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商行已經確定好要正式成立了。


    倒是李伯爺的速度讓李長青有些意外。


    本以為就算是李伯爺將商行成立的消息告知李世民後,李世民應該還要想一段時間讓後在做決定的。


    李長青心中的預期時間是半個月,這樣蝗災大爆發之前還是能湊一些錢財用來賑災的。


    結果李伯爺在第三天就把契約帶過來了。。


    這不僅讓李長青吃了一驚,更多的是慶幸。。


    李伯爺可真是一條大腿啊!


    隨之而來的還有五百貫的啟動資金,再加上溢香樓這幾個月的收益,李長青現在手頭上的啟動資金就有六百來貫。。


    這是一筆大數目,李長青可得好好規劃規劃。


    因為第一個項目就是鹽,李長青又拜托了李伯爺要來了販鹽的許可權,至於其他的礦業販賣權李長青還有沒考慮那麽多。


    一來,采礦的成本在大唐還是很高的,目前也隻有皇家和勢力強盛的世家在采礦。


    二來,采礦後的利益在大唐其實也是不高的,因為銷路很少,最大的也就是朝廷采買去製作武器等等,其次直接販賣原礦石不能將利益最大話,這也是李長青不願意看到的。


    大唐對鹽鐵的管製十分嚴厲,就算是李長青有皇家入股,但是沒有許可權,李長青依舊賣不了鹽鐵。


    好在李伯爺的動作十分迅速,在簽好契約後的第五天,所有的通道都打通了,李長青可以安心去賣自己的商品。


    首先就是雪鹽,李子文表現的十分積極,他表示會在佃戶裏直接招人,反正再過幾天農忙也就結束了,再把工錢給高一點兒,沒人不願意來的。


    還有就是滿江紅,這蒸餾酒李長青沒打算藏著捂著,他準備在商行裏直接販賣已經製作好了的滿江紅,這樣以來,那些世家的酒館生意也不會那樣難看,更不會挖空心思去對付李長青了。


    接著就是一些生活日常用品,什麽布匹之類的,都是找的巧婦製作的,質地精致,摸起來也是十分順滑,最主要的是李長青采用流水式的生產,每個人分工合作,將最擅長那個步驟的人就派到那個步驟崗位上,這樣就打打減少了製作周期和成本。


    最後就是吃食了,唯一可惜的是吃食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因為李長青製作出來的很多樣吃食中,原料就是一大出賬,比如說糖類。李長青倒是想做爆米花,奈何大唐這時候還沒有玉米。。李長青隻好結合大唐現有的食材製作出幾樣吃食來,每樣吃食的價格也僅僅隻是比成本高那麽一點點,長安城裏的百姓也是能吃上的。


    商行成立後就是選址,李伯爺推薦了一套在東市的宅子,坐地三百畝,正好可以容納一些小工坊,李長青看著也很心動於是買了下來。不過工坊以後還是要遷出去,畢竟李長青準備把這個宅子做成商行的總部,到了後麵商行就隻負責售賣,核算查賬之類的事宜了。


    房子定下後就是招人,李伯爺告訴李長青,皇帝也要派一些內侍過來,李長青當即同意。


    畢竟皇家才是大股東,自己投入了那麽多錢,總得看看錢花在哪裏了對吧,李長青並沒有拒絕皇帝的這個提議。


    剩下的工人三分之二是來自李家佃戶,三分之一是直接在長安城裏招募的,總共一百來人。


    由於李長青規定這些人包食宿,為此李辰不由得頭疼,因為做完這些李長青的六百多貫也隻剩下一百貫近兩百貫了。


    賣原材料還是足夠的,隻是酒可能先賣不了了。


    蝗災肆意,百姓本就沒有多餘的糧食,哪裏還會賣給李長青呢?


    不過李長青倒是不以為然,因為已經有了鹽這一大進項。


    開業那天來捧場的人還是很多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李世民最後竟然也來了,隻不過他來了後就直接走到後院,直到宵禁前才迴去。


    對此李世民的解釋就是,自己還是不想被別人發現嘛,不然就沒有輕鬆自由的感覺了。


    李長青一聽便知道這個李伯爺被禮教束縛得都不想讓別人認出他來了,這還能是皇帝?


    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會這樣做?


    李長青雖然知道了李世民是個伯爺了,但他總覺得有哪些不對勁,不過新店開業他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陳藎臣,張元芳也過來捧場,說是來捧場其實就是來蹭吃蹭喝的。。


    王二和張三暫時留在了溢香樓,畢竟酒館的生意還是很火熱的。


    李子文和明蘭來了家和商行裏,李子文笑的嘴都合不攏了。


    和皇家一起做生意,古往今來隻怕隻有李長青一人吧!


