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老徐你怎麽跟個娘們兒似的,哭哭啼啼可不是你的風格啊,趕緊的洗洗臉去,也不怕被別人笑話。”王元正拍了拍徐楓樹的後背,說著不像安慰卻似安慰的話。
醫工見李長青醒了,說了一聲要去熬藥又叮囑了一遍李長青要好好養身子便出去了。
王二和張三見自家郎君醒了也就放心了,一想到到了吃飯的時候飯還沒做,也連忙出去做飯了。
張元芳和陳藎臣這才靠近了些。
“李兄,你把我們都嚇了一跳啊,還以為你醒不來了呢。”
張元芳剛說完腦袋就被陳藎臣拍了一巴掌,罵著“會不會說話,不會說就閉嘴。”
“這究竟是怎麽迴事?不是在打仗嗎?我怎麽迴屋裏來了?”
“突厥人已經退了,現在定安正在重建呢。”
“突厥人退了??”李長青大吃一驚,這突厥人明明已經占盡了優勢怎麽就退了?
王元正這才站出來解釋道,
“李縣令啊,是我去山裏把那些山匪拉了下來,不然定安真的就城破了。”
“那些山匪終於同意詔安了?!”
王元正點了點頭,“對啊,還是李縣令那套說辭管用,我把家國大義搬了出來,他們本就是前朝的府兵,對突厥人本就是恨得咬牙切齒的,然後再做做思想工作,這不就下來了嘛。”
李長青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後說道,“這次突厥帶隊的是誰你們知道嗎?”
眾人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
“突厥這次退了怕過不了多久還會來的,不過既然張得勝他們詔了安,以後的仗就不會那麽難了。”李長青說著皺了皺眉,肩頭上的疼痛感傳來,讓他說不出話來,本就是卡在鎖骨裏的箭,取出來定是費了一番功夫的,肯定扯下來不少血肉。
“我休養幾日,我得迴去。。”
李長青說完便不再說了,徐楓樹他們也能理解,揮了揮手便都出去了。
————————————————————————
日子過的很快,轉眼間就到了分別的那一天。張元芳和陳藎臣暫時還不打算迴去,反正他們有了功名,也跟皇帝陛下請示過了,要來定安當值,搞得李世民莫名其妙的,還以為定安縣出了金礦,李長青去了,李長青他朋友也去了,這叫什麽事兒?放著長安裏的官職不要,偏要去那麽遠那麽偏僻的地方當值。
“行了行了,各位就送到這兒吧,縣裏頭還有的忙呢。”
城門口,李長青一行人已經收拾好了行囊,跟著家和商行的車隊迴長安。
沒想到的是,不僅徐楓樹他們來送行,就連定安的百姓也來送行。
百姓是淳樸的,他們知道自己送行的這個年輕人就是兩次保衛了他們家鄉的人。他是一個好縣令,也是一位英雄,自然是值得百姓紛紛相送的,由於李長青明文規定了不準送東西,不然他們絕對會拿著自家值錢的物件來送給李長青。
“縣令走好!”不知是誰說了這麽一句,其他人也跟著說了起來,“縣令走好!”
“縣令走好!”
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說著,有的已經落淚。車隊出發的時候,百姓們再也忍不住,紛紛圍在車隊周圍,跟著車隊送行著,他們用這樣的行為表達自己對這位年輕縣令的喜愛,更多的是不舍。
這位年輕的縣令來的時候,定安一貧如洗。
這位年輕的縣令離開的時候,定安有了自己的工坊,學堂,商鋪。有著自己的種植園,養殖場,開墾了不計其數的田地,有了一支能打退突厥兩次的軍隊,這都是這位年輕的縣令帶領他們一步步走來的。
大道理百姓們說不上來,他們隻知道誰對她們好,他們就應該加倍的奉還,這是自祖上傳下來的做人的道理,縣令用的詞是什麽?感恩。他說感恩是千百年沉澱下來的美德,無論是先秦時代還是春秋戰國,這些他們也不懂隻知道是很古遠很古遠的年代,就是從那樣的年代沉澱下來的。
如今這位年輕的縣令要迴去了,聽說是家中大人病重,百姓淳樸,無論是寺廟還是道觀,哪怕是隨處燒香也要祈禱縣令家中大人病情好轉。
“鄉親們,迴吧,不用跟著啊!”
車隊的馬車上,李長青露出頭來,看著相送的百姓,不禁熱淚盈眶,一遍又一遍地勸著。
鄉親們不語,隻是默默地跟著。
“停車!我要下來與百姓同行!”
於是李長青與百姓同行,問問李大娘家裏有沒有被突厥人侵擾,她家是住城外的。再問問王大爺最近羊養的怎麽樣,還要問問這問問那兒,都是關於百姓生計的問題,都是一些家常的話題。
走了不知道多久,李長青終於把百姓勸了迴去,隨後看著百姓逐漸遠去才迴到馬車,一抹淚,嘀咕了一句,“這官當得值。”隨後便繼續啟程迴長安。
出來大半年了,本說好了年關迴去的,這該死的突厥人擾亂了計劃。這次迴去怕是不會再迴定安了。打了兩次仗,這功績想必李世民也要獎賞獎賞吧?咱不要多,隨便就行,自己沒權沒勢的,可不想做出頭鳥被那些世家盯上。家裏的酒是直接拿出來賣的,菜式也都是可以學習的,鹽可是抱了李世民的大腿的,自己可沒有動世家的蛋糕,你們就把我當個屁放了就行。
當然,等我有實力了再把你們一個個收拾起來,讓你們吃百姓的全吐出來。
醫工見李長青醒了,說了一聲要去熬藥又叮囑了一遍李長青要好好養身子便出去了。
王二和張三見自家郎君醒了也就放心了,一想到到了吃飯的時候飯還沒做,也連忙出去做飯了。
張元芳和陳藎臣這才靠近了些。
“李兄,你把我們都嚇了一跳啊,還以為你醒不來了呢。”
張元芳剛說完腦袋就被陳藎臣拍了一巴掌,罵著“會不會說話,不會說就閉嘴。”
“這究竟是怎麽迴事?不是在打仗嗎?我怎麽迴屋裏來了?”
