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四章劉辯薨
唐姬不舍的從劉辯的懷中站起來,走到了大廳中間,強忍著心中的痛苦,屏氣凝神調整起了唿吸。大約四五息的時間之後,唐姬的身形開始緩緩的動了起來。
伴著唐姬婀娜的腰肢,那衣袖不時輕飄,上下翻飛,好似那空中綻放出了一朵朵絢爛的花朵,而唐姬的玉手就如那穿花的蝴蝶,在花叢中神出鬼沒。要在平時那可是會勾人心魄,讓人想入非非的。
但是此時的劉辯卻是淚眼婆娑,劉辯左手端著那杯毒酒,有聲輕聲的打著節拍,算是為唐姬伴奏了。至於那一眾樂師等人,他們早已失魂落魄的不知所措了,現在的他們就像一群喘氣的人偶傀儡,沒有指令他們什麽都不會做,也不敢做!
因為現在的情形可不比平時討賞的時候,自由發揮一下,如果恰巧劉辯高興了會給些賞錢;現在是劉辯要被逼死的時候,樂曲一起,把劉辯激怒了,要處死他們還是很輕鬆的。
所以現場除了劉辯的擊拍聲和唐姬的衣袂聲之外,就沒有其他聲音了,劉辯和唐姬的淚水都是在默默的流著。隨著唐姬身形變換的越來越快,也注定著這支舞的高潮即將來臨,而高潮之後便是死一般的沉寂落幕。
也就是在此時,劉辯一咬牙,鼓起勇氣將杯中的毒酒一飲而盡!那毒酒入口之後,除了有一些微苦之外,倒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味道,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難以下咽。
不過毒酒下肚之後,劉辯便立刻感覺到了胃中的不適,酒的火辣之中帶著一種難以言表的痛苦,總之本能的就有一種想嘔吐的感覺,雖然不是很嚴重,但這種感覺卻是實實在在的。
劉辯感知到了身體本能的排異反應之後,便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要開始倒計時數秒了。於是仰天長嘯之後,將自己一生的艱辛與不甘都包含在了這一聲長嘯之中。
劉辯的這一聲也驚住了正在跳舞的唐姬,當她看到,倒在案上的空酒杯時,便知道了這一切都將結束了,於是眼淚立刻湧了出來。不過她並沒有衝上前去,再次投進劉辯的懷抱,用這種方式跟自己的陛下,自己的男人做最後的訣別。
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不願意打擾現在劉辯,正在向天傾訴著委屈和不甘的劉辯。
“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藩。逆臣見迫兮命不延,誓將去汝兮適幽玄!”劉辯訴完苦之後,還是看向了讓他念念不忘的唐姬,並最後一次向她道別。
而此時的劉辯已經沒有精力去管別人的神情了,因為他的注意力全被負重嘔吐的信號給吸引過去了。終於他再也壓製不住了,接著劉辯口中便有一股血劍噴射而出。劉辯腦中一陣閃亮和轟鳴之後,便仰倒在地人事不省了。
嚎啕痛哭的唐姬衝到劉辯的身前時,劉辯已經開始七竅流血了,劉辯的喉頭配合著抽出的身體無力的蠕動了幾下之後,也就一動不動了,劉辯薨!
李儒聽到了裏麵的哭聲之後,便知道劉辯應該已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於是便命人進去確認之後,便迴府給自己的老丈人複命去了。
要問李儒有沒有聽到劉辯的絕命詩,那自然是聽到了;要問李儒是什麽感受,內心有沒有起什麽波瀾?李儒肯定會笑嗬嗬的說:你想多了!
在這個戰火紛飛,硝煙四起,見慣殺戮的時代,不僅僅是李儒,很多人都已經麻木了。
講情感是需要資本的!普通人根本就沒有資格講情感,就是拿命換口飯吃而已。那可是吃飽飯後,閑的蛋疼的時候才會去想的東西。在此之前先把肚子喂飽再說吧。
雖然李儒要比普通人好很多,但是他有他的身份,而且早已見慣生死,所以在李儒看來,落魄的劉辯也隻是一條人命而已,沒什麽大不了的。
董卓聽了李儒的匯報之後,董卓是既興奮又緊張。董卓興奮是因為他嚐到了權力的滋味,簡直太他媽美好了,那可是一個皇帝,自己說殺就殺了。刺激!
