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八章東城破
話說鮑禮匡接到杜篆的命令之後,就開始著手準備撤退的事宜了。不過看似五大三粗的鮑禮匡心還是比較細的,尤其在得知,有一支新投誠的部隊,要來上演一場反間計;以及杜篆要求他,以防禦呂布軍的狀態撤退。這兩個關鍵因素之後,鮑禮匡的心裏就開始活絡起來了。
新投誠的部隊,自然要被列到重點關注對象的名單上,當然如果是杜篆非常信任的那就另當別論。
可是杜篆給鮑禮匡的命令裏麵說的很明白,以防禦呂布的狀態,鮑禮匡的解讀便是名義上是做給城外人看的,實際上就是要他防著呂布趁機發難。
於是鮑禮匡也給眾軍下了命令,讓他們嚴陣以待,結陣撤退防止追擊。當然名義上是防止破城而入的何苗軍的追擊,實際上也將呂布軍給包含在裏麵了。
很快呂布軍就來到了城門處,鮑禮匡和呂布見麵對接了一下之後,接著雙方就按照計劃演上了一場套路大戲,刀槍相擊的叮叮當當之聲,嘶吼咆哮的喊殺之聲,瞬間就傳到了城外眾軍的耳中。
突然爆出的喊殺聲,讓何苗和丁原都為之一振。對何苗來說不管裏麵是誰,也不管什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隻要裏麵亂起來了就好,自己這邊就有可乘之機。
而對丁原來說,他是一直擔心自己的義子呂布出意外,現在裏麵有了廝殺之聲傳來,至少能說明這些人是按照之前計劃安排執行命令的部隊,也就是呂布的部隊。至於呂布的生死問題,丁原現在反而不擔心了,因為呂布的情況自己清楚,如果整個並州狼騎隻有一人幸存的話,那這一人也必將是呂布。
所以興奮起來的丁原,立刻激動的命令全軍突擊,救援呂布。
何苗軍也是如此,聽到裏麵的廝殺聲,就算是見到了攻破城門的曙光。如今裏麵守軍已經是強弩之末,那就是給自己貼金,增加政治資本的良機了。於是何苗也是大手一揮,全軍出擊!
接著城外的眾軍便烏央烏央的想著東城牆湧去,結果很顯然何苗賭對,城牆上的守軍都從城牆上撤了下去,防禦城內的突襲了。所以他們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遇到,暢通無阻的衝到了城下。還沒等他們開始撞擊城門,城下眾人就見呂布登上了城樓,接著城門也從裏麵吱吱嘎嘎的打開了。
何苗見狀大喜,立刻命令全軍進城。
大軍如何進城暫且不說,且說何苗帶著橋瑁、丁原、董卓等一眾軍頭登上了城牆,遙望了一番洛陽城內的景象之後,何苗便開始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對眾軍頭發布了新的命令:
“仲穎兄,你的西涼鐵騎在這洛陽城內無人能擋、東征西戰當是如履平地,就由你軍負責打通此去前往皇城的通道。”
“元偉兄,建陽兄,你們兩軍就在此地原地修整,等一下進攻皇城的時候,還要靠你們大展神威啊!”