“突厥人已經退了,現在定安正在重建呢。”
“突厥人退了??”李長青大吃一驚,這突厥人明明已經占盡了優勢怎麽就退了?
王元正這才站出來解釋道,
“李縣令啊,是我去山裏把那些山匪拉了下來,不然定安真的就城破了。”
“那些山匪終於同意詔安了?!”
王元正點了點頭,“對啊,還是李縣令那套說辭管用,我把家國大義搬了出來,他們本就是前朝的府兵,對突厥人本就是恨得咬牙切齒的,然後再做做思想工作,這不就下來了嘛。”
李長青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後說道,“這次突厥帶隊的是誰你們知道嗎?”
眾人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
“突厥這次退了怕過不了多久還會來的,不過既然張得勝他們詔了安,以後的仗就不會那麽難了。”李長青說著皺了皺眉,肩頭上的疼痛感傳來,讓他說不出話來,本就是卡在鎖骨裏的箭,取出來定是費了一番功夫的,肯定扯下來不少血肉。
“我休養幾日,我得迴去。。”
李長青說完便不再說了,徐楓樹他們也能理解,揮了揮手便都出去了。
————————————————————————
日子過的很快,轉眼間就到了分別的那一天。張元芳和陳藎臣暫時還不打算迴去,反正他們有了功名,也跟皇帝陛下請示過了,要來定安當值,搞得李世民莫名其妙的,還以為定安縣出了金礦,李長青去了,李長青他朋友也去了,這叫什麽事兒?放著長安裏的官職不要,偏要去那麽遠那麽偏僻的地方當值。
“行了行了,各位就送到這兒吧,縣裏頭還有的忙呢。”
城門口,李長青一行人已經收拾好了行囊,跟著家和商行的車隊迴長安。
沒想到的是,不僅徐楓樹他們來送行,就連定安的百姓也來送行。
百姓是淳樸的,他們知道自己送行的這個年輕人就是兩次保衛了他們家鄉的人。他是一個好縣令,也是一位英雄,自然是值得百姓紛紛相送的,由於李長青明文規定了不準送東西,不然他們絕對會拿著自家值錢的物件來送給李長青。
“縣令走好!”不知是誰說了這麽一句,其他人也跟著說了起來,“縣令走好!”
“縣令走好!”
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說著,有的已經落淚。車隊出發的時候,百姓們再也忍不住,紛紛圍在車隊周圍,跟著車隊送行著,他們用這樣的行為表達自己對這位年輕縣令的喜愛,更多的是不舍。
這位年輕的縣令來的時候,定安一貧如洗。
這位年輕的縣令離開的時候,定安有了自己的工坊,學堂,商鋪。有著自己的種植園,養殖場,開墾了不計其數的田地,有了一支能打退突厥兩次的軍隊,這都是這位年輕的縣令帶領他們一步步走來的。
大道理百姓們說不上來,他們隻知道誰對她們好,他們就應該加倍的奉還,這是自祖上傳下來的做人的道理,縣令用的詞是什麽?感恩。他說感恩是千百年沉澱下來的美德,無論是先秦時代還是春秋戰國,這些他們也不懂隻知道是很古遠很古遠的年代,就是從那樣的年代沉澱下來的。
如今這位年輕的縣令要迴去了,聽說是家中大人病重,百姓淳樸,無論是寺廟還是道觀,哪怕是隨處燒香也要祈禱縣令家中大人病情好轉。
“鄉親們,迴吧,不用跟著啊!”
車隊的馬車上,李長青露出頭來,看著相送的百姓,不禁熱淚盈眶,一遍又一遍地勸著。
鄉親們不語,隻是默默地跟著。
“停車!我要下來與百姓同行!”
於是李長青與百姓同行,問問李大娘家裏有沒有被突厥人侵擾,她家是住城外的。再問問王大爺最近羊養的怎麽樣,還要問問這問問那兒,都是關於百姓生計的問題,都是一些家常的話題。
走了不知道多久,李長青終於把百姓勸了迴去,隨後看著百姓逐漸遠去才迴到馬車,一抹淚,嘀咕了一句,“這官當得值。”隨後便繼續啟程迴長安。
出來大半年了,本說好了年關迴去的,這該死的突厥人擾亂了計劃。這次迴去怕是不會再迴定安了。打了兩次仗,這功績想必李世民也要獎賞獎賞吧?咱不要多,隨便就行,自己沒權沒勢的,可不想做出頭鳥被那些世家盯上。家裏的酒是直接拿出來賣的,菜式也都是可以學習的,鹽可是抱了李世民的大腿的,自己可沒有動世家的蛋糕,你們就把我當個屁放了就行。
當然,等我有實力了再把你們一個個收拾起來,讓你們吃百姓的全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