    這種光宗耀祖的事情,他自然是高興甚至於激動地。


    明蘭則待在後院裏,她在準備飯菜以供李長青他們餓了吃。


    李子文把李廚娘也交了來,這李廚娘自然是高興地。


    李辰這幾日工作十分賣力,李長青絲毫沒有吝嗇筆墨,給他寫了好幾副字,可沒把這憨厚的管事給高興懷咯。


    這場情那些世家也是眼紅的,可是眼紅歸眼紅,當他們看到店裏的內侍的時候才反應過來,這家和商行皇家是入了股的。


    明麵上他們是不好破壞了,不過暗地裏想要破壞的話還得想個萬無一失的法子。。


    沒辦法的世家們暫時也隻能跺腳生悶氣的份兒了。


    仿佛一切都是開的開始,這樣的開局就連李長青也癡迷了。。


    河南道


    “可憐可憐吧,郎君您就賞一口飯吃吧。。”說話的正是一個模樣十三歲左右的孩子,他手裏拿著一個破碗,衣服上滿是泥濘,破破爛爛的全是補丁。


    “我妹妹就要餓死了,求求您賞口飯吃吧。”說著他就跪了下去。


    他跪向的是個華服男子,不過不同的是這個華服男子也是瘦骨嶙峋的,就連顴骨也突出了,他看著給自己下跪的這個孩子,連忙把他扶起來。


    “孩子啊,不是我不想給,今年的蝗災你也是知道的,就連我家裏也沒有多少存糧了。。”


    說著他把一條白布條綁在自己的頭上,“昨兒個我的小妹已經餓死了,我。。。。。算了你迴去吧,我也沒辦法了。。”


    這個孩子磕了三個響頭,“王員外!!我知道您是這附近的大善人,不會見死不救的,如今我小妹已經起不來了,我求求您,求求您,隻要一口吃的也好!求求您了。。。”


    說完這孩子還沒起來,他已經沒有多少力氣起來了。


    他很想哭,但是眼中已經沒有淚水了。。


    這名姓王的員外也是虛弱無力地跟他說,“你妹妹已經多少天沒有吃東西了?”


    “十天,一顆米沒進。”這孩子直接趴在地上了。。


    “城裏如何?”


    “富貴的人天天有肉,像我們這樣的已經死了千萬。”


    王員外聽到這裏不忿地錘了一下牆壁,與其說是錘了一下不如說是摸了一下。


    “這幫吃人的東西。。”王員外搖了搖頭,看著這個孩子,他心裏清楚他的小妹已經沒救了。。


    就算還有救但是他家裏也沒有多少糧食了。。


    雖然是個員外,但是總是將自己家的錢財無償分享給貧苦人,在百姓眼裏這就是活菩薩,然而其他的員外則稱之為傻子。


    那孩子似乎也認清了現實,隻是趴在地上不動彈,似乎也是在等待著黑白無常來將他帶走,好去了地府之後能繼續保護他的小妹。。


    王員外迴到了屋子,拿出來一小塊地瓜,“拿去吧,這本來是給我小妹吃的,可是。。。可是。。唉,你就拿去吧,至少還能活幾天。。”


    地上的孩子很是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隨後艱難地爬起來接過那一小塊地瓜,敬重地給王員外敬了禮後才拖著已經是迴光返照的身子的離開。


    到了家裏,他把地瓜給了小妹。


    小妹已經餓了十多天,看到有吃的直接搶了過來大口大口吃著。


    孩子很欣慰地撫摸著小妹的腦袋,還囑咐著慢點兒吃不會有人跟你搶的。。


    可是變故發生了。。


    小妹吃的太快了,連她自己都沒發現自己被噎著了。。


    當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


    已經栽倒在了地上。。。


    孩子睜大了眼睛,他不清楚這是怎麽迴事,他用手推著一遍又一遍地叫著小妹的名字。。


    然而他小妹再也無法睜開眼,嘴裏的地瓜都還沒有咽下去。。


    孩子眼前一黑,也跟著栽了下去。


    這樣的一幕在河南道一遍又一遍的上映著。。


    人們已經準備好易子而食了,因為蝗蟲已經吃完了樹皮,連樹根都沒有放過。。


    光禿禿的樹,灰溜溜的田。


    烏漆的城裏酒肉葷。


    明天的城外餓死骨。


    朝廷發下來了糧食,總共兩萬石,然而河南道災民是這個數字的三倍不止,每天都在攀升。。


    饑餓的人越來越多,城裏的世家糧鋪的糧價也越來越高。。


    城裏的災民已經飽和了,在城裏也沒有吃的,城裏的人也慢慢開始挨餓。。


    世家們倒是天天飲酒作樂,時不時地到城外掏出一些銅錢就跟逗狗一樣撒給災民們。


    撒完後再咬一口雞腿兒,這樣的生活簡直美滋滋。。


    官員們已經把情況匯報給了朝廷,然而朝廷除了下發了兩萬石糧食後再無其他。。


    其他的就得自己解決??


    正當他們無助的時候朝廷終於來了消息,隻不過這個消息令人匪夷所思,不了解情況的人還以為這是在假傳聖旨。。


    因為那聖旨上說了,蝗蟲乃蝗神體察人間疾苦而下賜的神物,可以吃。。。


    (還有一更在碼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舌尖上的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苦心天不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苦心天不負並收藏舌尖上的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