“奉先將軍,你是本次洛陽之戰的首功,此番由你出戰,真乃我大漢之幸啊,你且在此修整一番,待我軍發起總攻之時,便是奉先你一鳴驚人之時!哈哈哈哈”
“其餘的人都有了,隨我大軍一起包圍皇城,讓我們一起殺盡閹黨,匡扶朝綱!”自我感覺良好的何苗,野心勃勃的給眾人安排了任務。
即便眾軍頭心中有微辭,但是在眼前這個形勢下,沒有人會傻到去和何苗去爭論什麽。
於是眾人散去後,各路人馬就按照之前的約定動了起來。打先鋒的董卓分東、西兩路向皇城包圍了過去,而何苗則是跟在後麵從東、南兩路向皇城壓了過去。
王匡、鮑信、張楊等人完全淪為了跟班,隻能率領著帳下殘存的人馬跟著何苗的隊伍一起行動。
於是東麵城牆這裏就隻剩下了橋瑁殘部和丁原的大部隊。杜篆得知這個情況之後,立刻命令於禁圍攻橋瑁和丁原,同時啟動呂布,讓他協助拿下橋瑁和丁原。速度必須要快。要在何苗軍迴援之前搞定橋瑁和丁原兩部。
將橋瑁和丁原兩部搞定之後,洛陽的形勢將變成杜篆、何苗、董卓三方鼎立的局勢。
如果董卓沒有背叛,那接下來何苗將會變成孤家寡人,生死都將掌握在杜篆手裏,即便何苗手中仍緊緊的抓著他那八萬軍隊,但最終也是難逃一敗塗地的命運。
於是杜篆安排密使,給董卓送去了命令,讓他在皇城城牆下將何苗軍一舉殲滅。董卓迴複遵命之後,接下來便一路暢通的殺到了皇城城下。
何苗的部隊自然也跟著一路順利的殺到了城下,隻是何苗沒有想到此番進攻會如此順利。而現在的何苗便麵臨這一個有點兩難的選擇:一是,一鼓作氣直接攻城;二是,原地修整,等橋瑁和丁原來打頭陣。
現在叫丁原和橋瑁兩人過來肯定不合適,剛沒多會才讓人家修整,結果人家可能還沒有完全進入修整狀態,現在又立刻命令讓人家出戰,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至於董卓隻能說他運氣好了,本以為城內會有一場慘烈的攻防戰,結果什麽情況都沒有發生;讓董卓繼續攻城,又有些不合情理,畢竟董卓是騎兵部隊,不適合攻城。
最終禁不起誘惑、不願意多等待,怕夜長夢多,錯失良機的何苗,大手一揮,命令自己麾下的大軍向著皇城發起總攻!
董卓則是借機將部隊都調到了戰場後方,然後將各路將領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動員會。實際也就是給部隊高層的安排機密的作戰任務。
董卓也很謹慎,先是探了一下各路將領的口風,對自己以及何苗的看法。其實明眼人也就不言而喻了,將兩人相比,那自然是有競爭之意。而現在正式發力的最佳時機,於是董卓的這批鐵杆親信,眼中都露出了擇人而噬的幽幽兇光。
董卓一看有戲,於是立刻小心的給眾將領安排起了任務。
話說鮑禮匡接到杜篆的命令之後,就開始著手準備撤退的事宜了。不過看似五大三粗的鮑禮匡心還是比較細的,尤其在得知,有一支新投誠的部隊,要來上演一場反間計;以及杜篆要求他,以防禦呂布軍的狀態撤退。這兩個關鍵因素之後,鮑禮匡的心裏就開始活絡起來了。
新投誠的部隊,自然要被列到重點關注對象的名單上,當然如果是杜篆非常信任的那就另當別論。
可是杜篆給鮑禮匡的命令裏麵說的很明白,以防禦呂布的狀態,鮑禮匡的解讀便是名義上是做給城外人看的,實際上就是要他防著呂布趁機發難。
於是鮑禮匡也給眾軍下了命令,讓他們嚴陣以待,結陣撤退防止追擊。當然名義上是防止破城而入的何苗軍的追擊,實際上也將呂布軍給包含在裏麵了。
很快呂布軍就來到了城門處,鮑禮匡和呂布見麵對接了一下之後,接著雙方就按照計劃演上了一場套路大戲,刀槍相擊的叮叮當當之聲,嘶吼咆哮的喊殺之聲,瞬間就傳到了城外眾軍的耳中。
突然爆出的喊殺聲,讓何苗和丁原都為之一振。對何苗來說不管裏麵是誰,也不管什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隻要裏麵亂起來了就好,自己這邊就有可乘之機。
而對丁原來說,他是一直擔心自己的義子呂布出意外,現在裏麵有了廝殺之聲傳來,至少能說明這些人是按照之前計劃安排執行命令的部隊,也就是呂布的部隊。至於呂布的生死問題,丁原現在反而不擔心了,因為呂布的情況自己清楚,如果整個並州狼騎隻有一人幸存的話,那這一人也必將是呂布。
所以興奮起來的丁原,立刻激動的命令全軍突擊,救援呂布。
何苗軍也是如此,聽到裏麵的廝殺聲,就算是見到了攻破城門的曙光。如今裏麵守軍已經是強弩之末,那就是給自己貼金,增加政治資本的良機了。於是何苗也是大手一揮,全軍出擊!
