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靈山衛的曆史
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 作者:漁歌海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據膠州誌記載,靈山島\"先日而曙,未雨先雲\",因其靈氣故曰靈山。也就是說靈山島地處外海,山勢徒直,在太陽還沒有出來之前靈山島已經亮了;每當快要下雨的時候山頂早已被雲霧覆蓋住。因此當地漁民也流傳著\"靈山戴帽醚漢(醚漢即為地主幹活的長工)睡覺\"之說。”
“而靈山,在中國明代以來,就是北方沿海的一道重要海防線,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設衛,轄前、後、左、中、右五所,與天津衛、威海衛、成山衛並稱為北方沿海四大衛。”
“對,沒錯,就是你們敖老師的老家,天津衛的那個天津,我嗦對麽您啦!”
“繼續說你的!”敖海源笑著拍了一下李國勝。
“咱們接著說啊,永樂年間設立山東備倭三大營後,靈山衛歸即墨營管轄。明初倭亂日益嚴重,不斷侵犯山東沿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派魏國公徐輝祖巡視山東沿海督建:安東、靈山、鼇山衛、大嵩、靖海、成山、威海七衛以防倭寇。”
“靈山衛等七衛設立後不久就爆發了靖難之役,眾多衛所軍隊參加到戰爭中,所以在建文帝時期山東沿海新設七衛也屬於動蕩中,衛所軍隊人員編製短缺,衛所將領調動頻繁。”
“而後燕軍占領南京,朱棣奪取皇位後,征調山東衛所駐軍填補北京的防務空虛,大量衛所駐軍的調走造成山東沿海新設七衛的空虛,為填補山東沿海衛所軍隊的空虛,永樂二年(1402年)南調雲南衛所駐軍北上補充山東沿海衛所的空虛,所以山東沿海七衛駐軍建製完成是在永樂二年(1402年)。”
“在駐軍調整完成後,靈山衛當時轄五所共有5600餘人,在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時候,明英宗朱祁鎮率京師禁軍二十萬軍隊北征瓦剌,在土木堡一帶明軍遭遇瓦剌軍隊圍殲,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保衛京師的二十萬明軍損失殆盡,消息傳到北京朝野震動。”
“但當時北京城隻有十來萬老弱守軍,於是兵部尚書於謙征調南北兩直隸、河南的備操軍和山東、江蘇沿海衛所備倭軍保衛北京,最終憑借這些外調進京的勤王軍隊取得北京保衛戰最後的勝利。因此這一時期山東沿海地區衛所軍隊被大量抽保衛北京,每衛由所轄5所5600人減為轄3所二千人左右。”
“也正因為兵力大幅削減,加重了倭寇侵犯,倭寇不斷侵犯山東沿海地區搶奪屠殺沿海衛所軍戶,導致這一時期大批衛所駐軍和家屬逃離衛所。”
“麵對日益嚴重的的倭寇,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繼光擔任都指揮僉事,掌管山東沿海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備倭事宜。在戚繼光上任後走遍三營二十五個衛所,修繕沿海墩堡,增設瀕海城堡,征調內陸地區民戶填補沿海衛所駐軍缺口。”
“山東沿海衛所經過戚繼光三年時間的經營,倭寇侵犯很快平息,戚繼光也因在山東沿海的防倭功績被調往浙江防倭,戚繼光調往浙江時帶走一部分衛所駐軍南下防倭寇。靈山衛建製也在戚繼光擔任都指揮僉事這段時間固定下來,一直沿續到清代雍正年間裁撤。”
“過去靈山衛的海防線一共有三道:第一道是眾多的墩堡每墩五人;離海岸線有一定距離為堡,每堡四人。守墩軍兵會根據發現不同敵情點狼煙或嗚炮。守墩堡軍戶在墩堡附近建房安家居住,每個墩堡有50畝墩田供守墩堡軍戶耕種 。但是由於每個墩堡守衛人員隻有四五人,對大股倭寇起不到阻止震懾,所以在沿海地區和靈山衛到膠州膠古道、夏河所到膠州的古道上設立眾多頻海城堡,頻海城堡內駐有衛所軍隊,當地民間俗稱兵營,墩堡發現敵情時各個兵營會及時出動駐軍處置敵情。這就是第二道防線。靈山衛城、夏河所城、膠州城三城駐軍則構成了第三道防線,即墨營駐守的備倭軍隨時支援下屬各衛。”
“靈山衛的設立保護了當地不受倭寇侵犯,使明初人煙稀少土地荒廢的沿海地區得到開發。靈山衛還設有學宮建有衛學,使衛所的軍戶子弟得以學習文化知識,明清兩朝靈山衛先後出進士、舉人、貢生等93人,有利的促進當地文化的發展。”
