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峙的時間並不長久,應該說,江東不願意一直對峙下去。
蜀軍打著禍水東引的主義,曹操現在還隻是在調度軍隊,沒有和孫權真的打起來,怎麽能輕易就退呢?
更何況,蜀軍還打著撈一筆的念頭呢。你想讓我撤軍,怎麽也得給點好處吧?戰爭賠款可不隻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事情。
不給,嗬嗬,你敢不給嗎?
而江東,自然是拖不起。拖下去,即便知道自己不會真的覆亡,之後的戰爭潛力也會大大削減再也難以參與天下爭霸。
因此,孫權給陸遜韓當幾人下了堅決的命令,務必在短時間內尋找戰機,盡可能地擊潰蜀軍。
即便無法獲勝,也要打。
輸了,那就是把劉備強行綁架在自己的戰車上,逼著劉備與自己結盟。要不然,大軍盡喪的自己被曹操滅了,劉備也活不長遠。
贏了,那自然是沒有什麽好說的了,把大軍全部調往北方,借助長江之利,守住曹操的進攻,也算不得太難的事情。
事實上,三分天下,吳國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最後,江東的位置好是一方麵,另外兩方的強弱之勢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蜀國打吳國,乃是順江而下,難度不大,但是蜀國國力微弱。
魏國倒是實力強大了,虎豹騎、青州兵啥的,完全碾壓吳國,但是魏國不占地利,長江這道天塹難以逾越。
曆史上,丁奉之所以成名,不就是踏著魏軍的累累白骨?
孫權正是打著這樣的主意,贏了最好,輸了也沒事,反正倒黴的絕對不能隻有我一個!
這就是孫權和江東眾臣的想法。
陸遜接到孫權的密信之後,花費了兩天才初步製定了計劃,由程凱在軍營中發號施令。
說實話,雖然有些做傀儡的感覺,但是程凱絲毫沒有感覺到不自在,反而每天狐假虎威、發號施令,也頗為自在。
畢竟,程凱不是真正的傀儡,也不是不識大體的小孩子。
即便是有著諸葛亮的輔佐,劉備不知為何,還是把大軍駐紮在夷陵的密林之中,像曆史上一樣,五千裏連營。
好吧,畢竟這個世界的“地圖”大了許多,八百變成五千,也不是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盡管程凱初一聽說的時候,也是吃了好大一驚。
而與曆史上還是一樣的,陸遜選擇了火燒。
這個世界,諸葛出山第一計,正是博望火燒夏侯惇。而陸遜第一次麵對諸葛亮,居然也直接選擇了火攻,沒有絲毫的猶豫。
事實上,也根本沒有猶豫的本錢。
之前江東文武所預想的結果,無論勝敗,都能接受,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吳蜀軍隊,不能損失太多。
那麽,在蜀軍打定主意不出戰的情況下,也唯獨隻有無情的水火兩策。
水?蜀軍在山地上,怎麽淹?淹自己嗎?
所以,也就隻能選擇火攻這一條道路了。當然,在這被稱作七月流火的時節,火攻,也正是威力極強的時候。
隻要不起雨,山林裏長滿的植被,就將成為蜀軍最大的夢魘。
而事實上,最終,蜀軍還是沒有逃過命運的枷鎖。數十萬大軍,一旦而沒,全部化成了夷陵山林之間的肥料。
或許,連肥料都算不上,畢竟,經過火燒之後,有機物全都被焚燒一空,隻剩下一些沒什麽營養的無機化合物罷了。
當然,似乎對於植物而言,還要更好一些?
計劃,出奇地順利,似乎對手不是那多智近妖的諸葛孔明,不是久經戰陣的劉備玄德,也不是那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而是江東那群不識字的山越異族?
不過,盡管心中有些疑惑,陸遜也沒有在這大喜的日子將心中的不解說出來,沒有必要敗壞那個氣氛不是?
而程凱,在慶功宴上依然保持著呂蒙的樣子,畢竟現在自己變了身,恐怕下麵的將領也沒有什麽心情喝酒吃飯了。
大都督都不知道幹啥去了,你還有心喝酒?
你心咋這大?
一杯酒下肚,程凱撇了撇嘴,這跟自己的白酒差遠了,這麽大的勝仗,這麽喜慶的日子,也不上點好酒?
