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兩校交流賽(六)
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 作者:漁歌海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水中是沒有魚嗎?或者說魚很少?
其實並不是,相反,如果有水下相機的話,今天這片水域的海鱸還是不少的。
雖然沒有達到大群聚集的數量,但是二三斤的還是有小規模數量的。
海水又往下退了幾個格兒,周心怡的懸浮米諾也再一次拋投到水中後,距離衛星圖上露出來的那塊大礁石更近了。
敖海源和兩個老頭兒還有大連海洋大學的曲主任也到了幾人的後邊的天幕裏觀戰。
對於哪裏有魚,敖海源很清楚。
但是不能說啊!
說了就犯規了!
所以一切就得靠三個人自己研究,自己分析了!
但當他看到了周心怡拋投的點位的時候,敖海源忍不住要懷疑這丫頭也有外掛了。
拋的位置真是刁鑽啊!
餌不偏不倚的正落在一團青綠色霧氣的後方。
本來以為餌落水會嚇跑這條魚。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條魚不但沒跑,反而跟著潛水的米諾追逐了一小會兒。
周心怡控餌的手法和時機說的上到位,幾圈線收下來,後邊兒的海鱸終於動了。
在這一刻,平靜被瞬間打破,一條不小的海鱸如銀色閃電般劃破了周圍的寂靜。
渾身的肌肉在一瞬間緊繃,爆發出了驚人的動力,使得整個身體像彈簧一樣迅速伸展。
寬大的尾巴如同精準的螺旋槳,快速而有力地擺動,每一次揮動都像是在水中劈開了無形的壁壘,推動著厚實的魚身以驚人的速度前進。
隨著速度的增加,海鱸的身體開始呈現出流線型的姿態,減少水的阻力。
一雙眼睛專注地鎖定前方的目標,鰭片緊密貼合身體兩側,減少了不必要的拖拽。
偶爾為了調整方向或是提升速度,胸鰭和背鰭會短暫地展開,像是一架精密飛行器上的控製翼,微妙地修正著行進路線。
當它加速到最高速度時,仿佛連海水也難以跟上它的節奏,在其身後留下了一串氣泡。
海鱸魚張開大口,露出一排排尖銳的牙齒,快速吞下麵前逃竄的“小魚”。
整套動作幹淨利落,每一擊都精準無比。
海鱸魚還在為自己的一擊得手沾沾自喜,卻沒想到嘴裏的“小魚”突然向前奮力衝刺,並且嘴裏還不知道被什麽鉤痛。捎帶著自己也跟著向前快速遊去。
“又有口兒了!”
側平著竿子收線的周心怡感覺到了魚的咬口,輕輕一帶,就刺中了這條魚。
消波樁岸投釣海鱸最不友好的一點應該算是起魚了。
這個點位不像船釣或者其他平地兒堤壩,你說魚上來了是飛還是抄?
如果沒帶抄子怎麽辦?
飛魚?
飛哪兒?
好容易釣起來的魚飛上岸再掉到消波樁之間的縫隙裏,那不虧死!
“心怡,慢點兒遛魚,我去拿個磯釣抄子!”
張澤宇三步並作兩步,踩著消波樁如蜻蜓點水一般迴到岸上,拿了磯釣抄子又如武俠小說裏一樣,踩著輕快的步伐迴到了水邊。
唰的一下,張澤宇就展開了抄網。
海鱸在進入抄網之前掙紮的力度還不夠強烈,可一進入抄網就開始瘋狂的掙紮。
但是再怎麽掙紮,也逃不過變成一盤菜的命運。
“行,這一條就快5斤了。繼續繼續!”
這條魚上岸等於給了另外兩個大男生打了一針強心劑。
李明洋和周心怡都有魚進賬,現在就剩下張澤宇沒有開張了。
“我說,要不你也換換吧,別老死盯著水麵係了,我覺得這裏水麵係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比較淺。”
周心怡的漁獲的確很讓人眼紅,李明洋看到兄弟怎麽抽波爬都沒動靜,而抽鐵板的他都想換米諾了。
“我再堅持一會兒,太陽也上來不少了,水溫也升起來了,如果再不行我就換餌兒。”
張澤宇還是想從水麵係打開僵局。
魚沒有那麽大,所以餌就不用選的太大!
15克8.5厘米長的噴水波爬,張澤宇在最外邊依舊是一竿接一竿的抽著。
六個人在岸邊各自努力的作釣,期待著下一竿,下一竿就是爆口的前奏!
