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不一樣的平鮋
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 作者:漁歌海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敖慕之和陳凡偷著爽的時候,其餘人也都起來了。
對於這種偷摸不叫其他人的行為,兩個小男生被好一頓聲討,最後的結果就是兩人負責今天的刷鍋洗碗工作。
早餐過後,拔錨起航。
今天是前三島的最後一站,平山島。
站在甲板上看島,薄霧相隔,隱約可見一座小島突兀於大海之上,真是“傳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平山島確實不算大,東西長900多米,南北寬300多米,山頂狹長而平坦,也是名實相符吧。
大海之上的平山島,看上去像一艘巨輪,當一陣薄霧漫過,給人一種錯覺,感覺它會有些飄搖,或者能起錨航行……
平山島不高,就像碧波仙子般嬌小玲瓏,孤懸海外,令人愛憐;平山島又很大,又似大海般的胸懷包容萬物,承載曆史滄桑;平山島很堅強,在蒼茫的大海上如定海神針般櫛風沐雨,巋然不動。
小島四周,是常年經受海浪拍打的黑色岩石,怪石突出,俊俏奇險,海浪翻滾,驚濤拍岸,甚是壯觀。
島邊有許多迂迴的海灣,灣內的水很深很清,海底的食物豐富,魚蝦較多。
這裏是天然的漁場和自然養殖區,海參、鮑魚、扇貝等是漁民們的主要養殖產品。
這裏沒有任何汙染,水清澈透明,蛙人下潛作業時,在船上能看得很清楚。
“平山島長900米,寬300米,總麵積0.148平方公裏;年平均水溫14.0c。”
“潮汐最大流速為131厘米\/秒,鹽度變化小,是一類海水水質;海底地貌主要由基岩海蝕平台-陡坡、水下渡積坡-堆積斜坡、水下侵蝕堆積平原三種類型組成,近海1公裏外為細砂底質,適合打樁進行筏式養殖。”
敖海源在船上給大家介紹著平山島的情況。
“之前咱們學院曾經對這裏的海底地貌和生物多樣性進行過一次勘查,所以對一些具體位置和樣本,老師我還是有一些資料在手裏的。”
說完,敖海源把一張圖發到了群裏。
這張圖很詳盡的把平山島的海底地貌和深度作出了一個詳細的說明,包括船礁和水泥礁的具體位置。
“從圖中能看出來,水深在16米到31米不等,周邊分布7處船礁和2處水泥礁。”
“如果這幾天沒有其他船來爭資源的話,咱們把9處標點統統遛一遍!”
第一個點,敖海源帶著一船人去的是到西南麵最遠的一個船礁。
“據說這個點下麵是六艘16米長的木製漁船組成的,所以說下麵的結構還是比較複雜的。”
釣法還是拉流釣黃黑魚為主,兼顧著遛大個體海鱸。
“要不要掐一把?”
行船中無聊且荷爾蒙分泌過剩的幾個男生開啟了新的一局掐魚賽。
“怎麽玩兒?”
“多大的?”
對於掐魚遊戲,幾人之間可是沒少玩兒。
“不大,有個車載釣箱的香薰擺件兒挺有意思,也就50來塊錢。”
發起人白朋嘿嘿一笑。
“咱們幾個不用真餌,隻用假餌作釣,最後算總重量,第一名的不用掏錢,後麵的湊錢買那個車載釣箱的香薰擺件,當然這個擺件最後也是放到咱們的車上。”
“沒問題!”
“讚同!”
白朋、劉浩民、熊思明、李明洋再加上張澤宇,一共五個人掐魚。
本來敖慕之和陳凡還想湊熱鬧,卻被五個大男孩兒給擠到了一邊兒。
“去去去!小屁孩子還跟著掐魚,毛兒長齊了嗎?”
“就是就是!碗刷完了嗎?”
五個大男孩不光把把敖慕之和陳凡擠到了船尾,甚至毫不要臉的把船頭的位置也給占了。
氣的兩個老頭兒對這五個小子好一陣吹胡子瞪眼。
在趕到釣點之後,五人就在第一時間下了竿。
——
根釣。
這個詞兒源自釣魚王國日本,譯文也是“針對根魚的釣法”之意。
何為“根魚”?