接著城外的眾軍便烏央烏央的想著東城牆湧去,結果很顯然何苗賭對,城牆上的守軍都從城牆上撤了下去,防禦城內的突襲了。所以他們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遇到,暢通無阻的衝到了城下。還沒等他們開始撞擊城門,城下眾人就見呂布登上了城樓,接著城門也從裏麵吱吱嘎嘎的打開了。
何苗見狀大喜,立刻命令全軍進城。
大軍如何進城暫且不說,且說何苗帶著橋瑁、丁原、董卓等一眾軍頭登上了城牆,遙望了一番洛陽城內的景象之後,何苗便開始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對眾軍頭發布了新的命令:
“仲穎兄,你的西涼鐵騎在這洛陽城內無人能擋、東征西戰當是如履平地,就由你軍負責打通此去前往皇城的通道。”
“元偉兄,建陽兄,你們兩軍就在此地原地修整,等一下進攻皇城的時候,還要靠你們大展神威啊!”
“奉先將軍,你是本次洛陽之戰的首功,此番由你出戰,真乃我大漢之幸啊,你且在此修整一番,待我軍發起總攻之時,便是奉先你一鳴驚人之時!哈哈哈哈”
“其餘的人都有了,隨我大軍一起包圍皇城,讓我們一起殺盡閹黨,匡扶朝綱!”自我感覺良好的何苗,野心勃勃的給眾人安排了任務。
即便眾軍頭心中有微辭,但是在眼前這個形勢下,沒有人會傻到去和何苗去爭論什麽。
於是眾人散去後,各路人馬就按照之前的約定動了起來。打先鋒的董卓分東、西兩路向皇城包圍了過去,而何苗則是跟在後麵從東、南兩路向皇城壓了過去。
王匡、鮑信、張楊等人完全淪為了跟班,隻能率領著帳下殘存的人馬跟著何苗的隊伍一起行動。
於是東麵城牆這裏就隻剩下了橋瑁殘部和丁原的大部隊。杜篆得知這個情況之後,立刻命令於禁圍攻橋瑁和丁原,同時啟動呂布,讓他協助拿下橋瑁和丁原。速度必須要快。要在何苗軍迴援之前搞定橋瑁和丁原兩部。
將橋瑁和丁原兩部搞定之後,洛陽的形勢將變成杜篆、何苗、董卓三方鼎立的局勢。
如果董卓沒有背叛,那接下來何苗將會變成孤家寡人,生死都將掌握在杜篆手裏,即便何苗手中仍緊緊的抓著他那八萬軍隊,但最終也是難逃一敗塗地的命運。
於是杜篆安排密使,給董卓送去了命令,讓他在皇城城牆下將何苗軍一舉殲滅。董卓迴複遵命之後,接下來便一路暢通的殺到了皇城城下。
何苗的部隊自然也跟著一路順利的殺到了城下,隻是何苗沒有想到此番進攻會如此順利。而現在的何苗便麵臨這一個有點兩難的選擇:一是,一鼓作氣直接攻城;二是,原地修整,等橋瑁和丁原來打頭陣。
現在叫丁原和橋瑁兩人過來肯定不合適,剛沒多會才讓人家修整,結果人家可能還沒有完全進入修整狀態,現在又立刻命令讓人家出戰,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至於董卓隻能說他運氣好了,本以為城內會有一場慘烈的攻防戰,結果什麽情況都沒有發生;讓董卓繼續攻城,又有些不合情理,畢竟董卓是騎兵部隊,不適合攻城。
最終禁不起誘惑、不願意多等待,怕夜長夢多,錯失良機的何苗,大手一揮,命令自己麾下的大軍向著皇城發起總攻!
董卓則是借機將部隊都調到了戰場後方,然後將各路將領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動員會。實際也就是給部隊高層的安排機密的作戰任務。
董卓也很謹慎,先是探了一下各路將領的口風,對自己以及何苗的看法。其實明眼人也就不言而喻了,將兩人相比,那自然是有競爭之意。而現在正式發力的最佳時機,於是董卓的這批鐵杆親信,眼中都露出了擇人而噬的幽幽兇光。
董卓一看有戲,於是立刻小心的給眾將領安排起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