董卓緊張的是擔心皇族劉家,其實主要還是劉修和杜篆會因為劉辯的死而生氣。雖然董卓已經給自己找好理由了,可惜他仍是心裏不安,正應了那句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不過事情已經做了,那也就沒有辦法挽迴了,索性就實情上報,如果杜篆那邊有變化,那自己也就隻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不是董卓變了,董卓依然還是當初那個董卓,隻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會出現不同的表象和反應。
而此時外界的反應也出來了,皇宮上下都亂翻了天,不僅僅是因為劉辯之死而傷悲,而是因為人人自危而恐慌。董卓連前任皇帝劉辯都能殺,那還有誰他不敢殺?
這就包括現任的皇帝劉協,雖然他年齡不大,雖然他和劉辯的關係並不好,但是他也依然處於恐懼之中。因為當時的劉辯就是被董卓從皇位上趕下去之後給殺害的,所以這個皇位不僅不能給自己任何保障,反而會變成了催命符。
一旦不小心忤逆了董卓,讓他不高興了,那遭殃的就是自己了,劉辯可是活生生的例子,血淋淋的前車之鑒!這又怎能讓劉協不害怕?
不過最害怕、最絕望的還是劉辯的生母何太後。她已經從董卓的行動中嗅到了死亡的氣息。如果之前董卓沒有對劉辯動手,那一切或許還會有轉機,至少不會那麽絕。但是現在肯定是沒有迴頭路了,不論是董卓還是自己。
就在何太後抹著眼淚在想怎麽給兒子報仇,能不能度過這一劫的時候。董卓已經帶著人橫衝直撞的到了何太後的寢宮。要知道這裏可是後宮,不是董卓能進的,也不是皇族以外的男人能進的。
所以董卓的到來,讓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包括和董卓攀親交好的董太皇太後,她也怕董卓一時發狂,連她們一起全部一鍋端了!
唐姬不舍的從劉辯的懷中站起來,走到了大廳中間,強忍著心中的痛苦,屏氣凝神調整起了唿吸。大約四五息的時間之後,唐姬的身形開始緩緩的動了起來。
伴著唐姬婀娜的腰肢,那衣袖不時輕飄,上下翻飛,好似那空中綻放出了一朵朵絢爛的花朵,而唐姬的玉手就如那穿花的蝴蝶,在花叢中神出鬼沒。要在平時那可是會勾人心魄,讓人想入非非的。
但是此時的劉辯卻是淚眼婆娑,劉辯左手端著那杯毒酒,有聲輕聲的打著節拍,算是為唐姬伴奏了。至於那一眾樂師等人,他們早已失魂落魄的不知所措了,現在的他們就像一群喘氣的人偶傀儡,沒有指令他們什麽都不會做,也不敢做!
因為現在的情形可不比平時討賞的時候,自由發揮一下,如果恰巧劉辯高興了會給些賞錢;現在是劉辯要被逼死的時候,樂曲一起,把劉辯激怒了,要處死他們還是很輕鬆的。
所以現場除了劉辯的擊拍聲和唐姬的衣袂聲之外,就沒有其他聲音了,劉辯和唐姬的淚水都是在默默的流著。隨著唐姬身形變換的越來越快,也注定著這支舞的高潮即將來臨,而高潮之後便是死一般的沉寂落幕。
也就是在此時,劉辯一咬牙,鼓起勇氣將杯中的毒酒一飲而盡!那毒酒入口之後,除了有一些微苦之外,倒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味道,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難以下咽。
不過毒酒下肚之後,劉辯便立刻感覺到了胃中的不適,酒的火辣之中帶著一種難以言表的痛苦,總之本能的就有一種想嘔吐的感覺,雖然不是很嚴重,但這種感覺卻是實實在在的。
劉辯感知到了身體本能的排異反應之後,便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要開始倒計時數秒了。於是仰天長嘯之後,將自己一生的艱辛與不甘都包含在了這一聲長嘯之中。
劉辯的這一聲也驚住了正在跳舞的唐姬,當她看到,倒在案上的空酒杯時,便知道了這一切都將結束了,於是眼淚立刻湧了出來。不過她並沒有衝上前去,再次投進劉辯的懷抱,用這種方式跟自己的陛下,自己的男人做最後的訣別。
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不願意打擾現在劉辯,正在向天傾訴著委屈和不甘的劉辯。
“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藩。逆臣見迫兮命不延,誓將去汝兮適幽玄!”劉辯訴完苦之後,還是看向了讓他念念不忘的唐姬,並最後一次向她道別。
而此時的劉辯已經沒有精力去管別人的神情了,因為他的注意力全被負重嘔吐的信號給吸引過去了。終於他再也壓製不住了,接著劉辯口中便有一股血劍噴射而出。劉辯腦中一陣閃亮和轟鳴之後,便仰倒在地人事不省了。
嚎啕痛哭的唐姬衝到劉辯的身前時,劉辯已經開始七竅流血了,劉辯的喉頭配合著抽出的身體無力的蠕動了幾下之後,也就一動不動了,劉辯薨!