就是泛指在近海岸結構區底部障礙中棲息的魚種,是針對這種魚類的統稱。
這類魚大多領地意識較強,它們外出覓食後會迴到原領地,或者守株待兔伺機而動捕獵餌魚。
例如鮋科魚類,包括我們常見的許氏平鮋,也就是俗稱的“黑頭”,還有六線魚科的“黃魚”,鯛科的黑鯛、真鯛,蝦虎魚科的蝦虎魚等等,都屬於“根魚”的範疇。
但是,根釣一般都是岸邊兒的玩兒法。
“我們不一樣!”
白朋他們用的是船釣與根釣的結合:船路大根!
“嗖!”
“嗖!”
“嗖!”
“嗖!”
“嗖!”
五聲幹淨利落的拋投聲過後,五個人將自己的釣餌分別拋到了自己所標記的標點處。
白朋在自己的餌落底之後就開始輕輕地上下挑竿逗餌。
很快的,就感覺到了魚口兒。
輕輕一抖竿,就感覺到了另一端魚的掙紮。
三兩下把魚搖到水麵。
“我靠!火氣流?!”
把魚提上船,白朋發現魚雖然和尋常的黑頭差不多,但是又有不一樣的特點。
眼睛又大又黑,身上還有不少黃色的斑點,個體也不小,手感也比黑頭有勁兒。
正是稀有魚種厚頭平鮋。
摳著魚嘴展示給其他人,這一條價值就抵得上好幾條同等重量的黑頭了。
一看到有這好貨,其他幾個人的勁頭更足了。
一個賽一個的,搖輪子都快給搖出火星子來了。
因為地勢比較複雜,大家選的還都是卡萊德這種二合一的防掛釣組。
但是這種方法今天上來的魚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不超過8兩。
就在幾個大男生在船頭釣的自嗨的時候,船中的敖海源還是用獨特的能力找到了一條大魚的藏身之處。
對於這種偷摸不叫其他人的行為,兩個小男生被好一頓聲討,最後的結果就是兩人負責今天的刷鍋洗碗工作。
早餐過後,拔錨起航。
今天是前三島的最後一站,平山島。
站在甲板上看島,薄霧相隔,隱約可見一座小島突兀於大海之上,真是“傳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平山島確實不算大,東西長900多米,南北寬300多米,山頂狹長而平坦,也是名實相符吧。
大海之上的平山島,看上去像一艘巨輪,當一陣薄霧漫過,給人一種錯覺,感覺它會有些飄搖,或者能起錨航行……
平山島不高,就像碧波仙子般嬌小玲瓏,孤懸海外,令人愛憐;平山島又很大,又似大海般的胸懷包容萬物,承載曆史滄桑;平山島很堅強,在蒼茫的大海上如定海神針般櫛風沐雨,巋然不動。
小島四周,是常年經受海浪拍打的黑色岩石,怪石突出,俊俏奇險,海浪翻滾,驚濤拍岸,甚是壯觀。
島邊有許多迂迴的海灣,灣內的水很深很清,海底的食物豐富,魚蝦較多。
這裏是天然的漁場和自然養殖區,海參、鮑魚、扇貝等是漁民們的主要養殖產品。
這裏沒有任何汙染,水清澈透明,蛙人下潛作業時,在船上能看得很清楚。
“平山島長900米,寬300米,總麵積0.148平方公裏;年平均水溫14.0c。”
“潮汐最大流速為131厘米\/秒,鹽度變化小,是一類海水水質;海底地貌主要由基岩海蝕平台-陡坡、水下渡積坡-堆積斜坡、水下侵蝕堆積平原三種類型組成,近海1公裏外為細砂底質,適合打樁進行筏式養殖。”
敖海源在船上給大家介紹著平山島的情況。
“之前咱們學院曾經對這裏的海底地貌和生物多樣性進行過一次勘查,所以對一些具體位置和樣本,老師我還是有一些資料在手裏的。”
說完,敖海源把一張圖發到了群裏。
這張圖很詳盡的把平山島的海底地貌和深度作出了一個詳細的說明,包括船礁和水泥礁的具體位置。
“從圖中能看出來,水深在16米到31米不等,周邊分布7處船礁和2處水泥礁。”
“如果這幾天沒有其他船來爭資源的話,咱們把9處標點統統遛一遍!”