岸上的一眾人喝著茶吃著零食看幾個人作釣。
唰!唰!唰!
拋竿聲不絕於耳。
陳傑豪和俞超很是敬業的在6個人之間來迴巡視,生怕會出現一丁點的安全問題。
張瑩她們則是在後邊給幾人拍著釣魚的視頻,說是要迴去做成教學片。
“心怡的體能那麽好嗎?她這都拋了多少竿了,那麽重的裝備她拿著不累嗎?”
敖博兮在後邊看著自己的好朋友釣魚,突然感覺有些看不懂她。
明明是同齡人,又都是女孩子,怎麽自己感覺做不到的人家好像很輕易的就做到了呢!
“這個就要說這個女孩兒的持竿手法和發力方式了。”
俞超溜達了一圈,發現沒啥問題迴來喝口水,正好聽到敖博兮的疑惑。
“以前我也不會玩兒,也是小萌新一枚。”
“總是聽身邊有很多朋友說,今天填海多少個鐵板,今天掛底多少個雲雲,其實這都是走進了一個誤區,拿鐵板當鉛頭鉤或德州之類的釣組用了,一直跳底觸底,而國內大部分鐵板都是掛的三本鉤,不掛底損餌才怪。”
“曾幾何時我對鐵板的操作手法也是一知半解,可能現在也是,四處找尋高手請教,得到的都是跳,抽,飄,手法,結構這一類的名詞和一大堆高手釣獲的照片,迴頭一分析,還是啥都沒學到。”
“怎麽辦?”
“隻能是到處收集相關視頻,購買各種裝備,各種實驗再和身邊的高手一一實踐印證,現在總算找到了一點方向。”
“我記得有個大師說過這麽一句話。”
“要學東西就學一套,別學了一半沒上手又迴歸原來的習慣再反過頭來懟天懟地懟空氣。”
“可能一說怎麽學拋竿這事聽起來有點扯蛋,玩路亞的誰還不會拋竿?”
“其實我們在使用一些較軟的竿子去拋40克以內的鐵板時也許淡水養成的或小根養成的拋投習慣,仍然可以使用是沒錯。”
“可是如果去使用比較長和重的岸投鐵板竿或海鱸竿再拋投時可能就會有諸多不適,甚至最後歸結到裝備上的原因導致最終放棄此釣法。”
“哎!你們注意看,這個小姑娘又要拋竿了。”
俞超正好借著周心怡拋竿的動作給其他人講著。
“預留的線要長,其實我覺得可以根據鐵板的重量留到50cm以上。”
“拋竿時候從後往前拋,竿子向後傾斜,同時注意後麵有沒有障礙物和人,竿長加預留的線長有可能會碰到後麵的障礙或人,安全第一。我本人非常注意這點,還從未碰到過身後的東西或掛到身後的人,可我本人已經被別人掛過兩次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岸投鐵板動作發力的一瞬間是非常恐怖的,掛住了衣服還好說,這要是掛住了肉……自己想吧!”
“往前用力甩竿,此時隻管用力將竿子向前方甩出,力量作用在竿上,竿子再作用在線上,線帶餌飛出,通過一係列力量傳導,讓餌飛的盡量遠同時降低了放槍的機率,最重要的一點用這樣的拋竿方式去拋一些大克數鐵板時不容易累。”
俞超一邊兒說著的時候,張瑩正好把鏡頭對準周心怡,拋投的動作完全錄下來了,俞超的話也被當成了旁白一字不落的錄了進去。
“剛才你還說啥來著?這個小妹妹體能好是吧?”
“其實主要的還是要得益於她的持竿姿勢。”
“可別小看持竿,這裏麵也是大有學問的。”
“雖然聽著同樣不靠譜,這是要有多菜才去學習怎麽抓竿子?!”
“其實正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慣導致沒有按正確的方式去持鐵板竿,最後導致的結果有三點,一是很快就累了,二是錯失很多魚咬口,三是動作走形。”
“看到她現在的動作了嗎?”
“後麵不大得看是吧,等我找個竿子給你們演示一下。”
從自己隊員竿包裏拿出一節握把,又給裝上了一個輪子。
“看到我現在的動作和那個小姑娘一致了吧!”
