑一帶,之後又東渡黃河,順著中條山和太行山,向東北遷移,沿著桑幹河來到現今張家口市涿鹿一帶。
華夏是古代中國中原及其以東地區各部族的聯合稱謂,即對“諸華”和“諸夏”各部落的合稱。據部分史學家的研究,炎黃時期,中原周圍地區古代的部族可分為炎黃集團、東夷集團和苗蠻集團。炎黃集團在涿鹿之戰中戰勝蚩尤之後,苗蠻集團向南方收縮退卻,炎黃集團則東進和東夷集團融合,形成最初的華夏部落聯盟,到春秋時期又基本和南方的苗蠻集團基本同化,成為秦漢間所謂“華夏人”的三個主要來源。華夏族以炎黃族和東夷部落聯盟為主體。炎黃兩部族最初居住在陝西,融合後逐漸東遷。黃帝族順北洛水南下,又東渡黃河,沿中條山、太行山向東北發展,形成晉南的黃河一帶許多黃帝族方國群。炎帝族也有一部分順渭水東下,沿黃河南岸向東發展,形成較多炎帝族方國。他們在東進過程中,和東夷部落聯盟不斷融合,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
阪泉之戰是黃帝與炎帝之間為爭奪大華夏部落聯盟首領而進行的戰爭,炎帝族戰敗,和黃帝族融合,炎黃勢力壯大。其後黃帝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苗蠻集團的九黎族首領蚩尤,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和原來在山東境內的東夷集團容合。上古大華夏部落聯盟最終形成,中國至此進入了華夏時代。據載虞、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