第一個點,敖海源帶著一船人去的是到西南麵最遠的一個船礁。
“據說這個點下麵是六艘16米長的木製漁船組成的,所以說下麵的結構還是比較複雜的。”
釣法還是拉流釣黃黑魚為主,兼顧著遛大個體海鱸。
“要不要掐一把?”
行船中無聊且荷爾蒙分泌過剩的幾個男生開啟了新的一局掐魚賽。
“怎麽玩兒?”
“多大的?”
對於掐魚遊戲,幾人之間可是沒少玩兒。
“不大,有個車載釣箱的香薰擺件兒挺有意思,也就50來塊錢。”
發起人白朋嘿嘿一笑。
“咱們幾個不用真餌,隻用假餌作釣,最後算總重量,第一名的不用掏錢,後麵的湊錢買那個車載釣箱的香薰擺件,當然這個擺件最後也是放到咱們的車上。”
“沒問題!”
“讚同!”
白朋、劉浩民、熊思明、李明洋再加上張澤宇,一共五個人掐魚。
本來敖慕之和陳凡還想湊熱鬧,卻被五個大男孩兒給擠到了一邊兒。
“去去去!小屁孩子還跟著掐魚,毛兒長齊了嗎?”
“就是就是!碗刷完了嗎?”
五個大男孩不光把把敖慕之和陳凡擠到了船尾,甚至毫不要臉的把船頭的位置也給占了。
氣的兩個老頭兒對這五個小子好一陣吹胡子瞪眼。
在趕到釣點之後,五人就在第一時間下了竿。
——
根釣。
這個詞兒源自釣魚王國日本,譯文也是“針對根魚的釣法”之意。
何為“根魚”?
就是泛指在近海岸結構區底部障礙中棲息的魚種,是針對這種魚類的統稱。
這類魚大多領地意識較強,它們外出覓食後會迴到原領地,或者守株待兔伺機而動捕獵餌魚。
例如鮋科魚類,包括我們常見的許氏平鮋,也就是俗稱的“黑頭”,還有六線魚科的“黃魚”,鯛科的黑鯛、真鯛,蝦虎魚科的蝦虎魚等等,都屬於“根魚”的範疇。
但是,根釣一般都是岸邊兒的玩兒法。
“我們不一樣!”
白朋他們用的是船釣與根釣的結合:船路大根!
“嗖!”
“嗖!”
“嗖!”
“嗖!”
“嗖!”
五聲幹淨利落的拋投聲過後,五個人將自己的釣餌分別拋到了自己所標記的標點處。
白朋在自己的餌落底之後就開始輕輕地上下挑竿逗餌。
很快的,就感覺到了魚口兒。
輕輕一抖竿,就感覺到了另一端魚的掙紮。
三兩下把魚搖到水麵。
“我靠!火氣流?!”
把魚提上船,白朋發現魚雖然和尋常的黑頭差不多,但是又有不一樣的特點。
眼睛又大又黑,身上還有不少黃色的斑點,個體也不小,手感也比黑頭有勁兒。
正是稀有魚種厚頭平鮋。
摳著魚嘴展示給其他人,這一條價值就抵得上好幾條同等重量的黑頭了。
一看到有這好貨,其他幾個人的勁頭更足了。
一個賽一個的,搖輪子都快給搖出火星子來了。
因為地勢比較複雜,大家選的還都是卡萊德這種二合一的防掛釣組。
但是這種方法今天上來的魚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不超過8兩。
就在幾個大男生在船頭釣的自嗨的時候,船中的敖海源還是用獨特的能力找到了一條大魚的藏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