俞超不斷地轉身給張瑩的鏡頭。
“將手把節尾端夾在腋下處,多了一個發力點,同時通過腋下的夾持可大幅度緩解使用重裝備時易疲勞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麽大部分鐵板竿手把節設計的比海鱸竿要長的原因之一。”
“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夾住輪座或無名指和小拇指之間夾住輪座。”
“因為海水用的海鱸竿和岸投鐵板竿重心大部分都比較靠前,配上重輪壓製,可將重心一定程度向手把節靠近,握竿越往前,越靠近重心,使用時越不容易疲憊,有時甚至可以直接握住輪座前麵的手把,此方法可提高持續作釣時間。”
“餌落水後,拇指放在線杯邊緣處,當感覺到餌繼續下沉時鬆開拇指出一圈線再按住,如此重複,直至感覺到餌觸底開始操作。”
“原因在於魚對鐵板這種餌會有秒吐的習慣,就像人咬了一個很逼真的塑料蘋果也會秒吐,此時我們要清晰的把握到魚的咬口情況避免餌被魚秒吐出來。”
“保持線是直的同時,有一根信號傳遞清晰的竿子也是很重要的,當遇到魚咬口時你能知道哪個時間點是第一時間。”
“在魚攻擊鐵板時大部分是在鐵板下落時,通過按線杯的方法保持線一直是直的,同時一直能感應到餌在下落,餌要線時鬆開手指放一圈,如此重複即保證了最遠的距離又能清晰感覺到餌的咬口,如果體驗過,你會喜歡上這種下落被截口的感覺。”
正說著呢,釣研社這邊兒的一個同學上魚了。
看樣子還是一條個頭不小的海鱸。
“正好借著他的動作再說幾句遛魚。”
“其實在很多視頻裏我們都能看到各種溜魚起魚手法,大部分是小手臂壓住手把節,身體後傾要麽拚命搖輪,要麽挺住竿子被魚帶出線。”
“曾有人和我說三四十米深水拔一兩斤的黑頭拔兩條就拔不動了,我看了下當時的操作視頻,使用的仍然是淡水控魚那套方式,全程手臂發力,胳膊肯定會酸。”
“傻子才那麽幹!”
“而在我們使用岸投鐵板裝備時因為整體重量較大,適合將竿尾頂在肚子上手握輪座前的手把節,抬起竿子拔魚,在下放的過程中收線,始終保持線是繃直的,如此重複,你會發現起魚會變的非常效率和輕鬆,當然碰到巨物除外。”
話剛說完,這個同學也把這條海鱸請上了岸。
其實並不是,相反,如果有水下相機的話,今天這片水域的海鱸還是不少的。
雖然沒有達到大群聚集的數量,但是二三斤的還是有小規模數量的。
海水又往下退了幾個格兒,周心怡的懸浮米諾也再一次拋投到水中後,距離衛星圖上露出來的那塊大礁石更近了。
敖海源和兩個老頭兒還有大連海洋大學的曲主任也到了幾人的後邊的天幕裏觀戰。
對於哪裏有魚,敖海源很清楚。
但是不能說啊!
說了就犯規了!
所以一切就得靠三個人自己研究,自己分析了!
但當他看到了周心怡拋投的點位的時候,敖海源忍不住要懷疑這丫頭也有外掛了。
拋的位置真是刁鑽啊!
餌不偏不倚的正落在一團青綠色霧氣的後方。
本來以為餌落水會嚇跑這條魚。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條魚不但沒跑,反而跟著潛水的米諾追逐了一小會兒。
周心怡控餌的手法和時機說的上到位,幾圈線收下來,後邊兒的海鱸終於動了。
在這一刻,平靜被瞬間打破,一條不小的海鱸如銀色閃電般劃破了周圍的寂靜。
渾身的肌肉在一瞬間緊繃,爆發出了驚人的動力,使得整個身體像彈簧一樣迅速伸展。
寬大的尾巴如同精準的螺旋槳,快速而有力地擺動,每一次揮動都像是在水中劈開了無形的壁壘,推動著厚實的魚身以驚人的速度前進。
隨著速度的增加,海鱸的身體開始呈現出流線型的姿態,減少水的阻力。
一雙眼睛專注地鎖定前方的目標,鰭片緊密貼合身體兩側,減少了不必要的拖拽。
偶爾為了調整方向或是提升速度,胸鰭和背鰭會短暫地展開,像是一架精密飛行器上的控製翼,微妙地修正著行進路線。
當它加速到最高速度時,仿佛連海水也難以跟上它的節奏,在其身後留下了一串氣泡。
海鱸魚張開大口,露出一排排尖銳的牙齒,快速吞下麵前逃竄的“小魚”。
整套動作幹淨利落,每一擊都精準無比。
海鱸魚還在為自己的一擊得手沾沾自喜,卻沒想到嘴裏的“小魚”突然向前奮力衝刺,並且嘴裏還不知道被什麽鉤痛。捎帶著自己也跟著向前快速遊去。
“又有口兒了!”
