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程凱一共許諾出去兩百壇美酒才終於得以脫身。之所以是兩百壇,還是因為關羽在聽說程凱居然是那三天酒樓的“股東”之一之後,也讓程凱奉上一百壇作為孝敬。
程凱當然是自無不允。
一方麵確實是孝敬。不管是關羽還是張飛,確實都對原身做了不少的指點,也是頗有照顧。而且後世的程凱,對於老羅深化了的關張,也是滿懷著向往與崇拜,些許酒水,又算得了什麽?
另一方麵,自然便是打開益州的市場了。現在的三天酒樓都沒有進入益州呢,便已經有了些許名氣,連關張都聽說並且通過某些渠道得到了些許白酒。可想而知,送給關張白酒之後,白酒和酒樓的名氣又該上升到什麽地步。
要知道,酒這種東西,其樂趣從來都不是自己獨飲,而是要與人同飲,而且同飲的人越多,這飲酒的樂趣也便越大。
關張都不是吝惜之人,得到美酒之後自然不會藏私,而是拿出來宴請眾人。到那時,這白酒的名聲自然愈發響亮,三天酒樓和程凱的情報網絡進入益州地區,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程將軍,沒想到,這三天酒樓的背後,居然是您啊!”走在路上,李異還是有些不敢置信地問道。
“嗨!無非就是一個酒樓而已。”程凱擺擺手,“再說了,某企事業隻是一個跑堂幹活的,這酒樓啊,還有主公和都督的份兒呢!”
“哦,原來如此!”李異點點頭,這才對嘛!程凱不過是初來乍到,怎麽可能輕易就打出這麽一塊名堂?原來背後有著主公和都督背書啊!
“將軍,現在秭歸城已經丟了,不知道接下來,我們如何啊?”解了心中疑惑,但是李異還是麵有愁苦之色。畢竟李異乃是正兒八經的秭歸守將,丟了城池,即便是寡不敵眾,但是無論如何,也是有責任的。
“李將軍不必擔心,朱將軍乃是明事理之人,不會過分追究將軍責任的。更何況,如果要說瀆職,還當屬周邊縣城的縣尉,居然沒有第一時間派出令兵告知將軍。倉促之下,將軍能夠守城不降,便已是難得,主公和都督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哎!某深受主公大恩,本欲拚死報答。但是不曾想,到頭來卻還是丟城敗戰,某又有何麵目再見主公?”
“李將軍不必如此。當下蜀軍入侵,我江東正值用人之時。將軍乃是主公心腹,怎能想不開呢?”
“嗬嗬,程將軍言重了。”李異苦笑著擺擺手,“某哪裏有想不開?隻不過是有些不甘心罷了!”
“不甘心?”程凱喃喃,“是啊,不甘心!若是放在之前,有著滿城青壯的擁護,區區麵對數萬蜀軍,即便不敵,也能勉強保證城池不失。哪裏會像如今,僅僅隻是見了那幾人,便隻能無奈認輸?”
“是啊,程將軍,現在的天下,已經變了啊!”李異悠然一歎。
“是啊,已經變了!”聽到李異的話,程凱低聲重複一句,默默地握緊了長劍,“李將軍,如果不想再像今天的事情發生自你我身上,那邊隻能變得更加強大。現在這亂世,什麽都是假的,隻有自己的實力才是最為真實的!”
“哎!將軍說的是!隻有實力才是最真的啊!”李異點點頭,不再說話。
“好了好了,你們兩個怎麽還感慨起來了?”關索笑著打斷兩人的交談,“世民,現在我們去哪裏?”
程凱低頭想了想,說道:“就去鄧縣令那裏吧!本來某把小康支迴去,讓他去找朱將軍匯報秭歸危急的情報,然後再迴去與鄧縣令商議。算算時間的話,小康應該還沒有迴來,咱們在鄧縣令這裏稍微等等他,順便組織一下附近的防務吧!”
“李將軍,這周圍的縣兵,你應該都能調動、指揮吧?”
“嗯,隻要能夠傳達命令,某是能夠指揮周圍縣兵的。隻不過,若是關雲長長驅直入,隻憑借些許縣兵,恐怕那能抵擋吧?”