李儒聽到了裏麵的哭聲之後,便知道劉辯應該已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於是便命人進去確認之後,便迴府給自己的老丈人複命去了。
要問李儒有沒有聽到劉辯的絕命詩,那自然是聽到了;要問李儒是什麽感受,內心有沒有起什麽波瀾?李儒肯定會笑嗬嗬的說:你想多了!
在這個戰火紛飛,硝煙四起,見慣殺戮的時代,不僅僅是李儒,很多人都已經麻木了。
講情感是需要資本的!普通人根本就沒有資格講情感,就是拿命換口飯吃而已。那可是吃飽飯後,閑的蛋疼的時候才會去想的東西。在此之前先把肚子喂飽再說吧。
雖然李儒要比普通人好很多,但是他有他的身份,而且早已見慣生死,所以在李儒看來,落魄的劉辯也隻是一條人命而已,沒什麽大不了的。
董卓聽了李儒的匯報之後,董卓是既興奮又緊張。董卓興奮是因為他嚐到了權力的滋味,簡直太他媽美好了,那可是一個皇帝,自己說殺就殺了。刺激!
董卓緊張的是擔心皇族劉家,其實主要還是劉修和杜篆會因為劉辯的死而生氣。雖然董卓已經給自己找好理由了,可惜他仍是心裏不安,正應了那句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不過事情已經做了,那也就沒有辦法挽迴了,索性就實情上報,如果杜篆那邊有變化,那自己也就隻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不是董卓變了,董卓依然還是當初那個董卓,隻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會出現不同的表象和反應。
而此時外界的反應也出來了,皇宮上下都亂翻了天,不僅僅是因為劉辯之死而傷悲,而是因為人人自危而恐慌。董卓連前任皇帝劉辯都能殺,那還有誰他不敢殺?
這就包括現任的皇帝劉協,雖然他年齡不大,雖然他和劉辯的關係並不好,但是他也依然處於恐懼之中。因為當時的劉辯就是被董卓從皇位上趕下去之後給殺害的,所以這個皇位不僅不能給自己任何保障,反而會變成了催命符。
一旦不小心忤逆了董卓,讓他不高興了,那遭殃的就是自己了,劉辯可是活生生的例子,血淋淋的前車之鑒!這又怎能讓劉協不害怕?
不過最害怕、最絕望的還是劉辯的生母何太後。她已經從董卓的行動中嗅到了死亡的氣息。如果之前董卓沒有對劉辯動手,那一切或許還會有轉機,至少不會那麽絕。但是現在肯定是沒有迴頭路了,不論是董卓還是自己。
就在何太後抹著眼淚在想怎麽給兒子報仇,能不能度過這一劫的時候。董卓已經帶著人橫衝直撞的到了何太後的寢宮。要知道這裏可是後宮,不是董卓能進的,也不是皇族以外的男人能進的。
所以董卓的到來,讓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包括和董卓攀親交好的董太皇太後,她也怕董卓一時發狂,連她們一起全部一鍋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