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夜色下的大黃魚(四)
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 作者:漁歌海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敖海源尋尋覓覓魚群蹤跡的時候,其他的人則在各自聊著天兒。
“姥爺,剛才姐姐們看了一下,今天咱們釣的野生大黃魚少,基本都是半野生養殖逃跑的種群。可我怎麽覺得模樣都差不多呢?而且姐姐們說野生的和養殖逃跑的價格相差不少呢?”
“這個當然不一樣啊!”
“物以稀為貴,野生黃魚因為不錯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一直被人們所追捧,並且經過長期過度的捕撈,野生大黃魚已經變得非常罕見了,近年來捕撈到的黃魚都屈指可數。而且一條比一條價格高,直接供應給附近的大酒樓,平常人是買不到的。”
“而現在市麵上一般的黃魚都是人工養殖的,所以口感上會遜色很多。特別是野生大黃魚肉質鮮美,且具有極高的醫療價值。它的魚鰾可幹製成名貴食品“魚肚”,又可製“黃魚膠”。另外,大黃魚的肝髒含維生素a,可以做魚肝油。養殖的黃魚並沒有這麽好的效果。這也是野生黃魚變得越來越貴的原因之一。”
“至於你說的怎麽區分逃跑種群和野生的,就得看外形了。”
“首先是外觀上的區別。”
“野生大黃魚和養殖大黃魚的生長環境不同,外觀性狀也有差異。無論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大黃魚的鱗片都很緊致、完整,體色都是金黃色,體表富有光澤,鰓絲清晰,呈鮮紅色,體表的粘液透明,眼球飽滿。”
“但野生的大黃魚體型更加細長、苗條,色澤相對較亮,而養殖的大黃魚無一例外,體態肥胖,色澤相對較暗。”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的話,想一下家豬和野豬的區別!”
“其次就是營養與肉質上的區別”
“中國水產科學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專門進行了一次檢測實驗,目的就是為了比較野生和養殖大黃魚的營養品質差異。”
“結果表明,野生大黃魚的水分含量為64.26%,比養殖的大黃魚明顯更低。野生魚的灰分含量為1.24%,同樣也比養殖的大黃魚更低。在粗脂肪含量方麵,野生的大黃魚粗脂肪含量為9.76%,而養殖大黃魚的粗脂肪含量高達10.74%~14%。還有蛋白質含量,蛋白質含量是評價食物營養價值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野生大黃魚的粗蛋白含量為21.02%,比任何模式(筏式養殖、池塘養殖、圍網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等等)下養殖的大黃魚粗蛋白含量都要高。”
“另外,野生大黃魚的肌肉彈性和咀嚼性都要顯著高於養殖的大黃魚。在野生大黃魚肌肉中,研究人員共檢測出了19種脂肪酸,其中飽和脂肪酸有7種,單不飽和脂肪酸有5種,多不飽和脂肪酸有7種。”
“野生大黃魚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明顯高於所有模式下的養殖魚。在多不飽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油酸,這與意大利南部海域以及太平洋中東部的珍鯵、犬牙、石首魚等幾種魚類的脂肪酸研究結果相似。”
正當爺倆兒講課講的正盡興的時候,敖海源的通知也來了。
“準備準備可以下竿子了!”
這次敖海源決定不再客氣了,再客氣待會兒再有來蹭窩子的,好貨可能就被被人給釣走了。
所以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換釣組!
之前他們用的都是倒釣雙串鉤釣組,釣的都是半水狀態。
子線雖然夠長夠飄逸,但是時不時的還會有纏線的情況發生,而且釣到的魚普遍小,三五兩的最多。
老敖還是想到之前在家裏那邊底釣黃姑的時候用的那個單刀天平釣組。
說幹就幹。
從裝備間裏找出來一大段夜光管,製作了一個帶鉛掛環的活動天平。
至於鉤子,敖海源就用了一枚,不過子線很長。
不過有一點的改進,就是夜光擋豆被換掉了。
老敖找了兩條夜光t尾,把尾巴一剪,兩頭一穿。
哎,下水前隻要用手電多照一會兒,這就是一個完美的誘魚棒。
敖海源決定嚐試一下釣底不打算拉流了,所以停船時候把頂流機打開了。
等他做完釣組拋竿下水的時候,船上的其他人已經開始有上魚的了。
“嘿,咬口兒還挺快的!”
上魚的是敖德輝。
電絞滋滋滋的帶著釣組很快就到了海麵。
“哎呀,七八兩,不大!”
一條不算特別大的小家夥被提上了船。
“看你爺爺釣的那條和我這條。”
李國振正好也上了一條魚,就著這個機會給外孫女講解著野生和逃跑的區別。
“那條是不是比我這條瘦,顏色也比我這條更金黃?”
兩條魚一比較,差異就出來了。
“這就是野生和逃跑的最明顯區別!”
敖海源在逗沉底的時候,清琳號也趕過來匯合了。
時間已經快到晚上23點了,兩條船的人也都有些餓了。
“唉~~你們真的是,這剛吃完晚飯多長時間啊就餓了,21點吃完的,現在才過去了兩個小時!!”
對於大家的反應,敖海源多少有些無語。
“沒辦法啊,晚上大家吃的蔬菜比較多,不搪時候!”
其實李國振和敖德輝也有些餓了,隻不過不好意思說。
“分出倆人去煮個海鮮麵吧,大家倒換著吃一下東西補充下體力,晚上還得大戰一場!”