“沒事,師父他不會東進的。說實話,某倒還真盼著他打過來呢!他手下畢竟隻有那麽數萬人,想要偷襲江陵城還差得遠!區區秭歸便能擋他兩天,這附近山路如此崎嶇,一旦援軍到來,恐怕勸諫蜀軍甚至收服秭歸,也不是臆想!”
“嗯,程將軍說得對!那某現在就派人讓各縣的縣尉把縣兵都帶過來!”
“不必如此!”程凱拒絕道:“咱們現在便是匯聚再多的士兵也不可能是師父的對手,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再收一些累贅了。李將軍你就派人讓那些縣尉,一個個謹守城池,不要擅自出戰便行了。”
“若是師父他想要趁機多攻占幾座城池,那也得崩掉他幾顆牙齒!”
“好!”李異點頭,“哎,對了。程將軍,剛剛你所說的鄧縣令,莫非便是鄧範鄧士則?”
“不錯。怎麽,李將軍也聽過此人的名字?”
李異微微苦笑,“此人畢竟言語有些不便,在這周邊郡縣,哪一個江東官吏不曾聽說過他的名字?不過,都是一些惡名罷了。”
“但是,要某說啊,這鄧範縣令雖然有缺陷,但其實還是有些本事的。這鄧範,本來乃是荊州新野世族鄧家的子弟,但是奈何家道中落,父親早亡,從小被母親撫養成人。”
“後來曹操南下,席卷新野士民到了汝南。那個時候,鄧範就與母親一同被遷徙過去。但是年少的鄧範不知用了什麽計策,居然帶著母親從潁川逃了迴來。後來為了躲避戰亂,便去了江夏。都督見鄧範有些本事,這才向主公推薦,任他為一縣之令。”
聽到李異的話,程凱卻是瞬間懵逼。
這故事的前半段,怎麽這麽像偷渡陰平的那位啊!不過這後半段卻是又有些對不上了,實在是有些奇怪!
突然,程凱的腦海中浮現出一段話,正是當年他尋找陰平之戰的信息時所查看到的。
“艾遂自名範,字士則。後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鄧範在汝南逃了出來,那麽就不會發生與當地宗族人同名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會再改名了啊!
那豈不是說,這鄧範鄧士則,正是鄧艾鄧士載?
程凱當然是自無不允。
一方麵確實是孝敬。不管是關羽還是張飛,確實都對原身做了不少的指點,也是頗有照顧。而且後世的程凱,對於老羅深化了的關張,也是滿懷著向往與崇拜,些許酒水,又算得了什麽?
另一方麵,自然便是打開益州的市場了。現在的三天酒樓都沒有進入益州呢,便已經有了些許名氣,連關張都聽說並且通過某些渠道得到了些許白酒。可想而知,送給關張白酒之後,白酒和酒樓的名氣又該上升到什麽地步。
要知道,酒這種東西,其樂趣從來都不是自己獨飲,而是要與人同飲,而且同飲的人越多,這飲酒的樂趣也便越大。
關張都不是吝惜之人,得到美酒之後自然不會藏私,而是拿出來宴請眾人。到那時,這白酒的名聲自然愈發響亮,三天酒樓和程凱的情報網絡進入益州地區,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程將軍,沒想到,這三天酒樓的背後,居然是您啊!”走在路上,李異還是有些不敢置信地問道。
“嗨!無非就是一個酒樓而已。”程凱擺擺手,“再說了,某企事業隻是一個跑堂幹活的,這酒樓啊,還有主公和都督的份兒呢!”
“哦,原來如此!”李異點點頭,這才對嘛!程凱不過是初來乍到,怎麽可能輕易就打出這麽一塊名堂?原來背後有著主公和都督背書啊!
“將軍,現在秭歸城已經丟了,不知道接下來,我們如何啊?”解了心中疑惑,但是李異還是麵有愁苦之色。畢竟李異乃是正兒八經的秭歸守將,丟了城池,即便是寡不敵眾,但是無論如何,也是有責任的。
“李將軍不必擔心,朱將軍乃是明事理之人,不會過分追究將軍責任的。更何況,如果要說瀆職,還當屬周邊縣城的縣尉,居然沒有第一時間派出令兵告知將軍。倉促之下,將軍能夠守城不降,便已是難得,主公和都督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哎!某深受主公大恩,本欲拚死報答。但是不曾想,到頭來卻還是丟城敗戰,某又有何麵目再見主公?”