“其實算下來,靈山衛發展變化主要的就是四個時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至正統十四年(1449年),這一時期為靈山衛為五所編製,是靈山衛的鼎盛期,也是靈山衛被稱為北方沿海四大衛的原因。第二個時期為正統十四年(1449年)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這一時期由於土木堡之變大批衛所軍隊抽調進京,整個衛所人員不到二千人,衛所防備混亂鬆弛。第三個時期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至崇禎末年(1644年),這一時期是靈山衛由亂到治,三所建製成型。第四個時期為清朝順冶(1644年)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代改革衛所世襲製度,清朝逐步裁撤明代衛所,靈山衛經曆三次裁留之爭,最終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裁撤。”
“靈山衛被裁撤後,由於靈山衛守備李兆英受膠州知州王維蠱惑,不顧衛民百姓的反對放棄撤衛改縣,使靈山衛歸並膠州,衛城管轄地歸膠州縣,夏河所管轄地歸諸城縣,使靈山衛喪失了由衛改縣的機會。後來乾隆十一年山東巡撫喀爾吉善巡視靈山衛,靈山衛民提出靈山衛仿照威海、榮成等衛由衛改縣。喀爾吉善雖令批轉布政使司調查,布政使司又令膠州知州調查複議。但當時膠州知州空缺,由諸城知縣王誌曾署理膠州知州,由於靈山衛錢糧財稅都多於膠州、諸城兩縣,靈山衛設縣將直接影響膠州、諸城兩縣稅收,王誌曾為了維護兩縣利益增加自已的政績,私自捏造事實上呈山東布政使司由衛改縣的諸多不便,使靈山衛失去了第二次由衛改縣的機會。”
“靈山衛被裁後,把逄猛鎮巡檢司遷至靈山衛,成為靈山巡檢分司。靈山衛改縣失敗後,衛城居民紛紛遷往外地,衛城漸漸荒廢繁華不在。”
“《靈山衛誌》作者蘇潛修在觸景生情後寫詩一首
《靈山懷古》:
故國風光已悄然,昔人事業盡硝煙。
軍體將罷百三載,官去城空十一年。
蟬響夕陽風滿樹,雁橫秋島雨連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滿目煙波一釣船。
這首《靈山懷古》充分的反映了當時靈山衛裁撤後衛城的衰敗情景。”
“靈山衛被裁撤後地位下降,城牆缺少維護於清道光年間開始出坍塌,到民國年間隻剩四門和部分殘有城牆,解放後城門和剩餘部分城遺跡陸續消失。”
“靈山衛做為曾經的海防要塞,現在已經消失成為曆史,衛城內隻保留下城隍廟等少數古建築和西門外、北門外、東門外、南門裏等地名,或許不久一座新的靈山衛城便會重新修建在當地,成為一個旅遊景點,續寫著靈山衛的故事。”
頓了一下,李國勝感歎道:“以上就是靈山衛的曆史,其實看一個地方,所謂的旅遊景點並不重要,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它在曆史長河中有沒有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聽著李國勝講著靈山島的曆史,交通船很快就到了靈山島陸島碼頭。
碼頭上站著好幾個人,有軍人有普通百姓。
相互攙扶著下了船,一個精瘦的中年人走了過來。
“這是靈山衛街道的張主任,這是島上駐軍的陳隊長。這是這次的帶隊老師,敖海源。”李國勝給敖海源他們相互介紹著。
“歡迎歡迎,敖教授辛苦了!”張主任握著敖海源的手熱情的說。
“歡迎專家們登島指導工作。”陳隊長立正敬禮對敖海源他們說道。
“不敢不敢,談不上專家教授,隻是個普通老師和學生而已。”敖海源擺著手說道。
“走,敖老師,我們上車先去住的地方,一邊走一邊說。”
幫大家把行李背包放到一輛大型觀光電瓶車上,張主任和敖海源他們8個人一輛車,其餘人則是坐著另外一輛車跟在後邊。
穿著粉色t恤的大姐熱情的招唿大家上車,隨後啟動了觀光車。
雖然是個島,但是也是有山路的。
但是大姐今天好像心情不太好,一手扶著方向盤一手打著電話,簡單粗暴的訓斥著接電話的自己老公,至於為什麽知道對方是她老公。因為第一句就是:夜來又喝到幾點滾迴來的,哪天喝多了給你扔海裏去。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姐開車全程不帶減速的,就在剛才的一個彎路,大姐可能是罵上勁兒了,打輪兒打晚了,漂移過彎後一腳油門就竄了出去……
臥槽?佐藤真子附體嗎?大姐啊,咱這不是碓冰,沒必要用絕對的高速漂移過彎,後麵那是陳隊長他們啊,不是拓海!!!