側平著竿子收線的周心怡感覺到了魚的咬口,輕輕一帶,就刺中了這條魚。
消波樁岸投釣海鱸最不友好的一點應該算是起魚了。
這個點位不像船釣或者其他平地兒堤壩,你說魚上來了是飛還是抄?
如果沒帶抄子怎麽辦?
飛魚?
飛哪兒?
好容易釣起來的魚飛上岸再掉到消波樁之間的縫隙裏,那不虧死!
“心怡,慢點兒遛魚,我去拿個磯釣抄子!”
張澤宇三步並作兩步,踩著消波樁如蜻蜓點水一般迴到岸上,拿了磯釣抄子又如武俠小說裏一樣,踩著輕快的步伐迴到了水邊。
唰的一下,張澤宇就展開了抄網。
海鱸在進入抄網之前掙紮的力度還不夠強烈,可一進入抄網就開始瘋狂的掙紮。
但是再怎麽掙紮,也逃不過變成一盤菜的命運。
“行,這一條就快5斤了。繼續繼續!”
這條魚上岸等於給了另外兩個大男生打了一針強心劑。
李明洋和周心怡都有魚進賬,現在就剩下張澤宇沒有開張了。
“我說,要不你也換換吧,別老死盯著水麵係了,我覺得這裏水麵係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比較淺。”
周心怡的漁獲的確很讓人眼紅,李明洋看到兄弟怎麽抽波爬都沒動靜,而抽鐵板的他都想換米諾了。
“我再堅持一會兒,太陽也上來不少了,水溫也升起來了,如果再不行我就換餌兒。”
張澤宇還是想從水麵係打開僵局。
魚沒有那麽大,所以餌就不用選的太大!
15克8.5厘米長的噴水波爬,張澤宇在最外邊依舊是一竿接一竿的抽著。
六個人在岸邊各自努力的作釣,期待著下一竿,下一竿就是爆口的前奏!
岸上的一眾人喝著茶吃著零食看幾個人作釣。
唰!唰!唰!
拋竿聲不絕於耳。
陳傑豪和俞超很是敬業的在6個人之間來迴巡視,生怕會出現一丁點的安全問題。
張瑩她們則是在後邊給幾人拍著釣魚的視頻,說是要迴去做成教學片。
“心怡的體能那麽好嗎?她這都拋了多少竿了,那麽重的裝備她拿著不累嗎?”
敖博兮在後邊看著自己的好朋友釣魚,突然感覺有些看不懂她。
明明是同齡人,又都是女孩子,怎麽自己感覺做不到的人家好像很輕易的就做到了呢!
“這個就要說這個女孩兒的持竿手法和發力方式了。”
俞超溜達了一圈,發現沒啥問題迴來喝口水,正好聽到敖博兮的疑惑。
“以前我也不會玩兒,也是小萌新一枚。”
“總是聽身邊有很多朋友說,今天填海多少個鐵板,今天掛底多少個雲雲,其實這都是走進了一個誤區,拿鐵板當鉛頭鉤或德州之類的釣組用了,一直跳底觸底,而國內大部分鐵板都是掛的三本鉤,不掛底損餌才怪。”
“曾幾何時我對鐵板的操作手法也是一知半解,可能現在也是,四處找尋高手請教,得到的都是跳,抽,飄,手法,結構這一類的名詞和一大堆高手釣獲的照片,迴頭一分析,還是啥都沒學到。”
“怎麽辦?”
“隻能是到處收集相關視頻,購買各種裝備,各種實驗再和身邊的高手一一實踐印證,現在總算找到了一點方向。”
“我記得有個大師說過這麽一句話。”
“要學東西就學一套,別學了一半沒上手又迴歸原來的習慣再反過頭來懟天懟地懟空氣。”
“可能一說怎麽學拋竿這事聽起來有點扯蛋,玩路亞的誰還不會拋竿?”