貴……是貴了點,是不夠這些虎狼一樣的將軍們喝的,畢竟,人家一個個修為在那裏擺著,估計都是千杯不醉的。雖然說平時不好意思耍賴,但是遇到了好酒,嘖嘖,估計都得死皮賴臉一陣兒吧?
能多喝一點是一點!
後世即便是近乎人人溫飽、吃喝不愁的沿海地區,遇到了好酒,那不也是非得把自己喝到不能再喝為止?
不過,像程凱這一代新青年,對於煙酒,自然沒有那麽強烈的欲望了。所以一杯酒下了肚,程凱就慢條斯理地吃著桌案上的酒肉,一邊斜眼看著下麵嘻嘻哈哈的眾將。
或許是因為陸遜沒有坐在前世那個高高的位置上,所以其餘眾將也沒有與他產生那層隔閡,甚至隱隱作為韓當之下的第一將,連甘寧等人都給他敬了許多次酒。
這一次的吳蜀大戰,江東損失幾近於無,所有失去的領土全都重新占了迴來。至於那些損失的縣兵,和相拒時期的小兵?
誰會在意?
甚至蜀國,啊呸,漢國那邊,士兵損失了不少,但是核心將領卻是與前世大不相同,全部保了下來。
諸葛亮等文士見事不可為,一邊撤退,一邊居然施法降雨,將一小片區域內的大火全部熄滅,因而逃出生天。
甚至蜀軍的精銳部隊,也隻是稍有損失,最為精銳的無當飛軍和白耳精兵,幾乎沒有損失。
程凱越想越覺得詫異,越覺得蹊蹺,感覺其中似乎隱隱約約有著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曆史上何曾有過這樣的戰爭?
雙方超過百萬人的大規模會戰,結果直到分出勝負,也沒有重量級的將領和謀臣身亡?
不奇怪嗎?
眉關緊鎖,程凱覺得,這好像,就是一出戲劇,一部小說。
俗話不是說嘛,無巧不成書!這沒有一個大將陣亡,算得上巧了吧?
畢竟,演戲?可能嗎?
劉備和孫權演戲?
真實的戲劇?死傷數十萬?
笑著搖了搖頭,這怎麽可能?自己在想什麽?
蜀軍打著禍水東引的主義,曹操現在還隻是在調度軍隊,沒有和孫權真的打起來,怎麽能輕易就退呢?
更何況,蜀軍還打著撈一筆的念頭呢。你想讓我撤軍,怎麽也得給點好處吧?戰爭賠款可不隻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事情。
不給,嗬嗬,你敢不給嗎?
而江東,自然是拖不起。拖下去,即便知道自己不會真的覆亡,之後的戰爭潛力也會大大削減再也難以參與天下爭霸。
因此,孫權給陸遜韓當幾人下了堅決的命令,務必在短時間內尋找戰機,盡可能地擊潰蜀軍。
即便無法獲勝,也要打。
輸了,那就是把劉備強行綁架在自己的戰車上,逼著劉備與自己結盟。要不然,大軍盡喪的自己被曹操滅了,劉備也活不長遠。
贏了,那自然是沒有什麽好說的了,把大軍全部調往北方,借助長江之利,守住曹操的進攻,也算不得太難的事情。
事實上,三分天下,吳國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最後,江東的位置好是一方麵,另外兩方的強弱之勢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蜀國打吳國,乃是順江而下,難度不大,但是蜀國國力微弱。
魏國倒是實力強大了,虎豹騎、青州兵啥的,完全碾壓吳國,但是魏國不占地利,長江這道天塹難以逾越。
曆史上,丁奉之所以成名,不就是踏著魏軍的累累白骨?
孫權正是打著這樣的主意,贏了最好,輸了也沒事,反正倒黴的絕對不能隻有我一個!