今天敖海源有個預感,這裏會出一條與眾不同破紀錄的家夥。
“姥爺,剛才姐姐們看了一下,今天咱們釣的野生大黃魚少,基本都是半野生養殖逃跑的種群。可我怎麽覺得模樣都差不多呢?而且姐姐們說野生的和養殖逃跑的價格相差不少呢?”
“這個當然不一樣啊!”
“物以稀為貴,野生黃魚因為不錯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一直被人們所追捧,並且經過長期過度的捕撈,野生大黃魚已經變得非常罕見了,近年來捕撈到的黃魚都屈指可數。而且一條比一條價格高,直接供應給附近的大酒樓,平常人是買不到的。”
“而現在市麵上一般的黃魚都是人工養殖的,所以口感上會遜色很多。特別是野生大黃魚肉質鮮美,且具有極高的醫療價值。它的魚鰾可幹製成名貴食品“魚肚”,又可製“黃魚膠”。另外,大黃魚的肝髒含維生素a,可以做魚肝油。養殖的黃魚並沒有這麽好的效果。這也是野生黃魚變得越來越貴的原因之一。”
“至於你說的怎麽區分逃跑種群和野生的,就得看外形了。”
“首先是外觀上的區別。”
“野生大黃魚和養殖大黃魚的生長環境不同,外觀性狀也有差異。無論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大黃魚的鱗片都很緊致、完整,體色都是金黃色,體表富有光澤,鰓絲清晰,呈鮮紅色,體表的粘液透明,眼球飽滿。”
“但野生的大黃魚體型更加細長、苗條,色澤相對較亮,而養殖的大黃魚無一例外,體態肥胖,色澤相對較暗。”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的話,想一下家豬和野豬的區別!”
“其次就是營養與肉質上的區別”
“中國水產科學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專門進行了一次檢測實驗,目的就是為了比較野生和養殖大黃魚的營養品質差異。”
“結果表明,野生大黃魚的水分含量為64.26%,比養殖的大黃魚明顯更低。野生魚的灰分含量為1.24%,同樣也比養殖的大黃魚更低。在粗脂肪含量方麵,野生的大黃魚粗脂肪含量為9.76%,而養殖大黃魚的粗脂肪含量高達10.74%~14%。還有蛋白質含量,蛋白質含量是評價食物營養價值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野生大黃魚的粗蛋白含量為21.02%,比任何模式(筏式養殖、池塘養殖、圍網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等等)下養殖的大黃魚粗蛋白含量都要高。”
“另外,野生大黃魚的肌肉彈性和咀嚼性都要顯著高於養殖的大黃魚。在野生大黃魚肌肉中,研究人員共檢測出了19種脂肪酸,其中飽和脂肪酸有7種,單不飽和脂肪酸有5種,多不飽和脂肪酸有7種。”
“野生大黃魚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明顯高於所有模式下的養殖魚。在多不飽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油酸,這與意大利南部海域以及太平洋中東部的珍鯵、犬牙、石首魚等幾種魚類的脂肪酸研究結果相似。”
正當爺倆兒講課講的正盡興的時候,敖海源的通知也來了。
“準備準備可以下竿子了!”
這次敖海源決定不再客氣了,再客氣待會兒再有來蹭窩子的,好貨可能就被被人給釣走了。
所以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換釣組!
之前他們用的都是倒釣雙串鉤釣組,釣的都是半水狀態。
子線雖然夠長夠飄逸,但是時不時的還會有纏線的情況發生,而且釣到的魚普遍小,三五兩的最多。
老敖還是想到之前在家裏那邊底釣黃姑的時候用的那個單刀天平釣組。
說幹就幹。
從裝備間裏找出來一大段夜光管,製作了一個帶鉛掛環的活動天平。
至於鉤子,敖海源就用了一枚,不過子線很長。
不過有一點的改進,就是夜光擋豆被換掉了。
老敖找了兩條夜光t尾,把尾巴一剪,兩頭一穿。
哎,下水前隻要用手電多照一會兒,這就是一個完美的誘魚棒。
敖海源決定嚐試一下釣底不打算拉流了,所以停船時候把頂流機打開了。
等他做完釣組拋竿下水的時候,船上的其他人已經開始有上魚的了。
“嘿,咬口兒還挺快的!”
上魚的是敖德輝。
電絞滋滋滋的帶著釣組很快就到了海麵。
“哎呀,七八兩,不大!”
一條不算特別大的小家夥被提上了船。
“看你爺爺釣的那條和我這條。”
李國振正好也上了一條魚,就著這個機會給外孫女講解著野生和逃跑的區別。
“那條是不是比我這條瘦,顏色也比我這條更金黃?”
兩條魚一比較,差異就出來了。
“這就是野生和逃跑的最明顯區別!”
敖海源在逗沉底的時候,清琳號也趕過來匯合了。
時間已經快到晚上23點了,兩條船的人也都有些餓了。
“唉~~你們真的是,這剛吃完晚飯多長時間啊就餓了,21點吃完的,現在才過去了兩個小時!!”
對於大家的反應,敖海源多少有些無語。
“沒辦法啊,晚上大家吃的蔬菜比較多,不搪時候!”
其實李國振和敖德輝也有些餓了,隻不過不好意思說。
“分出倆人去煮個海鮮麵吧,大家倒換著吃一下東西補充下體力,晚上還得大戰一場!”
今天敖海源有個預感,這裏會出一條與眾不同破紀錄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