先不說敖海源的感覺怎麽樣,4個男生嗨開了。
“臥槽,司機大姐有絕對的操控實力和優秀的心理素質。”
“太爽啦!大姐,下一個彎道再來一次。”
“你們四個給我閉嘴!”老敖此時一腦門子黑線。
“劉姐啊,咱這車上拉的可是大學教授和專家們啊,是來島上指導工作的,您這要是開溝裏去就都給我們報銷了。”張主任也是一腦門子黑線。
“迴家收拾你。”放下電話,大姐訕笑著給幾人道歉。
專心開車後,車速穩了很多,張主任也有了時間給大家介紹。
“海島上的居民主要以打漁和養殖為主,生活水平相對陸地落後。別看我們這是一座島,但是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都有,就是規模相對小很多。島上淡水有限,全憑著打井取水,到了幹旱季節打不出水,有時候大家隻能將就著一盆水用好幾遍。現在正是缺水的季節,把水龍頭擰開到最大,一上午都接不了一桶水。”
“但是我們靈山島麵積較大,氣候宜人,特色資源豐富,十分適宜發展休閑漁業,而在這種傳統漁業的轉型中,就存在著漁民就業問題、旅遊資源開發不完全、旅遊特色不明顯等諸多問題。”
說話間,觀光車就開到了一家民宿的門前。
從民宿裏出來一個精壯的漁家漢子,看到來人,司機大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原來這就是大姐家的民宿,出來的自然是大姐的老公。
熱情的把大家領進門後,給男生女生各自分配了房間。
事實證明,當你麵對大海無邊的蔚藍心旌搖動的時候,總想在它的身邊住下來,與大海相依相伴,詩意地棲居一個時期,切身感受大海營造出的浩瀚磅礴,然後信心滿滿地向著人生的美好挺進。
“哇哦,這裏真漂亮!”董博君看著眼前的一幕讚歎道。
三麵環山一麵接海,藍海與青山交相輝映;在梧桐樹淡藍的花兒和山上茁壯的綠色映襯下,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畫卷在漁村前後左右盡情地鋪展。
“嗯,滿目風光,依窗看海聽濤,推開門就是鳥語花香。果然是好地方。”敖海源也是不住地讚歎。
登島的第一頓飯就地取材。
“這都是早上剛撈上來的海鮮,鮮著呢。紅燒黑頭魚,蝦,海螺,赤甲紅。這些都是上山采的山芹和婆婆丁。來,大家別客氣。快吃。”司機劉大姐熱情的招唿。
“大姐,您太客氣了。張主任,我們下午第一站是哪裏?”敖海源看著滿滿一桌子海鮮,感謝完劉大姐後對張主任說道。
“哦,那我先說說咱們這幾天的安排吧,按照計劃,今天下午,我們會在島上四處轉轉。第二天是漁業資源的考察,第三天是生態環境考察,第四天是宣講,上午對島民的,下午是在碼頭對遊客的。第五天是人文的考察,第六天咱們進行總結做報告的,第七天上午的時候就是坐船返程了。當然,具體的還要看你們自己的安排。”
“好了,同學們我們抓緊吃飯,然後就開始我們的調研行程。”
“而靈山,在中國明代以來,就是北方沿海的一道重要海防線,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設衛,轄前、後、左、中、右五所,與天津衛、威海衛、成山衛並稱為北方沿海四大衛。”
“對,沒錯,就是你們敖老師的老家,天津衛的那個天津,我嗦對麽您啦!”