這就是孫權和江東眾臣的想法。
陸遜接到孫權的密信之後,花費了兩天才初步製定了計劃,由程凱在軍營中發號施令。
說實話,雖然有些做傀儡的感覺,但是程凱絲毫沒有感覺到不自在,反而每天狐假虎威、發號施令,也頗為自在。
畢竟,程凱不是真正的傀儡,也不是不識大體的小孩子。
即便是有著諸葛亮的輔佐,劉備不知為何,還是把大軍駐紮在夷陵的密林之中,像曆史上一樣,五千裏連營。
好吧,畢竟這個世界的“地圖”大了許多,八百變成五千,也不是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盡管程凱初一聽說的時候,也是吃了好大一驚。
而與曆史上還是一樣的,陸遜選擇了火燒。
這個世界,諸葛出山第一計,正是博望火燒夏侯惇。而陸遜第一次麵對諸葛亮,居然也直接選擇了火攻,沒有絲毫的猶豫。
事實上,也根本沒有猶豫的本錢。
之前江東文武所預想的結果,無論勝敗,都能接受,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吳蜀軍隊,不能損失太多。
那麽,在蜀軍打定主意不出戰的情況下,也唯獨隻有無情的水火兩策。
水?蜀軍在山地上,怎麽淹?淹自己嗎?
所以,也就隻能選擇火攻這一條道路了。當然,在這被稱作七月流火的時節,火攻,也正是威力極強的時候。
隻要不起雨,山林裏長滿的植被,就將成為蜀軍最大的夢魘。
而事實上,最終,蜀軍還是沒有逃過命運的枷鎖。數十萬大軍,一旦而沒,全部化成了夷陵山林之間的肥料。
或許,連肥料都算不上,畢竟,經過火燒之後,有機物全都被焚燒一空,隻剩下一些沒什麽營養的無機化合物罷了。
當然,似乎對於植物而言,還要更好一些?
計劃,出奇地順利,似乎對手不是那多智近妖的諸葛孔明,不是久經戰陣的劉備玄德,也不是那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而是江東那群不識字的山越異族?
不過,盡管心中有些疑惑,陸遜也沒有在這大喜的日子將心中的不解說出來,沒有必要敗壞那個氣氛不是?
而程凱,在慶功宴上依然保持著呂蒙的樣子,畢竟現在自己變了身,恐怕下麵的將領也沒有什麽心情喝酒吃飯了。
大都督都不知道幹啥去了,你還有心喝酒?
你心咋這大?
一杯酒下肚,程凱撇了撇嘴,這跟自己的白酒差遠了,這麽大的勝仗,這麽喜慶的日子,也不上點好酒?
貴……是貴了點,是不夠這些虎狼一樣的將軍們喝的,畢竟,人家一個個修為在那裏擺著,估計都是千杯不醉的。雖然說平時不好意思耍賴,但是遇到了好酒,嘖嘖,估計都得死皮賴臉一陣兒吧?
能多喝一點是一點!
後世即便是近乎人人溫飽、吃喝不愁的沿海地區,遇到了好酒,那不也是非得把自己喝到不能再喝為止?
不過,像程凱這一代新青年,對於煙酒,自然沒有那麽強烈的欲望了。所以一杯酒下了肚,程凱就慢條斯理地吃著桌案上的酒肉,一邊斜眼看著下麵嘻嘻哈哈的眾將。
或許是因為陸遜沒有坐在前世那個高高的位置上,所以其餘眾將也沒有與他產生那層隔閡,甚至隱隱作為韓當之下的第一將,連甘寧等人都給他敬了許多次酒。
這一次的吳蜀大戰,江東損失幾近於無,所有失去的領土全都重新占了迴來。至於那些損失的縣兵,和相拒時期的小兵?
誰會在意?
甚至蜀國,啊呸,漢國那邊,士兵損失了不少,但是核心將領卻是與前世大不相同,全部保了下來。
諸葛亮等文士見事不可為,一邊撤退,一邊居然施法降雨,將一小片區域內的大火全部熄滅,因而逃出生天。
甚至蜀軍的精銳部隊,也隻是稍有損失,最為精銳的無當飛軍和白耳精兵,幾乎沒有損失。
程凱越想越覺得詫異,越覺得蹊蹺,感覺其中似乎隱隱約約有著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曆史上何曾有過這樣的戰爭?
雙方超過百萬人的大規模會戰,結果直到分出勝負,也沒有重量級的將領和謀臣身亡?
不奇怪嗎?
眉關緊鎖,程凱覺得,這好像,就是一出戲劇,一部小說。
俗話不是說嘛,無巧不成書!這沒有一個大將陣亡,算得上巧了吧?
畢竟,演戲?可能嗎?
劉備和孫權演戲?
真實的戲劇?死傷數十萬?
笑著搖了搖頭,這怎麽可能?自己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