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沒有像之前一樣用高亢而激昂的聲音發號施令,因為此刻,已經不需要程凱繼續去煽動他們的情緒。他們所需要的,僅僅隻是一條明確的道路。用輕柔一些的聲音,反而更能進入他們的心中。


    很快,集結完畢的蜀軍就開始了攻擊。火紅色的浪潮就好像是地底岩漿一樣,攜帶著駭人的氣勢直奔秭歸而來。


    說起來,程凱對這種紅色的戰甲倒是蠻喜歡的。畢竟後世從宋朝之後,紅色就象征著吉祥和喜慶。當然,程凱之所以喜歡紅色,是因為後世程凱一直心心念念卻買不起的那雙籃球鞋,就是紅色的。


    從王莽篡漢起,漢朝就成了火德,鎧甲一應全都是紅色。劉備自立為帝,自認繼承的乃是漢室正統,所以自然也是紅色戰甲。


    但是,當紅色的鎧甲結成了一片,那就不僅僅是喜慶而又振奮了,更能讓人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此刻的蜀軍,攻城設施看上去好像又多了許多,應該是昨天夜裏派輔兵連夜趕造的設施。衝車、雲梯,數量都遠遠超過昨天第一次攻城的時候。


    這其實倒是在程凱的預料之內的。


    關羽的軍隊一路疾行,怎麽可能會帶著笨重的攻城設施?不過,現在這個時代,還是三峽附近,高大的樹木數不勝數,隻要稍加培訓,輔兵便能不斷趕造攻城設施、


    這是沒辦法阻止的,尤其是程凱的守軍根本無力外出的情況下。


    守城戰,程凱還敢帶著將士與關羽拚一拚。畢竟,關張作為主帥,不可能冒著矢石親登城牆。這與勇敢無關,主要是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


    但是如果放在野外,程凱絲毫不懷疑,單單是關張二人,自己的大軍可能就無法奈何他們。


    這畢竟是高武的世界啊。數千人馬撒下去,關張自然也隻能退避三舍,但是就以二人的實力而言,逃跑和遊走,幾乎沒有任何問題。


    低品武者,除了借助弓弩等外力,沒有絲毫的遠程攻擊手段。論及速度,更是遠遜關張。


    此刻,密密麻麻的蜀軍跟在攻城車和雲梯之後,飛一般地衝向秭歸城牆。


    看上去,蜀軍的腳步有一些亂,不像程凱訓練得那樣一板一眼。但是,程凱知道,這絕對不是蜀軍的紀律差,而是因為戰兵和輔兵的戰力差距導致的。


    抬著雲梯的輔兵,拚盡全力地奔向秭歸城牆。


    手持刀盾的戰兵,按照自己的節拍,一邊挺著盾衝向前,一邊抬首觀察著城頭上射來的箭羽。


    而秭歸城樓之上,無數的箭羽隨著關索的指揮灑下,甚至遮擋住了太陽的光輝。


    “第二隊,上前!”


    “射!”


    “第二隊,退!”


    “第三隊,上前!”


    ……


    一道道命令喊出,被分作四支小隊的弓弩手按照關索的命令,前進,射箭,退後……如此循環往複。而箭雨,卻似乎是沒有間斷過一樣。


    這是程凱在江陵練兵的時候灌輸下去的一種理念。當然,也不是程凱自己想出來,而是“剽竊”的後世一種作戰理念。


    “三段擊”的西班牙軍隊橫掃歐洲之後,這種理念就變得越發深入人心,但凡是對軍隊有一點了解的人,就對這種理念有些了解。


    三段擊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


    相比於原先那種一波而盡,再來一波的方式,其中的間斷時間,盡可能地縮短縮短再縮短,這就使得那種原先的步卒趁著箭雨的間隙前行的作戰方式,變得越發困難。


    這一刻的戰場,恰恰正演繹了這一點。那些抬著雲梯和推著攻城車的輔兵,盡管也有單手抬著小盾,但是卻在一波箭雨結束的時候,習慣性地放鬆了抬著盾的手,腳下的步伐也加快了幾分。


    然後,便是一片片的士兵,驀然倒下。


    許多輔兵倒下的時候,雖然已經鬆開了抬著攻城設施的手,但是卻一邊捂著傷口,一邊艱難地望向箭雨射來的方向,眼中滿滿的全是不敢置信。


    怎麽可能?箭雨不是才剛剛結束嗎?怎麽會這麽快就又來了一波?


    但是,很快,原來還處在彌留之際的意識,轉瞬之間便消逝而去。隨之而來的,便是那已然被下一波箭雨射成了篩子的身體。


    輔兵紛紛倒下,就連緊隨其後的戰兵也受了不少的損失。畢竟,既然是在攻城,無論盾陣一開始如何整齊,奔跑起來也會露出不少的破綻。


    而密密麻麻,沒有規律可言的箭雨,少不了會射入盾陣的空虛薄弱之處。而隨著一人的倒下,帶來的,卻是一片士兵的潰退。


    有些地方,精銳的戰兵沒有出現損傷,但是卻也僅僅隻是茫然地向前衝了幾步,踏過輔兵的屍體和攻城設施,然後驀然停住。


    進是不可能進的,這與勇氣無幹,沒有攻城設施,單純的步卒和後方弓弩兵的配合,根本不可能攻上城牆。


    而撤退,同樣不可能。要知道,不用說是張飛這樣暴脾氣的將軍,即便是飛將軍李廣那樣以寬厚聞名的名將,也絕對不可能容忍將士在沒有聽到鳴金聲便自行撤退的行為。


    更何況,即便現在程凱指揮著守軍借助弓矢之利占了些許優勢,但是大勢還是在蜀軍那一邊。


    而遠處,關羽和張飛自然不可能像是一些電視劇裏麵演的,老老實實地等候在戰旗之下。因為那樣一來,對於中軍指揮官而言,一切全部都需要傳令兵來完成,變成了礦業上的瞎子和聾子。


    試想,密密麻麻的人馬戰鬥在前麵,若是老實地待在後方,如何能夠觀察到戰局的變化?偏軍的指揮官又怎麽可能不被一葉障目,做出最為正確的決定?


    事實上,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之戰,隻要有可能,指揮官以及中軍都會盡可能地尋找一處高地,在高地之上觀戰、發號施令。


    久經戰陣的關張二將,自然也是如此。此刻的二人,正站在不遠的小丘之上觀望。


    張飛那本來是笑意滿滿的黑臉,陰沉得嚇人。關羽那冷靜的紅臉,好像剛剛經曆過長途奔馳,馬上要滴下血來的汗血寶馬一樣。


    “鳴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靈氣複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天兩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天兩歲並收藏三國之靈氣複蘇最新章節