“繼續說你的!”敖海源笑著拍了一下李國勝。
“咱們接著說啊,永樂年間設立山東備倭三大營後,靈山衛歸即墨營管轄。明初倭亂日益嚴重,不斷侵犯山東沿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派魏國公徐輝祖巡視山東沿海督建:安東、靈山、鼇山衛、大嵩、靖海、成山、威海七衛以防倭寇。”
“靈山衛等七衛設立後不久就爆發了靖難之役,眾多衛所軍隊參加到戰爭中,所以在建文帝時期山東沿海新設七衛也屬於動蕩中,衛所軍隊人員編製短缺,衛所將領調動頻繁。”
“而後燕軍占領南京,朱棣奪取皇位後,征調山東衛所駐軍填補北京的防務空虛,大量衛所駐軍的調走造成山東沿海新設七衛的空虛,為填補山東沿海衛所軍隊的空虛,永樂二年(1402年)南調雲南衛所駐軍北上補充山東沿海衛所的空虛,所以山東沿海七衛駐軍建製完成是在永樂二年(1402年)。”
“在駐軍調整完成後,靈山衛當時轄五所共有5600餘人,在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時候,明英宗朱祁鎮率京師禁軍二十萬軍隊北征瓦剌,在土木堡一帶明軍遭遇瓦剌軍隊圍殲,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保衛京師的二十萬明軍損失殆盡,消息傳到北京朝野震動。”
“但當時北京城隻有十來萬老弱守軍,於是兵部尚書於謙征調南北兩直隸、河南的備操軍和山東、江蘇沿海衛所備倭軍保衛北京,最終憑借這些外調進京的勤王軍隊取得北京保衛戰最後的勝利。因此這一時期山東沿海地區衛所軍隊被大量抽保衛北京,每衛由所轄5所5600人減為轄3所二千人左右。”
“也正因為兵力大幅削減,加重了倭寇侵犯,倭寇不斷侵犯山東沿海地區搶奪屠殺沿海衛所軍戶,導致這一時期大批衛所駐軍和家屬逃離衛所。”
“麵對日益嚴重的的倭寇,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繼光擔任都指揮僉事,掌管山東沿海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備倭事宜。在戚繼光上任後走遍三營二十五個衛所,修繕沿海墩堡,增設瀕海城堡,征調內陸地區民戶填補沿海衛所駐軍缺口。”
“山東沿海衛所經過戚繼光三年時間的經營,倭寇侵犯很快平息,戚繼光也因在山東沿海的防倭功績被調往浙江防倭,戚繼光調往浙江時帶走一部分衛所駐軍南下防倭寇。靈山衛建製也在戚繼光擔任都指揮僉事這段時間固定下來,一直沿續到清代雍正年間裁撤。”
“過去靈山衛的海防線一共有三道:第一道是眾多的墩堡每墩五人;離海岸線有一定距離為堡,每堡四人。守墩軍兵會根據發現不同敵情點狼煙或嗚炮。守墩堡軍戶在墩堡附近建房安家居住,每個墩堡有50畝墩田供守墩堡軍戶耕種 。但是由於每個墩堡守衛人員隻有四五人,對大股倭寇起不到阻止震懾,所以在沿海地區和靈山衛到膠州膠古道、夏河所到膠州的古道上設立眾多頻海城堡,頻海城堡內駐有衛所軍隊,當地民間俗稱兵營,墩堡發現敵情時各個兵營會及時出動駐軍處置敵情。這就是第二道防線。靈山衛城、夏河所城、膠州城三城駐軍則構成了第三道防線,即墨營駐守的備倭軍隨時支援下屬各衛。”
“靈山衛的設立保護了當地不受倭寇侵犯,使明初人煙稀少土地荒廢的沿海地區得到開發。靈山衛還設有學宮建有衛學,使衛所的軍戶子弟得以學習文化知識,明清兩朝靈山衛先後出進士、舉人、貢生等93人,有利的促進當地文化的發展。”