“其實我們在使用一些較軟的竿子去拋40克以內的鐵板時也許淡水養成的或小根養成的拋投習慣,仍然可以使用是沒錯。”
“可是如果去使用比較長和重的岸投鐵板竿或海鱸竿再拋投時可能就會有諸多不適,甚至最後歸結到裝備上的原因導致最終放棄此釣法。”
“哎!你們注意看,這個小姑娘又要拋竿了。”
俞超正好借著周心怡拋竿的動作給其他人講著。
“預留的線要長,其實我覺得可以根據鐵板的重量留到50cm以上。”
“拋竿時候從後往前拋,竿子向後傾斜,同時注意後麵有沒有障礙物和人,竿長加預留的線長有可能會碰到後麵的障礙或人,安全第一。我本人非常注意這點,還從未碰到過身後的東西或掛到身後的人,可我本人已經被別人掛過兩次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岸投鐵板動作發力的一瞬間是非常恐怖的,掛住了衣服還好說,這要是掛住了肉……自己想吧!”
“往前用力甩竿,此時隻管用力將竿子向前方甩出,力量作用在竿上,竿子再作用在線上,線帶餌飛出,通過一係列力量傳導,讓餌飛的盡量遠同時降低了放槍的機率,最重要的一點用這樣的拋竿方式去拋一些大克數鐵板時不容易累。”
俞超一邊兒說著的時候,張瑩正好把鏡頭對準周心怡,拋投的動作完全錄下來了,俞超的話也被當成了旁白一字不落的錄了進去。
“剛才你還說啥來著?這個小妹妹體能好是吧?”
“其實主要的還是要得益於她的持竿姿勢。”
“可別小看持竿,這裏麵也是大有學問的。”
“雖然聽著同樣不靠譜,這是要有多菜才去學習怎麽抓竿子?!”
“其實正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慣導致沒有按正確的方式去持鐵板竿,最後導致的結果有三點,一是很快就累了,二是錯失很多魚咬口,三是動作走形。”
“看到她現在的動作了嗎?”
“後麵不大得看是吧,等我找個竿子給你們演示一下。”
從自己隊員竿包裏拿出一節握把,又給裝上了一個輪子。
“看到我現在的動作和那個小姑娘一致了吧!”
俞超不斷地轉身給張瑩的鏡頭。
“將手把節尾端夾在腋下處,多了一個發力點,同時通過腋下的夾持可大幅度緩解使用重裝備時易疲勞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麽大部分鐵板竿手把節設計的比海鱸竿要長的原因之一。”
“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夾住輪座或無名指和小拇指之間夾住輪座。”
“因為海水用的海鱸竿和岸投鐵板竿重心大部分都比較靠前,配上重輪壓製,可將重心一定程度向手把節靠近,握竿越往前,越靠近重心,使用時越不容易疲憊,有時甚至可以直接握住輪座前麵的手把,此方法可提高持續作釣時間。”
“餌落水後,拇指放在線杯邊緣處,當感覺到餌繼續下沉時鬆開拇指出一圈線再按住,如此重複,直至感覺到餌觸底開始操作。”
“原因在於魚對鐵板這種餌會有秒吐的習慣,就像人咬了一個很逼真的塑料蘋果也會秒吐,此時我們要清晰的把握到魚的咬口情況避免餌被魚秒吐出來。”
“保持線是直的同時,有一根信號傳遞清晰的竿子也是很重要的,當遇到魚咬口時你能知道哪個時間點是第一時間。”
“在魚攻擊鐵板時大部分是在鐵板下落時,通過按線杯的方法保持線一直是直的,同時一直能感應到餌在下落,餌要線時鬆開手指放一圈,如此重複即保證了最遠的距離又能清晰感覺到餌的咬口,如果體驗過,你會喜歡上這種下落被截口的感覺。”
正說著呢,釣研社這邊兒的一個同學上魚了。
看樣子還是一條個頭不小的海鱸。
“正好借著他的動作再說幾句遛魚。”
“其實在很多視頻裏我們都能看到各種溜魚起魚手法,大部分是小手臂壓住手把節,身體後傾要麽拚命搖輪,要麽挺住竿子被魚帶出線。”
“曾有人和我說三四十米深水拔一兩斤的黑頭拔兩條就拔不動了,我看了下當時的操作視頻,使用的仍然是淡水控魚那套方式,全程手臂發力,胳膊肯定會酸。”
“傻子才那麽幹!”
“而在我們使用岸投鐵板裝備時因為整體重量較大,適合將竿尾頂在肚子上手握輪座前的手把節,抬起竿子拔魚,在下放的過程中收線,始終保持線是繃直的,如此重複,你會發現起魚會變的非常效率和輕鬆,當然碰到巨物除外。”
話剛說完,這個同學也把這條海鱸請上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