“李將軍不必如此。當下蜀軍入侵,我江東正值用人之時。將軍乃是主公心腹,怎能想不開呢?”
“嗬嗬,程將軍言重了。”李異苦笑著擺擺手,“某哪裏有想不開?隻不過是有些不甘心罷了!”
“不甘心?”程凱喃喃,“是啊,不甘心!若是放在之前,有著滿城青壯的擁護,區區麵對數萬蜀軍,即便不敵,也能勉強保證城池不失。哪裏會像如今,僅僅隻是見了那幾人,便隻能無奈認輸?”
“是啊,程將軍,現在的天下,已經變了啊!”李異悠然一歎。
“是啊,已經變了!”聽到李異的話,程凱低聲重複一句,默默地握緊了長劍,“李將軍,如果不想再像今天的事情發生自你我身上,那邊隻能變得更加強大。現在這亂世,什麽都是假的,隻有自己的實力才是最為真實的!”
“哎!將軍說的是!隻有實力才是最真的啊!”李異點點頭,不再說話。
“好了好了,你們兩個怎麽還感慨起來了?”關索笑著打斷兩人的交談,“世民,現在我們去哪裏?”
程凱低頭想了想,說道:“就去鄧縣令那裏吧!本來某把小康支迴去,讓他去找朱將軍匯報秭歸危急的情報,然後再迴去與鄧縣令商議。算算時間的話,小康應該還沒有迴來,咱們在鄧縣令這裏稍微等等他,順便組織一下附近的防務吧!”
“李將軍,這周圍的縣兵,你應該都能調動、指揮吧?”
“嗯,隻要能夠傳達命令,某是能夠指揮周圍縣兵的。隻不過,若是關雲長長驅直入,隻憑借些許縣兵,恐怕那能抵擋吧?”
“沒事,師父他不會東進的。說實話,某倒還真盼著他打過來呢!他手下畢竟隻有那麽數萬人,想要偷襲江陵城還差得遠!區區秭歸便能擋他兩天,這附近山路如此崎嶇,一旦援軍到來,恐怕勸諫蜀軍甚至收服秭歸,也不是臆想!”
“嗯,程將軍說得對!那某現在就派人讓各縣的縣尉把縣兵都帶過來!”
“不必如此!”程凱拒絕道:“咱們現在便是匯聚再多的士兵也不可能是師父的對手,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再收一些累贅了。李將軍你就派人讓那些縣尉,一個個謹守城池,不要擅自出戰便行了。”
“若是師父他想要趁機多攻占幾座城池,那也得崩掉他幾顆牙齒!”
“好!”李異點頭,“哎,對了。程將軍,剛剛你所說的鄧縣令,莫非便是鄧範鄧士則?”
“不錯。怎麽,李將軍也聽過此人的名字?”
李異微微苦笑,“此人畢竟言語有些不便,在這周邊郡縣,哪一個江東官吏不曾聽說過他的名字?不過,都是一些惡名罷了。”
“但是,要某說啊,這鄧範縣令雖然有缺陷,但其實還是有些本事的。這鄧範,本來乃是荊州新野世族鄧家的子弟,但是奈何家道中落,父親早亡,從小被母親撫養成人。”
“後來曹操南下,席卷新野士民到了汝南。那個時候,鄧範就與母親一同被遷徙過去。但是年少的鄧範不知用了什麽計策,居然帶著母親從潁川逃了迴來。後來為了躲避戰亂,便去了江夏。都督見鄧範有些本事,這才向主公推薦,任他為一縣之令。”
聽到李異的話,程凱卻是瞬間懵逼。
這故事的前半段,怎麽這麽像偷渡陰平的那位啊!不過這後半段卻是又有些對不上了,實在是有些奇怪!
突然,程凱的腦海中浮現出一段話,正是當年他尋找陰平之戰的信息時所查看到的。
“艾遂自名範,字士則。後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鄧範在汝南逃了出來,那麽就不會發生與當地宗族人同名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會再改名了啊!
那豈不是說,這鄧範鄧士則,正是鄧艾鄧士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