“其實算下來,靈山衛發展變化主要的就是四個時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至正統十四年(1449年),這一時期為靈山衛為五所編製,是靈山衛的鼎盛期,也是靈山衛被稱為北方沿海四大衛的原因。第二個時期為正統十四年(1449年)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這一時期由於土木堡之變大批衛所軍隊抽調進京,整個衛所人員不到二千人,衛所防備混亂鬆弛。第三個時期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至崇禎末年(1644年),這一時期是靈山衛由亂到治,三所建製成型。第四個時期為清朝順冶(1644年)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代改革衛所世襲製度,清朝逐步裁撤明代衛所,靈山衛經曆三次裁留之爭,最終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裁撤。”
“靈山衛被裁撤後,由於靈山衛守備李兆英受膠州知州王維蠱惑,不顧衛民百姓的反對放棄撤衛改縣,使靈山衛歸並膠州,衛城管轄地歸膠州縣,夏河所管轄地歸諸城縣,使靈山衛喪失了由衛改縣的機會。後來乾隆十一年山東巡撫喀爾吉善巡視靈山衛,靈山衛民提出靈山衛仿照威海、榮成等衛由衛改縣。喀爾吉善雖令批轉布政使司調查,布政使司又令膠州知州調查複議。但當時膠州知州空缺,由諸城知縣王誌曾署理膠州知州,由於靈山衛錢糧財稅都多於膠州、諸城兩縣,靈山衛設縣將直接影響膠州、諸城兩縣稅收,王誌曾為了維護兩縣利益增加自已的政績,私自捏造事實上呈山東布政使司由衛改縣的諸多不便,使靈山衛失去了第二次由衛改縣的機會。”
“靈山衛被裁後,把逄猛鎮巡檢司遷至靈山衛,成為靈山巡檢分司。靈山衛改縣失敗後,衛城居民紛紛遷往外地,衛城漸漸荒廢繁華不在。”
“《靈山衛誌》作者蘇潛修在觸景生情後寫詩一首
《靈山懷古》:
故國風光已悄然,昔人事業盡硝煙。
軍體將罷百三載,官去城空十一年。
蟬響夕陽風滿樹,雁橫秋島雨連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滿目煙波一釣船。
這首《靈山懷古》充分的反映了當時靈山衛裁撤後衛城的衰敗情景。”
“靈山衛被裁撤後地位下降,城牆缺少維護於清道光年間開始出坍塌,到民國年間隻剩四門和部分殘有城牆,解放後城門和剩餘部分城遺跡陸續消失。”
“靈山衛做為曾經的海防要塞,現在已經消失成為曆史,衛城內隻保留下城隍廟等少數古建築和西門外、北門外、東門外、南門裏等地名,或許不久一座新的靈山衛城便會重新修建在當地,成為一個旅遊景點,續寫著靈山衛的故事。”
頓了一下,李國勝感歎道:“以上就是靈山衛的曆史,其實看一個地方,所謂的旅遊景點並不重要,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它在曆史長河中有沒有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聽著李國勝講著靈山島的曆史,交通船很快就到了靈山島陸島碼頭。
碼頭上站著好幾個人,有軍人有普通百姓。
相互攙扶著下了船,一個精瘦的中年人走了過來。
“這是靈山衛街道的張主任,這是島上駐軍的陳隊長。這是這次的帶隊老師,敖海源。”李國勝給敖海源他們相互介紹著。
“歡迎歡迎,敖教授辛苦了!”張主任握著敖海源的手熱情的說。
“歡迎專家們登島指導工作。”陳隊長立正敬禮對敖海源他們說道。
“不敢不敢,談不上專家教授,隻是個普通老師和學生而已。”敖海源擺著手說道。
“走,敖老師,我們上車先去住的地方,一邊走一邊說。”
幫大家把行李背包放到一輛大型觀光電瓶車上,張主任和敖海源他們8個人一輛車,其餘人則是坐著另外一輛車跟在後邊。
穿著粉色t恤的大姐熱情的招唿大家上車,隨後啟動了觀光車。
雖然是個島,但是也是有山路的。
但是大姐今天好像心情不太好,一手扶著方向盤一手打著電話,簡單粗暴的訓斥著接電話的自己老公,至於為什麽知道對方是她老公。因為第一句就是:夜來又喝到幾點滾迴來的,哪天喝多了給你扔海裏去。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姐開車全程不帶減速的,就在剛才的一個彎路,大姐可能是罵上勁兒了,打輪兒打晚了,漂移過彎後一腳油門就竄了出去……
臥槽?佐藤真子附體嗎?大姐啊,咱這不是碓冰,沒必要用絕對的高速漂移過彎,後麵那是陳隊長他們啊,不是拓海!!!
先不說敖海源的感覺怎麽樣,4個男生嗨開了。
“臥槽,司機大姐有絕對的操控實力和優秀的心理素質。”
“太爽啦!大姐,下一個彎道再來一次。”
“你們四個給我閉嘴!”老敖此時一腦門子黑線。
“劉姐啊,咱這車上拉的可是大學教授和專家們啊,是來島上指導工作的,您這要是開溝裏去就都給我們報銷了。”張主任也是一腦門子黑線。
“迴家收拾你。”放下電話,大姐訕笑著給幾人道歉。
專心開車後,車速穩了很多,張主任也有了時間給大家介紹。
“海島上的居民主要以打漁和養殖為主,生活水平相對陸地落後。別看我們這是一座島,但是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都有,就是規模相對小很多。島上淡水有限,全憑著打井取水,到了幹旱季節打不出水,有時候大家隻能將就著一盆水用好幾遍。現在正是缺水的季節,把水龍頭擰開到最大,一上午都接不了一桶水。”
“但是我們靈山島麵積較大,氣候宜人,特色資源豐富,十分適宜發展休閑漁業,而在這種傳統漁業的轉型中,就存在著漁民就業問題、旅遊資源開發不完全、旅遊特色不明顯等諸多問題。”
說話間,觀光車就開到了一家民宿的門前。
從民宿裏出來一個精壯的漁家漢子,看到來人,司機大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原來這就是大姐家的民宿,出來的自然是大姐的老公。
熱情的把大家領進門後,給男生女生各自分配了房間。
事實證明,當你麵對大海無邊的蔚藍心旌搖動的時候,總想在它的身邊住下來,與大海相依相伴,詩意地棲居一個時期,切身感受大海營造出的浩瀚磅礴,然後信心滿滿地向著人生的美好挺進。
“哇哦,這裏真漂亮!”董博君看著眼前的一幕讚歎道。
三麵環山一麵接海,藍海與青山交相輝映;在梧桐樹淡藍的花兒和山上茁壯的綠色映襯下,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畫卷在漁村前後左右盡情地鋪展。
“嗯,滿目風光,依窗看海聽濤,推開門就是鳥語花香。果然是好地方。”敖海源也是不住地讚歎。
登島的第一頓飯就地取材。
“這都是早上剛撈上來的海鮮,鮮著呢。紅燒黑頭魚,蝦,海螺,赤甲紅。這些都是上山采的山芹和婆婆丁。來,大家別客氣。快吃。”司機劉大姐熱情的招唿。
“大姐,您太客氣了。張主任,我們下午第一站是哪裏?”敖海源看著滿滿一桌子海鮮,感謝完劉大姐後對張主任說道。
“哦,那我先說說咱們這幾天的安排吧,按照計劃,今天下午,我們會在島上四處轉轉。第二天是漁業資源的考察,第三天是生態環境考察,第四天是宣講,上午對島民的,下午是在碼頭對遊客的。第五天是人文的考察,第六天咱們進行總結做報告的,第七天上午的時候就是坐船返程了。當然,具體的還要看你們自己的安排。”
“好了,同學們我們抓緊吃飯,然後就開始我們的調研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